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石達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兵敗大渡河全軍覆沒慘遭凌遲

2020-12-04 蘭蘭歷史春天

石達開,是整個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十六歲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但他的失敗也令後人無限的感慨和噓唏。

太平天國起事之初,翼王領導的軍隊,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本色,全軍嚴格執行地庫制度,所有財物一律繳入公庫,誰也不許擁有私財。上下實行供給制度,「大家平等分享,即使最高級軍官的盤碗,也跟最低級的士兵一般」,最高級領導人也不例外。全軍紀律嚴明。這就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同時保證了部隊的旺盛戰鬥力,使得革命鬥爭得以迅速發展。

因此,當時太平天國的頭號對手曾國藩,對他的評價:偽翼逆領導的太平軍,悍勇為天下之最,太平軍首義金田不過萬餘人,殺出廣西後已達三萬人,三萬兵,當得過後來三十萬太平軍!出武昌後兵民已過五十萬,大軍所至,勢如破竹,裹脅當地壯勇,席捲鄉紳財物;破金陵城後,整個軍隊已經達到巔峰。

然而,自從天京事跡爆發之後,翼王石達開憤然出走,率領十多萬精銳之師搞起了單幹,起先是率軍東進受阻,軍隊長期徵戰行軍,得不到補充和休整,這疲勞師,導致軍心不穩,手下一些人比如汪海洋他們偷偷跑了。沒有辦法的他只好由東往南行,但沒有打好一次象樣的仗,也不能建立穩定的根據地。

他入浙江、圖江西、取福建,連續轉戰數千裡,而又放棄攻浙,撤往福建,轉戰江西,依然沒有立錐之地,不停地攻城掠地,又不停地丟地棄城,只是打個土豪,分個田地,取得些財富又漂浮不定,和以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百姓在打了這麼多年仗之後,渴望一個和平安定、沒有戰爭的生產生活環境,群眾不支持,各地地方團練圍攻,可謂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而不能自拔。

就這樣,他象像無頭蒼蠅亂竄了一段時間,四處奔波,在外漂泊,他自己也意識到這樣肯定不是辦法,為此,在拿下江西重鎮南安以後,他靜下心裡思索,下一步究竟向哪裡發展,何處才是這支部隊的安身之地。

1859年初,石達開在南安召集關於今後路線問題的高級軍官會議,石達開重點拿出《三國演義》諸葛亮《隆中對》讓大家討論,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向四川進軍!

路線確定之後,領導團隊是關鍵,1862年秋,石軍由湖北利川入四川石柱,然而,清軍已經掌握了他的戰略意圖,集結雲、貴、川、陝等多處兵力二十餘萬阻擊石軍。雖然打了些勝仗,便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為避清軍鋒頭,只好轉戰川南進入貴州等地,後為圖成都,又率軍攻佔宜賓。

1863年初,石達開在宜賓境內和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的清軍,進行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激戰,雙方投入30萬人馬,激戰20餘日,結果石達開因內奸和雲南清軍偷襲而兵損4萬餘,元氣大傷,這也為他日後折戟大渡河埋下了伏筆。

5月14日,石達開率領他的疲憊之師,先是轉入雲南,後又一路輾轉,曲曲折折,再次入川,來到石棉縣安順場,以後這一個月時間,石軍活動範圍大多在安順場及其附近的30公裡之內。這個時間段,正值當地雨季,大渡河下遊,兩岸高山,一河怒水,惡浪澎湃,奔若驚雷。石達開選出五千精銳,集結船筏,大舉搶渡,勝利在望。熟料關鍵時刻,大渡河提前漲水,七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淹筏毀,可憐五千精銳均葬身洪水,無一生還。

當時,北岸的清軍還以為又要跟石達開打一場血戰,十分驚慌,沒想到太平軍的船筏悉數毀於滾滾惡浪,他們在對岸歡呼雀躍,說這是「河神」顯靈,要滅了石。他又轉向西搶渡松林小河。當地百姓說可能天要滅亡他,那時,海拔七千多米的貢嘎山積雪融化,冰涼的雪水奔騰而下,從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加上無休止的暴雨,大河小河都無法讓他們搶渡。

石達開困在這裡沒有糧草,疾病蔓延,糧盡宰殺戰馬,馬盡摘食桑葉,加之少醫缺藥,只剩下區區幾千人馬了,石達開率領殘軍冒死向東突圍,他們拋棄輜重,輕裝前進,並命令自己的妻妾抱幼子裹帛投河,血戰幾次,突圍無望,為保全部下,他決定向清軍投降。

石達開受刑圖。(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然而,清軍背信棄義,將太平軍2000多名將士全數殺害。成堆屍體順河漂流,數不勝數。曾經威風八面的翼王大旗,倏然倒在滔滔大渡河畔,青綠河水染成赤紅。石達開被押解到成都的科甲巷監獄,慘遭凌遲,這一年,石達開 32歲。

石達開想學劉備向四川進軍,建立自己的王朝,理想很豐滿,然而,你從江西千裡迢迢,軍隊食物缺乏,彈藥也不足,況且敵人早已知道你的真實意圖,便而已好兵力以逸待勞,張開口袋讓你去鑽,現實卻是很骨感,等待你的卻是全軍覆沒,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感嘆與噓唏。四川稱王有那麼容易嗎?

相關焦點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慘遭凌遲之刑,被割數百刀一聲不吭
    要說太平天國的風雲人物,當屬石達開為首。石達開一生政績卓越,不僅是是優秀的政治家,更是出色的軍事家。一生打過無數勝戰的石達開為何會兵敗大渡河,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如此之慘烈。石達開十六歲時就受到了籌謀反清起義的洪秀全等人的邀請,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被拜將為王。1855年,石達開與曾國藩進行了第一次交手。那時湘軍戰線拉得過長無法及時得到救援,石達開正是利用這一點弊端誘敵深入。
  • 翼王石達開給兒子慶生招致兵敗大渡河?到底是石王傻還是世人傻
    此外,站在清朝統治立場的地主文人周洵也《蜀海叢談》中稱石達開為「奇男子」;清朝一位貢生在湘軍軍宴上公開稱讚石達開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可惜,這樣一位奇男子,三十二歲就慘遭凌遲奇禍,慘死於成都。如此英雄人物的死,百年以來,長令人痛惜不已。
  • 翼王石達開勇猛善戰,為何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名將,他在天京事變以後,負氣帶領十萬大軍出走,最後在大渡河全軍覆沒,按理說他也是個身經百戰的將軍,就算是打了敗仗也不至於全軍覆沒,但結局是不但敗了,自己還被俘虜。石達開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八歲的他就開始自立門戶生活,十九歲時就已經統帥三軍。1857年5月天京事變之後,由於受到了洪秀全的猜忌和刁難,石達開選擇脫離太平天國獨自帶領十萬大軍徵戰。從天京離開以後石達開就一直在浙西山區附近徘徊,他帶兵襲擊杭州,使得清軍受挫,後來清軍加派人手將石達開擊退到江西地區。
  • 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為什麼全軍覆沒?
    中央紅軍立刻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讓蔣介石變紅軍為「石達開第二」的圖謀成為泡影。那麼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當年為什麼全軍覆沒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石達開直到抵達大渡河邊時都沒能爭取到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嚴重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比如石達開穿過彝區比紅軍足足慢了八天,清軍有時間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合圍石達開。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便不再是當年戰無不勝的翼王了。然而,走遍這麼多省份,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數百次,石達開依舊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從剛開始的十萬之眾,打到了如今的不足萬人。歸根結底,自從出走的那一刻,翼王這一支的太平軍,心氣便已經散了。
  • 戲劇《悲歌大渡河》——關於翼王石達開失敗的過程
    戲劇《悲歌大渡河》——關於翼王石達開失敗的過程創作和發布說明:這部歌劇是筆者的作品之一。為的是以歌劇、詩詞、故事的形式,將1863年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在大渡河的失敗過程,藝術地展現給閱讀人。社會興則歌劇、詩詞興!中共黨十一屆三會全會,改革開放幾十年後,中國社會已經極大地興旺。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錯失渡江良機,被三流將領追著打
    1863年6月,曾經追著中興名臣,號稱「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吊打的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在大渡河畔陷入絕境,無奈之下主動「請降」,受凌遲處死。翼王石達開,太平天國一代「戰神」,居然落得如此悲慘下場,著實可悲、可惜、可嘆。那麼,大渡河之戰,究竟是誰擊敗了石達開,他們可否是清朝名將呢?俗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大渡河畔擊敗石達開的並非名將,而是2位名不見經傳的三流將領:王應元、嶺承恩,都是土司千戶。
  • 石達開前期打的湘軍落荒而逃,為何在大渡河畔,兵敗如山倒呢?
    石達開前期打得湘軍落荒而逃,為何在大渡河畔,兵敗如山倒呢?其中在清朝的時候,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太平天國起義運動,前期太平天國實力一路上攻城略地,使得清朝政府為之忌憚不已,根據相應的史料記載,在太平天國第一次西徵的過程中,翼王石達開帶領的太平軍,將清朝的湘軍打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在戰場上更是險些生擒湘軍統帥曾國藩,這樣的實力,也是令人為之嘖嘖稱奇,然而在後續的大渡河畔,石達開為何兵敗如山倒全軍覆沒呢?
  • 為什麼石達開過不了大渡河?因為一個女人導致全軍覆沒
    1861年5月,當時石達開帶領著太平軍到達大渡河,當時大渡河對岸並沒有清軍,此時正是渡河的好時機。但是天降大雨,石達開延誤了三天,三天過後清軍陸續布防,太平軍強渡不成反而陷入險境,後來石達開接受了四川總督駱秉章的勸降,太平軍也全軍覆沒。多年以後,紅軍同樣到此,但是紅軍卻渡過了大渡河。當年石達開為什麼過不了大渡河?
  • 154年前的今天,沒能飛躍大渡河,最傳奇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被凌遲...
    154年前的今天,1863年6月27日,沒能飛躍大渡河,最傳奇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被凌遲處死石達開(1831年-1863年),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6歲出山,19歲統帥千軍,20歲封王,32歲在大渡河被擒,在成都被凌遲處死。
  • 同是義軍、孤軍,為什麼石達開全軍覆沒被凌遲,而紅軍則安然無事
    石達開的悲劇1863年6月的一天,在四川四部的大渡河邊,翼王石達開面對著上千名將士,心中不禁悲涼:無路可走了。起於草莽,難入廟堂,二十歲就受封為「翼王五千歲」的石達開這次真的是完了。殘酷的天京事變發生後,石達開對南京王朝心灰意冷,於是率軍出走江西,但被曾國藩打擊,於是一路顛沛到四川,最終到了天險大渡河邊。1863年4月,石達開率領本軍三四萬人,翼王石達開在5月14日到達河邊,但在6月3日還未過河。
  • 威名遠揚的石達開,為何會兵敗大渡河?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後,在頒布一系列政策的同時,也開始確定官制,封賜諸王,其中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這些人被封,也算得上是實至名歸,因為這些人在太平天國最為艱難的初始階段都立下汗馬功勞。
  • 石達開兵敗身死後,數千將士留在了大渡河,世代定居追憶翼王忠魂
    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是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發展、活動的,為什麼遠在四川大渡河,也會有太平軍後裔呢?熟知太平天國歷史的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實他們都是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西徵軍的後代,而他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當年一條性命,換下了數千條性命。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後為全兵士而引頸就戮
    石達開在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中,以其卓越的智慧、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在反封建壓迫鬥爭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優秀人才,最後的結局卻是率軍遠走,繼天京事變後再次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分裂,自己也在兵敗大渡河後為全兵士而引頸就戮。那麼石達開究竟為何要出走呢?
  • 四大原因導致石達開全軍覆沒大渡河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16歲「被訪出山」,19歲統率千軍,20歲被封為「翼王」,是太平天國前期重要的領導人之一。然而,這種勢如破竹的氣勢卻在大渡河畔戛然而止,一代名將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悽慘結局!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麼一位英雄突然隕落,時也?命也?翻閱史書不難發現,四大原因註定了石達開不可能成功渡過大渡河,也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 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一個主要原因葬送了10萬太平軍
    1862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大軍進入四川,為早日攻克成都,石達開制定了取道川、康邊境,抄近路搶渡大渡河的戰略方針。然而,石達開最終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到底是什麼壓垮和葬送了10萬太平軍?筆者認為,糟糕的後勤是主要原因。
  • 晚清「聚眾鬥毆」事件:石達開缺少霸氣,難怪兵敗大渡河
    1855年1月,石達開站在長江邊,以勝利者之姿態傲視湘軍,享受著湖口大捷帶來之榮光,此時他是戰神,是清軍之剋星。8年後,石達開再一次站在長江邊上,準確地說是站在長江支流大渡河畔。此時,翼王垂頭喪氣,灰頭土臉,昔日之威風不再,惶惶如喪家之犬。
  • 石達開第14位妻子,在大渡河畔生下兒子,結果怎樣?
    1863年6月,曾經的一代戰神,吊打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的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帶領大軍來到大渡河畔,準備直取成都,在四川建立根據地。此時,他的夫人生下一幼子,活潑可愛。為了給孩子慶生,翼王下令大軍痛飲三天三夜,結果河水暴漲,無法渡河,最終全軍覆沒。那麼,石達開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的這個兒子,結果怎樣呢?
  • 石達開第14位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一兒子,結果怎樣?
    1863年6月,曾經的一代戰神,吊打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的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帶領大軍來到大渡河畔,準備直取成都,在四川建立根據地。此時,他的夫人生下一幼子,活潑可愛。為了給孩子慶生,翼王下令大軍痛飲三天三夜,結果河水暴漲,無法渡河,最終全軍覆沒。
  • 石達開第14位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的兒子,結果怎樣?
    1863年6月,曾經的一代戰神,吊打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的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帶領大軍來到大渡河畔,準備直取成都,在四川建立根據地。此時,他的夫人生下一幼子,活潑可愛。為了給孩子慶生,翼王下令大軍痛飲三天三夜,結果河水暴漲,無法渡河,最終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