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廉政公署反腐模式 零度容忍貪一塊錢也不行

2020-12-15 東方網

  「我非常幸運,出生在一個極度貪汙腐敗的社會。」昨天,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舉辦的政府治理學術沙龍上,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處長郭文緯,以這樣一段帶著些許黑色幽默的開場白,向國內同行們介紹了香港廉政公署成功的反腐模式。

  飛速發展

  帶起腐敗「泥沙」

  昨天,郭文緯這位近30年來一直工作在香港廉政公署,令貪汙腐敗者頭疼的反貪先鋒這樣描述自己的反貪生涯:「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貪汙腐敗現象十分嚴重,我有幸很早就加入了廉政公署,並成為廉政先鋒,從一名普通的調查員一直做到了廉政專員,使我有幸親歷了香港從一個腐敗嚴重的城市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比較清廉的社會。」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人口不斷膨脹、社會飛速發展,社會資源不足以應付發展的需要,貪汙風氣日漸濃厚,「茶錢」、「黑錢」等各種貪汙受賄名堂層出不窮,腐敗已成為香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令貪汙腐敗者頭疼的香港廉政公署

  千人緊盯

  腐敗者無處遁形

  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應運而生。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香港的反貪汙受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廉政公署成功的秘訣就是推行三管齊下反貪法。

  廉政公署自成立以來,一直推行三管齊下的方式,這三管包括執法、預防和教育,三個環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香港廉政公署分為執行處、防止貪汙處和社會關係處,共有13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的1000人在執行處工作。執行處負責接受市民舉報,研究、調查貪汙腐敗者的罪行;防止貪汙處共有100多人,負責研究如何減少各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出現貪汙腐敗;社會關係處也有約100名工作人員,他們負責教導香港市民認識貪汙腐敗的危害,並鼓勵市民積極支持反貪工作。

  高手雲集

  保障反貪通關順利

  在透明國際近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政府清廉指數排行榜中,中國香港名列第14位,而在近年的排名中,中國香港一直在亞洲名列前茅。

  郭文緯說,香港的反貪汙受賄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關鍵是擁有一支非常專業的隊伍。要想成為廉政公署的一名普通職員,光實習期就需要兩年半時間,其中必須經過反覆地培訓、實踐,通過考試之後才能成為正式職員。

  另外,除了這支訓練有素的專業調查隊伍外,廉政公署還擁有電腦專家、會計師、律師、管理顧問、公共教育專業人士等各領域專家,以破解貪汙腐敗者設置的各種障礙。
  
  貪一塊錢

  也要接受調查

  廉政公署成立初期,舉報人中,匿名舉報佔了60%-70%,但後來,舉報人中,具名舉報的人員佔了75%,並且都願意配合調查。

  郭文緯說,對於這些舉報人員,廉政公署會嚴格保守秘密,不必擔心洩露任何信息。除此之外,廉正公署建立了24小時的投訴機制,鼓勵公眾舉報。

  「關於舉報範圍,我們稱為零度容忍,無論是大貪還是小貪,100元、10元,甚至1元都要處理,只是調查力度不一樣。在接到舉報電話後,我們有一支快速反應隊,隨時待命出擊。」郭文緯表示。

  廉署經驗

  官員親朋財政私人利益全公開

  申報利益衝突防家族腐敗

  郭文緯說,一般官員貪汙就會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而高官腐敗對政府、社會的危害就更大了。對於這些腐敗高官而言,教育對他們所起的作用很小,送他們去學習,結果很可能是讓他們一邊嘴裡說著改正,一邊手裡忙著收錢。

  「如果貪汙受賄的結果像一個天平,一邊放著1000萬元,一邊則是坐牢甚至殺頭,他們自然不會貪。但這些高官都是有知識的聰明人,如果能把證據消滅乾淨,並且有很硬的後臺,被抓的機率很小,那麼這些人就會貪汙。廉政公署的任務就是要讓這些貪汙腐敗官員全部離開政府部門。」郭文緯表示。

  郭文緯認為,目前,大陸因貪汙受賄等問題獲罪的官員中,其家人大多也共同犯罪,防止高官貪汙受賄,廉政公署的辦法一直就是申報利益衝突。所謂的利益衝突就是指官員因私人利益而未能適當地履行其公職。私人利益包括員工本身、家人或親屬、朋友,以及與其有密切交往,或是其欠下恩惠而必須作出回報的人的財政或私人利益。

  廉政卡通片放給娃娃看

  從小學到大香港大學生要聽廉政課

  早些時候,「反貪要從娃娃抓起」的觀點在國內引起熱烈討論。郭文緯認為,廉政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在香港,政府對公民的反貪教育非常重視,廉政公署會利用電視臺、電臺、海報等傳媒進行宣傳,還會拍攝一些有關的電視劇,以此鼓勵公眾舉報貪官。

  另外,廉政公署還特別製作了一些卡通片放給兒童看,讓孩子們逐漸了解反貪的意義。到了大學時期,每個大學生都要參加廉政公署的講座,以免走上工作崗位後犯錯誤。
  專家觀點

  擁有"特權"才能說"不"

  「有時候,會有官員找我們說情,但根本不用理他們,因為他們管不著我們。」郭文緯說。

  在香港,廉政公署的廉政專員只對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公署還擁有拒捕權、扣留權、查詢資料權等特別權利。

  雖然廉政公署擁有廣泛的調查權,但也有完善的監察與制衡機制,防止權力泛濫。廉政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必須定期在行政會議上匯報工作。同時,香港立法會也有權要求廉政專員解釋相關政策及經費使用等問題。

  集中反貪力量

  只對中央負責

  郭文緯說:「在與廣東省檢察院等部門合作辦案中,我覺得內地的反貪工作越來越專業化,比從前有了很大進步。」

  但另一方面,郭文緯認為,內地目前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反貪機構,檢察院、公安局、監察部、中紀委都參與貪汙腐敗案件的調查,但這樣容易分散力量。「反貪一定要在制度上有所改進,應該由一個固定的法律部門去做,可以考慮把這四個反貪部門的力量集中起來,不由各地方管理,集中後的反貪權力或歸人大,或歸國務院協調,只對中央負責,這樣的效果可以更好。」

  經典案例

  律政署「天王」歸案

  1989年12月27日,律政署「四大天王」之一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貪汙受賄被廉署揭出

  1989年12月29日,廉署深夜發出通緝令,緝捕潛逃的該專員

  1990年3月29日,該專員在菲律賓被入境部門拘捕

  1990年3月30日,該專員被潛送回港,隨即被廉署拘捕

  1990年7月6日,該律政官員被判入獄八年

  聯交所「碩鼠」落網

  1986年4月,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運作

  1987年2月,廉署懷疑聯交所高層涉嫌貪汙

  1987年6月,廉署說服聯交所上市部經理轉為汙點證人

  1988年1月,廉署逮捕前聯交所主席

  1990年10月,前主席被判兩項罪名成立,入獄四年

  人物簡介

  郭文緯

  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處長,在香港司法界工作長達30年之久。1966年,郭文緯進入香港海關工作,1975年,加入香港廉政公署,1993年升為執行處處長,1996年3月,被當時的香港總督任命為廉政公署副廉政專員,成為香港首位出任廉政公署高職的本地官員。

相關焦點

  •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反腐如何高效
    「香港,勝在有你同ICAC」,在港劇港片裡常能聽到的這句臺詞就是廉政公署的廣告語。「被廉署請和咖啡」則是讓香港人聞之色變。廉政公署簡稱廉署,或ICAC。香港北角渣華道的一棟25層藍色玻璃大廈就是它的總部。美國傳統基金會將廉潔的政府列為香港成功的四大基石之首。
  • 香港反腐|"葛柏案"讓廉政公署應運而生
    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初,有鑑於此前港英政府有關反貪汙行動都以失敗告終,民眾對廉政公署並沒有報以太多期望。但是,葛柏案的成功辦理使得廉政公署的反貪工作獲得香港社會各界的極大認可,並大大提升了市民信心。葛柏案的成功辦理既充分展示港英政府打擊貪腐的決心,也有助於廉政公署形成特殊的獨立體系,使其很快在民間建立聲譽及威信。
  • 香港廉政公署的眼光
    李醒  1971年,已到退休年齡的香港「四大探長」之一的韓森,因擁有的資產超過他所服務警隊31年支薪總數的19.3倍,即415萬港元而被香港廉政公署列為重點追查對象,後經調查認定確有貪汙行為,遂在1976年以財富與官職的收入不相稱為由,向韓森發出通緝令,但隨後韓森移居加拿大,香港廉政公署只好申請將韓森的財富凍結。
  • 香港反腐制度概覽(之三)探析廉政公署架構
    根據《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廉政公署是由廉政專員獨立領導並直接向香港政府首長負責的反貪腐紀律部隊及執法機構。因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首長匯報工作,所以其可以獨立並主動的對貪汙案件進行調查和處理,大大提高了其廉政工作的效率和力度。追溯到古代中國,明朝的錦衣衛制度也與廉政公署有類似的制度架構,其也是直接向皇帝匯報,並對各部門進行監察、肅反肅貪。
  • 香港廉政公署反腐40年:拿總警司開刀
    香港北角渣華道303號屹立著一座25層高的藍色玻璃幕牆大廈,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廉政公署。從1974年開始,廉政公署只用了十年時間,就使香港實現了從嚴重腐敗到高度廉潔的轉變。1974年2月15日,依據《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從成立之初,廉署便強調其獨立性,廉政專員由總督委派,直屬於香港總督,並且只對總督負責,其他任何機構任何人,都無權幹涉廉政專員的工作。賦予廉署調查權力的是三條法例:《廉政公署條例》、《防止賄賂條例》和《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 香港反腐制度概覽:廉政公署的策略及監管體系
    廉政公署策略任務   香港廉政公署在對反貪案件的調查及執行上非常繁複,且需要通過細緻深入的研究和突破,負責辦案的執行處一般會採用主動出擊、個案協查、國際聯繫、科技與專業支援這四個策略來逐一擊破辦案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取得主動。
  •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記一個腐敗社會的救贖
    香港能有今天的繁榮景象,離不開一支廉潔的公務員隊伍,而香港廉潔的捍衛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廉政公署」。「香港,勝在有你同ICAC」,在港劇港片裡常能聽到的這句臺詞就是廉政公署的廣告語。「被廉署請和咖啡」則是讓香港人聞之色變。廉政公署簡稱廉署,或ICAC。香港北角渣華道的一棟25層藍色玻璃大廈就是它的總部。  美國傳統基金會將廉潔的政府列為香港成功的四大基石之首。
  • 論專業反腐,香港「廉署咖啡」功效顯著
    作為全球著名的反貪機構,香港廉政公署(ICAC)常以請喝咖啡為名將涉貪人士帶回調查,因而「廉署請喝咖啡」也就成為被調查的代名詞。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貪腐」的一定是公職人員,「廉署咖啡」應該也只有公職人員才「有資格」喝。但在前段時間上映的港片《反貪風暴2》中,古天樂扮演的廉署首席調查主任陸志廉卻要請一個小混混去喝咖啡,原因是他涉嫌賭外圍球,最後又把非法賭球的香港馬會董事給拘捕了。
  • 香港廉政公署年已不惑 41年打了哪些「老虎」
    在香港,「被廉署請喝咖啡」是令貪腐分子聞之喪膽的一句話,也通過香港影視作品被內地民眾熟知。說到大名鼎鼎的廉政公署(ICAC),對於香港成為「廉潔之都」可謂功不可沒。1974年2月15日成立的香港廉政公署,即將邁入第41個年頭。有人說,廉署「打虎記」比電影還好看,讓我們再一起扒扒那些年被廉署拿下的「老虎」,翻翻那本驚心動魄又大快人心的的「反腐風雲錄」。
  • 獨家 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貪法規
    香港廉政公署不僅有《廉政公署條例》為其職能和權力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同時香港政府更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旨在肅貪倡廉的法律法規。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其中對廉政公署職能職權保障有著重要作用的《防止貪汙條例》、《防止賄賂條例》、《防止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 香港廉政公署:改變港人生存狀態
    香港的社會風氣,從「群體性貪腐」轉變為「廉潔誠信」,靠的又是什麼?……日前,記者走進了廉政公署,訪談多位廉署高階官員,並隨同廉署官員一起走進學校、社區,感受「香港,勝在有你和ICAC(廉政公署)」。「腐敗是人類狀態的一部分。」J·派屈克·多貝爾在《一個國家的腐敗》裡說。1974年,香港社會正飽受貪腐之苦。
  • 香港廉政公署:獲市民全力支持堅定履行肅貪倡廉使命
    香港廉政公署表示:縱使社會動蕩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廉政公署依然謹守崗位,不懼不偏履行肅貪倡廉使命,竭力維護香港的廉潔文化。澎湃新聞記者從香港廉政公署官網獲悉,香港貪汙問題諮詢委員會主席廖長江1月14日在周年新聞簡報會上回顧廉署四個諮詢委員會的工作時表示,廉署繼續獲得市民的廣泛和堅定支持。
  • 香港廉政公署45周年——它請的「咖啡」別隨便喝!
    中新網2月26日電 綜合報導,今年是香港廉政公署(簡稱廉署,ICAC)成立45周年,剛剛過去的周末,廉署舉行開放日活動,並首次開放扣留中心,使民眾更加了解廉署運作。45年來,香港從貪汙成風,到如今的世界最廉潔城市之一,廉署功不可沒。不過,如果廉署工作人員說要請你「喝咖啡」,你敢去嗎?資料圖:香港廉政公署。
  • 貪汙1元也是貪也要查 香港反腐敗為何行之有效
    有感於近來陳良宇、何閩旭等大案要案的頻發,筆者有意找來新近出版的兩本有關香港廉政公署的書——黃曉陽的《廉政公署全傳》、何亮亮的《解讀香港廉政公署》,試圖探尋其中的奧秘。兩書匯集了香港廉政公署成立30多年來偵破的大案要案,讀來震撼人心。  以前常有人說,香港的清廉之道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薪養廉,二是懲治有力。細察這些反腐案例,我以為,這隻說對了一半。
  • 《反貪風暴3》:香港廉政公署如何打到內地「大」老虎?
    以前看過大量TVB的職場劇以及香港電影的人,對於這句話絕對不會感到陌生。對於絕大部分的內地人來說,知道廉政公署的存在,是從80、90年代的影視作品中,而該系列的影視作品時至今日也沒有間斷過。故事也在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之後,出現反轉,當年黑幫與皇家警察勾結的時日一去不返。廉政公署的成立改變了公職人員貪汙現象,瓦解了香港極大一批貪汙的公職人員,以及黑幫勢力。時至今日,香港已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城市之一。
  • 徐華娟:香港廉政公署的緣起
    香港廉政公署的建立緣起於上世紀 70年代轟動一時的「葛柏案」。葛柏是香港英籍警察,總警司(相當於今天大陸的一級警監),時任九龍區副總指揮官。葛柏自1946年進入警察隊伍,其間數度立功,並於1968年至1972年獲得殖民地警察服務獎及英女皇警察服務勳章。
  • "大陸廉政公署" 果真黃粱一夢?
    2月28日晚,在開車見客戶的路上,他向《青年參考》記者講述了中國成立反貪局的背景以及和香港廉政公署的合作情況。大陸和香港早有交流「斯道偉是香港廉政公署第一任專員,是國際反貪機構中有影響的人物。世界第一次反貪大會是在香港召開的,他是發起人之一。第二任專員梁文健訪問大陸檢察機關時是由我陪同的。第三任專員好像是郭文緯吧?」
  • 「葛柏案」調查讓廉政公署應運而生
    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初,有鑑於此前港英政府有關反貪汙行動都以失敗告終,民眾對廉政公署並沒有報以太多期望。但是,葛柏案的成功辦理使得廉政公署的反貪工作獲得香港社會各界的極大認可,並大大提升了市民信心。葛柏案的成功辦理既充分展示港英政府打擊貪腐的決心,也有助於廉政公署形成特殊的獨立體系,使其很快在民間建立聲譽及威信。
  • 香港廉政公署行動!果然涉及貪腐 港交所上市部前主管被拘捕
    在香港證券界,上演現實版「反貪風暴」。6月26日晚間,香港證監會網站刊登新聞稿,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港交所上市部首次公開招股審查組一名前聯席主管及兩名與他相關的人士。港交所隨後發布回應,香港交易所各項業務均保持最高標準的誠信及專業操守。
  • 香港廉政公署首席調查主任蔡雙雄:守護人間正道
    新華社香港6月21日電(記者 林建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句話蔡雙雄總喜歡反過來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因為邪不壓正嘛,他笑道。他身後,潔白的牆上,像印章一樣的紅色標識「廉政公署」及英文縮寫ICAC十分醒目。    57歲的蔡雙雄,是香港廉政公署首席調查主任。回歸15年來,香港總體一直保持著廉政之風,但他絲毫沒有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