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說過: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任何過程都有開始,生命發展是軌跡式,人的命運取決於早期。
生個聰明又健康的孩子是每個父母所期望的。對許多父母來說,除了根據孩子的成績來辨別孩子是否是真正的聰明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但是以分數說話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於許多孩子來說,學習成績和分數是不可以完全代表他們的智商的。
有些孩子生來就很聰明,但就是不用功,以致孩子成績較差,這並不是說孩子不聰明,而是說孩子的聰明沒有體現在這方面。所以父母不必反覆向孩子強調成績的重要性,這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種壓力。
對許多人來說,智商差異並不大,但發展卻有早晚之分。兒童的早期成長是很關鍵的。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示很疑惑,很多時候,家長們所認為的一些「壞習慣」,其實是孩子在發展智力的表現。
智商高的孩子,三歲前有這些「壞習慣」
1、吃手的習慣
生活中有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把手放進嘴巴裡面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想要打孩子,制止他們這樣做。事實上,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這一時期寶寶吃手是很正常的現象。由於此時嬰兒正處於口欲期,一般說來,就是嬰兒發育的表現。
這個階段,孩子們會用嘴去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此時的嬰兒幾乎可以把自己能看到或能拿到的東西放進嘴裡。這個時候嬰兒的嘴巴,是用來感知世界的工具。
2、撕紙
家有兩個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三歲的寶寶會出現撕壞哥哥姐姐們的作業的行為。當看到有書本的時候,小寶寶就會忍不住想要撕它,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手和眼睛已經處於一種協調的狀態,寶寶撕紙這個動作,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不但可以鍛鍊寶寶的大腦,還可以鍛鍊寶寶的肌肉和手部協調。
3、扔東西
對許多脾氣暴躁的父母來說,孩子習慣扔東西,實在是讓他們很生氣。明明玩得很好,突然把玩具從手中扔了出去。然後讓父母幫助自己把玩具撿回來,當拿到手裡了之後,然後再扔。對寶寶這樣的習慣,很多父母都表示很困惑。事實上,嬰兒扔東西的行為就是嬰兒已經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此時,父母千萬不要阻止孩子這樣的行為,應選擇一些耐摔玩具給寶寶玩。此外,父母還可以通過寶寶丟東西的行為來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讓寶寶能正確辨認前後左右。
怎樣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1、購買益智類玩具
孩子們都喜歡玩具。身為父母,我們需要買一些能開發孩子智力的玩具,比如魔方蛇,黏土,兒童拼板等等。小孩也許更喜歡那些玩偶,玩具槍之類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告訴小孩這些益智類玩具比那些只會發光唱唱歌的玩偶有趣多了。並引導孩子去嘗試,第一次讓孩子感到成功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感興趣了。
2、上早教班
現在不少父母都開始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進行前期的學習,想要孩子儘早學會一些比較基礎的事情,為以後的學習做打算。而早教中心就有很多能夠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小遊戲,既不枯燥又有趣。跟老師一起做遊戲,孩子的各種潛力都能儘早開發出來。
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學習所有事情的基礎
注意力集中是孩子將來學習的有力保證,注意力集中並非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兒童年齡愈大,愈能體現集中力的重要性,而3-6歲,是培養集中力的關鍵時期,父母在這個時候,可以利用繪本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為今後做準備。
《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這套書很好,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書本上的圖畫色彩鮮豔,有一種繪本的感覺,孩子可以通過圖片來了解遊戲的規則。
其中遊戲種類十分豐富,有走迷宮、圖畫對碰、數字連連看等,而且花樣繁多,十分生動可愛,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目的。與此同時,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書上的遊戲,能促進親子關係,讓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更多的交流。
書中通過多種方面的遊戲來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遊戲生動有趣,色彩鮮豔,培養孩子不同的記憶力:場景記憶,聯想記憶,觀察記憶等等。
遊戲從易到難,家長可以對孩子做針對性的訓練,有效地開發孩子大腦潛能,每天讓孩子按10分鐘,就能提高他的觀察力、注意力和專注力。
全套4冊,僅需58元錢,每本才14.5元,就能讓你的孩子成為學霸!點擊下方連結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