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安廳昨日通報,2013年12月29日,警方出動3000全副武裝警力,「清剿」涉毒嚴重的「第一大村」陸豐市博社村,一舉摧毀以陸豐籍大毒梟為首的18個特大製販毒犯罪團夥,抓捕嫌疑人182名,繳獲冰毒近3噸、製毒原料23噸。(1月3日《新快報》)
毋庸贅言,此次「清剿」可畏成績斐然,必將給製毒販毒者以重創。可是,碩果纍纍的背後,還有一堆疑問需「解」。
製毒販毒,歷來是公安部門重拳打擊的重點,為了逃避打擊,製毒販毒者往往都非常隱蔽。可是,據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陸豐涉毒問題由來已久,而且分別在1999年和2011年,兩次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由此說明,在陸豐製毒販毒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而令人遺憾的是,陸豐的製毒販毒非但沒有受到打擊,而且不斷壯大和發展,甚至一個村就有兩成以上家庭直接、參股生產冰毒,製毒量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成了名符其實的「金三角」。正如網友調侃:難道是養肥了再殺?
另據廣東省公安廳「雷霆行動」通報稱,製毒販毒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基層黨政組織軟弱渙散,多數村民法律意識淡薄,一些執法人員裡應外合充當「保護傘」等,從而給警方打擊取締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和阻力。顯然,都不該成為公安機關打擊不力的藉口。基層黨政組織軟弱渙散和多數村民法律意識淡薄,以及執法人員裡應外合充當「保護傘」, 難道各級公安機關就讓其「放任自流」?
再說,在「雷霆掃毒」汕尾行動中,涉案落網的14名黨政幹部,除了村幹部,就是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以及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涉案落網的最大官員僅為派出所所長,顯然與陸豐冰毒製造已形成「支柱產業」的現狀不成正比。還有,據警方介紹,博社村支部書記蔡東家早期參與製販毒,這兩年主要是充當「保護傘」,涉及貪汙行賄等問題。可是,蔡東家又是如何當上村黨支書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撞」過村民選舉、鎮人大和縣人大選舉關,最後當上市人大代表的?
因此,「雷霆掃毒」取得的成果越大,說明製毒販毒背後的問題就越多。所以說,隱藏在製毒販毒背後,尤其是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的背後的問題,必須要好好查一查,也值得好好查一查。只有堅持「蒼蠅」和「老虎」一起打,才能從源頭上扼制製毒販毒犯罪行為的泛濫和漫延。
否則,隱藏在黨政機關「很多狐朋狗友」不清除,用不了多長時間,陸豐的製毒販毒必定死灰復燃。
姚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