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在線|李纓:那些人之新時代的村支書

2020-12-11 天眼新聞

文朝榮、黃大發、鄧迎香、餘留芬……這些貴州人熟悉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村黨支部書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句俗語生動詮釋了村幹部的重要作用。在農村,村民們的「火車頭」就是村支書。

村黨支部是中國共產黨最基層的黨組織,村支書這個群體直接面對群眾,不僅肩負著把支農惠農強農政策上傳下達、落到實處的責任,更需帶著群眾抓好生產、提高人們生活品質、開展群眾教育、提升農民思想素質,當工作要具體到人時,情況也變得更加複雜。

正因為基層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被推選為村支書的人多半是有一定威望、能力和群眾基礎的人物,他們是農村人最信賴的對象,也是決定著一個村是否能走向更好未來的「領頭羊」。

文朝榮、黃大發等時代楷模是村支書的典型代表,而在貴州各地,優秀的村支書還有很多。當「新黔邊行」深入到31個貴州與外省交界的縣(市、區),記者彭芳蓉也遇到了不少幹出成績、做出特色的村支書,他們有的已經在外闖蕩出一番事業,卻又毅然選擇回鄉為村民謀發展;有的駐守村中數十年,想盡辦法帶著村民做產業、找出路。

本期,我們在眾多基層故事中精選了4篇有關村支書的文章,通過這4個故事去了解村支書的日常工作與生活,讀懂他們為基層脫貧攻堅所付出的苦心與汗水。

在《威寧自治縣大寨社區:種花人張恩強的「花」樣人生》中,我們可看到一個一心為村民尋找差異化產業的村支書形象。在烏蒙大山、牛欄江畔,大寨社區支書張恩強利用與雲南接壤的區位優勢發展鮮花產業,帶領群眾種植尤加利葉,又引進種植大戶朱宗友帶動群眾發展,讓高山飄滿花香。

盤州市高官村的駐村幹部「請」回致富能手餘芝宇,這個有過部隊當兵經歷的年輕人迅速成長為優秀的村支書,帶領其他幹部和群眾修路鋪橋、整治村容村貌,利用背靠溫泉景區的優勢發展鄉村旅遊,並吸納群眾充實黨員群體。在《盤州市高官村:「請回來」的村幹部》一文中,我們可看到黨建在農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羅甸縣油海村村支書馬廷科一度被稱為「乞丐支書」。原本從事電力施工的他可靠這門手藝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毅然決定駐紮在村,憑藉自己靈活的頭腦和幹事的決心,不惜放下顏面貸款、賒帳,率先解決村裡的基礎建設問題,在任村支書的10多年裡,陸續帶著群眾解決生計、稅改、退耕還林、解決旱季用水等棘手的問題。《羅甸縣油海村:麻山腹地繪就新畫卷》就講述了他的故事。

《天柱縣三門塘村:木排載著家風來》一文,帶著讀者走進侗族四十八寨之一的中國傳統村落——三門塘村。當地古建築群保護完好,木商文化流傳至今,更讓人關注的是當地人家對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視,鑄就了這個傳統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蘊。村支書王澤平帶著村民深挖當地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把這個村莊的故事向世人講述。

相關連結

陳頌英:從「有愛來過」到「讓愛升華」的蝶變

我寫《新黔邊行》 | 彭芳蓉:向大地請教

我寫《新黔邊行》 | 彭芳蓉:走在舌尖上

我寫《新黔邊行》 | 彭芳蓉:小孩你別哭

①策劃人語 | 李纓:「新黔邊行」策劃緣起及其他

②貴州改革公號 | 鏗鏘玫瑰獨走31縣:108個脫貧故事見證貴州「千年之變」

③黔邊作家熱議《新黔邊行》| 來自黔邊31縣(市、區)的31位作家這樣說……④崇實讀書會 | 彭芳蓉:採寫《新黔邊行》,讓我重新認識貴州,也重新認識自己。

⑤肖家云:新黔邊行,一個文青女記者的行走與突圍⑥李裴:見證千年夢想的大道之行⑦喻子涵:「新黔邊行」系列報告文學閱讀體驗

⑧陳守湖: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讀後隨感

⑨張勇:從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系列報導說起

⑩餘妍潔:簡評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

胡啟湧:「新黔邊行」新感動

武明麗: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讀記

林小會:追劇「新黔邊行」

周重新:「新黔邊行」見證脫貧足跡

餘妍潔:簡評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

駱弟燕:「新黔邊行」,讓「故事」為新聞賦能

鄒立春:《新黔邊行》「變」之魅力

李家祿:評「新黔邊行」系列報告文學

李家祿:讀「新黔邊行」系列報告文學得到的啟示

孫向陽:「新黔邊行」系列報告文學的「三度」語言

楊宛:期待之後的期待——讀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系列報告文學

《新黔邊行》專題

作者說 | 彭芳蓉:「新黔邊行」後記

策劃人語 | 李纓:寫在「新黔邊行」開欄之際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纓 彭芳蓉

文字編輯/陸青劍

視覺編輯/彭芳蓉

編審/舒暢

相關焦點

  • 主編在線|李纓:新協作,新成效
    相關連結我寫《新黔邊行》① 彭芳蓉:向大地請教①策劃人語 | 李纓:「新黔邊行」策劃緣起及其他②貴州改革公號 | 鏗鏘玫瑰獨走31縣:108個脫貧故事見證貴州「千年之變」③黔邊作家熱議⑤肖家云:新黔邊行,一個文青女記者的行走與突圍⑥李裴:見證千年夢想的大道之行⑦喻子涵:「新黔邊行」系列報告文學閱讀體驗⑧陳守湖: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讀後隨感⑨張勇:從天眼新聞文化頻道"新黔邊行"系列報導說起⑩
  • 主編在線|李纓:脫貧攻堅路上的致富帶頭人
    在「新黔邊行」的採訪中,記者彭芳蓉見到許多在不同行業做出傑出成績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個人的勵志故事值得人們參考,他們無私奉獻、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讓人深受感動。本期,我們在「新黔邊行」的108篇文章中,精選了4位致富帶頭人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奮鬥經歷為讀者帶來一些感悟。
  • 《靖國神社》導演李纓:讓日本人了解真實的中國
    Niconico公司表示,這次網絡視頻直播非常有意義,因為它讓日本人看到了真實的中國,也促使日本人開始去思考中國當今的現實,了解這一現實背後所傳遞的歷史信息。李纓認為,這一點正是日本社會所缺乏的。李纓說:「時下,很多日本年輕人不了解歷史,他們甚至不知道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是戰敗的一方。
  • 李纓:從日本內部觀察靖國神社
    李纓接觸了很多日本的學者、教授,他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抓住一點不夠精確的地方來否定全盤。李纓發現,這是日本的一個社會問題,在南京大屠殺這件歷史大事上,日本人的認知跟中國人有著如此之深的隔閡。李纓想拍一部跟南京有關的電影。1997年,他到原附屬于靖國神社的軍人會館去拍攝一個「南京問題六十周年研討會」。
  • 央視《面對面》李纓:解密靖國神社
    李纓:我覺得這個首先是肯定直接的因素是因為小泉的參拜問題,小泉重新把這個問題給刺激出來了,引起了一個世界的一個關注,大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像這種題材以前沒有人拍攝過,那我覺得這種引起一個關注,那也就說明這個時代確實需要這樣的東西。  李纓從1997年開始拍攝靖國神社,在8年的拍攝中,他記錄了大量的有關靖國神社的影像素材,捕捉到很多發生在靖國神社裡鮮為人知的故事。
  • 《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希望拯救「歷史病人」
    原標題:《靖國神社》導演李纓接受專訪:希望拯救「歷史病人」 與日本持荒唐歷史觀的偏激時評家現場辯論 環球時報:在日本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否給您帶來了很多麻煩? 李纓:《靖國神社》是我花費10年時間製作的一部電影,誰會做這麼「傻」的事情?
  • 李纓笑稱「膽小」沒去拍AV 觸碰日本影視禁區
    該書面世之際,李纓接受了本報專訪,談自己和電影相關的日子,談中國和日本相關的話題。  ■即便謀生,他也在拍攝題材上作出了選擇  李纓稱,自己的電影人生始於日本。拍攝《靖國神社》時,電影之於他,等同石頭之於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是刀耕火種、自衛取暖的生存工具。  記者打趣李纓,既然為謀生,你緣何沒去拍日本著名的AV。
  • 旅日華裔導演李纓指導紀錄片《靖國神社》在英國上映
    《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在倫敦首映式之後接受記者採訪。攝影:段雪蓮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段雪蓮)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由旅日華裔導演李纓指導的紀錄片《靖國神社》於當地時間12月12日在英國倫敦上映。  記錄片《靖國神社》通過對在靖國神社製造過武士刀的一名老刀匠的跟蹤拍攝,探究和闡述了所謂的「靖國精神」,向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及「戰爭美學」提出了挑戰,反映了戰爭悲劇的本質和其為後世帶來的沉重創傷。
  • 李纓《靖國神社》票房新高 笑稱膽小沒拍AV
    ——它的導演,是中國人李纓。   從開機到最終上映,這部片子耗時整整十年,讓李纓在日本獲得了「全國電影觀眾聯盟獎」,也惹了官司——李纓說,能把獎頒給《靖國神社》,榮譽是屬於日本的;這一路關於日本歷史文化、中日關係的體察、思索才是屬於自己的。  ——兩年多的以筆為器,化作一冊《神魂顛倒日本國》。
  • 李纓:《靖國神社》不難拍 普通日本人對中國友好
    「憤青沒什麼不好,我也曾一腔熱血,人沒有激情,什麼事也做不成。」48歲的李纓語氣平和,語速卻很快,「但我們該想想,憤怒之後,要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提起李纓,就不能不提他的那部《靖國神社》。  李纓想把這部影片徹底忘掉,卻總也忘不掉。2年多的折磨,最終卻匯聚成了一本名為《神魂顛倒日本國》的書,那是被迫的續集,用李纓的話說,「這本書,是我寫給憤青們的情書」。  一天能賺一千塊  22年前,我來到日本,那時連一句日語都不會說。
  • 李纓:十年拍攝 用鏡頭揭示「靖國神社」的秘密
    一個祭拜之地,何以成為政治表演的舞臺?何以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一部拍攝十年的電影,何以在日本尚未公映就掀起如此波瀾?何以在日本右翼恐嚇不休下,卻日益受到日本各界的支持?
  • 旅日華裔導演李纓十年力作《靖國神社》英國首映
    人民網倫敦12月13日電(記者 黃培昭)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由旅日華裔導演李纓執導,近年來在國際社會備受關注的影片《靖國神社》於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在英國倫敦的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舉行了英國首映禮。李纓導演與到場的200餘名英國觀眾就「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展開了積極交流。
  • 火爆村支書在線發飆,村民們竟然都說好
    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當多數人在家頭癱起的時候,有這麼一群人壓根兒就沒休息,而且還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分水嶺。他們明明都是基層穩打穩抓的村幹部,竟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宣傳鬼才營銷大王因為新冠肺炎,被逼出了十八般武藝,三十六門花招,把父老鄉親們的春節宅家計劃
  • ELLE主編曉雪離職,時尚女魔頭時代結束了
    隨著曉雪離開《ELLE》,加上此前已經離開主編寶座的蘇芒和葉曉薇,以及闢謠不會離職的張宇,現在基本可以宣告中國初代女魔頭時代正式落幕。她擔任主編的日子裡,《iLOOK世界都市》快速成長起來,即便《時尚芭莎》在 2002 年進入中國,《VOGUE》中國版在 2005 年創刊,iLOOK 作為本土原創刊物的出品和口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能與之媲美。
  • 我寫《新黔邊行》|彭芳蓉:走黔邊,讓我讀懂費孝通《鄉土中國》
    他們給出的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因為「人總要回家。」我想起《鄉土中國》中對於農村人與土地、鄉土社會中「家」的概念等闡述,意識到如果從中國鄉土社會的角度來看,便能理解這種「堅守」。家鄉形成的牽絆牢牢地拉扯著他們,他們骨子裡依然離不開那個熟悉的故土,故土那些共同生長起來的人們依然在忍受生活的煎熬,這更牽動著他們的心。
  • 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 要聞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張小平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劉燕娟 劉笑雪 金秋九月,湖南收穫滿滿。 在這豐收的季節,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從革命紀念地到千年書院,從企業到園區……總書記足跡所至,牽繫民生;濃濃關懷,暖人心田;殷殷囑託,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湖南明確了新定位新目標。
  • 博士老闆當村支書 到底意欲何為? - 眾說紛紜 - 華聲評論 - 華聲在線
    (荊楚網3月9日) 村支書,說得好聽一些是幹部,說得不好聽一些就是村民的管家,是為村民大小事務跑腿的。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支書是空有幹部的頭銜,卻沒有幹部的編制,幹著幹部的工作,卻沒有幹部的待遇,編制內的幹部尚且在埋怨自己的待遇低下,而村支書的工資待遇就更是少得可憐,博士老闆當村支書,鬧得哪一出?
  • [主編在線]清華大學教授竟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今日關注今日關注 [主編在線]清華大學教授竟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 [進入論壇]  [列印本頁] [字號 大 中 小] [關閉]中廣網    2009-06-12      中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
  • ...報·中青在線記者陳婧榮獲「女記者眼中的新時代」演講比賽三等獎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產娟娟 記者 鄧江秀)12月21日,「女記者眼中的新時代——2017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微視頻+演講活動」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首都新聞單位的16名女記者先後登臺,真情講述自己作為記者見證新時代輝煌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經歷與感悟。
  • 臨武縣龍歸坪村:6任村支書同唱「一臺戲」
    通訊員 王路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顏石敦 10月7日,有「中國傳統村落」之稱的臨武縣汾市鎮龍歸坪村,前來寫生攝影、遊覽觀光的人絡繹不絕。臨武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應湘介紹,該村自1978年成為建制村以來,朱鹹優、朱俊漢、朱鹹沛、朱高生、朱和清、朱良生等6人先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們一任接著一任幹,共同唱好安居樂業這臺大戲。 2000年龍歸坪村黨支部換屆,朱鹹沛高票當選村支書。「一個好漢三個幫」,如何組建村裡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