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互助、水滴籌沈鵬:把公司當成產品來做 | 獵雲網

2020-12-15 獵雲網

獵雲網註:在沈鵬看來,作為CEO,首要任務應該是把公司當做產品來做,因為回歸到本質來看,公司裡的人才是這個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只有讓人才們能更快速地成長,未來才能持續打造出更給力的網際網路服務和產品。只有把公司當做產品用心去做,才有可能讓人才更好地成長和留存。才可能不斷地推出與時俱進的產品,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基業常青。文章來源:商業與生活(ID:xiaopeizhu8),作者:朱曉培。

2016年初,在山東老家的父親看到沈鵬辭職創業的消息,特地趕到了北京。他覺得,美團蒸蒸日上,公司的領導人非常優秀,沈鵬在美團的職業發展也很好,怕沈鵬是一時衝動。但了解到沈鵬的初衷——「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更多的人民群眾在健康的時候有保障,在得病的時候能夠迅速拿到充足的醫療資金」,父親支持了他的決定。

沈鵬認為,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可以在醫療保障領域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2016年4月,水滴公司成立。公司從誕生起,就得到了騰訊、美團點評、高榕資本、IDG資本等知名機構的支持。2018年中,「商業與生活」在採訪沈鵬的時候,偶然了解到騰訊可能會領投水滴公司新的一輪融資。之後中國資本市場開始趨冷,但這筆融資並未擱淺。

2019年3月,水滴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近5億元,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投、創新工場、DST Global創始人尤裡·米爾納、前騰訊電商CEO吳宵光等跟投。這也是2018年以來,網際網路健康險與健康保障領域額度最大的一筆融資。

這些大牌資本願意持續支持水滴公司,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水滴公司證明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商業與生活」得到的數據顯示,成立近3年來,水滴公司只花了2.1億元的融資款,卻獲得了近2.5億人的獨立付費用戶。

另一方面,水滴公司推出的第一個業務水滴互助的本質是網絡互助,網絡互助模式曾被業內描述為網際網路保險與健康保障領域中的「殘廢賽道」,水滴公司通過邊緣創新、借力微信社交傳播等一系列打法逐漸走進網際網路保險與健康保障的主流市場。

克萊頓·克裡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出,顛覆往往來自於邊緣。水滴公司一開始選擇了一個當時主流玩家們不太在意的邊緣市場,深挖了3年,逐漸被主流力量重視。

2018年底,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以及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相繼進入網絡互助領域。螞蟻金服入場,讓沈鵬興奮大於緊張。

在這之前,水滴公司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普及網絡互助的能力有限。螞蟻金服加入後,能明顯感到它在讓廣大人民群眾們更廣泛地了解網絡互助。最新數據顯示,水滴互助每天能新增20多萬名新用戶,螞蟻金服相互寶每天大概新增15萬-20萬名新用戶。「大家一起教育市場、普惠大眾,是一件挺好的事情。」沈鵬說,網絡互助業務的長期市場格局是一個寡頭市場格局,未來會有很多更有實力的網際網路玩家進入,但是水滴互助已經掌握了2年多的先發優勢,在微信體系內具備了網絡效應優勢。

現在,水滴公司「保障億萬家庭」使命的初步布局已經形成,核心業務包括: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網絡互助平臺-水滴互助,健康險優選平臺-水滴保。而且,水滴公司的線下團隊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深耕也發揮出了非常大的作用,被外界形象地稱為「下沉市場四天王」之一。另外三家是快手、拼多多和趣頭條。

從公司創立至今,「商業與生活」每年都會與沈鵬進行面對面訪談。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每次對話,都能發現對創業和業務的新感悟。

最近,他拉了一個群,公司不同模塊的負責人在裡面,群的名字叫「把公司當成產品來做」,這也是他半年前開始倡導的一個理念。

在沈鵬看來,作為CEO,首要任務應該是把公司當做產品來做,因為回歸到本質來看,公司裡的人才是這個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只有讓人才們能更快速地成長,未來才能持續打造出更給力的網際網路服務和產品。只有把公司當做產品用心去做,才有可能讓人才更好地成長和留存。才可能不斷地推出與時俱進的產品,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基業常青。

以下是「商業與生活」與沈鵬的最新訪談。

談公司和網際網路保險:從邊緣創新走向主流

「商業與生活」:過去一年,水滴公司的業務發生了哪些重要的變化?

沈鵬:2018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的重點還是認真把水滴籌做好。雖然從2017年開始,水滴籌已經有了一些影響力,但是業務方面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更重要的是,我們做了一些推動行業改變的事情。2018年5月,水滴籌的公司主體-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民政部的認可,與美團點評、滴滴出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一起入選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名單,是有資質的20多家機構裡最年輕的公司。2018年10月,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水滴籌等三家平臺籤署發布了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公約,嚴格按照公約規範執行,並向所有平臺發起自律倡議。

「商業與生活」:你說重點在做水滴籌,具體做了什麼?

沈鵬:水滴籌是為困難大病患者提供網際網路籌款服務的大病救助平臺,自2016年7月平臺正式上線到2019年第一季度末,已經累計幫助了幾十萬困難大病患者籌集了160多億元醫療救助金。

去年7月份我們又上線了水滴公益,把公益的範圍進一步拓寬,精選了公募公益基金會的一些更有社會意義的項目,圍繞助學扶貧、救災扶貧、大病扶貧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扶貧活動,至今累計籌集善款超過1億元。4月初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聯合成都慈聯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在水滴公益平臺發布募捐項目,10萬餘人參與了捐贈,短短數小時便籌滿300萬英雄慰問撫恤金。

最近,在壹基金的三屆五次理事會上,水滴籌、水滴公益的業務總經理徐憾憾與壹基金理事長馬蔚華代表雙方進行了籤約,達成了為期三年的長期戰略合作,共同針對「心智障礙家長組織」 開展支持計劃。現場,李連杰、馬化騰、李弘等壹基金理事會成員和我共同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並一起見證。

壹基金與水滴公益戰略合作籤約現場

除了這些,我們還定義了一個節日——「111小善日」,倡導全社會有愛心的企業一同加入公益計劃,共同踐行人人隨手公益。比如,鏈家就聯合水滴公益在一些門店設置了「小善服務站」,服務有需要幫助的市民。我們公司參與捐助發起的水滴公益基金會也在貧困地區小學參與建設了圖書角、醫務室。總之,我們還是希望在做好核心業務之餘,能夠藉助我們的資源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商業與生活」:獲得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資質,對水滴公司有什麼影響?

沈鵬:這個資質,我們覺得來之不易。我理解的這個資質是授予給有一定經營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企業的,助推中國的公募公益基金會一起更好地做公益項目。在中國做業務,特別是經營範圍已經有資質來限定的業務一定要拿到資質,這樣才能合法合規的經營,才是對用戶、合作夥伴等相關方真正地負責。

談風控和輿論:回歸到保障的本質,作為平臺要有擔當

「商業與生活」:最近有一家網際網路募捐平臺發生了一起輿論事件,一個得了重病的創業者募捐被網友質疑騙捐,這家網際網路募捐平臺實施了快速退款給捐款網友們。這種事情有可能發生在水滴籌嗎?

沈鵬:我們也有過引起輿論爭議的籌款事件。去年有一個「小鳳雅」事件,一個河南家庭,有4個女兒1個兒子,兒子有兔唇,女兒鳳雅得了癌症。有一天,微博大V陳嵐,不負責任地發表了一條質疑微博,懷疑他們以女兒的名義,籌集了資金優先拿錢給兒子治了兔唇。

我們看到這個質疑後,第一時間就安排了律師、工作人員、法務部的同事,以及當地水滴籌的片區經理去現場調查。萬一要是審核被他們矇混過關了,我們也要承認錯誤,要把錢追回來。

但調研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很多天,一點點收集線索。後來,嫣然天使醫院發布了一個公告,證實這個家庭沒有把在水滴籌為女兒籌的錢拿去給兒子治病,因為治療兔唇的全額款項是他們來承擔的,完全免費。後來,我們也找到消費單據等線索證實了小鳳雅的家長沒有像陳嵐所說的那樣。我們發公告澄清後,人民網、新華社等官方公眾帳號、微博也紛紛協助澄清表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希望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不要濫用聲音,更不能惡意造謠攻擊。

從那之後,水滴籌多了一個小口號,「有擔當」。後來,我們又把它優化成「有溫度,有擔當」。

「商業與生活」:你怎麼解釋「有溫度、有擔當」?

沈鵬:「有溫度」這句話看起來是件小事,其實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公司從成立到現在,就沒有向大病籌款者收取過任何服務費和手續費,連第三方支付通道費都是我們墊付的,就是補貼的。截止目前,貼錢貼了近一億了。我們是覺得,一個人需要大病籌款了,他本來就很困難了,我們更不應該向他收取服務費用或其它費用。除了我們以外,到現在其它平臺,至少沒有這麼堅持的。水滴籌是一個有擔當的平臺,一旦籌款發起人被舉報或質疑,我們會儘快在最短時間內去查明真相,並讓籌款發起人做出公開的說明,去消除愛心人士的質疑。我們平臺的職責是儘可能公開透明地消除籌款發起人與愛心人士之間的信息壁壘,保證雙方信息對稱。

「商業與生活」:不會一被質疑,就要求用戶退款?

沈鵬:被質疑後最主要的動作還是要去與籌款發起人溝通,要求他們補充更詳盡的個人信息,真實公開透明地向愛心人士說明個人患病情況和經濟情況,讓愛心人士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是否給予幫助。有車有房並不是能否發起籌款的限制條件,只要公開說明真實的車產和房產情況就可以發起籌款,最終是否能夠得到廣大愛心人士的幫助,是基於愛心人士的判斷,平臺在其中承擔的是審核和發布的職能。

「商業與生活」:水滴在風控上是怎麼做的?人工審核投入有多大?

沈鵬:我們水滴籌業務在基於社交網絡做風控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水滴籌的風控不是把大病籌款者的病情和家庭財務信息給審核精準就可以了,還要在籌款過程中通過輿情監控、微信好友社交證實等方式做風控。我們水滴互助業務的核保理賠團隊已經百人級別了,還有一些外部合作的核保理賠組織,算是形成了一個第三方網絡。

我們覺得,核保理賠和水滴籌風控這類崗位,其實是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一定要把他塞到我們自己的勞動合同裡,要給他最好的待遇,包括期權、晉升路徑。我希望,未來公司的高管裡,這類崗位的關鍵人能晉升上去,也希望他們在我們公司裡能夠得到更高的回報。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對待,才能做得更好。

談競爭:螞蟻金服入場,既有危機感又比較興奮

「商業與生活」:螞蟻金服推出了「相互寶」,這給你競爭壓力了嗎?

沈鵬:在健康保障業務上,我們有水滴互助、水滴保兩個產品,螞蟻金服的相互寶和水滴互助基本相同。在這之前,網絡互助業務上並沒有太強的玩家,我們自己在摸索,有點兒孤獨地前行。做了兩年多,賽道上突然冒出來一個非常給力的巨頭,而且它非常善於做公關來助推這業務。對我們來說,有危機感,但更興奮。

中長期來看,這個領域會是一個多寡頭的市場格局。在這個格局裡,會有很多更有實力的網際網路玩家進入,其實是和我們一起教育市場。

「商業與生活」:「相互寶」也是在幫水滴互助教育市場?

沈鵬:以前我們自己單打獨鬥的時候,其實還是一個小眾業務。但螞蟻金服的公關能力非常強,又擅長講故事,很容易把事情講得通俗易懂。能明顯感受到,它在加速讓更多群眾們了解網絡互助這個業務。

螞蟻金服推出相互寶後,我們增速也是越來越快。今年2月底,水滴互助的有效保障用戶已經突破了7000萬人。從最近的數據看,水滴互助每天新增20-30萬用戶,螞蟻金服能夠新增15-20萬用戶,可以理解是雙贏。而且,螞蟻金服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在理賠的速度上、精準度等確定性上,對內部的要求變得更高。

「商業與生活」:你去湖畔大學,考慮到和螞蟻金服的競爭了嗎?

沈鵬:在我來看,螞蟻金服的打法和我們完全是兩種套路。螞蟻金服相互寶更像是用資源導流進行空中攻擊,我們更像是在田地裡耕地,在田裡耕地是個細活,相信長期來看會更有優勢。

去年曾鳴邀請我去找他交流,我當時還略微擔心他們團隊是不是想深度了解下水滴是怎麼做業務的,但還是抱著一個交流的心態去了。交流後曾鳴邀請我報名湖畔大學五期班。後來參與了面試,我那場面試官們其中之一還有螞蟻金服前首席戰略官陳龍,和面試官們聊完,我很受啟發。

健康險這件事情,並不是靠貼錢就能增長的,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我們反而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創業公司最怕的就是在主賽道和巨頭打價格戰等方式死磕資源。但健康險這個品類,並不是貼錢就能貼起來的,更重要的還是要把服務做好,要把口碑做好,要結合場景獲客。

其實從面試湖畔大學,到被錄取,再到上完第一次課,過程中有很多收穫和感觸。當然感觸最深的是在湖畔大學我們這屆開學典禮上馬校長的演講,他提到,絕大部分的湖畔大學畢業證書是在追悼會上發下來的。從商意味著我們要終身學習,學到死為止。在湖畔大學,企業沒有大小之分,即使是世界500強企業,如果核心成員們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自身沒有創造社會價值,那也不是好企業。創業者的成績單時刻體現在對社會的價值上。在現場聽他演講時真的被感染和觸動,能感受到他說的是真心的想法,他真心地在給大家分享怎麼更好地創造價值,以身作則地踐行自己的理想。

湖畔大學五期班開學典禮,馬雲親自為沈鵬佩戴校徽

「商業與生活」:從美團到水滴公司,你好像一直都和阿里系有競爭。

沈鵬: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PK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馬雲校長以及阿里系高管對人性的理解、對網際網路交易業務、對金融的理解是很深刻的。

水滴互助和相互寶做的業務,有很強的社會意義,我們希望有更多企業一起主動承擔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商業與生活」:騰訊也做了微保。怎麼看待和BAT的競爭博弈?

沈鵬:創業公司,能夠堅持著自己的創業初衷活下去就不錯了,從沒想過刻意和BAT競爭。

在我看來,一個創業公司的最佳起點,肯定是選擇邊緣創新,才有更高地概率活下來。但之所以選擇邊緣創新,也是因為相對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以及實力是什麼樣的。

我們一開始就覺得應該是借力BAT來發展自己,不僅是借力BAT,還要借力ATM和有紅利的平臺們。我們借力的本質是服務好這些平臺上的用戶們。

談論資本市場:讓騰訊投資推著,其實挺幸運的

「商業與生活」:過去一年資本遇冷,對公司發展節奏有影響嗎?

沈鵬:從2008年初到現在,真的是經歷了資本市場從越來越熱,到泡沫破裂,最後市場悲觀的過程。我還記得,2018年的5月,一個小範圍的CEO交流會上,上臺分享的都是當時剛上市不久的公司CEO。當時的二級市場是非常活躍的,很多公司上市都是超募的,那些分享嘉賓們發表的觀點,沒有人預計未來資本會很快變冷,都說當前資本市場很火,要趕緊上,大家都非常嗨,我也被那種場景帶動得也非常樂觀。那時候,很多機構提出來要投我們,我也認為公司不缺錢,公司又非常勤儉開支,遲遲沒有答應。

「商業與生活」:這次B輪後來怎麼完成的呢?

沈鵬:那時候騰訊就想投我們B輪,我就沒著急,認為在公司當時自由資金的支撐下業務能翻很多倍,非常自信。外加看到資本市場非常好,我的心思全在做業務上,沒想著融資。但是讓騰訊投資部的相關同事推著就把B輪啟動了,我們在B輪融的過程中,很快就看到了資本市場慢慢地開始走下坡路,但我們的業務勢頭很好,騰訊也是一個很講信用的公司,我們雙方嚴肅地按口頭達成的條件一步步地走完了流程。

「商業與生活」:水滴公司一開始就選擇了騰訊?

沈鵬:公司還沒成立時,我就拿了5000萬天使投資,投資人裡有騰訊,有美團點評。創業還要懂得感恩,老王(王慧文)和少暉(現任美團點評CFO)說美團想參與,那我肯定歡迎,畢竟培養了我六年多。

騰訊其實是很巧,餘海洋(現任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聽說我創業了,第一時間找到我,說要投。其實,當時我是猶豫的,第一次面談的時候,我沒有答應要拿騰訊的錢的。

「商業與生活」:當時為什麼會有猶豫?

沈鵬:拿了騰訊的錢,阿里、百度與我們的接觸就不會那麼積極了。而理論上講,阿里才是做電商最強的公司,網上賣保險也是電商,本質上要多向阿里學習。

猶豫了好幾天吧,認真思考之後,還是在天使輪就拿了騰訊的錢。

主要考慮到兩點,網際網路保險的本質還是保險,傳統保險的一個核心思想是,哪裡有人就在哪裡賣保險,哪裡人多就在哪裡賣保險。微信是一個有人,人又多的地方,這肯定是一個很好的陣地。微信又比較開放,我覺得用微信公眾帳號來起步保險業務比較有利。騰訊投了我們,還是能夠有一定的助推和背書的。

再就是,騰訊的價值觀我是非常認同的。我在美團時,美團、大眾點評合併後,騰訊就是股東了,我感受到了騰訊真的願意把它的資源輸入給被投公司。當時,美團點評合併兩個月後,團隊還在磨合,騰訊的高級管理顧問、騰訊諮詢的負責人楊國安主動發起了一場培訓,給美團點評四十多人的核心團隊做了一場為期兩天的組織能力培訓,收穫很大,同時也感受到了騰訊的強大。

「商業與生活」:為什麼這次融資,主要還是老股東,新股東只有一個?

沈鵬:真實情況,外部很多投資機構想進來,擠不進來,只有一個佔比相對比較高的新投資人投進來了,就是DST Global創始人尤裡·米爾納。

他一個俄羅斯人,和我聊了兩三次很熱情。他投資還挺有背書感的,全球範圍內投了Facebook、twitter、今日頭條、美團點評、小米集團等,他本人很有全球視野。未來,我們也說不定會在紐交所、納斯達克或者港交所上市,他投資我們還是很為我們品牌加分的。

「商業與生活」:這輪融資後,公司節奏會加快嗎?還是會按部就班。

沈鵬:融了錢不花不是最靠譜的經營方式。即使我們融不到錢,賺了錢,我都想投入再生產。

這個行業在窗口期上,我們要保持更快的發展速度,主要是想提升一下團隊規模和質量。這個錢,還是想用在團隊建設上。

保險行業裡,傳統公司的激勵方式不是說走期權這類的方式,都是給的高薪,所以我覺得也要迎合這個領域,要給比較給力的薪資,爭取挖掘更多優秀的人。

另外,在保險的交易打法上、用戶服務路徑上還要繼續投入資源去探索,希望更早落地不同用戶畫像更好地購買保險的方式。基礎建設上,我們最近在做中臺的建設,力爭實現大中臺、小前臺,也需要更優秀的人才加入。

談管理和學習能力:把公司當成產品來做

「商業與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的線下鋪了很多公益服務站後,對下沉市場有什麼新感受?

沈鵬:三四線城市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場景,真的有挺高比例的人治不起病需要籌款。市場越下沉,當有人需要籌款時越需要指導,即使這個潛在籌款人有安卓手機,微信可能用得也不太流暢。水滴籌線下志願者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輔助用戶發起籌款和風控的作用。我們有些志願者也能起到給群眾做買保險教育的作用,助推潛在購買者更好地做決策,助推他真正在健康時享受健康保障。

「商業與生活」:具體做了哪些不但能讓用戶知道,還教他們使用的事情?

沈鵬:比如,我們在山東省和《齊魯晚報》聯合啟動了「水滴籌齊魯個人大病求助平臺」全面助力精準扶貧,《齊魯晚報》每周會有一些版面講山東本地的籌款患者的故事,宣導普及讓大家能夠參與到人人隨手公益之中。同時,它也會提示水滴籌和《齊魯晚報》開通了公益籌款熱線,只要得了大病治不起病並且不懂得怎麼籌款,就可以撥打400-6866-299(愛久久)來進行求助和求指導。要麼是我們會安排調度相關人面對面幫忙,要麼就在電話裡指導,這比冷冰冰地只是一個頁面讓他去搜索並自己琢磨如何發起籌款有效得多。

另外,中國扶貧辦和中組部做了一個中國貧困縣大學生村官培訓班,我去當了講師,講完課之後達成了和貧困縣大學生村官們的合作,如果村裡有需要幫助的人,可以來水滴籌發起籌款,並且我們可以協助貧困縣村官開通他們自己做證實人的綠色通道,有助於更好地來加速審核。

「商業與生活」:三四百多個片區經理,一萬多個志願者,怎麼樣去管理這些人?

沈鵬:這就延續了我以前美團外賣管理校園大使相似的管理方法。但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不宜用金錢激勵。

美團外賣我們做校園市場的時候,校園裡點外賣一般都在宿舍,我們就一個高校對應一個校園大使,校園大使會發展樓長,樓長會發展樓層長。哪個宿舍產生了一個外賣訂單,就很自然地給相應的樓層長、樓長、校園大使層層激勵就完了。它的激勵很直白,在你地盤上產生訂單你就有提成,這解決了他們的工作意願問題。

做水滴籌,管理層級和做美團外賣校園市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我們更多的還是用精神獎勵的方式帶領大家。更多的還是給志願者一些榮譽,每年有來北京參加小善日被頒獎的機會。

「商業與生活」:籌款離錢特別近,怎樣杜絕內部作弊?

沈鵬:公司在管理上比較注重使命、願景、價值觀建設和驅動,在面試、培訓、監督、優勝劣汰等方面也是很重視,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管理抓手。比如:外部有社會輿論監督反饋通道,內部有監督渠道。

「商業與生活」:水滴員工近1500人了,在管理上給你帶來新的挑戰了嗎?

沈鵬:資本寒冬剛到的時候,我就意識到經營需要更精細,才能成為活得最久的玩家。我們本身就很勤儉,經營已經很精細了,從成立到最新的融資發布之前,公司一共花了2.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款,折合美元僅3000萬。

但一個好的公司,應該是全方位地管理得非常好,不僅是花錢效率高,還應該在組織發展上更有生機,能夠持續有更多牛的、優秀的人加入,大家的工作戰鬥力越來越好,公司發展越來越進入狀態。

當然,人越多挑戰越大。你會發現,不同的階段,關注點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是公司的現狀倒推了你去關注這些事情。

創業的頭兩年,我主動看的大多是關於創新的書,學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過了這個階段後,雖然我們依然在創新,但是一部分精力自然而然地用在了公司經營上。隨著公司成員變多會發現,我們現在不僅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也在養活近1500個家庭。我們的經營只有越來越好,才能讓這1500個家庭過得更好。其實想想壓力還挺大的。我也經常收到一些員工家屬的微博私信留言,比如最近為什麼老加班。換位思考,很多其實都是合理的一些建議,也是我應該要考慮到的需要改進的事情。

最近在企業微信裡,我們新放了一個插件,就是當一個同事提離職的時候,他必須要填寫想對我說的一段話,不寫這段話就提交不了離職,這樣我才能真正了解到大家對我們有什麼不滿,還有有哪些改進點。

「商業與生活」:你關注的點,已經從邊緣創新,變成了如何做一家好公司?

沈鵬:我還是想讓水滴成為一家更好的公司,一直為此思考和行動。我有一個微信群,拉了公司不同模塊的負責人在裡面,這個群的名字叫什麼呢?叫「把公司當成產品來做」,這也是我半年前開始倡導的一個理念。

以前,主流網際網路公司倡導的是以用戶為中心做好產品,很少有網際網路公司CEO老強調經營好公司,回顧過去十多年,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很多網際網路公司CEO是一個好產品經理,但不是一個好CEO,能做出一個或者多個爆品,卻不能把這個公司做成一個「持續爆品的公司」。做成「持續爆品的公司」遠遠比做出多個爆品要有挑戰得多,這不僅考驗了公司CEO的Vision和產品能力,還有文化建設、經營管理等能力。回歸到本質,公司裡的人才是這個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只有讓人才們能更快速地成長,未來才能持續打造出更給力的網際網路服務和產品。反過來,如果公司的人才們成長不夠快,即使現在公司的主打服務和產品再好,未來也會掉下去。只有把公司當做產品用心去做,才有可能讓人才更好地成長和留存。

我作為水滴公司的CEO,首要任務應該是把公司當做產品來做,水滴先成為一個好公司,能讓這個公司圍繞我們的使命願景更好滿足用戶需求,才可能不斷地推出與時俱進的產品,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基業常青。

「商業與生活」:你現在在看什麼書?

沈鵬:除了反覆的看《領導梯隊》等一些經典的管理著作,去年還看了《騰訊傳》,最近在《螞蟻金服》、《迷失的盛宴》、《阿里局》等。相對於國外的巨頭,當前階段我們更多地在學習騰訊、阿里、中國平安,它們比國外的巨頭離你更近,你能找到他們很多的優秀高管或者靠譜的離職員工去請教,有機會當面去深挖。

「商業與生活」:你參加了混沌創業營、青騰大學、湖畔大學等創業組織後,有什麼感悟嗎?

沈鵬:不論是混沌創業營、青騰大學還是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湖畔大學,都有各自的教學長板,在創業的方法論、思維模型的建立、管理能力的提升上收穫了很多。同時你會發現,每次上課都會看到同學們在進化。開學時班裡最火的公司是某兩家,八個月後,最火的就變成其他公司了。看到了很多同學們在起起伏伏,有些同學走了彎路、經歷了失敗,有些同學的公司發展比較慢但是步步為營,大家也都是在互相幫助,互相助推成長,彼此給予的啟發也是非常大的。

很多投資人都會問,你覺得如果公司失敗會因為什麼?其實,創業者能回答的都是自己能看得到的,往往這都是優秀創業者掉不了的坑。而讓一個公司走向下坡路或出現災難的,是這個公司核心團隊的盲點。特別是創始人的盲點可能有很多,有些在管理上,有些在業務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定期思考自己可能的盲點,研究清楚這個階段自己的核心團隊哪方面不強,快速引進互補的人來搭檔。

「商業與生活」:你個人有參與公益嗎?

沈鵬:前段時間我趁周末去陪伴了資助過的唐氏兒童們。你會發現,參與這些活動很能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僅是辛辛苦苦工作賺錢,把錢用於幫助別人,能參與到陪伴之中是更有意義的事情。水滴也會偶爾組織探訪受助者,做一些貌似相對於籌幾十萬元要小槓桿的事情,但是對於受助者的意義更大,時間和感情是金錢無法取代的。

相關焦點

  •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備受青睞
    水滴公司(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作為國內網際網路健康保險保障第一平臺,受邀參與此次展會,吸引了業界精英、投資圈、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很多人不僅會問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母公司到底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備受青睞的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
  • ZAKER中國青年說|水滴籌沈鵬:縱情向前 中國「凱撒」
    當年5月,沈鵬創辦的水滴公司獲得了5000萬的天使投資,該公司上線的第一個業務就是水滴互助。因此,水滴籌不僅在國內首創大病籌款不收手續費的模式,還簡化了籌款流程,沒有沿用同類型產品必須用戶綁定手機才能捐款的模式,而是改為只要有微信就能捐,「中國是禮儀之邦,國民不到生死存亡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拉下面子來籌款救命的,而這種時候,我們又怎麼好意思動他們的救命錢呢?」溫情的模式讓水滴在用戶數量和口碑上獲得了雙豐收,但在不少投資人眼裡卻是另一番光景。
  • 水滴沈鵬:做傳統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不願意做的事情
    過去兩年多,水滴一直在用科技手段賦能保險,助推保險業發展,讓保險公司產品賣得更好,也一直在保險領域不停地學習。目前已經構築起籌款、互助、商保三位一體,即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下文即根據沈鵬演講整理而成。
  • 牽手瑞再 水滴要做中國版聯合健康或凱撒醫療 沈鵬的底氣在哪?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8月20日,水滴公司宣布了2.3億美元的D輪系列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和騰訊公司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老股東跟投。與此同時,市場上還傳出水滴考慮上市的消息,估值高達幾十億美元。2016年成立,從水滴籌、水滴互助最後到水滴保險商城,沈鵬終於走上了創業初期所計劃的方向——保險。
  • 水滴籌與輕鬆籌「互撕」的背後:公益旗下的商業戰爭
    大眾網·海報新聞北京4月18日訊(記者 姜雪穎)近日,水滴籌、輕鬆籌兩家大病眾籌平臺推廣人員疑因「掃樓」在河北某醫院內拳腳相向,雙方在網絡上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再次引發公眾關注。不少人疑問:雙方為何衝突不斷?水滴籌與輕鬆籌做企業還是做公益?大病眾籌平臺是怎樣維繫運營的?
  • 水滴籌、水滴互助聯合創始人胡堯:利用社交場景 打造國內領先的...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社交流量驅動的保險科技平臺》,水滴公司是一家社交流量驅動的保險科技平臺。首先,介紹一下水滴公司的發展歷程。2016年5月,水滴互助和水滴籌相繼上線。2017年5月,水滴保上線,至此三大產品體系構建完成。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水滴相繼完成了兩輪由騰訊、美團、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新工場投資的天使輪融資和A輪融資。
  • 「關注」水滴籌原來不是慈善公益組織!我們都搞錯了?
    天眼查顯示,水滴籌為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該公司於今年6月份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資本、高榕資本、中金資本等。騰訊資本在天使輪時就已入場,如今已是第4次追加投資。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即水滴籌產品隸屬公司)融資歷程截圖 資料來源:天眼查如果水滴籌是個賠本買賣,如何能支撐到C輪融資呢?
  • 水滴籌到底想要做什麼?
    1.水滴籌到底想要做什麼?水滴籌想要做的是讓被病痛折磨的人們得到生的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看到這些求助的案例來思考自己的健康保障問題,從而教育人們重視健康保障問題。水滴籌是真心想要幫助人們,讓更多的人獲得生的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保障事業!水滴公司:從公益事業到保險售賣,健康保障需要的服務,它都有!水滴公司真是個神奇的公司,水滴公益、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國人健康保障領域所遇到的問題好像通過水滴公司都可以解決!
  • 扒一扒水滴籌的生意經:從9億人手裡拿下300億,你怎麼看?
    前些日子有個新聞炸了,說水滴公司正在尋求上市,估值高達40億美金!這網友們就懵圈了,你一個做公益慈善的,現在竟然要上市?網友們會吐槽這件事,其實是有原因的。 這兩年以來,水滴公司下的水滴籌是挨足了大家的罵。去年五月,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因為腦出血,家人在水滴籌上發起籌款,目標100萬。
  • 免費籌錢0手續費的水滴籌,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還想捐錢嗎
    說到水滴公司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公司旗下的「水滴籌」不少人就算沒有用過,也或多或少地聽說過。作為一家靠著免費籌集善款發展起來的公司,水滴籌既不拿善款裡面的錢,又不收取提現手續費。
  • 讓「德雲社」來拷問水滴籌
    但公司員工生病籌款出現網絡效應後,這麼快的撇清關係說實話有點人情冷淡的意思了。水滴籌官方對於網友質疑吳鶴臣家有房有車還需要籌款的回應是:「有房有車的人群也可以發起籌款,平臺沒有資格審核籌款人房產和車產,」而在第二天的回應是:「當下技術條件的限制導致平臺沒有有效的手段去核查籌款人車產、房產等相關的家庭資產。」
  • 水滴籌沈鵬:再管不好願把水滴籌交給公益組織;支付寶回應App崩了...
    水滴籌沈鵬:再管不好願把水滴籌交給公益組織;支付寶回應App崩了:機房網絡問題,已恢復;華為陳黎芳:李元洪事件,華為不是以勢壓人 2019-12
  • 水滴公司擬赴美IPO 賺錢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屢受質疑
    靠保險賺錢水滴公司旗下比較廣為人知的產品是「水滴互助」以及「水滴籌」。不過,這兩大業務所貢獻的利潤卻非常有限。水滴保險商城是水滴公司2017年5月推出的網際網路保險科技平臺,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累計保障用戶數已超過1.2億,保障家庭數超過6600萬,在2020年前兩個季度,年化籤單保費近60億元。
  • 10天三發聲明,水滴籌的責任邊界在哪?
    我看了水滴籌的三次聲明,承認了自己管理上的缺漏,作為水滴公司一個非盈利的業務版塊,我覺得他們實際上也在不斷改變策略試圖更好的解決真實性的問題。比如一開始出現了個別籌款造假的情況,現在他們就派人去掃樓,由真實的工作人員在現場核實,造假的可能總會變少吧。
  • 40天內連發兩起詐捐事件,水滴籌透支公眾愛心何時休?
    但一個月後,用戶並沒有看到水滴籌加強監管措施,甚至形同虛設,才會導致詐捐事件再度發生,且詐捐後還能正常提現,而水滴籌能做的只是事後亡羊補牢,對籌款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說其退還捐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不禁質疑水滴籌不作為。
  • 水滴公司創業紀錄片《靜水深流》湖畔大學展映,校長馬雲點讚
    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在朋友圈表示:「有幸以湖畔大學第五期校友的身份參與共建了這所以使命感、願景和價值觀驅動的、足夠中立的創業者大學,驕傲!」水滴公司此次參與展映的《靜水深流》紀錄片,是從2019年10月啟動拍攝,恰好記錄下2019年末水滴公司因線下地推遭遇輿論危機的過程。
  • 水滴籌獲騰訊1.5億美元追投,慈善互助背後的生意經與道德風險
    在百度熱榜中,水滴籌獲得騰訊1.5億追投引起了市場熱議,從網絡互助平臺到上市公司,水滴籌的生意,你看懂了嗎?水滴籌2016年創立之初,就已經獲得了騰訊控股、美團點評、IDG資本等5000萬天使投資,後續的幾輪融資中,騰訊也一直領投,今年追加1.6億投資也是意料之中,騰訊非常看好水滴籌的未來,也是對標阿里系螞蟻保險,相互寶業務的選擇,雙方在網際網路保險市場的競爭。那麼水滴籌做的是什麼生意呢?
  • 又拿了 2.3 億美元之後,水滴想掀起什麼樣的「後浪」?
    水滴公司發布會宣布獲得 2.3 億美元 D 輪融資|水滴公司被誤讀的「下沉天王」直到現在,說到水滴公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水滴籌以及水滴互助——的確,水滴公司的這兩個業務觸達的用戶比水滴保險商城多得多。
  • 自媒體質疑水滴籌是生意,水滴公司要求撤稿,稱不受慈善法監管
    經常能夠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身患重病的貧困家庭通過使用水滴籌來籌集錢,用於對疾病的救治,很多人遇見這種情況就會主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捐一筆錢讓患病的人儘快籌集到醫藥費。但是最近出現了一件和水滴籌相關的事情。
  • 水滴籌的大生意:發善心的你是怎麼一步步購買保險的
    眾籌搭臺互助和保險賺錢  公開資料顯示,水滴籌成立於2016年,截至2019年3月,水滴籌累積籌款金額超過160億元,贈予人次超過5億。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水滴籌平臺宣稱全程不收取任何手續費,籌到多少給多少,水滴籌還承擔銀行轉帳手續費,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究竟如何維繫?難不成真的只是做慈善?答案就在水滴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