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歷史》初讀感想(10/12)

2020-12-06 邇行之

2020年第10本書

不得不承認,我沒怎麼讀懂這本書。

我認為,這本書適合這些人讀:對中國歷史已有較深的理解,即已有自身的一個中國歷史框架,並且對歷史很感興趣的。其數量標準是至少讀過3-5本以上有關中國古代史與近代史的書。

這又是一次選書失誤。之前看黃仁宇老師的《萬曆十五年》,覺得其寫得很好。一是客觀、邏輯縝密,二是文筆簡練。後就想再讀讀他的其他作品。由於之前讀過柏楊老師的《中國人史綱》,打下了一點點中國歷史的基礎,就挑選了《中國大歷史》這本書來讀。

但奈何其內容還是超綱了——超過了我現有的歷史知識與理解力。其中講了太多關於經濟制度、社會制度,以及相關的改革。我根本沒有足夠的歷史知識,更沒有相應的生活經歷去消化其中的觀點與概念。晦澀難懂,是我讀這本書時常有的感覺。

此外,此次閱讀也讓我發現,我對歷史的興趣並沒有那麼濃厚。閱讀這本書時坎坎坷坷,幾次都想放棄。但幾經考量,出於這樣一種觀念「書既然是自己花錢買的,就理應讀完」,還是硬著頭皮讀了下來。

其實也沒必要寫這篇感想了。但習慣還是推動我去寫點什麼,作個簡單總結,算是畫個句號。

PS:

今年讀的第9本書是《成功、動機與目標》英文版。但因為時間原因,我沒來得及寫感想。有機會的話會補上。簡單說兩點:

一、這本書一半是廢話,甚至60%;

二、這本書這類人群很有幫助:熱衷於自己給自己制定目標的人。

相關焦點

  • 《華杉講透大學》初讀感想(11/12)
    時隔約半年,第二次讀完《華杉講透大學》後,我的第一個感想就是以上四個字。半年前,讀這本書時,對其中的思想佩服得不得了,這種佩服其實也夾雜著「對華杉老師的事業的敬佩與嚮往」。如今讀來,雖然我仍然認同這本書中80%以上的內容,並覺得確實寫得很好,適合當作「儒家思想入門讀物」,但同時,我也不得不說,這本書其中大部分內容也有些膚淺,且含有較多個人主觀看法,以及隨意發揮。我這裡所說的「膚淺」並不含有負面意思,我更想表達的是:書中一些地方講得有些簡單、隨意,下的結論也稍稍有些武斷。
  • 我輩自強,是讀過918歷史以後最大的感想
    昨天晚上陪著女兒一起看了關於918事件的歷史,在今天的幸福年代,我輩自強,就是讀過歷史以後最大的感想。馬上就要9月18號了,每年的今天都會緬懷先烈們,正是那些英雄的國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告訴孩子,是因為當時的舊中國太落後了,才導致了外國的入侵,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難以磨滅的悲傷和災難。也是因為這樣,才有了那些愛國的軍人和國民對外國侵略的抵抗,才有了那一段殘酷的歷史。尊重歷史,是每一個國人都應該知道的事情,對於孩子們來說,讓他們了解一下歷史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件。
  • 天立教育(01773.HK)2020年秋季學期初K-12學校入讀人數5.66萬人...
    天立教育(01773.HK)2020年秋季學期初K-12學校入讀人數5.66萬人 同比增長44.5%
  • 中國歷史上名字容易被讀錯的名人,你以前讀對了嗎?
    中國歷史上名字容易被讀錯的名人人名,有些字不僅容易讀錯,還有可能因為少見讀不出來,本文簡要列舉幾個供大家參考。1、皋陶,拼音為:gao yáo。相傳為舜、禹的大臣。不是陶瓷的陶。2、葉公:拼音為:shè gōng,葉公好龍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最初應讀成「射」,但是後來都讀成「夜」,讀的人多了也就將錯就錯,所以讀「yè」沒有問題,錯的成了對的,原來正確的反倒不用了。3、於頔,拼音為yú dí。唐朝襄陽節度使。很多人喜歡聽南山南這首歌,但是知道其演唱者馬頔怎麼讀的人真不多。
  • 918事變感想簡短一句話 紀念九一八事變句子10字20字
    918事變感想簡短一句話 紀念九一八事變句子10字20字  87年前,九一八事變,救亡圖存迫在眉睫,記憶何其慘痛!87年後,硝煙散去,但每年這日想起的防空警報告誡人們:歷史並未走遠,仍需居安思危。歷史是鏡子,照出人性善惡、是非曲直;歷史是坐標,見證從苦難走向輝煌的足跡。
  • 實驗小學這個小朋友對宇宙空間竟有這種感想!
    奈曼新聞搶先看 老幹部參觀現代農業園區 讀《宇宙空間裡的十萬個為什麼》有感實驗小學 五年一班 張銳可這幾天,我讀了《彗核的直徑約有10千米,他周圍龐大的氣團為慧發,慧發的直徑有幾萬到幾十千米。慧尾則更長,可達數億千米。我還知道太陽為什麼能發光發熱?這是因為太陽是一顆恆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這個大氣體球時時刻刻都在釋放者大量的光和熱。地球正是因為有了太陽的照耀,才有了溫暖和光明,才有了生命。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也為1500萬攝氏度。這是由於太陽內部進行著劇烈的原子反應。
  • 【遊山西 讀歷史】晉商豪宅,你猜有多豪?
    「王家歸來不看院」 意思是看完王家大院,其他大院就沒什麼可看了 因此,又有「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的紫禁城」之稱 點點我 遊山西 讀歷史
  • 中國10大歷史傳記
    《史記》《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 渥太華中國留學生暢談學習習主席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回信之感想
    新華網渥太華1月10日電(記者 李保東)1月7日下午,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教育處舉行學習習近平主席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回信座談會。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地區的中國學聯代表、留學人員代表、漢語教師等20餘人參加。室外寒風暴雪,室內氣氛熱烈。
  • 有生之年,一定要讀一讀的12部中國現當代經典名著小說
    好書推薦第182期:現當代文學中,有著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下面所精選的這些,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每一本都值得我們去閱讀,每一本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所以愛讀書的朋友,如果有生之年不讀一讀這12本書,那遺憾當真是無窮也。
  • 中國歷史上10大不敗戰神排行榜(想不到你家榜上有名)
    第十位、曾國藩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1]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
  • 雷軍談創業感想「一勝九敗」:小米要努力讓中國製造業變得更強大
    近期雷軍在微博上分享了幾個關於創業的讀書感想,從雷軍近期讀的書來看也是如此,比如星巴克《一路向前》、優衣庫《一勝九敗》,還有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雷軍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中國歷史的10大至暗時刻,堪稱種族滅絕
    歷史上每一次戰爭都會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中國歷史上最可怕的戰爭造成人口大幅度銳減,咱們探討一下戰爭背後的慘劇!年,參加起義的農民在百萬人以上,到了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
  • 給孩子讀的中國歷史:歷史就像看電影,讓孩子「秒懂」!
    而一個用歷史餵大的孩子,滿肚子用不完的素材與典故,寫作立意自然新穎,內容也更深刻,文章才能脫穎而出。高考狀元鄭恩柏,就特別擅長融合作文和歷史知識,他的作文中引經據典,充沛的歷史故事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其實,只要選對方法,咱們的孩子也能做到這樣的博古通今、妙筆生花,面對高考作文信手拈來,毫不打怵。一個用歷史餵大的孩子,滿肚子用不完的素材與典故,寫作立意自然新穎,內容也更深刻,文章才能脫穎而出。
  • 朋輩薦讀 | 《中國大歷史》——最值得推薦的中國史讀物之一
    今日朋輩薦讀來啦讓我們跟隨小編的腳步了解一下這本《中國大歷史》吧!《中國大歷史》是歷史學家黃仁宇體現其「大歷史觀」的一部專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內容,分析中國曆朝發展的問題,從歐洲的歷史,以至經濟學都有利用。黃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華人,教授、學者。
  • 《文明6》內政與宗教心得解析 文明6試玩感想一覽
    導 讀 《文明6》很多玩家都對於這代有非常高的評價,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文明6內政與宗教心得感想解析,讓大家看看這位玩家的想法與感受
  • 歷史上的9月12日,對中國歷史也是重要的一天
    歷史上的9月12日1917年 9月12日 俄國科爾尼洛夫叛亂被粉碎1919年 9月12日 蔡元培重回北京大學1939年 9月12日 新文化運動代表錢玄同逝世1944年 9月12日 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創始人彭雪楓犧牲1948年 9月12日 遼瀋戰役打響1974年 9月12日 衣索比亞革命爆發1977
  • 2020年中考歷史知識點:近現代探索史的感想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歷史知識點:近現代探索史的感想,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中國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的歷史事件有哪些?你從中國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 歷史上的10月12號
    今天是2020年10月12日,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以下值得記錄的大事:-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獨立,原來西班牙在沒有獨立之前也是被殖民的。-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開始了殖民統治。
  • 中小學12年是否讀太久?專家:學制與其縮短不如貫通
    究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該要讀多久才夠?中國孩子花12年上完中小學,真的太長了嗎?有學者認為,學制的長短不是問題,如何適當地劃分階段、貫通隔閡和規畫教學內容,才是改善教育品質的關  究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應該要讀多久才夠?中國孩子花12年上完中小學,真的太長了嗎?  現有的學制從何而來,又可以如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