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

2020-12-06 尋歷史真相

引言

古人非常重視男女之間的純潔性。這主要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男女之間的彼此尊重成為一種禮節,人人都要遵守。那麼古人所提倡的這種理解到底嚴格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他們認為男女之間連東西都不能相互傳遞,因此流傳出一句俗語叫做:男女授受不親。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其實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不知道。

一、男女授受不親已經脫離時代

這句話出自於《孟子·離婁上》,這本書也是儒家經典。古人把儒家所提倡的一些行為當作是禮法,在生活中也處處遵循這樣的禮法。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不斷給人們灌輸家國觀念,其中儒學只是一種統治百姓,規範百姓行為的工具。在當時,男女之間並不能有這樣「過分」的舉動,甚至定親的時候,男女雙方都沒見過面,更談不上接觸了。

如今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現代社會中的男女之間的正常接觸並不會引起別人的非議。而且女性的地位不斷提高,男性和女性可以在一起學習以及工作,男女之間的距離感縮短了。這是時代的進步,古代這種男女之間嚴格保持距離感已經脫離了時代,是一種落後封建的思想。

二、嫂溺援之以手,彰顯人性關懷

其實這句俗語的上半句主要是為了規範男女之間的關係,這句話的下一句叫做嫂溺援之以手。當時的孟子與人爭論,如果發生了特殊情況,比如嫂子掉進水裡了,危在旦夕,這個時候作為小叔子,應該施以援手,幫助嫂子脫困。畢竟在特殊情況下,如果不救人,因為恪守禮節而讓嫂子喪命,更是一種冷漠。

這句俗語的後半句彰顯了人性關懷,孟子通過這種方式告誡其他人,禮法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性命要比禮法重要得多。在緊急情況下,一定要以人的性命為重,這樣雖然違背了禮法,但可以背原諒。古代的禮法雖然冷漠,但是這後半句讓人讀起來有些溫暖。

結語:

古人雖然提倡禮法,但是他們也知道在特殊情況下,雖然違背了禮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人都注重分情況對待,現代人也更應該如此,在學習古代俗語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應該學習俗語中的精華部分,拋棄其中已經脫離時代的內容。

往期精彩內容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為什麼呢?

古人說「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倆人」,古人的忠告

傳說中的「弱水」是什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又應該怎麼理解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後半句更經典,道出了女人的弱點

參考資料

《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

申明

題/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俗語「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而對於禮教來說,古人的講究還是很多的。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男女授受不親」,其實說的就是古代保守的一些禮教。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句話的大體含義。 「男女授受不親」這句俗語出自於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古代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是對男女交往的一種限制。尤其是古代女子,名聲是極為重要的。
  •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所在,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除此之外,古人的思想也是一種文化。有些人受儒家學派的影響,信奉儒家思想,有的人受道家學派的影響,信奉道家思想。不管什麼思想,都是不可替代的,給後世的影響都頗為深遠。因為受到儒道思想的影響,人們也都不得不生活在禮教的條條框框中。在眾多的條條框框中,「男女授受不親」就是一條。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算是一句俗語。
  • 古人講「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我們時常會在一些電視劇裡或者小說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男女授受不親。但其實這句話還存在著後半句話,只不過,後半句話在當下,知道的人其實不多。其實「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的產生,和我國古代的社會背景有關。而古代的彩禮,有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男子對女子的一種人身買斷。所謂的買斷,可以在「三從四德」的「三從」裡面找到印證:嫁過從夫。即女子應當對丈夫的主張百依百順。這種思想起源於何時已經很難考據,不過,在東漢時期,算是得到了體系化。現代所說的「女德」,有很多內容都是在東漢以後產生的,之後在歷代封建王朝中得到了強化。甚至夫權也成為封建社會的重要基石之一。
  • 古語「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道出了人情世故
    《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引言在古代,男女之間不能有過多的接觸,對於女性來說,只要與其他男子接觸,甚至這輩子就是他的人了。而且在古代,很多男女在結婚之前都不認識,結婚那天才是第一次相見。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荒誕,但是在當時,人們很看重男女關係的純潔性,甚至有句話叫做「男女授受不親」,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一、男女授受不親古代女性一生中只能嫁給一個男人,如果這個男人去世了,她也只能默默的忍受孤獨,替男子守寡。
  • 「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也非常精闢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的範圍很廣,包括生活的各方面,男女之間也有許多禮儀規範,我們經常聽到的,就是「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也同樣精闢!01、男女授受不親這句俗語最早出自於《孟子·離婁上》,原文是「男女授受不親,禮也」,意思是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動作不要親密,這就是禮儀。
  • 古人云:「食色性也」,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云:「食色性也」,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從古至今和「色」相關的論述非常多,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我們有越多揭露本性的言論,也進一步說明我們對自身有著深刻的認識。再者,性指的也不是男女之間的房事,而是指人的天性,所以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聽完後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頓悟的感覺,沒想到這句話本來的含義如此的純潔和美好,可是卻被現代人曲解成了猥瑣的含義。不過細細想去,從人性的層面來分析,歪曲後的這層含義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俗語為何有「男女授受不親」之說?精華其實在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那麼這句話就可以理解為:這男人和女人不能有肢體和言語上的親密接觸和交流,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男女之間要有別,誰也不要輕易地去碰誰,交談也不能太親密,要低調、穩重一些。其實這句俗語源於古代的儒家思想。在過去古代,封建思想比較濃厚,尤其是女子的清白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受這種思想的約束,就出現了很多關乎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禮數和約束。
  • 世人皆知「男女授受不親」,其實後半句才是作者本意,被誤解千年
    「男女授受不親」是一句世人皆知的俗語,儘管現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難見到,但是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以及思想老派的人旁邊還是可以聽到,意思就是說男性跟女性之間,不能夠過於直接的親密,無論是贈與她人禮品還是接受他人禮品,都不能夠直接進行。
  • 古人說:「朽木不可雕也」,下半句才是重點,可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說:「朽木不可雕也」,下半句才是重點,可惜十人九不知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人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到最後庸庸碌碌,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而有的人卻能夠靠一張好口才在生活中混的風生水起,走向人生的巔峰,著實讓人羨慕。
  • 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男女授受不親」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但它的真正意思,未必誰都能說得上來。而且這句話並不是重點,它的重點、精華,都在下半句,卻少有人知。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下。「授」是給予;「受」是接受;「親」是親自接觸。
  • 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精髓,古人才沒有你想像的那樣迂腐
    書生則驚恐萬分,連連後退道出那句經典臺詞:「姑娘,使不得!男女授受不親!」每當看到此處,我們都會笑罵書生真是鋼鐵直男,就活該一輩子打光棍。順帶著「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也成了批判對象。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的內涵,首先「授」是給、給予的意思,「受」乃接、接受之意。
  • 古人說「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這句話是一個意思嗎?
    很多人覺得後面這句俗語似乎和前面的這半句矛盾,其實不然。這裡的毛其實是「忙」,所以是無福之人忙兩腿。因為有的地方的方言中,這兩者的讀音是一樣的,所以這句話在流傳的時候讀錯了。如果是忙,就符合願意,因為古人覺得沒有福氣的人,兩腿不能閒著,需要幹體力活。
  •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 後半句十人九不知啊!農民:有道理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 後半句十人九不知啊!農民:有道理。在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民間文化俗語,雖然有些話簡單粗暴,但要知道「瑕不掩瑜」,它所蘊含的道理,古往今來一直實用。因為這些俗語,在隻言片語間隱藏著深意,如果加以品味,就會知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確實博大精深啊!
  • 古人說「萬惡淫為首」?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但是淫邪並非好事,古人甚至把世界上的各種禍端的源頭歸結於淫邪,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淫邪確實有很多的壞處。一、破壞家庭在古代,青樓這樣的娛樂場所很常見,很多人因為貪念風塵,最終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對於女主人來說,都不想讓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
  • 古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下半句十人九不知,說中女性的弱點
    比如古人就說過這麼一句話「英雄難過美人關」,也揭露的人的本性,但是很多人只知道這一句,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古人對於男性的要求是有擔當,有男子漢氣概,能夠報效國家,有民族氣節的男子都可以稱之為英雄。在古代戰亂的時候,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能夠抱得美人歸也是人們對於英雄的期待。古代女子並不注重教育,而且身份地位非常低。古人對於女子的要就更傾向於德行以及容貌。也有一句古話叫做男才女貌,因此古人對於女性容貌的要求其實更加的苛刻。
  • 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後半句才是精髓,暗藏生活大智慧
    古代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到今天還時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其實我們所了解的只是最表面的一層意思,這句話真正的精髓在其後半句。所以,整句話所表達的就是男女之間是不可以互相授受物件,以及肢體接觸的。其實說直接一點,就是限制男女交往,這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是被受到批判的。 在當今社會,這句話更多的是男女之間的一種調侃,不過也同樣是有積極意義的,男女之間的相處還是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對於已婚的異性,要保持最基本的禮貌禮節。
  • 古人講「十個光頭九個富,一個不富就會孤」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中有這麼一句俗語——「十個光頭九個富,一個不富就會孤。」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上句單從字面意思看,可以解讀為:十個光頭裡面有九個人會富有。深入一點說:光頭基本上都是富有的。在古代,三、九、十二、百、千等這些表達並非實指,而是一個虛數,也就是說,這句話的」十「和」九「也並非實數,並不是某個固定的數字,而是泛指,只是將」十「與」九「放在一起,說明這個結論的廣泛性和正確性,按現在百分比來講,那就是100個光頭裡面有90%以上的人都很聰明,聰明人自然頭腦靈活,門道也多,所以有更多的機會賺錢致富。這句話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古人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下句更為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下句更為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因果輪迴,我們作為人也逃不過既定的法則。相信大部分人都相信「報應」一說,這其中的含義就是一個人做了壞事,總有一天他會得到該有的懲罰,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果。
  • 「男女授受不親」中的「受」到底有何含義,後一句才是精華所在!
    有句老話說「男女授受不親」,想必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大概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說男女之間不能有接觸的行為。古代的禮教規定,男女言談舉止之間,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過於親密,有違禮法,必然會受到文人墨客的口誅筆伐。
  • 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真正的智慧是要不斷的索取知識,同時要在知識面前有一個辯證的態度,把好的知識吸收,把不好的一面丟棄」。現代人在生活中除了可以從書本中獲取一些知識之外,還可以從俗語中看到古人的智慧。就比如說:「有一句俗語叫做十個瘦子九個貧」,這句話似乎傳唱度很高,但是後半句其實更為經典,也同樣值得人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