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對付幾個倭寇都捉襟見肘,為什麼萬曆援朝卻大獲全勝

2020-12-04 大辮子妞妞

明朝對付幾個倭寇都捉襟見肘,為什麼萬曆援朝卻大獲全勝

十一國慶七天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小編相信只要去北京旅遊的人都會起一個大早,到天安門廣場去看一看升旗儀式,當你聽著國旗護衛隊那鏗鏘有力的步伐聲,看著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你的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同時你的內心對日本鬼子曾經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的罪行更加痛恨。原來,不只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在明朝時期也曾侵犯過中華大地。

明朝時期,國家動蕩,內有倭寇橫行,外有日軍肆虐,百姓民不聊生,連連叫苦。明朝的軍隊曾多次圍剿倭寇,卻屢不見成效,倭寇依然如火燒之後的草原,春風吹過之後有死灰復燃了,故導致整個明朝軍隊因為抗擊倭寇而搞得人疲馬乏,雖然不能說是捉襟見肘,但是確實也是打得非常的辛苦。萬曆援朝戰爭爆發,日本派軍隊進攻侵犯中原,強佔朝鮮半島,明朝皇帝立刻派兵圍剿,這次戰爭綿延了七年之久,前後共發生了兩次的大戰,最終以明朝軍隊大獲全勝而告終。同樣是打仗,同一個軍隊,只是要打的對象不同,結果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倭寇來襲這是內憂,這些倭寇和漢民一樣都是明朝的子民,只不過是尚未降伏的,如果打的太嚴重,以後一旦收服必定有些在顏面上過不去。而且倭寇熟悉地形,能人善輩層出,多有人擅用蠱蟲善用毒藥。這些倭寇多為較偏遠地方的民族,族人的收入難以供給日常的吃喝,故為了活下去,部落的首領便帶領著族人前來打家劫舍,為了搶奪一些糧食和錢財,以保證日常的吃飯和穿衣,不至於到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地步。他們一旦搶到了東西便迅速逃離了,讓明軍根本摸不清他們的逃跑路線,無法追尋,這就像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所採取的遊擊戰一樣,打一槍換個地方。經過多次交戰,這些倭寇已經熟悉了明朝軍隊的戰略進攻方法,他們總能想出相應的措施來應對,有的時候還會來個出奇制勝。

而日本發動戰爭屬於外患,中華大地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當別的國家企圖佔領我們的土地,這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整個國家的老百姓的民族大義油然而生。雖然第一次因為明朝政府的閉關鎖國、信息不靈通、武器裝備落後,萬曆援朝戰爭以明朝軍隊的失敗而告終了。第二次戰爭爆發了,越來越多的明朝老百姓加入了援朝抗日的隊伍中來,明軍所使用的武器也得到了改良,在明朝軍隊和朝鮮的共同努力下,日軍退出了朝鮮半島,明朝軍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一次戰爭也使日本元氣大傷,再加上日本內戰的發生,導致日本三百年無力在對外發動戰爭。小編覺得明朝軍隊對待倭寇和日軍的態度就像是家裡人可以允許窩裡鬥,允許一家人有矛盾,但絕對不允許外人來欺負我們,一旦被欺負一定會團結一致抵禦外敵。

相關焦點

  • 萬曆援朝重創日本,為何明王朝卻在倭患一開始對付不了幾個浪人?
    文/一軒歷史萬曆援朝重創日本,為何明王朝卻在倭患一開始對付不了幾個浪人?明朝時期,戚繼光抗倭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其實在戚繼光之前,倭患已經出現過很久了,而且一直都沒有得到過實質性的根除。當時大明的沿海一代飽受倭患,明朝也是組織過多次剿滅作戰計劃的,只不過,最後大多都以慘敗而草草收尾了。可以說,當時的倭患還是相當嚴重的,對於明王朝沿海一帶的統治相當有影響,而且還嚴重踐踏了明王朝的尊嚴。
  • 明朝圍剿倭寇捉襟見肘,為何對豐臣秀吉20萬正規軍,卻能吊打呢?
    明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面對著「南倭北虜」的威脅。「北虜」指的是盤踞在北方草原戈壁的蒙古人,至於「南倭」則是襲擾東南沿海的倭寇勢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明朝軍隊在抵抗倭寇時一直疲於奔命,但等到真的碰上豐臣秀吉的20餘萬侵朝正規軍後,卻反而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呢?
  • 萬曆援朝戰爭中,明朝跟日本比火器誰能贏?
    文/格洛米萬曆援朝戰爭是明朝末年的一場重要戰爭,最後以日軍敗退本土、明朝聯軍取得最終勝利而結束,這一結果也影響了此後數百年的東亞格局。在這場戰爭中,中日兩國都投入了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和武器,尤其是各類先進火器也紛紛登場。
  • 宋朝為什麼沒有倭寇,明朝卻倭寇猖獗
    宋朝為什麼沒有倭寇?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得了解一下倭寇是如何產生的。他們在日本群島建立了自己的基地,來往於海陸之間,倭寇,也就正式形成了。他是由日本海盜與明朝難民兩股勢力結合而成的利益共同體。 通過對倭寇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四點—— 1、倭寇不止有日本人,明人也佔了很大比重。 2、倭寇盛於元明時期,兩宋和清居然沒有。
  • 蔡輝說書:明朝為什麼能打敗豐臣秀吉?
    事實是,早在日本侵朝之前,許儀後已將相關情報傳遞給明朝。許儀後又名許三官,本是落魄文人,轉行當醫生,後被倭寇擄至日本為奴,因醫術高明,得到日本薩摩藩主島津義久的重視,贖身成為平民後,留在藩主的宮廷中服務。許儀後不忘故國,通過同被擄至日本的中國人,將情報輾轉送出。收到情報後,明王朝地方官員卻認為是謠言,將來人拘禁。
  • 為什麼明朝屢屢被倭寇進犯?明朝的水軍在幹什麼?
    前言:明朝在嘉靖年間,深受倭寇之亂的影響,佔據了整個明朝受到倭寇侵犯的百分之八十,是歷史上受到倭寇侵犯最嚴重的的朝代,倭寇所帶來的混亂持續了幾十年。為什麼明朝屢屢總是受到倭寇的進犯呢?為什麼嘉靖年間的倭寇這麼多?首先要看這些倭寇都是些什麼人,在我們印象中倭寇大都是日本人,其實明朝嘉靖年間的倭寇是由本地人士與日本人共同組成的,而這些倭寇中的頭目,幾乎大部分都是當地沿海的明朝人,那這些本地人為什麼情願落草為寇呢?
  • 明朝時的倭寇:我從哪裡來?
    我們以前一直以為,抗倭名將戚繼光消滅的倭寇,都是日本人。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有人希望我們這樣想。明朝中後期,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並不是一股日本浪人,而是規模極大的海盜團體。 這個團體以海外走私為主要盈利方式,控制著東太平洋和中國南海,把持著中國大陸東南部的海岸線。而且在日本九州、臺灣雞籠(基隆的早先稱呼)擁有穩固的基地。
  • 明朝時的倭寇:我從哪裡來?
    我們以前一直以為,抗倭名將戚繼光消滅的倭寇,都是日本人。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有人希望我們這樣想。明朝中後期,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並不是一股日本浪人,而是規模極大的海盜團體。這些人雖然馳騁於大洋之中,但是他們的家小,很多都在內地,所以他們必須假扮成日本人,只有以倭寇的身份,出現在大明的官方文書之中,才能保護自己的家人。比如海盜團體的第一代領導人汪直,他的母親、兒子就一直住在徽州(今安徽黃山市)。
  • 明朝一英雄,死後頭顱被倭寇奪去,韓國人為其立像,清朝皇帝跪拜
    一位明朝的英雄,怎會在死後被倭寇奪去頭顱,又讓韓國人又為其立像,還能夠得到清朝皇帝們的跪拜呢?(鄧子龍像)自唐朝白江口之戰,中日有了第一次正面交鋒,此後近千年他們不敢來進犯,到了明朝萬曆年間,那幫倭寇終於又耐不住性子了,在豐臣秀吉的領導下,倭寇選擇以當時的朝鮮李朝為踏板,先拿下朝鮮
  • 為什麼只有明朝有倭寇?
    倭寇是明朝比較奇特的現象,自朱元璋開國到崇禎朝滅亡一直都是存在的,說倭寇就必須要知道日本國內是怎麼樣的,這些倭寇是怎麼來的。其實倭寇主要就是日本商人和中國商人,要知道商人在海上做生意,有生意的時候就是正經商人,沒有生意的時候就是強盜。
  • 明朝倭寇為什麼如此猖獗?
    直至1392年日本北朝足利義滿統一全境,戰後日本百廢待興急於需要明朝賞賜之物來解決財政不足,於是派遣使者恢復與明朝朝貢貿易體系並重新得到勘合符。明朝當時也需要日本協助解決倭寇侵擾問題,日本按照明朝要求,解決不少倭寇。據《明史·日本傳》記載:「對馬、臺岐諸島賊掠濱海居民,因諭其王捕之。」當時明朝給予高度讚揚:「明年正月又遣侍郎俞士吉齎璽書褒嘉,賜賚優渥。」
  • 為什麼明朝倭寇如此猖狂?
    明朝中葉,大批在日本戰亂中活不下去的日本浪人流浪到中國東南沿海。由於明朝邊防的廢弛和當地官員的不作為,他們開始了打砸搶燒的不要臉的幸福生活。本來在中國沿海混飯吃的日本人並不多,也沒形成什麼規模,但為什麼在嘉靖年間的倭寇如此猖獗?
  • 明朝倭寇橫行,到底是倭寇厲害,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
    1555年,有一股50到70人的倭寇(具體人數不詳)在明朝的陪都南京繞了一大圈,殺人越貨暫且不說,就這樣大搖大擺居然無人能擋。在明朝,由於南京的特殊性,其附近有12萬的駐軍,然而卻未能阻擋這麼一股倭寇。為何會有這麼荒誕的一幕發生?明朝軍隊可是連蒙古鐵蹄都能砍得過,為何對付不了倭寇?
  • 明朝時的倭寇屢屢犯境,主要原因在於朱元璋嗎?
    個人覺得明朝時期倭寇屢屢犯和朱元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倭寇並不是從明朝時期才出現的。由於朱元璋實行的如下政策,個人覺得這些因素成為明朝中後期倭寇屢屢犯境的重要原因。第一、在日本桀驁不馴的情況下,列日本為不徵之國為祖訓;第二、近海政策,片帆不得出海;第三、斷絕日本的朝貢貿易。雖然倭寇盛行和日本國內政局動蕩有一定關係,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才是都構成倭寇盛行的主要因素。
  • 劉綎在與倭寇的戰爭中大獲全勝,結果在薩爾滸之戰犧牲,死得真冤
    明朝末年,倭寇肆意橫行,對朝廷以及百姓造成了巨大影響,明政府對倭患極為重視,經常派兵前去擊殺,因此明末湧現出一大批抗倭英雄,比如戚繼光,任環等人,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抗倭英雄叫劉綎。萬曆初年,劉綎跟著父親劉顯討伐九絲蠻,劉綎第一個登上城樓,抓獲蠻人首領阿大,萬曆十年(1582年),緬甸軍來犯,數次侵擾我國邊境,緬軍與明朝內部人員勾結,帶領數十萬人在大明邊境燒殺搶掠,劉綎率軍抵禦,將緬甸打的潰不成軍,並且活捉敵人頭目。
  • 在明朝時肆虐沿海的倭寇,為什麼在清朝突然消失了?
    明朝時期,一些失意日本浪人和武士流竄到中國東南沿海,搶劫燒殺,無惡不作。他們就是讓明朝官民聞之色變的倭寇。 倭寇戰鬥力強,兵器優良,流動作戰,防不勝防,在東南沿海如入無人之境。有一次,一隊72名倭寇在浙江杭州灣登陸後,一路北上,深入浙江、安徽、江蘇腹地,最後一直打到江南重鎮南京。
  • 明朝嘉靖時期倭寇橫行江浙,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竟然用竹子平定倭寇
    明朝嘉靖時期,當時日本國內軍閥爭霸,一些戰敗的武士、農民在日本呆不下去了。就逃亡到明朝沿海一帶,被稱為浪人。高中歷史老師周震坤認為:日本浪人就是流浪的人的意思,有點像西方的吉普賽人。日本這些浪人勾結明朝東南沿海的奸商、互相走私、販賣人口,還進攻明朝的城池、村莊。形成倭寇之患。
  • 瓦剌曾經盛極一時,為什麼他不選擇聯合倭寇夾攻明朝呢?
    明朝時期的瓦剌曾經盛極一時,怎麼可能看得上倭寇那三瓜兩棗的兵力,純粹不在一個檔次上,瓦剌聯合誰都不可能聯合倭寇。瓦剌在也先的帶領下日益強大,甚至一度形成了蒙古草原北部的帝國,他與韃靼部相互融合,又相互的制約,這一點對明朝來說壓力很大,從某種角度來說,朱棣遷都北京,所謂「天子守國門」主要就是針對瓦剌、韃靼部隊明朝的軍事壓力。鼎盛時期的瓦剌聯合誰都可能,就不可能去聯合倭寇來夾擊明朝。
  • 幾個明軍士兵才能幹掉一個倭寇?
    明朝從建立起就開始飽受倭寇的侵擾,尤其是東部沿海人民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倭寇,民不聊生。這些倭寇只有三成是日本的浪人,其餘7成都是中國沿海的海盜和無業游民。明朝的軍事制度一直是沿用衛所制度,到明朝中後期衛所制度培養下來的兵將已經喪失了原先的戰鬥力。明朝一個衛所也就3000多人,兵將世襲,由於和平的時間太久,這些衛所官兵都開始懈怠,他們平時的工作就是種田來向國家繳納很沉重的賦稅,他們其實淪落的跟一般農民沒什麼區別。
  • 為什麼堂堂大明打不過倭寇?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犯掠浙江。明朝在軍事上絕非一無是處,在明朝末年與日本的戰爭即萬曆朝鮮之役中,是明朝佔據上風。明朝與倭寇的戰爭,並非是兩國的對抗,而是一國與海盜的較量。倭寇並非正規武裝,也缺乏組織性,他們各自成股,缺乏統一指揮,也沒有過大規模協調作戰,為什麼卻那麼難以對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