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鼎查把所有條約口岸和非條約口岸查緝鴉片走私的任務諉諸給中國

2020-12-11 巧舌說歷史

小編要講的是關於璞鼎查的事情,根據小編了解,領事的保護。對於五口之外的非條約口岸,早在《南京條約》談判期間,璞鼎查就向清鐵差大臣英保證:他將發布公告,指明英商前往非條約口岸貿易是非法的,得由中國當局加以緝捕和沒收;他們將派遣英國官船前去禁止此等非法行為。這一公告隨後於1843年1月16日在香港發布同年,他與英籤訂的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第4條又規定:「英商貿易處所只準在五港口」,如「擅往他處港口奕販賣,任憑中國員弁連船連貨一併抄取入官,英官不得爭論。總之,無論在條約口岸或非條約口岸,英國侵略者都信誓旦旦,把自己打扮成毫不袒護鴉片及一般商品走私的正人君子。

但是,陰一套,即在暗地裡,在實際行動中,他們挾徵服者的威勢,憑藉攫取的條約特權和炮艦威力,千百計縱容包庇鴉片走私,使清政府根本無從禁止。他們使用的主要手法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設辭詭辯,全盤背棄其條約義務和「莊嚴」保證。根據小編了解,1843年12月上海道宮慕久因停泊於吳淞的英國鴉片躉船既走私鴉片商求英駐滬領事巴富爾幫助查巴稱淞的走私船「尚在港外的海面上,並未進港;並未違反。這位英國紳士竟這樣不顧常識,強詞奪理。居於位浦江口的吳淞硬說成在「海面上」,將其排除於海關的管轄範圍!小編都不淡定了。次年3月,巴富爾還通知宮慕久:「只要鴉片還在我們英國上,那就必須按照我們的法律處理,只有卸載上岸或已被中國人買到手,那才落到中國法律的管轄範圍之內。」

這就是說,不僅英國鴉片船在吳淞不容中國過問,就是駛進上海外灘,中國當局也無權緝捕。於是,在侵略者的縱容包庇下,上海的鴉片買賣最初主要在吳淞鴉片躉船上進行,後來索性卸到外人居留區,「在光天化日之下,整箱整箱的鴉片在街上運來運去」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唯一既不受檢查又不納關稅的進口貨。上海一口如此,其他四口莫不皆然。璞鼎查則更背信棄義,把所有條約口岸和非條約口岸查緝鴉片走私的任務一股腦兒諉諸中國一方,將英方應該承擔的責任推卸得乾乾淨淨。小編舉個例子,1843年9月,一艘英走私船在非條約口岸企圖出售鴉片和其他商品,當耆英根據璞鼎查在南京談判的保證要求英方查禁時,璞鼎查回答說:「我過去經向閣下解釋過十多次,對於這類違法禍害的最好防止辦法都落在中國地方當局身上。」次年3月,璞鼎查又訓令巴富爾轉告中國當局,「關於查禁鴉片貿易或合法商品的走私問題,全部的補救之道都掌握在中國官員的手裡。」

這樣一來,《善後條款》載明的英國領事須「四面察查」英商在五口「偷漏走私之案」的條文、1843年1月16日璞鼎查發布的反對在非條約口岸貿易的公告,就統統被推翻和捨棄了。無怪乎英國的大鴉片販子、怡和洋行的馬地臣在上述公告發布後,一眼就看穿了璞鼎查這套惺惺作態的鬼把戲,深知這不過是用來欺騙國際輿論與英國公眾的塊遮羞布。他在公告發布當年的4月21日的一封私人信中寫道:「全權代表璞鼎查發布一個令人惱火的公告,反對走私鴉片。不過我相信,這是為取悅英格蘭的聖徒們而發的。亨利爵士璞鼎查根本就不想實行,毫無疑問,在私下裡,他不過把這個公告當作開了一個好大的玩笑而已。」1844年璞鼎查卸任回國,果然露出他的狐狸尾巴,在孟買「表示贊成鴉片貿易」。

根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第3條,「英國商船一經到口停泊,其船主限一日之內赴英國管事官署中,將船牌、艙口單、報單各件,交與管事官查閱收貯;如有不遵,罰銀二百元。若投遞假單,罰銀五百元。若於未奉官準開艙之先,遽行開艙卸貨,罰銀五百元,並將擅行卸運之貨一概查抄入官。管事官既得船牌及艙口報單等件,即行文通知該口海關,將該船大小、可載若干噸、運來系何宗貨物逐一聲明,以憑抽驗明確,準予開艙卸貨,按例輸稅。第6條規定:英船出口時,由英國管事官憑中國海關所發完稅紅單,「發還船牌,令行出口」。這就是說,船牌的「收貯」和「發還」均歸領事館經理,外船進口須由領事館「行文通知」海關。在領事享有治外法權、對外商走私漏稅操有最後決定權的條件下,領事完全可以憑藉這些特權,上下其手,既不將鴉片走私船進口「行文通知」海關,又在事後逕行「發還船牌,令行出口」事實上,他們就是這樣幹的。好了,有關璞鼎查的故事小編就講到這裡。( ω )

相關焦點

  • 歷史 | 《辛丑條約》為何不再提通商口岸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籤訂了《辛丑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額最多、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然而,與之前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相比,《辛丑條約》沒有再提在中國增設通商口岸的事,是列強的「疏忽」「仁慈」 還是另有原因呢?通商口岸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敗給了英國人。
  • 中考歷史必考: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英國為了開闢海外市場,但是中國貿易出超,因此受阻。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帶來的危險:白銀外流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嚴重摧殘了國人的體質。導致政府腐敗和軍隊戰鬥力削弱。林則徐禁菸: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查禁鴉片。
  • 鑽了腐敗的空子 中國早期的鴉片走私販賣
    他們資本較少,多者達十餘萬元、幾十萬元,主要負責在一個地區,一個縣分銷鴉片,將鴉片賣給煙館和熟膏店,或者直接賣給鴉片吸食者。當時,在廣東、福建,這種小窯口遍布城鄉,已經形成一個銷售網絡。  廣州口岸及閩廣沿海各海口走私而來的鴉片,在福建、廣東銷售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則通過閩粵商人銷往全國各地。閩粵鴉片商人主要是通過海路和陸路將鴉片走私到全國各地的。
  • 香港是怎麼被割讓給英國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英國_歷史|清朝|口岸
    籤訂《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割讓香港島,清廷原稱「萬年和約」,後世又稱「江寧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鹹豐皇帝籤訂的這個條約,喪權辱國最為慘烈,開放通商口岸最多
    在頑固派和投降派的堅持下,歷史上喪權辱國的條約就開始籤訂了!條約籤訂的歷史背景。所有的翻譯都是由他來完成的。這個人的父親曾經作為英國駐廣州第一任領事,在那個時候就把他帶到中國來了,培養成了「中國通」。因為談判中提到,外國公司駐京城,增加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在中國進行旅遊傳教!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到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所以鹹豐皇帝要求一再的討價還價,在這些地方上絕不能讓步。
  •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和英國籤訂《南京條約》
    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 荒唐歷史: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有一些其實是拱手送給別人的
    公元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長江江面上的英軍軍艦上,廣州將軍、欽差大臣耆英和乍浦副都統伊里布作為清政府的代表,與英國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籤訂了《南京條約》。這個條約的條款極為苛刻,除了割地、賠款外,還有赦免漢奸和開放五口通商等。
  • 《南京條約》對清朝的危害真的很大嗎?
    《南京條約》,在歷史書上的評價為中國近代史上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歷史書上對《南京條約》都是些負面的描寫,但是《南京條約》真的如同歷史書上寫的那樣對中國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嗎?今天導師就來讓大家了解一下《南京條約》否如歷史書上那樣對清朝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 籤訂《南京條約》:輸家須得認罰?
    樂隊奏著樂,打著鼓,禮炮轟鳴,伊里布和耆英——他們腳穿厚笨的滿洲長靴,這種長靴適於在北方冰凍的荒野跋涉,而不適於在東南地區酷熱的三伏天登上英國的軍艦。登上璞鼎查的座艦時,不少人與張喜握手,但耆英等上船後與璞鼎查什麼也沒有多談。洛赫猜想,耆英認為如果他顯得興致勃勃未免有失身份,伊里布則與往常一樣身體有些不舒服,牛鑑則似乎忙著享用櫻桃白蘭地,除了偶爾發出「滿意的吧嗒聲」,顧不上說什麼話。
  • 拆書稿 |《中國近代史》(第6版)第九章「第二次條約安排」
    他最初一上任就努力營造外國問題非他不可的氛圍,又風塵僕僕地去香港訪問,努力在英國人面前展示他的個人魅力。與璞鼎查的交情耆英充分地認識到璞鼎查已經是英國在香港的最高行政長官,他就努力在他和璞鼎查之間營造國際的友誼。
  • 為什麼說《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遭受資本主義大規模侵略的起點?
    在18世紀和19世紀,中國和英國保持著貿易往來。但是從總體上看,英國處於貿易逆差地位。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以牟取暴利,英國開始向中國輸出鴉片。鴉片在中國的泛濫,不僅給清政府帶來了財政困難,而且導致軍隊戰鬥力的銳減。清朝統治者面臨著嚴重的政權危機。
  • 深圳和香港之間的七個出入境口岸
    1887年)4月2日,由於香港已經割讓給英國,九龍半島的南部也已被英方所「租用」,為禁止鴉片、查緝「洋藥」等的走私和收取關稅,清政府決定在香港設立九龍關。 2.福田口岸 福田口岸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於裕亨路與桂花路交叉口,毗鄰香港,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西距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3千米,東距皇崗海關與皇崗口岸分別為500米、1千米。
  • 補課:中英《南京條約》
    》清末鴉片販子用鴉片撬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鴉片嚴重毒害了國人、擾亂了經濟。(圖片來源:當代海軍微信公眾號)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欽差大臣與英國代表在南京籤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幾點:(1)中國割讓
  • 歷史上的今天——虎門條約籤訂
    1840年至1842年英國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以清朝政府被迫籤訂《南京條約》而告結束。戰後,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對國際慣例和己方利益的無知,引誘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項制度在南京和廣東繼續談判。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雙方達成海關稅則,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10月8日,清朝欽差大臣耆英、英國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兩國政府在廣東虎門籤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
  • 《南京條約》的危害遠不如這兩條條約
    1843年10月上旬,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代表人璞鼎籤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和《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這兩項條款的籤訂比《南京條約》所帶來的危害更大,影響更深遠。1839年7月,一名英國水手擅自上岸,中國村民林維喜死在了英人的暴虐之下。林則徐與英人義律嚴正交涉,按照清政府法律,殺人償命,林則徐維護了本國的司法主權。但是這兩項條約將國家的司法主權拱手相讓,後來直接導致了「馬賴神甫事件。」馬賴神父假借傳教的名義,非法從廣州潛入廣西西林縣,壞事做盡。
  • 虎門條約
    1840年至1842年英國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以清朝政府被迫籤訂《南京條約》而告結束。戰後,英方利用清朝政府對國際慣例和己方利益的無知,引誘清方就通商口岸的各項制度在南京和廣東繼續談判。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雙方達成海關稅則,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10月8日,清朝欽差大臣耆英、英國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兩國政府在廣東虎門籤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作為《虎門條約》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 南京條約的真實面貌,記錄著中國百年恥辱
    距今176年前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在英國軍艦「漢華麗」號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原本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份文本則由英國政府保存。2012年2月6日曾在臺北故宮展出過。
  • 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第一次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的結果。   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由來已久,到19世紀30年代末,輸入量達到驚人的程度。這種骯髒的鴉片貿易不僅使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政府及鴉片販子獲得暴利,而且與英國政府和整個英國資產階級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關係。
  • 今日歷史:清政府與英國籤訂《虎門條約》
    今日歷史:清政府與英國籤訂《虎門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