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幼兒園》,道出殘酷事實:不懂反抗的孩子,只能受欺負

2021-01-15 小青育兒世界

提到學習生涯最幸福的階段,很多家長都覺得幼兒園應該是孩子最幸福的時光吧!

每天除了吃,就是玩的日子,想想就很舒適啊。

然而幼兒園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2004年上映的紀錄片《幼兒園》,殘酷地揭露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

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001年,在武漢的一所寄宿幼兒園經歷了14個月的拍攝時間。

最開始導演張以慶是抱著「拍幼兒園美好生活」的想法去的,結果卻發現了幼兒園的另一面。幼兒園的生活不僅沒有想像中的美好,而是比大人的世界還要「波瀾壯闊」。

因為孩子此時的想法都是直來直去的,他們之間的故事與事故都擺在了明面上。

看過這個紀錄片的家長,無不感嘆「幼兒園就是個小社會」。

被孤立、被排斥,並不稀奇

在幼兒園會不會受排擠、被孤立?這是幾乎所有家長都擔心的問題。

看了這個紀錄片之後發現,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會」。

在影片中,一個小孩在課堂上說出自己喜歡女孩的名字,沒想到卻立刻遭到了這個女孩的回懟:「他長得太醜啦!」

或許你覺得這不算什麼,但這只是開始。

有個孩子午睡時一直吵鬧,吵得旁邊的小男孩沒辦法午睡。

忍耐不下去的小男孩選擇告訴了老師:「老師,他蠻鬧人!」。

午睡被吵,這個小男孩的行為本來是維護自己的權益,但他因為向老師「打報告」被團體孤立了。這是所寄宿幼兒園,孩子沒辦法向佳家長傾訴,老師更管不了孩子之間的社交問題。長期對小團體孤立的孩子,每天該有多麼煎熬。

然而,這並不是單獨幼兒園會產生的情況。

英國幼兒園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更針對性地向我們展示了孩子的社交問題。

其中有一個叫「泰思雅」 的小女孩,從入園第一天開始,她就不斷詢問:「你能和我一起玩嗎?」但每一次都遭到了拒絕。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拒絕了她,後來大家乾脆忽視了她的存在。

你可能想問:「泰思雅做錯了什麼嗎?」

不,泰思雅什麼都沒做錯。

不懂反抗的孩子,只能受欺負

在這所幼兒園中,被排擠、被孤立這是「小問題」,更令人心驚的是欺凌現象。

有霸道的小男孩為了強調自己的存在和強大,上一秒還對同伴嬉皮笑臉,下一秒直接指著旁邊的小女孩,兇巴巴地說:「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變臉速度讓很多大人都望塵莫及。

更令人心寒的是旁邊幾個小朋友的表現。

其中兩個孩子冷眼旁觀,另一個小男孩模仿他的行為,一臉開心譏笑地對那個女孩說「你莫跟我挨著坐聽到沒有啊?」

這個小女孩一直趴在桌子上,前後都沒有抬過頭,就一直忍受著這樣的欺負,絲毫反抗的反應的都沒有。不敢想像,這是小女孩幾次受欺負了。

另一個小男孩的行為更是過分,只是覺得無聊就一直拍打另一個男孩的頭。

這個戴眼鏡的男孩沒有生氣,用搞怪的表情回應他。

打人的男孩看他沒有反抗,開始變本加厲,有一次狠狠地拍打他的頭。戴眼鏡的男孩,不知道如何處理,只能趴在桌子上假裝睡覺,等著這個男孩主動停止打他。

這兩個孩子在面對欺凌時不懂反抗,只能受欺負。

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孩子不知道因為什麼奇奇怪怪的理由被孤立、被排擠、被欺凌,而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更沒辦法去幫孩子解決。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時,家長一定要讓他知道在面對暴力、欺凌時懂得如何應對、保護自己。我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少受欺負,準備了至少幾十本安全教育繪本,在這些繪本中我推薦《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

這套安全繪本共有50冊,分為戶外篇、行為篇、心理篇、家居篇和意外篇,涉及的安全教育很全面。3-8歲的孩子都能看。

它主要是通過小北極熊米拉的故事,教孩子在戶外、家裡、幼兒園等地方遇到意外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避免潛在危險。比如《不許欺負人》、《誰錯了》、《我不膽小啦》等篇章都有,而且是由知名安全教育專家王大偉編著。

《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中的每個故事,都提煉了相應的安全知識點,能讓孩子學以致用。

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孩子面臨著諸多危險,與其一直保護孩子,不如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提升孩子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希望家長們都能重視起來。

這裡是小青育兒世界,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揭露一個殘酷真相:它就是個小社會
    但事實真就如此嗎?一部豆瓣8.8分紀錄片《幼兒園》,給我們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001年,歷時14個月時間拍出來的紀錄片,記錄了寄宿制幼兒園的真實生活。張以慶導演最初是抱著「象牙塔」的心態去拍攝這個紀錄片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影片中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社會化的兒童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已經死了。
  • 豆瓣8.8分紀錄片,暴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幼兒園就是個小社會
    通過紀錄片裡的內容,也讓我們家長發現了幼兒園裡的眾多故事,通過紀錄片我發現,幼兒園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社會,裡面充滿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甚至還有很多不該出現在這個年紀身上的事情正在悄然發生,正在悄悄的破壞孩子的價值觀。
  • 育兒話題: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我該不該教他反抗?
    育兒話題: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我該不該教他反抗?近期校園欺凌事件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家長也開始為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擔心起來。我問她說,如果多多在幼兒園遭到別人的欺負,我們做父母的要不要教他反抗呢?婆婆所持的觀點是,讓孩子避其鋒芒,尋求老師的幫助。我認為她說得不無道理,如果沒辦法與之抗衡,那麼尋求老師的幫助,的確可以避免和其他小朋友起衝突。但是,老師不可能會時時在身邊,總有鞭長莫及的時候。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更希望孩子自己學會反抗。
  • 孩子受欺負也不敢反抗,家長可以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強大
    有些家長經常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感到煩惱操心吧,很多家長都想要教育出一個乖巧懂事,內心勇敢強大的孩子,這樣孩子就不容易受他人欺負,而且走到哪裡也會受人歡迎。那麼家長要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太老實總受人欺負,你們可以學著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的心變得強大,讓別人不敢欺負孩子,就算是有人欺負他們也敢於反抗。生活中有許許多多被受欺負的孩子,這些孩子要不就是比較乖巧脾氣好,要不就是老實膽小,所以一些頑皮的孩子就會專門挑這樣的孩子去欺負他們。
  • 你的孩子寬容有禮貌,謙虛有大度,為什麼還總是受欺負?
    原來是小朋友們去室外玩了一會兒,回到教室,點點發現自己的座位被另一個同學佔了,點點,很有禮貌地跟同學說讓把座位還給他,但是這個同學就惡作劇就不給點點讓座位,還把點點往後面的座位上推,不小心推倒在地了。點點就氣哭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老師批評了那個小朋友,但是點點還是覺得很傷心。老師就把雙方的家長叫到學校來。
  • 華人孩子在美國學校過得好嗎? 語言不通常遭欺負
    面對欺凌,Ken反抗過,但換來的卻是變本加厲的欺負。他孤立無援,又不會英語,很難將自己受欺負的事溝通給學校,而父母也無暇顧及。Ken很坦誠地告訴記者,自己從那時開始就討厭學校,甚至有一次哭著告訴父母「再也不想去學校了」,但得到的是父母的呵斥。  他平淡地告訴記者,後來他只能忍耐,等到又有新學生轉來,那些「惡霸」才不再騷擾他了。
  • 高牆中的少年:我不想一輩子受他欺負,所以就起來反抗了!
    他對他們毫無辦法,只能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裡。期間,學校裡發生了一起捅人事件:一個學生拿刀捅了向他要錢的學生,因不滿十四周歲沒有被判刑,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欺負捅人的學生了。這件事在學校裡引起了極壞的負面影響,也給了石帆一種錯誤的暗示:既然靠老師、派出所都解決不了問題,看來只能靠自己來解決了!
  • 只能搬磚,受人欺負卻禁止反抗,網遊裡「佛系幫」到底是什麼鬼?
    有人喜歡超越極限做遊戲裡排行榜上的大佬,受人敬仰;有人喜歡在遊戲裡遊山玩水拍照截圖,搜集各種自認為的寶貝;也有玩家通過遊戲掙錢打金的搬磚黨。不同類型的玩家自然對遊戲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正是因為玩家眾多,在遊戲裡玩家逐漸以幫會來劃分玩家群體。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它用時6年,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三個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大眾看到了社會的殘酷、人生的殘酷。這部紀錄片叫《出路》,從2009年拍攝到2015年,一共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
  • 幼兒園不教拼音,家長不滿,只能送孩子去銜接班,老師道出原因
    家長們紛紛抱怨:不是我想讓孩子來銜接班學習喲,幼兒園實在是不教東西。啥都不教,就是帶著孩子玩。沒錯,我們那個鄰居的還,人家中班就出來讀銜接班了,現在一年級,年級第一,雙百呢。幼兒園要是多少教一點,我們也不會花這錢來銜接班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幼兒園不教知識,不學拼音和識字,不教數學和英語,幼兒園啥都不教,只是老師哄著孩子玩。
  • 央視最「真實」紀錄片,揭示人生的殘酷
    央視最「真實」紀錄片,揭示人生事實:讀書是苦,但是最容易的路在2015年上映了一部歷史紀錄片《高考》,這是央視歷經15年完成拍攝的一部高考紀錄片,真實的還原了每年高考常態。每天6:20開始晨讀、上課、模擬考和晚自習,直到晚上10點結束。
  • 怎麼知道娃在幼兒園有沒有被欺負?孩子不會說,但你要會問
    即便是再不具備八卦精神的媽媽,也一定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於是大家總想聽孩子講講幼兒園:我就是有點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受別人欺負。——小佳媽側面了解一下幼兒園,看看是不是跟宣傳和期望中的一樣。
  • 7萬年收入該不該讓孩子讀5萬學費幼兒園,圈子真有那麼重要嗎?
    前一陣子我重溫了央視的一部紀錄片《零零後》。紀錄片裡的一位媽媽:把孩子送到費用高昂的私立幼兒園,為此舉家搬遷到幼兒園旁邊。搬家後爸爸擠地鐵上班太遠了,但是全家沒有放棄,最後採取的解決方法是和爸爸分開住了好幾年。不可否認孩子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愛兒子、也非常努力的媽媽。
  • 拍攝十年的紀錄片:真實記錄幼兒園孩子內心世界
    這部真實記錄幼兒園孩子內心世界的紀錄片,跟拍了北京郊區一所名為「巴學園」的幼兒園,歷時3年拍攝完成,平視的視角,頗具耐心的鏡頭,讓人們對這群2至6歲的孩子有了重新的認識。該片不僅為家長解密兒童心理,也為成人打撈了正在消失的童心。
  • 孩子懦弱缺少勇氣,父母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告別「受氣包」
    老話說「人善被人欺」,這句話中的「善」並不是特指善良,而是指這個人的性格懦弱,不懂拒絕。這樣的人在社會中,只能夠成為別人的墊腳石,無法力爭上遊,成為掌握話語權的人。總的來說,勇氣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必備品質,擁有勇氣才能夠一往無前,否則就只能夠成為「受氣包」。
  • 孩子被人「欺負」了怎麼辦?打回去是下策,家長這樣做孩子更勇敢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護和鍛鍊孩子呢?作為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有時候一帆風順對孩子並沒有好處,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可能很多時候都會脫離父母的視線,有了自己的小生活,這時候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本身就離不開挫折和鍛鍊,不要害怕孩子的生活中出現狀況,怎樣正確的處理和教養孩子,才是父母應該做到的。
  • 孩子被同學咬出血,媽媽不吵鬧從源頭解決問題,家長:我咋沒想到
    導語:孩子到了年紀家長都會送孩子去幼兒園上課,但是令家長最擔心的事情總是頻繁發生,比如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要怎麼辦?但是這件事並沒有結束,後來媽媽又發現孩子手上有一個很深的牙印,孩子在媽媽的追問下才道出事情,說是被學校裡一個小朋友咬的。媽媽去找了對方的家長,覺得家長教育一下,表示以後不再欺負孩子,這件事就算過去了,但是對方家長的態度卻是孩子之間鬧著玩的,不是什麼大事。忍無可忍的媽媽就只好把孩子的照片發給園長,希望園長出面解決這個事情,不希望孩子繼續被欺負下去。
  • 做幼兒園保育員:照顧孩子,減輕家庭負擔兩不誤,事實並不美麗!
    一轉眼,孩子已經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孩子爸爸希望圓圓可以儘快出去工作,因為有孩子後他們的經濟壓力很大,而孩子上幼兒園無疑又多了一筆開銷。圓圓媽媽此時非常矛盾,一方面她聽說了很多關於幼兒園虐待孩子的事情,她很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得不好;另一方面她又捨不得孩子,想繼續陪伴在孩子身邊,於是她打起了去幼兒園做保育員的想法。
  • 日本電視臺播731紀錄片 日本網友:太殘酷太殘酷
    近日,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播出了紀錄片《731部隊——人體實驗是這樣展開的》,這部紀錄片詳細揭露了日本731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進行人體試驗,研發細菌武器的醜陋罪行。和去年播出的另一部731部隊紀錄片一樣,引發了日本民眾的強烈反響。
  • 幼兒園抽籤入學:孩子能否上公辦幼兒園只能看運氣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焦點新聞>正文幼兒園抽籤入學:孩子能否上公辦幼兒園只能看運氣 2012-08-24 09:25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