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山,看得見的老建築看不見的人與故事

2020-12-18 東南網

槐蔭裡4號(池志海攝)

「五口通商」福州開埠之後,煙臺山成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之地。日前,在第六屆海峽讀者節上,一本關於煙臺山前世今生的《看不見的煙臺山》(福建人民出版社)頗為吸引眼球,記者採訪了該書作者之一的鄭芳,讓她帶著我們的讀者慢讀煙臺山的建築與故事。

鄭芳說,促使她開始寫煙臺山是因為一位「曉瑜姐」:念初中之前,曉瑜姐對煙臺山的印象,來自於她的長輩們的隻言片語,他們會說那裡以前是洋人聚居地。後來她從臺江考入師大附中,每天拎著飯盒走過解放大橋,沿著這個安瀾會館旁邊的小路登上往華南女院方向的臺階,到達樂群樓……學校也快到了。放學時,她會變換回家的路線,可以在路上看到各種老房子。經過一些同學的家,她會有一種驚慌感,因為同學家的奶奶或外婆可能會在家彈鋼琴,爺爺或外公可能在家裡看英文報紙,對於一個在臺江長大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文化差異。

在師大附中的三年,曉瑜姐印象最深的是遇上學校的百年校慶,當時她是學校鮮花隊的一員,可以非常近距離地看到很多老校友,比如沈元、陳景潤、侯德榜,他們溫文儒雅,給人一種安靜中卻有力量的感覺。「這些也影響了曉瑜姐的一生,之後的工作生活,她都在倉山,也越來越了解倉山的建築與歷史,建築可以修舊如舊,但那些歷史、故事卻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不去記錄,可能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於是才有了我們的這本書的寫作。」

《看不見的煙臺山》裡描寫了煙臺山25座深具代表性的老建築以及建築裡的人與故事。開篇是建築學博士林軼南所寫《舊時領館今安在》,從尋訪煙臺山區域外國領事館舊址說起,追溯其歷史由來;在《「蘭記」與沈紹安脫胎漆器家族史》中,我們讀到脫胎漆器世家沈紹安家族的發展史;在《康山裡5號的房客們》中,我們讀到了林徽因那唯一一次的到訪福州;我們甚至讀到了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嘉寶」的影星胡蝶在倉山的軼事;福州第一家西餐廳快活林的故事……

「我們從煙臺山可尋跡的建築出發,希望呈現建築背後的個人史、家族史,透過看得見的建築,看到『看不見的歷史』。」鄭芳說,煙臺山區域的歷史也是福州的城市發展史,故事裡的人們,親歷著福州城市化的進程。他們是煙臺山的過往與現在最生動的連接者,他們的歷史,也是煙臺山的歷史。

□書摘

《槐蔭裡4號與影后胡蝶》

1936年春天,有兩個人的到來轟動福州文藝圈,甚至整個福州城,一位是著名作家鬱達夫,另一位是電影皇后胡蝶。

胡蝶和福州槐蔭裡4號發生聯繫是因為潘有聲。潘有聲祖籍莆田南壇鄉,因為父親曾在倉前開福勝香茶行,他從小在福州讀書,不過,潘有聲的父母早逝,留下兄弟四人互相照應。

潘有聲肄業於福州青年會中學後不久,便隨長兄潘有年到上海經商。他先是在上海永興行茶葉部當職員,後到上海禮和洋行任職,又到德興洋行任總經理,經營紙、茶葉等大宗貨物。潘有聲善於經營,也擅長交際。當年,用紙大戶電影公司、新聞媒體有很多他的朋友。1929年間,潘有聲通過胡蝶的堂妹胡珊認識了胡蝶。之後,兩人開始了長達6年的戀情。

……

□馮夢龍筆下的福州愛情故事③

烏石山下的「女追男」

N王凌(福建馮夢龍研究委員會)

在馮夢龍的《情史類略》「情憾類」中,記載了一則發生在福州烏石山下的愛情故事。

「張壁娘者,良家女也,於歸半歲夫亡」,她是不幸的寡婦。「壁娘光麗豔美,妖冶動人。裡中少年聞其新寡,競委幣焉,張皆不受」,可見她也是個有主見、有操守的良家婦女。

可她偏對書生林子真動了真情。「林生子真,讀書烏石山房,往返裡巷間。有一姝,素服淡妝,倚門露半面曰『徐徐行,誰氏郎君耶?』」這就是張壁娘!在當時以這樣的動作,主動示愛慕是夠大膽的了!書生則謹小慎微。

張壁娘膽大心細,她觀察林子真已久,得知「張所居後即山,山後折而數十步即林讀書處」。原來兩人是烏石山下的近鄰,這就為以後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林子真「鬱郁不自得」時,張壁娘主動出擊了:「是夕,張使侍婢引林匿復閣中。夜靜,張篝燈至,遂為長夜之歡。平明,林從山麓而出,如是者累月。而張亦時詣林讀書山房,虐浪綢繆,無所不至。」「壁娘素善音,而尤善吹簫,往諧林書房,曾倚梅三弄。」

儘管張壁娘多才多藝多情,但不對稱、不明朗的愛情關係是無法長久的。「無何,林移家臨汀,就父公署。」可以說是為了功名和前程,林子真不敢明言,「於臨別之夕,不復與言,但與張極歡痛飲而已」。林子真並沒對這段愛情的未來作任何安排,負心行為已見端倪,「明日,登車徑去」,於是壁娘寫了一首詩,寄給林子真。當林看到詩時,「始知張病」,卻未採取任何行動,終究他是個軟弱之人。當他終於託人帶信給張壁娘時,「張於數日前死矣」。

林子真並非無情,只是一個不敢擔當的男人,無意中傷害了壁娘的愛情。

相關焦點

  • 《看不見的煙臺山》:百年芳華下的人與故事
    煙臺山,一個曾經匯聚17國領事館的國際化區域,一個中外精英聚居的地方,一個讓林徽因、胡蝶等名流留戀過的居所。它是福州最早的金融中心、醫療中心、高等教育中心。 《看不見的煙臺山》一書,從煙臺山可尋跡的建築出發,透過「看得見的建築」,看見「看不見的歷史」,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煙臺山背後的歷史故事及福州的城市發展史。
  • 誰來拯救你,煙臺山下老去的洋行建築(組圖)
    歲月流逝,如今,這些洋行老建築,除了4座被拆除或重建,多數還存在世上。只是,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呵護,它們大多面臨著被「改頭換面」的危險。  「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被作為他用,現在保護完好。」翻開2002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煙臺山》一書,幾乎每一座書裡記載的現存外國洋行商號老建築,介紹文字後面都有這樣一句話。
  • 煙臺山,曾被遺忘的國度
    (沈紹安蘭記·塔亭路)葉老的故事,並沒有引起太多人關注,但記錄在《客語》中的這段話,卻成了每一個描寫煙臺山的人都要引用的。我雖好標新立異,卻也不得不保持隊型,隨波逐流一把。這些西方列強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開洋行、設教堂、辦醫院和學校以及建洋人公館,所建房屋多達上千幢,也使倉山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稱謂。列強們被趕走之後,留下的西洋老建築有些被改造成公房,有些被改作宿舍、電影院、圖書館等公用設施,還有些建築則因破敗不堪被荒廢在道路邊。公園路、馬廠街、對湖路、麥園路、樂群路一帶,都是老洋房比較集中的地方。
  • 煙臺山古建築群巖彩畫系列珍藏作品展開展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1月25日訊 據福州新聞網報導 11月24日,由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管理委員會、倉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唐一鵬煙臺山古建寫生主題分享會暨煙臺山古建築群巖彩畫系列珍藏作品展在倉山區煙臺山積興裡街區舉辦。
  • 人生如戲: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組詩七首 文/呂觀德)
    >那麼光鮮和透亮看不見的,雖然未見它的顏色但它肯定秉承先人的衣缽除非基因出現裂變沒有看得見的就沒有看不見的看不見的是看得見的兒子雖然它不用自己開闢生活的路徑它同樣要櫛風沐雨,歷經考驗看得見的,過去和現在是它的現實看不見的,現在和將來是它的暢想看得見的,為自然唱著悽傷的輓歌看不見的,為自然奏著高昂的進行曲許多人只看到看得見的
  • 古厝新生 印象煙臺山——福建百名融媒體記者走進福州煙臺山
    作為福州城區重點建設的歷史文化風貌區,煙臺山自改造以來,備受市民關注。今天,福建百名融媒體記者走進煙臺山,記錄這些百年歷史建築是如何「保下來」、「活起來」,共鑑古厝新生。採訪團一行參觀探訪了羅宅、倉山影劇院、原美國領事館等老建築,並在樂群路、煙臺山公園流連,了解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的設計理念與活化利用之道。
  • 福州老建築,你見過幾個?上下杭,煙臺山,三坊七巷,文廟,別具一格!
    【上下杭的神秘老宅,99%的福州人都不知道】 百年前的上下杭,坐擁臨江碼頭,成為福州早年的商業中心,「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的繁華,為這裡的古厝院落注入了獨到氣韻。而這其中最「神秘」的,算是坐落於上杭路122號的採峰別墅。
  • 白塔寺:看不見的歷史,看得見的風景
    白塔寺:看不見的歷史,看得見的風景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成俠「我看到了我看不到的。」這些沉默不語的遺存,都有屬於自己的過往,訴說著不同的故事。而我要說的白塔寺,卻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當然,歷史是一頁合上的書,沒有打開之前,對遠行至此的人來說,是看不見的,而看見的只會是風景。現在,佇立於新建的「百塔」林下,全看你有沒有從「彼」到「此」的心會,若有,或還可以在時光裡接續這綿延不斷的流水。
  • 福州煙臺山,往事並不如煙
    然而,這些老建築歷經百年風吹雨打,又缺乏保護修繕,大多破損不堪,有的已成危屋,有的已被拆除了。值得慶幸的是,2011年3月,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與改造項目正式啟動,2016年煙臺山二期拆遷項目又開始了。       我是一個老倉前山人,為了尋回對昔日煙臺山的記憶,在煙臺山二期拆遷項目啟動前,我特地開著電動車到煙臺山走一趟。
  • 看得見的是手勢,看不見的是手段
    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到很多傷,會哭泣,會悲傷,會覺得疼痛。你疼過,便懂得了;總是要失去了,才學會珍惜。人無所舍,必無所成。一個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棄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無論成敗,我們都有理由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緊,爬起來繼續風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別讓迷茫蠱惑了自己。
  • 破7億的《拆彈專家2》拆掉的不僅是看得見的炸彈,還有看不見的
    電影《拆彈專家2》大家都看了嗎?目前票房已經破7億了,在雙旦上映的電影中算是很亮眼的成績了。我也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影片,看完久久無法回神,場面震撼到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都有些後怕。電影《拆彈專家2》的核心就是拆看得見的炸彈,所以場面震撼,這是一部分視覺上的感受。但這部電影帶給我更深刻的感覺,卻是拆掉那看不見的炸彈,更在心理上給我帶來了另一種震撼。
  • 愛國路2號,「觸摸」煙臺山的風雲滄桑
    走進愛國路2號,斑駁的老牆,古樸而昏黃的燈光皆讓人恍然穿越回百年前,身後百張老照片,也一張一張將過往的記憶悉數道來:五口通商,十裡洋行,十七國領事風雲,百年商埠繁榮… …歷史在愛國路2號裡本就是一個空間性概念,從文字到圖像
  • 看得見的城市與看不見的城市
    看得見的城市與看不見的城市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06 星期三 不平凡的城市裡就會有不尋常的人物,身世奇特的人,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微小的細節露出一鱗半爪。比如在安徽路14號的後院就曾住著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大家都說他是鄧世昌的外孫。這老人個子不高,矮壯敦實,發如銀絲,面龐紅潤,肩膀平直,生得稜角分明。老人家戴一副金絲眼鏡,拄著手杖,懷表的銀鏈總是在左胸前彎成一個好看的弧形。他待人彬彬有禮,只是他那口福建話,沒有幾個人聽得懂。
  • 老建築:煙臺這座1925年建成的郵局,至今仍在使用
    海岸街,位於煙臺市芝罘區的煙臺山下,是煙臺開埠時期相當繁華的場所,至今在這裡,還能看到一些很有歷史底蘊的建築,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去看一看。過了煙臺山公園大門,就差不多到了要介紹的地方了。眼前這座稜角分明的西式建築,就是這組圖片的主角。門口的這塊石碑,寫的是「煙臺郵政局舊址」,因為歷史悠久,這棟建築也是一處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剛才那塊牌子寫的是舊址,但實際上,這裡至今仍是一處郵局,只不過名字從「煙臺郵政局」變成為「山下支局」,也有人習慣稱之為「煙臺山支局」。
  • 時隔百年,福州煙臺山愛國路2號(原美國領事館)芳華重現,驚豔亮相!
    百年邀約,芳華重現煙臺山。秋雲迤邐的秋分,福州歷史文脈中軸最南端的煙臺山驚豔了福州。9月23日,備受矚目的煙臺山愛國路2號(原美國領事館)開幕暨煙臺山老照片影像展開展儀式隆重舉行,世紀滄桑後的芳華重現一舉驚豔全城!
  • 煙臺山醫院建院160周年:煙臺山下杏林春暖 黃海之濱濟世百年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始建於1860年,前身是法國天主教堂施醫院,是國內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160年來,博愛包容、誠實守信、開放創新、敢為人先的煙臺山醫院人秉承「學醇思新,博雅惠眾」的院訓,初心不改,一路向前,守護人民健康,惠及百姓福祉。薪火相傳 百年滄桑1860年,清鹹豐十年,法國天主教會在愛德街上開設了一家擁有簡易診室一間、嬤嬤數人的慈善醫院,名為「天主教堂施醫院」。
  • 煙臺山下杏林春暖 黃海之濱濟世百年!煙臺山醫院建院160周年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始建於1860年,前身是法國天主教堂施醫院,是國內最早的 西醫醫院之一。160年來,博愛包容、誠實守信、開放創新、敢為人先的煙臺山醫院人秉承「學醇思新,博雅惠眾」的院訓,初心不改,一路向前 ,守護人民健康,惠及百姓福祉。
  • 看得見的主婦,看不見的絕望,豆瓣評分 9.2!
    看得見的主婦,看不見的絕望,豆瓣評分 9.2!《絕望主婦 第八季》曾經為了學英語而看這部美劇,不想她就不聲不響住到了我心裡,不肯走。 四個女人,四個家庭,劇情圍繞著四個主婦與維繫家庭的博弈而展開。而在這樣一個比任何時候都呼喚個性的時代,她包羅萬象的主流終於從優勢變成了劣勢,觀眾不想再看下去了,太主觀了調不起他們的胃口。因為生活太乏味,不想有人告訴他生活的真相原是平淡無奇。我們需要新鮮感,需要刺激,惡趣味都好過這種主流。而不管怎樣,編劇和導演對於這類家庭倫理片的宏大敘事能力是值得我們肯定的。我想寫下這篇博客來悼念一同成長的那些人物,那條紫藤巷。
  • 煙臺山——山東第一個開埠的通商口岸!
    煙臺山是煙臺的標誌和象徵。她位於煙臺市區北端,三面環海,景色迷人,山、海、城、港相連,與萬噸巨輪擦山而過的壯觀景象,唯此獨有。清同治元年,煙臺成為山東第一個開埠的通商口岸,英、美、德、法、日、丹麥等6國在煙臺山上修建了領事館、別墅、官邸等30多幢歐洲建築。
  • 膠東文化:永遠的煙臺山 600多年滄桑歷史(圖)
    歐陸風情建築群    煙臺山大門右側的領事署路,於1934年改稱東領事路和西領事路。它分別起自海岸街和海關街,繞煙臺山東西兩側攀援而上,在煙臺山燈塔處匯聚。沿路登山,一座樓又一座樓,高高低低,彎彎曲曲,好像洶湧的波濤,一浪跟著一浪。整座山又像一艘巨艦,幾十座牢固百年、骨胳健壯、造型奇特的歐陸建築,構成煙臺山這座航母上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