1945年8月9日150萬蘇聯紅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對日本東關軍發動致命襲擊。經過20天的戰鬥,摧枯拉朽般瓦解了東關軍,俘虜了60萬日本戰俘。
這批日本戰俘被陸續押往蘇聯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始漫長的勞役。他們身在異國他鄉的苦寒之地,作為戰俘從事著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精神和肉體都不堪重負,成批成批地倒下。在第一個冬季,日軍戰俘就是死5萬餘人,還有無數人患上疾病。
對他們而言,唯一的慰藉就是與蘇聯女人的交往。
殘酷的戰爭,讓蘇聯失去了數千萬精壯男性。有調查表明,當時蘇聯集體農莊的男女比例達到1:2.7,大量的已婚女性變成了寡婦,而適婚女性找不到丈夫。
另一方面,蘇聯大量的財富和物資消耗在二戰,國家陷入貧困之中,人們吃完今天的晚飯,就開始為第二天的麵包發愁。
無論出於愛情、衝動,還是物質,蘇聯女性和日本、德國等外國戰俘都發生了交往。不少日本戰俘大膽地追求蘇聯女性看守,或通過他人表達愛意,蘇聯女性欣然接受。在戰俘營中,他們公然出雙入對,甚至同居在一起。
蘇聯政府看來,這是一種有辱國格,極其丟臉的行為。內務部不得不屢次發布命令,禁止與日本戰俘交往,一旦被發現會被開除黨籍或者解除工作。面對禁令,蘇聯女性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飛蛾撲火一般投向日本戰俘的懷抱。
蘇聯政府腦子靈活,乾脆為一部分效忠蘇聯的日本戰俘和蘇聯女性結婚開了綠燈。後來釋放戰俘時,部分日本戰俘還被允許留在蘇聯,成為蘇聯公民。據歷史資料顯示,日本戰俘是唯一得到這般優待的外國戰俘,而德國、義大利、匈牙利等戰俘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要穿越藩籬,和蘇聯女性一起摘取愛情,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德國戰俘馬克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和一名蘇聯女性陷入愛河,想要步入婚姻。於是在1946年,向蘇聯內務部和丈夫事務管理總局寫信,希望取得蘇聯國籍,獲得結婚允許。結果讓馬克西徹底絕望,已經獲得自由的他又被抓了回去,未婚妻也被打發到西北部的列寧格勒,當作叛國者監視起來。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蘇聯政府區別對待日本和德國戰俘呢?原因其實再簡單不過。
首先是日本戰俘十分順從,在戰俘營中除了自殺之外,基本不會出亂子,平時幹活很賣命,也從不逃跑。但德國、義大利以及匈牙利的戰俘,卻沒有遠遠沒那麼聽話,他們十分傲慢,也不積極主動幹活,總想找機會跑出戰俘營。
第二個原因,蘇聯和日本雖然曾在戰場上拼得你死我活,但日本侵略者卻沒有機會踏入蘇聯國土。就傷害程度而言,跟德國、義大利、匈牙利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在二戰中幾乎將蘇聯滅國,在蘇聯國土上犯下極大的罪惡。
二戰硝煙散去後,他們落入蘇聯人手中,蘇聯人自然不會輕饒。事實上,禁止和蘇聯女性交往都是輕的,蘇聯對歐洲軸心國戰俘是非常殘酷的。據了解,二戰後蘇聯俘虜了310萬德國戰俘,在1955年之後,只有90萬人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