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登陸央視的東莞題材大型紀錄片《製造時代》昨晚(2月25日)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欄目播出第一集《了不起的工人》。該紀錄片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策劃、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攝製,獲評「南派紀錄片」最佳作品。
東莞題材大型紀錄片央視連播三天
在25日晚播出的紀錄片《製造時代》第一集《了不起的工人》中,一系列東莞製造業企業中的人物故事先後亮相。這裡面,既有智慧型手機製造工廠裡的產業工人和產品經理,也有特種汽車製造工廠中的外國技師和中國技工;既有運動用品工廠和光通信企業研發創新的故事,也有毛織企業追求生態環保發展植物天然染色的故事,還有智能製造時代產業工人與機器人「爭飯碗」的故事……正是這些工作奮鬥在東莞的「了不起的工人」,支撐了東莞乃至中國製造業的崛起。
據了解,該紀錄片共分為《了不起的工人》、《人在商界》、《與世界握手》三集,每集50分鐘,是首部聚焦東莞題材的大型紀錄片,也是首部登陸央視的東莞題材大型紀錄片。該紀錄片絕大部分場景在東莞取景拍攝,所講述的人物故事全部都來自東莞,是真正的東莞出品、東莞故事。
央視網節目單顯示,《製造時代》三集紀錄片將於2月25日—27日每天20:04黃金時段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連播三天,每天播出一集,並於次日不同時段安排多次重播。其中,《製造時代》第一集《了不起的工人》在25日晚8:04播出後,將於次日(2月26日)的5:05、9:52、13:52、15:53先後重播四次,錯過了首播的觀眾可以留意收看。
策劃《製造時代》紀錄片對外講好東莞故事
策劃《製造時代》紀錄片是東莞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工作精神和部署,推進地方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對外講好東莞故事的重要舉措,也是東莞嘗試「東莞故事」的「國際表達」,藉助紀錄片這種廣受國際社會歡迎的形式講述東莞故事的重要實踐。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和前沿陣地,東莞在近改革開放40年時間裡,從一個香飄四季的農業縣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國際製造業名城,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精彩而生動的縮影」,東莞故事就是中國故事的生動案例。為對外講好東莞改革開放的故事,以此反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市委宣傳部提早謀劃,主動挖掘本土特色,結合打造「東莞製造」的城市名片,策劃攝製了《製造時代》紀錄片。《製造時代》紀錄片圍繞「製造」主題,主要講述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一系列在東莞的製造業從業者如產業工人、工程師、創業者、企業家等的奮鬥成長故事,以及東莞製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產品走向世界的故事,將「東莞製造」作為「中國製造」的縮影和樣本,以「東莞製造」的轉型升級作為中國方案的鮮活案例,呈現中國製造業的現狀和轉型探索,從一個側面以小見大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和探索經驗。
該紀錄片的創作攝製歷時兩年,得到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以及國內眾多紀錄片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大力指導。在去年底的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廣東日」活動之「南派紀錄片」優秀作品評選中,《製造時代》紀錄片斬獲了南派紀錄片「最佳作品」大獎。
《製造時代》紀錄片主要內容簡介
《製造時代》紀錄片分為《了不起的工人》、《人在商界》、《與世界握手》三集,每集50分鐘。
第一集《了不起的工人》主要關注東莞製造業企業中的產業工人、工程師、設計師等群體,具體包括智慧型手機製造、特種汽車工廠中的外國技師、運動用品工廠和光通信企業研發創新、毛織企業發展植物天然染色、機器人操作培訓班等故事。
第二集《人在商界》主要關注在商界打拼沉浮的創業者、企業家等群體,具體包括網際網路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傳統服裝企業艱難轉型、服裝批發店建立服裝品牌、智能製造企業搭建自動化零件標準化平臺、鐘錶企業赴歐洲開設分廠等故事。
第三集《與世界握手》主要關注東莞企業如何參與國際競爭、產品走向世界,具體包括陶瓷企業到美國辦廠、電梯企業自主品牌進入海外市場、海絲博覽會、中歐班列和郵政快遞等故事。
(作者:劉獻兵 馮藝之 賴嘉耀)
[責任編輯:呂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