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人非常重視男女之間的純潔性。這主要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男女之間的彼此尊重成為一種禮節,人人都要遵守。那麼古人所提倡的這種理解到底嚴格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他們認為男女之間連東西都不能相互傳遞,因此流傳出一句俗語叫做:男女授受不親。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其實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不知道。
一、男女授受不親已經脫離時代
這句話出自於《孟子·離婁上》,這本書也是儒家經典。古人把儒家所提倡的一些行為當作是禮法,在生活中也處處遵循這樣的禮法。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不斷給人們灌輸家國觀念,其中儒學只是一種統治百姓,規範百姓行為的工具。在當時,男女之間並不能有這樣「過分」的舉動,甚至定親的時候,男女雙方都沒見過面,更談不上接觸了。
如今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現代社會中的男女之間的正常接觸並不會引起別人的非議。而且女性的地位不斷提高,男性和女性可以在一起學習以及工作,男女之間的距離感縮短了。這是時代的進步,古代這種男女之間嚴格保持距離感已經脫離了時代,是一種落後封建的思想。
二、嫂溺援之以手,彰顯人性關懷
其實這句俗語的上半句主要是為了規範男女之間的關係,這句話的下一句叫做嫂溺援之以手。當時的孟子與人爭論,如果發生了特殊情況,比如嫂子掉進水裡了,危在旦夕,這個時候作為小叔子,應該施以援手,幫助嫂子脫困。畢竟在特殊情況下,如果不救人,因為恪守禮節而讓嫂子喪命,更是一種冷漠。
這句俗語的後半句彰顯了人性關懷,孟子通過這種方式告誡其他人,禮法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性命要比禮法重要得多。在緊急情況下,一定要以人的性命為重,這樣雖然違背了禮法,但可以背原諒。古代的禮法雖然冷漠,但是這後半句讓人讀起來有些溫暖。
結語:
古人雖然提倡禮法,但是他們也知道在特殊情況下,雖然違背了禮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人都注重分情況對待,現代人也更應該如此,在學習古代俗語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應該學習俗語中的精華部分,拋棄其中已經脫離時代的內容。
往期精彩內容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為什麼呢?
古人說「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倆人」,古人的忠告
傳說中的「弱水」是什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又應該怎麼理解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後半句更經典,道出了女人的弱點
參考資料
《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
申明
題/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