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貨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鹹」,作為端午節的特色美食,粽子幾乎每年都會引發鹹甜之爭。粽子的甜鹹之爭其實與氣候環境、文化習俗等因素關係密切。
據某些媒體對網友的投票調查顯示,偏好鹹粽佔比36.2%,偏好甜粽的人佔比34.6%,甜鹹黨幾乎勢均力敵,而甜鹹通吃的比例為24.0%,此外還有5.2%的網友表示不吃粽子。
飲食習慣隨著物流發展和文化融合,很多地方的人們吃粽子都是鹹甜通吃,只是粽子的口味偏好仍有一定的地域規律。與傳統的飲食習慣「南甜北鹹、西鹹東甜」不同,對粽子口味的追求剛好相反。北方人吃粽子更偏愛甜口,而南方人則青睞鹹口,或許是對傳統飲食的一種互補吧。根據部分媒體的不完全統計樣本,山東、河南、湖南、浙江等地均屬於甜鹹通吃地區,山東愛甜口的人群佔到90%,河南喜愛甜粽子的人群佔到81%;而湖南則有73%的人群愛吃鹹口,浙江更是高達87%的人群喜好鹹口。
造成這種口味的碰撞和偏差,估計和我國北方多地居民以麵食為主,因此粽子一類含糯米的食物,一般作為飯後的點心來食用,國內的點心多是甜口,故吃粽子愛甜;而南方氣候溫暖潮溼,適宜水稻生長,居民以大米為主食,所以粽子一般會當正餐,早中晚餐當中都有可能出現,既為主食,吃鹹口也就順理成章了。
包粽子以糯米為主,裡面添加的餡料極為豐富,除了最普通的白棕子,因為添加餡料的不同,甜粽可以區分為蜜棗粽、紅棗粽、八寶粽、豆沙粽、紅豆粽、板慄粽、花生粽等;而鹹粽大多與肉結緣,有海鮮粽、蛋黃肉粽、鮮肉粽、鹹肉粽、牛肉粽、燒肉粽、火腿粽、香腸粽等,配料也分松茸、蝦米、香菇、瑤柱等。
四川、重慶、湖南吃端午粽喜好臘肉入餡,偶有椒麻味。。
廣東、福建等地喜好鹹肉粽、燒肉粽,且愛加入乾貝、瑤柱、蝦米等餡料,這也與當地臨海,海產品豐富有關。
而包裹粽子的粽葉也根據地域,多見蘆葦葉和箬葉,一般北方喜歡蘆葦葉,南方偏好箬竹葉,其他如茭白葉、桂竹葉、月桃葉、芭蕉葉、荷葉、粽巴葉、竹筍殼等也有使用。
粽子的形狀各地也有不同,浙江一帶多是四角粽,而在江蘇多是有一個很長細角的五角粽,以前吃粽第一口總是將那個最尖銳的角咬掉。
由於各地的文化習俗不同,大家喜愛的粽子的口味和吃法也有區別,鹹甜差異、南北之分在所難免,不管哪種口味,都要放「粽」端午,吉祥安康。
小編是地道的北方人,以前在北方時沒有接觸過鹹粽子,等來到南方接觸了鹹粽子,也同樣覺得口味不錯,不過雖然吃過各種高中低檔的粽子,小編還是最喜歡自家包的白棕子,裡面什麼餡料也不添加,只是簡單的糯米用新鮮的蘆葦葉包裹,也不需要蘸糖或者蜂蜜,只是去品味糯米和粽葉特有的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