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是整個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十六歲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但他的失敗也令後人無限的感慨和噓唏。
太平天國起事之初,翼王領導的軍隊,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本色,全軍嚴格執行地庫制度,所有財物一律繳入公庫,誰也不許擁有私財。上下實行供給制度,「大家平等分享,即使最高級軍官的盤碗,也跟最低級的士兵一般」,最高級領導人也不例外。全軍紀律嚴明。這就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同時保證了部隊的旺盛戰鬥力,使得革命鬥爭得以迅速發展。
因此,當時太平天國的頭號對手曾國藩,對他的評價:偽翼逆領導的太平軍,悍勇為天下之最,太平軍首義金田不過萬餘人,殺出廣西後已達三萬人,三萬兵,當得過後來三十萬太平軍!出武昌後兵民已過五十萬,大軍所至,勢如破竹,裹脅當地壯勇,席捲鄉紳財物;破金陵城後,整個軍隊已經達到巔峰。
然而,自從天京事跡爆發之後,翼王石達開憤然出走,率領十多萬精銳之師搞起了單幹,起先是率軍東進受阻,軍隊長期徵戰行軍,得不到補充和休整,這疲勞師,導致軍心不穩,手下一些人比如汪海洋他們偷偷跑了。沒有辦法的他只好由東往南行,但沒有打好一次象樣的仗,也不能建立穩定的根據地。
他入浙江、圖江西、取福建,連續轉戰數千裡,而又放棄攻浙,撤往福建,轉戰江西,依然沒有立錐之地,不停地攻城掠地,又不停地丟地棄城,只是打個土豪,分個田地,取得些財富又漂浮不定,和以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百姓在打了這麼多年仗之後,渴望一個和平安定、沒有戰爭的生產生活環境,群眾不支持,各地地方團練圍攻,可謂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而不能自拔。
就這樣,他象像無頭蒼蠅亂竄了一段時間,四處奔波,在外漂泊,他自己也意識到這樣肯定不是辦法,為此,在拿下江西重鎮南安以後,他靜下心裡思索,下一步究竟向哪裡發展,何處才是這支部隊的安身之地。
1859年初,石達開在南安召集關於今後路線問題的高級軍官會議,石達開重點拿出《三國演義》諸葛亮《隆中對》讓大家討論,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向四川進軍!
路線確定之後,領導團隊是關鍵,1862年秋,石軍由湖北利川入四川石柱,然而,清軍已經掌握了他的戰略意圖,集結雲、貴、川、陝等多處兵力二十餘萬阻擊石軍。雖然打了些勝仗,便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為避清軍鋒頭,只好轉戰川南進入貴州等地,後為圖成都,又率軍攻佔宜賓。
1863年初,石達開在宜賓境內和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的清軍,進行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激戰,雙方投入30萬人馬,激戰20餘日,結果石達開因內奸和雲南清軍偷襲而兵損4萬餘,元氣大傷,這也為他日後折戟大渡河埋下了伏筆。
5月14日,石達開率領他的疲憊之師,先是轉入雲南,後又一路輾轉,曲曲折折,再次入川,來到石棉縣安順場,以後這一個月時間,石軍活動範圍大多在安順場及其附近的30公裡之內。這個時間段,正值當地雨季,大渡河下遊,兩岸高山,一河怒水,惡浪澎湃,奔若驚雷。石達開選出五千精銳,集結船筏,大舉搶渡,勝利在望。熟料關鍵時刻,大渡河提前漲水,七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淹筏毀,可憐五千精銳均葬身洪水,無一生還。
當時,北岸的清軍還以為又要跟石達開打一場血戰,十分驚慌,沒想到太平軍的船筏悉數毀於滾滾惡浪,他們在對岸歡呼雀躍,說這是「河神」顯靈,要滅了石。他又轉向西搶渡松林小河。當地百姓說可能天要滅亡他,那時,海拔七千多米的貢嘎山積雪融化,冰涼的雪水奔騰而下,從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加上無休止的暴雨,大河小河都無法讓他們搶渡。
石達開困在這裡沒有糧草,疾病蔓延,糧盡宰殺戰馬,馬盡摘食桑葉,加之少醫缺藥,只剩下區區幾千人馬了,石達開率領殘軍冒死向東突圍,他們拋棄輜重,輕裝前進,並命令自己的妻妾抱幼子裹帛投河,血戰幾次,突圍無望,為保全部下,他決定向清軍投降。
石達開受刑圖。(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然而,清軍背信棄義,將太平軍2000多名將士全數殺害。成堆屍體順河漂流,數不勝數。曾經威風八面的翼王大旗,倏然倒在滔滔大渡河畔,青綠河水染成赤紅。石達開被押解到成都的科甲巷監獄,慘遭凌遲,這一年,石達開 32歲。
石達開想學劉備向四川進軍,建立自己的王朝,理想很豐滿,然而,你從江西千裡迢迢,軍隊食物缺乏,彈藥也不足,況且敵人早已知道你的真實意圖,便而已好兵力以逸待勞,張開口袋讓你去鑽,現實卻是很骨感,等待你的卻是全軍覆沒,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感嘆與噓唏。四川稱王有那麼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