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完美的她》開播,我就一直在追,雖然片子和自己期望值還是有不少落差,但衝著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這樣的陣容,我還是堅持看下去了。
一口氣刷到12集,腦海中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成為母親」?
思考許久,片子裡的角色的經歷,也漸漸給了我答案。
1) 因為單純地愛著孩子。
片子裡,趙雅芝飾演的鐘惠,究竟有什麼隱情,才拋棄了緒之,謎底還沒有完全解開;但從目前的劇情來看,她很有可能,是出於保護孩子,而做出這樣的決定。而她和緒之的相處中,也可以看出,她是愛著自己孩子的。
而惠英紅飾演袁玲,是緒之的養母,她在收養緒之的時候,人生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懷了6個月的孩子意外離世,自暴自棄中的她,遇到了緒之,並從此視如己出地撫養她,而緒之也治癒了她,帶給她「新生」。
不管是生母還是養母,或者是被拋棄後又選擇成為母親的緒之,都是因為愛,才選擇去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想,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理由吧。
因為只有滿懷愛意的媽媽,身上才會散發著溫柔的光芒。而這份溫柔,才是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東西。
2) 因為婚姻穩固的需要。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比如,很多時候,有些人選擇生孩子,更多是為了滿足傳統婚姻價值觀裡「傳宗接代」的需要,這樣的觀念主宰下,孩子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用來增進夫妻的感情,用來維繫夫妻的關係,從而鞏固婚姻這個實體。
比如片子裡的穆靜,雖然看起來她也是愛孩子的,但從她後來的人生發展來看,她本質上,是為了生孩子而生。所以在丈夫意外去世後,她就會發現這個孩子存在的意義消失了,對孩子的愛,漸漸變成了嫌棄。特別是她發現,孩子會妨礙她建立一段新的婚姻關係,她就開始想拋棄這個孩子了。
影片有段情節讓我印象深刻,穆靜懷疑自己懷了男友的孩子,興高採烈地跑回家告訴男友,這時,她沉浸在和男友有了「我們自己的孩子」的快樂中,而她的女兒蓮生卻因為被男友折磨,而暈倒在地上。
如果成為母親,只是充滿功利的選擇,那麼,最後,一定也會讓我們和孩子,都對對方感到失望。
3) 把孩子當成自己操控的附屬品。
除此之外,有些人生養孩子,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就像有些人養寵物,是發自對寵物真摯的愛,對她們來說,寵物就像家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是要被尊重和珍惜的;而有些人,養寵物,是想滿足自己「當主人」的願望,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覺。
圓桌派有一期節目《原生家庭》裡,武志紅說過一段話:「想要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你可以給自己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
在《不完美的她》裡,有個沒有出場的媽媽,就屬於這個類型。
她就是亦之的男友國棟的媽媽,國棟從小到大,什麼都聽媽媽的;吃什麼、穿什麼,讀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甚至娶哪個老婆,孩子能不能出生,也是媽媽說了算。
否則,就是停他的信用卡,斷絕母子關係。
孩子的感受重不重要,孩子幸不幸福重不重要,我想,他的媽媽會告訴他,「媽媽都是為了你好。」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媽媽認為的對孩子好,不過是,孩子的選擇,讓她更舒心而已。
亦之懷孕後,發現了男友臨陣退縮,感覺很失望,原打算去打胎,後來在媽媽的開導下,最終還是留下了孩子。
每次產檢,她都在叩問自己,究竟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個媽媽?
誰也不知道。
但有一點肯定的是,當媽媽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好,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分享讀書心得、觀影感受、育兒經驗等親子內容;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