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烈女怕纏郎」這句話有道理嗎?後面一句更經典,道出人性

2020-12-11 尋歷史真相

01

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民俗文化可以說是其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受到許多老百姓的喜愛,而且還有雅俗共賞的特點。當然,這些民俗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說到底還是其中蘊含的價值被人們所認同,其中我們就經常聽到一句俗語,說的就是「烈女怕纏郎」,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也是相當有意思的,了解清楚這句話,其實會得到不少的收穫,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02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和現在一樣,也是單身男子非常多的,而且由於古時候分配不均的情況,所以對於年輕男子來說,婚姻一直是十分煩惱的問題。針對這個情況,古人也有創作許多的故事,奉勸一些男子要勇敢追求愛情,積極尋找自己的另外一半,這樣才能夠創造出美好的婚姻生活。我們在詩經中可以看到,很多人本身並不優秀,但是憑藉著自己輕言不放棄的精神,也可以最終抱得美人歸,而這個道理也體現在了這個俗語當中。

想要了解「烈女怕纏郎」這句話的含義,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做「烈女」,一般來說指的是一些女子性格剛烈,而且有很強的原則性,個人能力也十分突出,認定一件事情以後不會輕易改變。男子想要追求到這樣的女子,就要發揮輕言不放棄的精神,成為一個「纏郎」,只有不斷的軟磨硬泡,才有機會抱得美人歸。其實這裡的道理說直白點就是要百折不撓,利用自己的熱情,去感動對方,自然就可以「降伏」這樣的女子了。

03

其實這裡後面還有半句話,說的就是「惡鬼怕鍾馗」,雖然這兩句看似沒有任何關聯,但是這裡卻表明了一個真相,那就是一物降一物,面對任何事情不用害怕困難,只要找對方法,同樣是可以很好的對付。這裡的後半句正好和上半句進行的呼應,看起來也是十分的有趣,可以說充分發揮了古人的智慧。

04

現在完整的看這句話,發現這句俗語蘊含的道理也是頗為深刻的,雖然說看起來並不雅,但是我們應該去充分體會其中所說的道理,遇到困難,遇到喜歡的人都要勇敢的尋找方法去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獲得想要的快樂生活,成就一段真摯的感情。

我國的俗語民諺都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老話說的好》,想了解更多諺語俗語的朋友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05

古代為何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有何深意?

「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什麼意思?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民間說的4大緊、4大松、4大嫩、4大蔫指什麼?老祖宗經驗之談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所在,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殊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險惡

參考資料《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老話說得好》

文章題目:俗語:「烈女怕纏郎」這句話有道理嗎?後面一句更經典,道出人性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好多俗語在漸漸被遺忘,你猜「烈女怕纏郎」下一句是什麼?
    我們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老祖宗通過實踐,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又通俗易懂的俗語,激勵或教導著我們後人一路向前。千百年來民間俗語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不只是因為它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它的實用價值,給後人提供了很多經驗和忠告。畢竟這些俗語都是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最終總結出來的,實用價值較高。
  • 農村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是何意思?有道理嗎?一直覺得俗語這個東西很神奇,雖然有很多拿到當今社會來看,可能會有一些落後和封建,但有不少也是因為現代人的偏見,其實這些老話都是老一輩人在實際的生產生活工作中總結出來的,都富含一定的哲理與實際意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樣的一句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前半句是說人和狗的關係。
  • 俗話說「烈女怕纏郎」,後一句同樣精彩,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很多地方在日常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的民間俗語,俗語常說「烈女怕纏郎」,這句話的後半句也同樣有趣,讓人在忍俊不禁中受益匪淺,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要理解「烈女怕纏郎」的意義,得要知道什麼是「烈女」,顧名思義指性子剛烈,說一不二的女子。
  • 俗語「烈女怕纏郎」,後一句同樣精彩,古人忠告,越早知道越好!
    不過古人只要一鑽研就必然有所收穫,這不,民間俗語常說「烈女怕纏郎」便是其中之一,這句話的後半句也同樣有趣,讓人在忍俊不禁中受益匪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單身的男子永遠是最多的。古代是因為分配不均,如今更是既不均又比例失調,婚配似乎始終都是男子身上的一座大山。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這一句「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正是闡釋了這個道理,人的年齡隨著不斷增長,身體素質自然也會隨著時間下降,自然對於夫妻生活也會有影響,通過黃帝內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隨著年數的增長,尤其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腎氣會逐漸衰退,開始掉頭髮,四十八歲三陽經氣衰退,五十六歲肝氣衰微,精氣不足。
  • 「烈女怕纏郎」啥意思?它的後半句你聽過嗎?古人忠告要牢記
    俗語「烈女怕纏郎」咋解釋?它還有後半句,祖宗的勸誡早知曉為好民間俗語一直以來就成為了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種獨有文化,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覺得這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登堂入室」,語言粗鄙好像就不能夠代表整個的中華文化,可他們能夠長時間流傳下來,這對於他們來說本來就是一種肯定。中華文化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在如今也已經是形成了諸多的文化門類,而來自民間獨創的俗語也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 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對於俗語,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謂是流傳已久,古人用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慢慢的組成一種語言並且具有教育意義,它不僅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更暗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下這麼一句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什麼意思呢?
  •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下一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的醜惡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下一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的醜惡人情世故,從文化範疇上來說屬於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人際交往,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文化素養的一種相互交融。比如小編要說的這句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從字面意思上有點像「人生若只如初見」,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這句俗語的下一句,道出了人性的醜惡。具體是如何道出了人性的醜惡?小編就為大家耐心的解答一下。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這點還是很有道理的。小編給大家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比如現在手機交流非常的方便。
  • 俗語「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有何深意?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其實古時候對於富貴與貧困的思考,古人也總結出了觀點,而且還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下來,讓更多人受益匪淺。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很多朋友還不清楚這其中的深意,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回味一番吧。
  • 農村俗語:「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中國文化之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部分叫做農村俗語,在很多民俗文化之中,俗語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各個地方的俗語,各不相同,卻含義一樣,更說明了中國地大物博,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因為俗語的強大,所以很多民俗專家在進行研究之時都會專門去學習請教,找一些農村老人來挽救這瀕臨滅絕的東西,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人不知道俗語了。
  • 古人說「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在如今還適用嗎?
    俗語文化作為民間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裡面有許多古人的經驗之談,其中就有「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麼一說,那麼這句話說的對嗎?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由於和其他兄弟是直接的血緣關係,自然就會更親切了,但是當哥哥走了以後,其他兄弟姐妹和哥哥的孩子就少了這層關係,因此就沒有過去那麼好的關係了。
  • 俗語「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與文字相比,漢語中的語言更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雖然沒有文字那樣的的「正規」與嚴謹,但其中也同樣表述著淺顯易懂的人生哲理。人類思維的進化促進著文明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總結出人生的經驗與信條,口頭上一句直白的表達,卻能道出千年歷史的文化底蘊,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俗語」。
  •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鄉下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鄉下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俗語包含萬象,大部分各個領域的都有,而且有些屬於被口口相傳,而小編要介紹的這句古語是「男怕30,女怕18」,這句鄉下佬話是啥意思呢?
  •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俗語有什麼樣的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這句俗語有什麼樣的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農村的俗語都包含萬象,是農村老人們在生活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和道理,其中俗語涉及的領域,也都涉及到一些地理,物理甚至是化學知識。有一些俗語被口口相傳,聽起來朗朗上口,讓人通俗易懂。
  • 俗語「前高后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更有道理
    對於一些事物常常抱有迷信的態度,所以有些俗語裡面也摻雜著迷信成分。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句俗語:「前高后窪,不孤就寡」,我們來探討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古人說的有沒有道理?從字面意思看,就是說如果蓋房子的地方前面有高山或陡坡,後面又比較低,比如在深山或者窪地的房子,在這樣的房子長期居住,最後的結局是孤獨終老或者守寡。聽著是不是感到害怕呢?
  • 你聽說過「家有萬貫,帶毛不算」這句俗語嗎?這句話有道理嗎?
    你聽說過「家有萬貫,帶毛不算」這句俗語嗎?這句話有道理嗎?也正是因為我們國家這麼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我們先輩們不怕辛苦的努力工作,並且依靠自己聰明的頭腦,總結出來了很多俗語幫助他們戰勝了很多的困難,克服了以前沒有先進科學工具及設備的這一種困難而存活了下來。農村諺語就是我們的祖輩們努力工作善於總結的結晶成果,在我們農村流行著很多諺語,既然是現在看來依然是非常實用的。
  •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後半句更經典,道出了女人的弱點
    他們期待著能有一天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傳統觀念裡,英雄似乎無所不能,他們有著剛毅的品質,高強的本領,似乎無所畏懼。但是英雄有一關難過,那就是美人關,古人就曾說過:英雄難過美人關,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只是很少人知道。
  • 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
    這主要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男女之間的彼此尊重成為一種禮節,人人都要遵守。那麼古人所提倡的這種理解到底嚴格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他們認為男女之間連東西都不能相互傳遞,因此流傳出一句俗語叫做:男女授受不親。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其實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不知道。
  •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後半句才是老祖宗想說的,道出人性險惡
    俗語:人情好似初相見,後半句才是老祖宗想說的,道出人性險惡如今的社會大環境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處在各種人際交往關係中,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重要形式。事實上,俗語還有下半句:「到老終無怨恨心」。這句話也真實地道出了人性的醜惡,但是很多能看到這裡,似乎並沒有看到一絲的惡意呀。這是因為很多人都會把這句話理解成:一個人等到老了也不會心生怨恨,事實上,這句話並不應該這樣理解。
  • 俗語「男不三,怕孤辰;女不四,怕寡宿」,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就有這樣的描寫:諸葛亮在仲冬時節,布置七星壇作法,最終借來三日三夜東南風,幫助周瑜用火攻打敗曹操大軍。並以此說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以及他豐富的天文氣象學知識。對於農村人而言,以星宿配合術數算命,也是一種星相術;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男不三,怕孤辰;女不四,怕寡宿」,它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