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幸運,出生在一個極度貪汙腐敗的社會。」昨天,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舉辦的政府治理學術沙龍上,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處長郭文緯,以這樣一段帶著些許黑色幽默的開場白,向國內同行們介紹了香港廉政公署成功的反腐模式。
飛速發展
帶起腐敗「泥沙」
昨天,郭文緯這位近30年來一直工作在香港廉政公署,令貪汙腐敗者頭疼的反貪先鋒這樣描述自己的反貪生涯:「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貪汙腐敗現象十分嚴重,我有幸很早就加入了廉政公署,並成為廉政先鋒,從一名普通的調查員一直做到了廉政專員,使我有幸親歷了香港從一個腐敗嚴重的城市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比較清廉的社會。」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人口不斷膨脹、社會飛速發展,社會資源不足以應付發展的需要,貪汙風氣日漸濃厚,「茶錢」、「黑錢」等各種貪汙受賄名堂層出不窮,腐敗已成為香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令貪汙腐敗者頭疼的香港廉政公署
千人緊盯
腐敗者無處遁形
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應運而生。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香港的反貪汙受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廉政公署成功的秘訣就是推行三管齊下反貪法。
廉政公署自成立以來,一直推行三管齊下的方式,這三管包括執法、預防和教育,三個環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香港廉政公署分為執行處、防止貪汙處和社會關係處,共有13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的1000人在執行處工作。執行處負責接受市民舉報,研究、調查貪汙腐敗者的罪行;防止貪汙處共有100多人,負責研究如何減少各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出現貪汙腐敗;社會關係處也有約100名工作人員,他們負責教導香港市民認識貪汙腐敗的危害,並鼓勵市民積極支持反貪工作。
高手雲集
保障反貪通關順利
在透明國際近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政府清廉指數排行榜中,中國香港名列第14位,而在近年的排名中,中國香港一直在亞洲名列前茅。
郭文緯說,香港的反貪汙受賄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關鍵是擁有一支非常專業的隊伍。要想成為廉政公署的一名普通職員,光實習期就需要兩年半時間,其中必須經過反覆地培訓、實踐,通過考試之後才能成為正式職員。
另外,除了這支訓練有素的專業調查隊伍外,廉政公署還擁有電腦專家、會計師、律師、管理顧問、公共教育專業人士等各領域專家,以破解貪汙腐敗者設置的各種障礙。
貪一塊錢
也要接受調查
廉政公署成立初期,舉報人中,匿名舉報佔了60%-70%,但後來,舉報人中,具名舉報的人員佔了75%,並且都願意配合調查。
郭文緯說,對於這些舉報人員,廉政公署會嚴格保守秘密,不必擔心洩露任何信息。除此之外,廉正公署建立了24小時的投訴機制,鼓勵公眾舉報。
「關於舉報範圍,我們稱為零度容忍,無論是大貪還是小貪,100元、10元,甚至1元都要處理,只是調查力度不一樣。在接到舉報電話後,我們有一支快速反應隊,隨時待命出擊。」郭文緯表示。
廉署經驗
官員親朋財政私人利益全公開
申報利益衝突防家族腐敗
郭文緯說,一般官員貪汙就會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而高官腐敗對政府、社會的危害就更大了。對於這些腐敗高官而言,教育對他們所起的作用很小,送他們去學習,結果很可能是讓他們一邊嘴裡說著改正,一邊手裡忙著收錢。
「如果貪汙受賄的結果像一個天平,一邊放著1000萬元,一邊則是坐牢甚至殺頭,他們自然不會貪。但這些高官都是有知識的聰明人,如果能把證據消滅乾淨,並且有很硬的後臺,被抓的機率很小,那麼這些人就會貪汙。廉政公署的任務就是要讓這些貪汙腐敗官員全部離開政府部門。」郭文緯表示。
郭文緯認為,目前,大陸因貪汙受賄等問題獲罪的官員中,其家人大多也共同犯罪,防止高官貪汙受賄,廉政公署的辦法一直就是申報利益衝突。所謂的利益衝突就是指官員因私人利益而未能適當地履行其公職。私人利益包括員工本身、家人或親屬、朋友,以及與其有密切交往,或是其欠下恩惠而必須作出回報的人的財政或私人利益。
廉政卡通片放給娃娃看
從小學到大香港大學生要聽廉政課
早些時候,「反貪要從娃娃抓起」的觀點在國內引起熱烈討論。郭文緯認為,廉政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在香港,政府對公民的反貪教育非常重視,廉政公署會利用電視臺、電臺、海報等傳媒進行宣傳,還會拍攝一些有關的電視劇,以此鼓勵公眾舉報貪官。
另外,廉政公署還特別製作了一些卡通片放給兒童看,讓孩子們逐漸了解反貪的意義。到了大學時期,每個大學生都要參加廉政公署的講座,以免走上工作崗位後犯錯誤。
專家觀點
擁有"特權"才能說"不"
「有時候,會有官員找我們說情,但根本不用理他們,因為他們管不著我們。」郭文緯說。
在香港,廉政公署的廉政專員只對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公署還擁有拒捕權、扣留權、查詢資料權等特別權利。
雖然廉政公署擁有廣泛的調查權,但也有完善的監察與制衡機制,防止權力泛濫。廉政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必須定期在行政會議上匯報工作。同時,香港立法會也有權要求廉政專員解釋相關政策及經費使用等問題。
集中反貪力量
只對中央負責
郭文緯說:「在與廣東省檢察院等部門合作辦案中,我覺得內地的反貪工作越來越專業化,比從前有了很大進步。」
但另一方面,郭文緯認為,內地目前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反貪機構,檢察院、公安局、監察部、中紀委都參與貪汙腐敗案件的調查,但這樣容易分散力量。「反貪一定要在制度上有所改進,應該由一個固定的法律部門去做,可以考慮把這四個反貪部門的力量集中起來,不由各地方管理,集中後的反貪權力或歸人大,或歸國務院協調,只對中央負責,這樣的效果可以更好。」
經典案例
律政署「天王」歸案
1989年12月27日,律政署「四大天王」之一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貪汙受賄被廉署揭出
1989年12月29日,廉署深夜發出通緝令,緝捕潛逃的該專員
1990年3月29日,該專員在菲律賓被入境部門拘捕
1990年3月30日,該專員被潛送回港,隨即被廉署拘捕
1990年7月6日,該律政官員被判入獄八年
聯交所「碩鼠」落網
1986年4月,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運作
1987年2月,廉署懷疑聯交所高層涉嫌貪汙
1987年6月,廉署說服聯交所上市部經理轉為汙點證人
1988年1月,廉署逮捕前聯交所主席
1990年10月,前主席被判兩項罪名成立,入獄四年
人物簡介
郭文緯
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處長,在香港司法界工作長達30年之久。1966年,郭文緯進入香港海關工作,1975年,加入香港廉政公署,1993年升為執行處處長,1996年3月,被當時的香港總督任命為廉政公署副廉政專員,成為香港首位出任廉政公署高職的本地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