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作者到職業寫手 80後苗族女寫恐怖小說

2020-12-21 搜狐網

 

紅娘子憑藉「蓮蓬鬼話」(天涯)一炮而紅。

  「紅娘子」原本是她的網名,現在因其所具有的知名度以至於沒人能記住她的原名。紅娘子稱自己為職業寫手,而且是一位從深圳成長起來,經歷了打工、自由撰稿、網絡寫作到籤約出版社的作者。從2006年推出第一本恐怖長篇小說《紅緞》且籤下影視改編合同以來,她目前已出版8本小說,有的還出了義大利和韓國的版本。

  紅娘子剛接到臺灣書商寄來的自己兩本小說的繁體版本,書名旁題寫「中國新生代女作家挑戰極限」。

在臺灣,有好點子、好故事的寫作者被理所當然地視為「創意達人」,紅娘子顯然是符合其要求的創意者。深圳一家因網絡而興起的讀書會10月14日將邀請她與書友們一道分享人生與寫作的創意之路。

  本報記者 劉 瑜

  初時目標以寫字謀生

  21歲一頭闖入深圳時,紅娘子還是個學了點旅遊管理的湘西苗族女孩,從酒店服務員到廣告策劃文案、公文、文秘,工作做了十幾份,每份都做不長久,頻繁跳槽,動蕩不安、內心苦悶。其間,她開始在一些原創文學網站及文化論壇寫點類似心情故事的小文章。「紅娘子」這個名字就是在榕樹下註冊時生效的,之所以採用古龍武俠小說中的這個人物名,是因為「紅娘子」最終領悟了自己想要走的路,而她也同樣久久地陷於生命的迷茫之中。

  偏巧有雜誌編輯來約稿,在兩年不斷折騰的打工歷程中,她驀然下定決心要以寫字為生。她認為,寫作是個相當有前景的行業,這麼多的雜誌需要稿件,這麼多的出版社每年要出新書,市場如此之大,只要努力,何愁沒有出頭之日。

  開始做自由撰稿的那一年,相當辛苦,一篇千字的稿件可能要改十來次。她還記得當初給《女報》寫的一篇兩性雜文,1800字的文章改到最後僅剩兩句保留。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標極嚴格的自我訓練辦法:每天必須寫3000字,看1本書1本雜誌,還得做筆記。抱著「做哪行就得了解哪行」的想法,在大量閱讀雜誌的過程中,她不斷選出鍾愛的美文進行寫作比較,往往同一個故事寫出幾個版本。這位80後女孩將那一年比作高考,自己足足考了一年,忙得沒玩過一天遊戲,也沒錢沒空購衫看電影。

  從雜誌寫手混出名堂

  經過一年的磨鍊,2004年紅娘子的狀態完全改觀,稿費收入不僅能保證生活支出,而且日趨穩定,並有閒暇外出旅遊。她說,其實網上有基礎的寫手很多,當初與她一道準備「混雜誌圈」的朋友包括北京上海在內也有二十來人,但堅持下來的沒幾人。她總結自己在雜誌上稿快的原因在於勤奮+口碑,她守時,不拖稿不欠稿,且態度好,願意修改,沒跟編輯吵過一次架。

  這時候,她已經將自己定位在區別於網絡寫作的商業作者。她很清楚,前者可以為自己而寫,後者則為適應別人而作。在她自感筆力純熟之際,她又回到了網絡,有次聽一位網友說起古老苗寨的一則關於染布的風俗,由此激發她開始恐怖的想像之旅,也拉開在天涯網站的「蓮蓬鬼話」中每天發帖寫作連載的序幕,點擊追帖者甚眾,紅娘子的大名也就在那時紮根網絡讀者群,且一炮而紅。半年後,各家出版商找上門來,她從中選擇了一家頗具實力的書商,出版了第一本恐怖小說《紅緞》,之後聽人建議,乾脆出一個七色恐怖系列,按「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寫成七個獨立的恐怖故事,目前這系列中半數已經出版。同時應長沙一家出版社的邀約,還出版了言情、穿越、搞笑類的小說3本。

  對於「職業寫手」的角色,紅娘子說,這跟出版市場緊密相關,從前幾年的盜墓、恐怖、穿越到言情等等類型書,寫什麼由市場風向而定,書商也會有建議與反饋。現在的紅娘子是典型的SOHO一族,每天7點起床,工作3至5小時,餘下的時光全交諸家人,是自己想要的工作與生活狀態,規律而自由,幹自己喜歡幹的事。她希望自己到30歲時,能夠重返校園進修文學,轉型為有社會責任感的關注人生、人性的嚴肅文學的寫作者。

  定位恐怖題材的類型寫作

  對於選擇恐怖小說的類型寫作,紅娘子有自己的心路歷程。自小生活的那個一半苗族一半土家族的偏遠小山村裡,充滿著各種離奇的傳說,村民們信仰大自然的神明,有很多禁忌。比如,童年時在葬禮上守護逝者不能讓貓兒經過就保存著古老的忌諱,這些都是她最初想像力的源泉。在她看來,這些流散在村落的神奇傳說正是非常純粹的中國式恐怖思維,沒有西方的懸疑、心理學的催眠術,也沒有從外星來的異形、從歐洲飛過國界的吸血鬼。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死亡,另類的葬禮,高昂的法號,棺木上紙紮的白鶴,還有貓兒經過會帶醒的靈魂,構成了她的恐怖小說的基本元素。這種中國特色的「恐怖」大概也是吸引外國出版商籤約的原因。

  紅娘子的恐怖小說與市場上以懸疑、推理為主相比,走的是情感與恐怖相結合的道路,那些兒時在冬天的火堆旁聽來的宣揚忠誠、孝順、善良之美德的鬼怪故事,在文字中重新閃光。她用「七色」串起來的恐怖系列,每種色彩寓意人類的一種情感:《紅緞》描述嫉妒的可怕,《綠門》代表著一種救贖,《橙子》書寫友情,《青絲》以仇恨狀描寫當傷痕不能消失將帶來怎樣的絕望等等。寫鬼怪故事的紅娘子其實膽小得很,她的驚悚故事不少都是出自喧囂的網吧。

  初時一起寫作的朋友,有天分也肯努力,卻無法做到以寫作為業。紅娘子覺得,究其原因在于堅持自我,不肯市場化,認為市場庸俗。她緊接著加了一句,「埋怨市場沒有什麼意義,不如通過自己的寫作讓市場不庸俗。」  

(責任編輯:韓建光)

相關焦點

  • 揭秘網絡寫手:一天寫3萬字一年掙150萬
    記者近日採訪了部分代表網站與代表寫手,向讀者披露這個新興行業的賺錢「秘訣」。  最多能賺多少錢——最高的·年稿酬可達150萬  收入畢竟是具有隱私性的問題,記者採訪去年最火的一位盜墓類小說作者,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 網絡寫手隱居做快遞哥,寫網絡小說月入3萬
    而在網絡的動漫世界裡,他又以「單手L鍵盤」的網名,同時更新著兩部網絡小說,最近半年每月的稿費收入在3萬元左右。一些收發快遞的居民,看到張震動輒在網上收到數千元的稿費,都為他的雙面人生嘖嘖稱奇。90後快遞小哥經常收到數千元稿費單張震工作的菜鳥驛站,位於百瑞景中央生活區四期。昨日下午,楚天都市報記者在小區居民的指引下,找到這個快件中轉站。
  • 創意流水線:網絡寫手與資本博弈
    男性作者佔到56.6%,女性作者佔比43.4%;這一創作群體的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其中90後的作者達到50.6%;17.3%的網文作者生活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以及以下的作者比例分別為23.3%、21.4%、38.1%。
  • 評網絡寫手:賺錢誠可貴 生命價更高
    網站籤約、月薪數萬、出書拿版稅、改編電影、加入作協……聽上去一度令人眼熱的網絡作家群體,其背後有著怎樣的血淚辛酸?繼去年4月兩位80後網絡寫手接連去世之後,近日又傳來一位網絡文學作者的死訊,再次引發人們對於網絡作者生存狀態的關注?
  • 網文行業動蕩,網絡小說寫手應當何去何從?
    從免費付費模式的爭論、網絡小說作者集合自發「斷更日」,再到部分寫手提出合同不合理。行業的負面新聞帶來的是大批寫手的質疑。甚至有寫手斷言:網文不會好了。但對於寫手和作者來說,事情真的到了這麼糟糕的境地嗎,或者說,我們應當怎麼做呢?首先要明確一個道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行業應該是曲折發展的。
  • 你知道網絡小說歷史影響最深遠的作者有哪些?
    你知道網絡小說歷史影響最深遠的作者有哪些?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絡上文學的交流也在不斷擴張,網絡小說也越來越受網迷們的喜愛,那麼小編向大家介紹的是影響網絡小說的的作者們,一起來看看吧!蕭潛內地書籍銷量一路飄紅蕭潛本名劉曉強,南京人,著名網絡玄幻寫手,著有《飄邈之旅》、《超級進化》《歧天路》《秒殺》《霸天雷神》等作品。蕭鼎最早連載於幻劍書盟網站,影響力較大蕭鼎,原名張戩,中國網絡小說寫手。1976年出生,福州倉山人,畢業於中華職業大學(已合併到福建工程學院)。
  • 網絡寫手群像揭秘:每天要寫三千字 月入保底七百元
    顏灼灼回憶,2013年這部小說連載開始時,她手裡已有五六萬字的存稿。但籤約網站要求日更3000字,這些存稿只是杯水車薪,不到20天就「告急」了。尤其是小說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關注,訂閱量不斷上漲後,為了不辜負期待,她變為日更6000字。「我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只好利用業餘時間寫,有時寫到凌晨1點,清早四五點再爬起來寫。」顏灼灼說,連出差在路上,她也拿出電腦,在火車、飛機、大巴上寫。
  • 上高80後小夥成網絡「玄幻小說」大神(圖)
    ■張楹、記者陳國菊 文/圖    中國江西網訊 在網際網路興起的今天,網絡閱讀成了當下熱潮。近些年《甄嬛傳》、《琅琊榜》、《花千骨》等一系列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大熱螢屏,讓網絡小說寫手再一次走到眾人面前。在宜春上高縣,有一位名叫黃煌的80後小夥,他在網絡玄幻小說創作的路上,從名不見經傳邁進「大神」之列。
  • 13歲學生寫網絡小說文筆老到 年齡曝光後讀者吃驚
    但記者注意到,進入「順德網絡文學院」的頁面,相關內容的閱讀量寥寥無幾,令人擔憂。  那麼,順德網絡文學發展究竟怎樣呢?順德作協主席吳國霖告訴記者,順德有著良好的網絡文學基礎,曾湧現出一批網絡當紅作家,如當年明月、安奕等;目前,全區有4~5名較為知名的專職網絡作家,而兼職的網絡寫手則更多,其中不少還是學生。
  • 網絡小說的流行密碼:唐家三少寫情書超過百萬字
    轉化為財富  在選拔和追捧之下,一本本帶有鮮明特色的網絡小說,開始在起點走紅。然而對於作者,火爆的點擊並沒有馬上轉化為財富。   2003年,起點中文網進行了一次革命,它率先推出了VIP收費閱讀制度。對於付費章節,用戶每閱讀一千字,需向作者支付兩分錢。   漂泊於網絡的業餘寫手開始向職業寫手轉變。
  • 90後畢業寫小說月賺30萬到50萬: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
    原標題:90後西安畢業生邊上班邊寫網絡小說 月賺30萬到50萬90後畢業寫小說月賺30萬到50萬: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  網絡圖  【90後畢業寫小說月賺30萬到50萬:寫網絡小說比上班掙錢】上周,網絡文學論壇在京舉行,讓高速成長的網絡文學再度成為跨界的熱點
  • 一本網絡小說作者只賺1000元 《甄嬛傳》是鳳毛麟角
    在網絡文學圈,大家把作者新開一個文,稱之為「挖坑」,更新文章稱為「填坑」。初霊連開三個坑,就相當於3部小說同時寫。  這幾年,網絡文學發展得特別快,《誅仙》、《盜墓筆記》、《步步驚心》、《甄嬛傳》等優秀作品頻出。無限風光的背後,又有多少人了解那些網絡寫手的生活呢?除了那些已經大紅的作者,他們大多都默默無聞,有的甚至在網上寫文3年以上,字數一百萬以上,一分錢都沒賺到。
  • 網絡寫手生存狀況:超九成人沒錢拿 日更新近萬字
    網絡寫手們如何從籍籍無名一躍成為高收入群體,並成為熱門職業的呢?到底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年收入過千萬的網絡作家呢?記者近日採訪了知名網絡作家圓不破、顧西爵,新人網絡寫手夕月、小G以及已經退出網絡寫手界的紫風等多位網絡寫手,揭開他們的收入之謎。
  • 怎樣發表網絡小說, 新手怎麼寫網絡小說
    目前,網絡小說越來越流行,尤其是一大批網絡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熱播劇,使得人們再也不敢小看網絡小說,更有一大批作者加入網絡小說創作團隊中。不過,對於新人作者而言,往往不知道怎樣去發表網絡小說,以及去書寫網絡小說,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發表網絡小說。
  • 《誅仙》作者蕭鼎: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發洩
    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發洩  寫網絡小說,大概是十多年前,當時網絡剛出來幾年,網絡文學也才萌芽。寫東西其實就是因為無聊,隨意看完了網上一些作品,就自己也寫點東西發到網上。當時只是興趣,沒想過賺錢。  畢業時我也去找過工作,不過當時挺難的,落魄得很,前途一片灰暗,單從職場上來說,我應該不是一名成功者。
  • 即刻生成卻毫無邏輯 「小說生成器」能否成就網絡寫手?
    「小說生成器」可自動生成對話描寫。記者隨機挑選了一款網絡小說生成器,小說書名、男女主角名字、門派勢力、魔法招式、靈丹妙藥等都可自動生成。記者購買的另一款售價28元的「網絡小說生成器」,只要參照店家提供的「短語代碼」,就能自動聯想到相應的小說詞句。
  • 海外寫手「逐夢」新職業:中國網絡文學推動全球多元文化交流
    首屆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圖片由國際網絡文學周主辦方提供)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孫麗萍)從隻身來中國打工的「菜鳥」音樂老師,到網際網路世界裡的明星作者,24歲的英國小夥傑克用不到一年的時間讓自己的人生「開掛」。
  • 女大學生寫恐怖小說點擊率超百萬
    11日,記者看到楊雁粵的《西夜怨伶》在新浪網上的點擊率有百多萬,而她發表在網絡上、將於明年2月出版的《凝華學園捉鬼奇談》的點擊率更是逾兩百萬。「讀者的支持對我是很大的鼓勵。現在,我每天不寫就渾身不自在。」    楊雁粵說,她的恐怖之路可追溯到五歲。楊雁粵由爺爺奶奶帶大。
  • 中國網絡小說與日本輕小說相比,在各方面差距還是有的!
    比如在面向的讀者群體上,網絡小說主要面向有購買能力的80後成年人,而輕小說主要面對以學生為主手日式ACG風格影響較深的90後學生為主;這些可以從小說主人公的年齡上看出,網絡小說的主人公多為已經走上社會的年輕人,而輕小說的主人公多為高中生。
  • 網絡寫手成名有多難:日更新近萬字,仍有超九成人沒錢拿
    網絡寫手們如何從籍籍無名一躍成為高收入群體,並成為熱門職業的呢?到底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年收入過千萬的網絡作家呢?記者近日採訪了知名網絡作家圓不破、顧西爵,新人網絡寫手夕月、小G以及已經退出網絡寫手界的紫風等多位網絡寫手,揭開他們的收入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