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雖平凡,卻又很了不起
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又是時代大潮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這次,他們站上了舞臺中央
站在了聚光燈下
讓我們一起聆聽
他們的故事!
1
20歲時,王偉從陝西農村
來到東莞打工
十年時間
他都在從事手機製造行業
如今,他所在的vivo已經在海外設廠
進行全球布局
而他也正在學習英語
即將前往海外工廠工作
他渴望藉助企業的擴展
實現自己闖世界的夢想。
2
蔡喆是OPPO手機影像實驗室的
產品經理
他的職責就是,跟各個環節的人
做各方面信息的溝通
來來回回每天走很多很多的路
他還為此專門買了一臺電動車代步
一款即將上市的新手機
進入最後測試階段
此時用戶使用手機後的反饋信息
將成為影像工程師
做數據調整的重要依據
蔡喆在細心聆聽體驗感受之餘
還必須敏銳觀察使用者操控手機的習慣
在他看來,現在要做的
就是一盤大家都喜歡的菜
科技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跟著科技的腳步走就好。
3
戴維是一位機械工程師
來自遙遠的澳大利亞
跨越了半個地球的距離
他把家安在了東莞這座
因製造業而聞名的城市。
在永強這家專門製造
特種專用汽車的工廠裡
有一條澳大利亞生產線。
戴維作為技術監督
和中國的工人一起
每年為澳大利亞
製造400臺各類特種專用汽車。
戴維對製造工藝的苛求
可以說是一絲不苟
大到整部車輛的裝配
小到一顆螺釘的擰合
都必須合乎既定的標準。
4
夏應華是拼裝工段段長
6年前曾被派去澳大利亞學習焊接
「其實他們的技術並不一定比我們的好,
也沒有什麼特別先進的方法或者設備,
但是他們有一種非常執著的精神,
把這個產品當作藝術品來做。」
「中國製造」用勤勞和高效
追趕著瞬息萬變的世界
中國工人更加懂得
用借鑑和學習來縮短距離。
5
戴克明是長安鎮
瑞谷光網公司自動化開發總工程
他帶領的研發團隊通過自主研發
將共晶設備的單品焊接時間
突破到5.5秒
打破了日本和德國
在該領域最快6秒的壟斷
解決了制約我國光通信晶片
焊接封裝產業發展的共性理論和技術難題
填補了國內空白。
6
張朝清是大朗印象草原羊絨衫工廠的
染整工程師
兩年前從鄂爾多斯來到東莞
探索、嘗試天然植物染料是他的夢想。
剛來那會兒,氣候、吃住都不習慣。
在他看來,天然染色事業
如果從大朗向全國範圍輻射
應該最有基礎
所以他決定留下來把這個事情做下來。
由張朝清調配的天然植物染色的色板
也相繼投入到新品生產中。
7
張釗是厚街威信運動用品工廠的
研發設計總監
他所在的公司
剛開始也是做 「三來一補」
但是做的過程中感覺自己
每天被人卡著脖子在活。
因為自己什麼東西都沒有
沒技術,沒專利,沒有品牌
沒有任何的定價權。
他說,「一個好的工程師,
可以養一萬人的工廠。」
一把伸縮梯
讓張釗他們邁出自主研發的第一步
之後他們開始製造專用於
殘疾人及老年人使用的代步車、摺疊輪椅。
張釗也成為這個新項目的
技術研發領頭人。
8
梁曉東是智通人才培訓機構的
機器人操作班老師
這兩年,仿佛在一夜之間
機器人培訓班成為
各種技能培訓機構最熱門的專業。
在他的班上,
有不少曾在工廠打工的人
楊喜是其中一個
他7個月前還是一家工廠的生產主管
隨著自動化生產線的投入使用
他被迫放棄了原來的崗位
他跟很多不希望
被自動化生產線淘汰的人一樣
正不分晝夜
馬不停蹄地跟隨梁曉東學習機器人操作
期待學成後重新上崗
……
在東莞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工廠裡
雖然每天都會
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工人
但無論是先來者還是後到者
他們永遠都是工廠的主角
更是中國製造業崛起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這些故事
都拍進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工人》
在25日晚央視播出的
《製造時代》第一集《了不起的工人》中
一系列東莞製造業企業中的
人物故事先後亮相。
點擊觀看預告片↓↓
《製造時代》紀錄片
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策劃
總共三集,將在CCTV-9連播三天
並成為首部登錄央視的
東莞題材大型紀錄片。
如果錯過了首播
還可以收看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了
因為有重播!!
《製造時代》紀錄片央視播出時間
頻道: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
播出時間:
第一集《了不起的工人》
首播:2月25日20:04
重播:2月26日5:05、9:52、13:52、15:53
第二集《人在商界》
首播:2月26日20:04
重播:2月27日5:05、9:52、13:52、15:53
第三集《與世界握手》
首播:2月27日20:04
重播:2月28日5:05、9:52、13:52、15:53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
今晚8:04分
記得打開CCTV9紀錄頻道
觀看《製造時代》第三集《與世界握手》
也可以通過網絡收看節目直播
↓↓
△掃碼可觀看直播和節目在線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