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水滴互助聯合創始人胡堯:利用社交場景 打造國內領先的...

2021-01-19 i黑馬

創業家&i黑馬訊(李夜)11月23日消息,由創業家&i黑馬主辦的第11屆創業家年會今日在京舉行,水滴籌、水滴互助聯合創始人胡堯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

胡堯在演講中表示,過去幾年,社交場景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影響著所有行業。比如消費信貸領域跟社交場景結合,造就了微眾銀行;電商和社交場景的結合,造就了拼多多。

「我們相信人身險領域和社交場景的結合,也必然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和機會。我們橫向對比了基於金融和支付場景,我們相信在微信體系內的社交場景,也將孕育更強的勢能和更長期的持續力。」談及社交流量對保險行業的影響,胡堯表示。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大家好,我是胡堯。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社交流量驅動的保險科技平臺》,水滴公司是一家社交流量驅動的保險科技平臺。

首先,介紹一下水滴公司的發展歷程。

2016年5月,水滴互助和水滴籌相繼上線。2017年5月,水滴保上線,至此三大產品體系構建完成。

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水滴相繼完成了兩輪由騰訊、美團、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新工場投資的天使輪融資和A輪融資。2017年和2018年,水滴公司迎來核心業務的指數級增長。

2017年12月,水滴互助的有效會員突破1000萬。2018年11月,水滴籌累積籌款金額超過100億,水滴互助的有效會員也超過了5000萬,水滴保的有效投保會員也超過了800萬。

過去幾年,我們發現社交場景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影響著所有的行業,比如消費信貸領域跟社交場景的結合,造就了微眾銀行;電商和社交場景的結合造就了拼多多。

我們相信人身險領域和社交場景的結合,也必然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和機會。我們相信在微信體系內的社交場景,也將孕育更強的勢能和更長期的持續力。

那麼,水滴公司的社交場景是如何構建起來的呢?首先,水滴籌是水滴公司社交場景的核心,它是國內領先的基於微信社交籌款平臺,也是國內網絡大病籌款0手續費的開創者。這個社會化場景給水滴公司構建了兩個非常核心的能力:

1、流量。通過水滴籌籌款案例,在朋友圈裡去中心化和自發的裂變傳播,給整個水滴平臺帶來了大量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場景流量。

2、場景。當我們每一個人在朋友圈為我們的一度、二度、三度好友捐款的時候,其實本身我們在近距離、真實地感受到眾多大病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遠,並且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真的很貴。

在這個場景裡面,我們會意識到,我要不要給自己增加一個健康保障。這就是場景的價值。在這個場景裡,我們在每一個捐款人的淺意識裡種下了保障和保險需求的種子。

水滴公司的第二級火箭是水滴互助。水滴互助是國內最大的健康互助平臺,所有會員按照既定規則加入社群,共同抵禦癌症和意外等風險,會員如果不幸患病或遭遇意外可按照「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規則獲得最高30萬元的健康互助金。截至2018年11月初,保障用戶超過5000萬,穩居網際網路健康互助行業第一,總計為1610餘名患病家庭均攤了超過2.1多億元的健康互助金。

在水滴籌的場景裡面,當用戶已經產生了對保障和保險的需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把水滴互助呈現給用戶,我們也就自然、高效地把水滴籌的場景、流量更好地承接和轉化下來。

當用戶加入水滴互助後,我們會以周為單位,將互助社群內所真實發生的陌生人重大疾病的互助案例公示給所有會員,我們會延續著水滴籌的場景教育,繼續做保障意識和風險意識的再教育。

在逐步做再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將水滴保體系內,保障範圍更廣、保障額度更高的商業健康險,精準地推薦給水滴會員, 截至今年10月底,水滴保已與中國平安、眾安保險、泰康在線、中國人保、安聯保險等近50家知名保險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推出了近60款高性價比保險優選產品。保障用戶數近800萬,穩坐「國內眾多保險公司健康險」第一分銷平臺,從而實現整個水滴公司商業變現的全過程。

將三個業務統一串起來,我們完成了水滴籌的場景流量+水滴互助的留存再教育+水滴保的商業變現,完整構建了水滴社交場景化的三級火箭。同時,水滴公司成為了整個中國醫療支付體系裡面一個很有力的補充。

基於水滴籌2.5億次以上的支付數據和接近百億的社交行為標籤,80多萬個大病人群的醫療數據,結合水滴互助5000萬以上的會員身份活躍健康行為數據,再加上理賠數據的反饋,我們構建起一個基於社交行為的醫療理賠身份數據模型,它具有不斷迭代的保險風控能力。

作為一個社會企業,我們在做好自己商業價值的同時,也承擔了很大的社會責任。這幾年,我們不斷地為患者、醫院、政府做最大努力,來創造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2018年,我們獲得了年度的社會企業獎。2017年,我們相繼獲得了年度的公益人物、公益創新和公益企業獎。在2017年,我們還獲得了中國慈善榜給我們頒發的十大慈善項目獎。

基於以上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做的事情,我們的願景是要構建一個全產品、全人群的大保險和大醫療生態。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備受青睞
    水滴公司(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作為國內網際網路健康保險保障第一平臺,受邀參與此次展會,吸引了業界精英、投資圈、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很多人不僅會問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母公司到底有著怎麼樣的魅力?備受青睞的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
  • 水滴互助、水滴籌沈鵬:把公司當成產品來做 | 獵雲網
    「商業與生活」得到的數據顯示,成立近3年來,水滴公司只花了2.1億元的融資款,卻獲得了近2.5億人的獨立付費用戶。另一方面,水滴公司推出的第一個業務水滴互助的本質是網絡互助,網絡互助模式曾被業內描述為網際網路保險與健康保障領域中的「殘廢賽道」,水滴公司通過邊緣創新、借力微信社交傳播等一系列打法逐漸走進網際網路保險與健康保障的主流市場。
  • 水滴互助總經理胡堯發內部信:平臺保障會員數破5000萬,但不忘初心
    2018年11月10日,水滴公司聯合創始人、水滴互助總經理胡堯發布內部信,宣布截至11月10日上午,水滴互助保障會員數突破5000萬,穩居行業第一。成立兩年多來,水滴互助總計為1610名大病患者及家庭分攤了2.1億元的健康互助金。
  • 水滴籌到底想要做什麼?
    水滴籌是真心想要幫助人們,讓更多的人獲得生的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保障事業!水滴公司:從公益事業到保險售賣,健康保障需要的服務,它都有!水滴公司真是個神奇的公司,水滴公益、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國人健康保障領域所遇到的問題好像通過水滴公司都可以解決!
  • 水滴籌與輕鬆籌「互撕」的背後:公益旗下的商業戰爭
    不僅一線員工發生衝突,甚至雙方的創始人也曾在線上「互撕」。2017年5月,水滴籌創始人沈鵬在朋友圈吐槽,稱輕鬆籌歪曲事實攻擊水滴籌和騰訊公益,並且對自己收取2%的手續費甩鍋微信。輕鬆籌方面並未公開回應過此事。2018年4月,有自媒體爆料稱水滴籌與輕鬆籌將合併。然而,雙方創始人出面否認。
  • ZAKER中國青年說|水滴籌沈鵬:縱情向前 中國「凱撒」
    沈鵬在「30歲以下青年企業家峰會」上演講互助的模式最早起源於美國,在網際網路時代裡,網絡互助模式是基於場景化大數據打造的互助社群,旨在解決用戶面對重大疾病的醫療資金問題。當年8月19日,「水滴互助」迎來了第100萬位用戶,成為國內首個用戶數破百萬的獨立互助保障平臺;2017年1月,水滴愛心籌升級為水滴籌,重病患者或家屬只需在公眾號上點擊發起籌款並提交病情資料,待相應工作人員對其材料審核完成後,病患親友及陌生網友即可在微信上對其進行捐助。
  • 水滴沈鵬:做傳統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不願意做的事情
    過去兩年多,水滴一直在用科技手段賦能保險,助推保險業發展,讓保險公司產品賣得更好,也一直在保險領域不停地學習。目前已經構築起籌款、互助、商保三位一體,即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下文即根據沈鵬演講整理而成。
  • 「關注」水滴籌原來不是慈善公益組織!我們都搞錯了?
    水滴籌正讓網絡互助行業遭遇信任危機。近期,水滴籌因被曝光業務員「掃樓籌款」,被公眾質疑「公益變生意」。5日晚,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發公開信承認管理漏洞並致歉,表示堅持向善的初心以及免費救助大病患者的初衷未變。同時也表達了個人困惑,認為網友將水滴籌理解成慈善公益組織是一種誤解。
  • 自媒體質疑水滴籌是生意,水滴公司要求撤稿,稱不受慈善法監管
    經常能夠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身患重病的貧困家庭通過使用水滴籌來籌集錢,用於對疾病的救治,很多人遇見這種情況就會主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捐一筆錢讓患病的人儘快籌集到醫藥費。但是最近出現了一件和水滴籌相關的事情。
  • 水滴邁進保險科技3.0時代 不斷打造數據多元體系以及AI人工智慧...
    作為國內領先網際網路保險的平臺——水滴,一直致力於將保險與科技相結合。水滴保險商城自2017年上線以來飛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更是熟知其中三味。近日,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 沈鵬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對保險科技的看法。     沈鵬表示,他所理解的保險科技,即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保險公司、經紀平臺、用戶之間更緊密的聯通,從而加速整個產業鏈條之間的連結,使各個環節運行更有效率。
  • 水滴籌,既往不戀 縱情向前
    短短三年,水滴籌發展壯大,成為國內第一的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一路走來,一直慢慢的成長著。一直在努力前行,只為幫助更多人的人。水滴籌是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個人大病籌款0服務費的開創者。
  • 水滴籌獲騰訊1.5億美元追投,慈善互助背後的生意經與道德風險
    在百度熱榜中,水滴籌獲得騰訊1.5億追投引起了市場熱議,從網絡互助平臺到上市公司,水滴籌的生意,你看懂了嗎?首先,我們應對突發風險有三種方式,自己解決,社會互助,金融工具轉移,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們的社會保障和個人保障都在提升,從早期遇到突發意外和風險只能自己解決到通過社會公益團體解決,再到開始利用商業金融工具轉移風險。我們的個人和家庭風險轉移機制,越來越完善。
  • 40天內連發兩起詐捐事件,水滴籌透支公眾愛心何時休?
    不過,在真實的大病籌款場景之中,捐款人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耐心去分辨求助信息的真假,只能倚仗熟人背書去捐款,這給那些消費朋友信任、利用信息不對稱謀利的人可趁之機。在信任普遍缺乏的年代,即便是好朋友發起籌款,不少人捐完款後心裡也會或多或少打鼓。這就需要平臺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僅嚴格審核求助信息,還在眾籌結束後追蹤善款去向,使籌款、用款做到全流程公開透明。
  • 免費籌錢0手續費的水滴籌,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還想捐錢嗎
    2016年,作為美團聯合創始人的沈鵬在國內推出了一款大病眾籌平臺——水滴籌。由於沒有手續費,且確實幫助到了不少需要幫助的患病家庭,水滴籌很快成為了該行業的頭部平臺。
  • 牽手瑞再 水滴要做中國版聯合健康或凱撒醫療 沈鵬的底氣在哪?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8月20日,水滴公司宣布了2.3億美元的D輪系列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和騰訊公司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老股東跟投。與此同時,市場上還傳出水滴考慮上市的消息,估值高達幾十億美元。2016年成立,從水滴籌、水滴互助最後到水滴保險商城,沈鵬終於走上了創業初期所計劃的方向——保險。
  • 讓「德雲社」來拷問水滴籌
    水滴籌近期因為一樁眾籌事件成了大家茶語飯後的談資。這種事情並不是在水滴籌和輕鬆籌上第一次發生,但因為這樣的事情引發如此大規模的關注還是第一次。三個方面的原因讓這次事件廣泛傳播。如果說德雲社是「表」的話,水滴籌絕對就是「根」了。看似網絡是在討論吳鶴臣是不是需要籌款這個問題,實則是在拷問水滴籌本身的遊戲規則是否符合正常的邏輯。水滴籌面臨今天這樣拷問應該是早就可以想到的。作為一個註冊人數數億的平臺,水滴籌的定位至今都沒有清晰,遊走於朋友圈的各種籌款故事也並不能讓水滴籌完成營收閉環。
  • 水滴籌的大生意:發善心的你是怎麼一步步購買保險的
    眾籌搭臺互助和保險賺錢  公開資料顯示,水滴籌成立於2016年,截至2019年3月,水滴籌累積籌款金額超過160億元,贈予人次超過5億。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水滴籌平臺宣稱全程不收取任何手續費,籌到多少給多少,水滴籌還承擔銀行轉帳手續費,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究竟如何維繫?難不成真的只是做慈善?答案就在水滴籌本身。
  • 10天三發聲明,水滴籌的責任邊界在哪?
    商業屬性和公益性的矛盾其實很多人在一個概念上有所混淆,那就是把水滴籌的個人社交大病籌款和公益募捐混淆了。在我小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公益機構的募捐,不過能夠在公益機構發起募捐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基本都是很大的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說可以說是可望不可及的。
  • 又拿了 2.3 億美元之後,水滴想掀起什麼樣的「後浪」?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 CEO 沈鵬表示,水滴公司的短期目標是打造中國第一的網際網路人身險平臺,長期目標是成為能夠對標美國健康保險巨頭聯合健康這樣的「健康保障平臺」。水滴公司第一個產品水滴互助,是用平臺的形式,讓風險程度類似的用戶加入到互幫互助的線上社群中,一人患病,眾人均攤。幾個月後上線的水滴籌是一個大病籌款平臺,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和社交網絡的力量,讓更多人為這些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幫助。
  • 為何給「水滴籌」捐款的人越來越少?有什麼貓膩嗎?
    例如水滴籌。通過類似水滴籌這樣的互助平臺其實也是給很多的人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是給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獻出自己的愛心,也可以讓很多的人能夠及時的得到幫助,不過在現在也是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在水滴籌上面捐款了,你們知道這當中的原因是什麼嗎?你看到朋友圈轉發這樣的水滴籌的時候,你會捐款嗎?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捐款人越來越少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