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13年首屆古玩交易會現場,奇石、木雕、瓷器、青銅……各種古玩應有盡有,500米長的街道擺滿攤位,吸引了眾多的收藏愛好者競相前來「淘寶」。
本報首席記者嚴愛群 文/圖
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玩;亂世溫飽,盛世收藏」。昨日,在吉州區正丙角古玩市場舉辦的2013年首屆古玩交易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400個設定攤位被擠得滿滿當當,「老貨」、「新貨」,「古玩藏品」琳琅滿目。不到半天時間,就吸引了20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愛好者競相「淘寶」。
「想『撿寶』,要起早」,記者6時40分趕到交易會現場,古玩商人早已擺好攤位,按規定,每個攤位2—5平方米,一個行李箱,一張小凳,一塊長布,用報紙小心翼翼包裹的古玩,就是他們全部的家當。按慣例,交易會就設在古玩市場約500米長的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上,除食宿自理外,參會者不用掏任何費用。
古玩商人來自天南地北,除江西本地外,還有來自湖南、廣東、河北、福建、上海等地的「常客」。「吉安社會安定,收藏氛圍很濃,市場潛力大,還能淘到不少『寶貝』。」來自九江市都昌縣的曾先生從事古玩行業十餘年,對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吉安古玩市場很是看好。陳良珠是永豐當地知名的古玩商人,從開始僅僅是興趣到如今以此為生,每年舉辦大大小小20多場交易會一場不落,「交流會已成為繁榮市場、古玩商獲利的重要平臺,相比大城市,吉安的古玩交流會形式過於單一,大多是協會自發組織,既無包裝宣傳,又無現場拍賣,免費鑑定等。」他建議應儘快提升古玩交易會檔次,完善其功能,使之成為吉安收藏市場的一大品牌。中午11時許,天空突然飄起了小雨,由於是在室外,商販們不得不早早撤場,市民們也因此匆匆離開。為此,來自豐城的熊先生很失望,交易會上若能搭建雨棚或者有室內場館,外地商人至少將呆上兩天,交易額數量也大不相同。
當天,交流的範圍有陶瓷玉器、古玩字畫、銀器徽章、竹木牙雕、明清家具、文革遺物、古代銅器、錢幣郵票、金石篆刻、古籍善本等各類藏品。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真可謂美不勝收、眼花繚亂。當天,共吸引了2000多人前來「淘寶」,無論是開價1萬元的名家字畫,1.5萬元的明代青花罐,2000元一套的清代銀飾掛件,還是100元的紫砂壺、80元的新銅器,10元一串的五帝錢,在叫價砍價、看貨掌眼的同時,只要淘到自己心儀的寶貝,人們的幸福感立刻溢於言表。「淘寶」者中,既有本地市民,還有專跑會場「揀漏」的外地行家,帶著古玩經紀人來「掌眼」的企業新貴。擺攤的古玩商人賣寶更「淘寶」,「能賣就賣,有買就買。」河北的胡先生自家攤位還沒開張,就已出手500元,從本地商販手中買下一個吉州窯燒制的黑碗。
記者從市收藏家協會獲悉,本次交易會為市民提供了一次普及古玩等文物知識的機會,對提高文物鑑賞水平、拓展市民的視野、豐富業餘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記者獲悉,由於央視《尋寶》的推動,吉安的收藏市場空前火爆,僅四月份就有三場全國性的古玩交易會陸續召開。位于吉州區廬陵文化生態園對面的聚源古玩城將於4月6日召開首屆全國古玩交易會,今後每月6日定期舉辦古玩交易會。仁達藝術館於4月14日召開第二屆全國古玩交易會,創天古玩城於4月18日召開古玩交易會,加上4月21日央視《尋寶》的「鬥寶盛宴」,4月份被吉安藏友們稱為名副其實的「古玩文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