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造」傳奇:生產50年 毛澤東領到8341號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它,是辛亥首義第一槍

  也是南昌起義軍旗造型

  還是武漢精神的本源

  冬天的太陽暖洋洋,雙休日到「漢陽造」逛逛是不錯的主意。現在,「漢陽造」是月湖東岸、龜山北麓一大片老廠房改建的創意文化休閒區。之所以叫「漢陽造」,正是因為它的原址是120年前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湖北槍炮廠」,即後來的「漢陽兵工廠」。五十年內兵工廠生產的110萬隻步槍,裝備了幾代中國軍隊,以「漢陽造」(Hanyang 88 Rifle)之名享譽世界。

  張之洞與近代工業博物館即將建成,它的展品將包括一隻「漢陽造」步槍,槍機匣上有編號「漢式28-6」,證明為1939年抗戰中工廠內遷成為軍政部兵工署21廠後出品的。槍託上仍有漢陽兵工廠的五角星徽標。博物館的前身是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原館長顧璧階深入研究張之洞與漢陽近代工業多年,搜集甄別漢陽早年工業遺物,已成專家。他總結「漢陽造」有多層含義:首先,它是在中國使用歷史最長的步槍;第二,它是湖北近代工業化開端的代表;第三,它是「敢為人先」的「武漢精神」的本源。

  1895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籌資興建的湖北槍炮廠投產,從德國訂購設備生產步槍,以後也生產卡賓槍、駁殼槍、機槍與炮。「漢陽造」槍經過多次測試和實用檢驗,證實性能上優於江南製造局生產的「上海造」步槍。1907年,清朝陸軍部下令各省軍火不向外國採購,一律從湖北槍炮廠進貨,從此開始了此槍多年來一枝獨秀的歷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工程八營用它打響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葉挺與賀龍的部隊高舉它宣告中共軍隊誕生,南昌起義紀念塔頂的軍旗造型,其旗杆就是「漢陽造」步槍。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縣葉坪村舉行。據當時史料記載,會議開幕當天上午舉行了閱兵典禮。檢閱部隊成四路縱隊由南向北行進,「他們扛著『漢陽造』輕重機槍、小鋼炮、迫擊炮,喊著宏亮的口號,在軍樂聲中邁著矯健的步伐通過檢閱臺,向毛澤東、朱德行注目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正式成立。

  抗日戰爭中,它是中國陸軍主要制式裝備。1944年它被停止生產,但在中共軍隊中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戰爭中。退役後,它又作為民兵訓練裝備使用到1980年代初。

  「漢陽造」的另一個令人興致盎然的傳奇,與毛澤東有關。據說他在武昌起義後立即參加了湖南新軍,領到了一隻編號8341的「漢陽造」,這個數字與後來的中央警衛部隊番號神奇地相合。1927年,北伐軍進入武漢後,毛澤東在武昌開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給每個學員發一隻「漢陽造」槍訓練。

  十九世紀末的漢陽,沿漢水從龜山到赫山,蜿蜒十裡,分布著張之洞創辦的規模稱雄亞洲的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漢陽鋼藥廠以及湖北針釘廠、漢陽官磚廠,以24公裡鐵路連通。漢陽運輸所還在長江漢水建有多座碼頭,擁有多艘駁輪拖輪。武漢開始近代工業化,也由此成為中國工業重鎮。這正是顧先生所說的「漢陽造」代表的第二層意義。至於他說的第三層意義——「武漢精神」的本源,直到現在都值得我們慢慢自己體會。

  刺刀 「漢陽造」槍身長達1250mm,刺刀刀身長近400mm,在抗戰時中國軍隊所用的步槍中,是惟一一種在白刃格鬥時長度能與日軍三八式步槍相抗衡的步槍。

  「漢陽造」的母本 漢陽造步槍正式名稱是仿德國1888式(後來是1898式)步槍。其母槍主要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1888年,德國槍械委員會在改進德國毛瑟1871/1884式步槍的栓式槍機結構基礎上,結合了法國1886年研製出的發射無煙火藥子彈的小口徑勒貝爾步槍的槍管和來複線。委員會88式步槍也是德國第一款無煙火藥槍,而當時世界上的步槍子彈基本上都是黑色火藥的。可見「漢陽造」的仿製,起點非常之高。

  老套筒 德國「委員會88式步槍」俗稱「老套筒」,得名於它那個非常古怪的薄鋼製槍管套筒,呈現內外雙管式。套筒作用是保護槍管並防止燙傷槍手,還固定刺刀套環和準星;但也增加了雙管間進水鏽蝕的危險。顧先生研究張之洞奏摺,找到這樣的話:「鄂滬兩局槍皆單管,德槍系雙管。此由中國無此精鋼故,暫時未能仿造。」這表明「漢陽造」因為材料技術原因,一開始便沒有套筒,並非如幾乎所有相關論著所說的那樣,是1904年才卸除了套筒的。

  歷史回顧

  漢陽兵工廠在湖北省漢陽縣大別山,龜山腳下,面對襄河,水陸交通方便。初名湖北槍炮廠,包括:炮架、炮彈、槍彈3廠。1904年,湖北槍炮廠改名為「湖北兵工廠」,後又稱「漢陽兵工廠」。隸屬駐省總局,委任各司道為總辦。

  中法戰爭結束後,張之洞痛定思痛,提出自煉鋼鐵、自製槍炮,方為「自強持久之計」。他籌建的漢陽鋼鐵廠、漢陽兵工廠向當時鋼鐵工業最發達的英國和兵器工業最先進的德國訂製機器。使得鐵、槍二廠一開始便處在高起點上,具有世界領先水平。

  張之洞又以大而全為建廠原則,「所有子彈火藥、銅料貴在能夠自製,無一外購。」槍炮廠內,又設無煙藥、罐子鋼(用於生產槍炮所需低磷優鋼)等廠,以避免可能出現的有械無彈、無料制械的局面。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與數字8341
    秋收起義時,毛澤東有一把漢陽造的步槍,槍的編號是8341。毛澤東到延安後,常常要把步槍拿出來擦擦,非常珍惜。「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實踐,就是從這支槍開始的,最後武裝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全中國的解放。負責保衛毛澤東的中央警衛團的番號先後更換過幾次,第一次正式使用番號是1953年,由總參統一編號,稱為「總字001」。大概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末,又更換為「3747」部隊。一直到1964年前後,中央警衛團才第一次使用「8341」這個代號。據說這個代號曾經是總參部隊的一個軍用倉庫,後來因為倉庫撤銷,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不叫這個代號了。總參將8341給了中央警衛團。
  • 毛澤東曾與四個數字結下了不解之緣:28、99、8341、300真實含義
    原標題:揭秘:毛澤東一生有哪四個數字謎團?   毛澤東與8341   秋收起義時,毛澤東有一把漢陽造的步槍,槍的編號是8341。毛澤東到延安後,常常要把步槍拿出來擦擦,非常珍惜。「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實踐,就是從這支槍開始的,最後武裝奪取了政權,取得了全中國的解放。
  • 8341部隊番號之謎,毛澤東這支神秘的部隊究竟「特殊」在哪兒?
    相信大家對8341部隊都不陌生,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共中央警衛團,專門負責保護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要領導人的一支警衛部隊。一直以來,「8341」這組數字都充滿了神秘色彩,因為它剛好和毛澤東壽命83歲,執政41年不謀而合。
  • 「8341」部隊代號的由來
    毛澤東給「8341」部隊的題詞  提起「8341」部隊,對年  長一些的中國人來說真是無  人不知,無人不曉。2007年4月14日,《上海  老年報》第7版有一篇文章,文  中說:毛澤東  把自己的警衛  團叫「8341」部  隊,因此,社會  上有些人說它  如何「神」。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 關於8341部隊,終於公開,值得敬佩!
    事實上,8341部隊不過是新中國成立後組建起來的一支保衛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特殊部隊,只是由於其工作性質的極其保密性而在外界看來有些神秘罷了。不過,由於這支部隊在「文革」中的表現,以及在粉碎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中所發揮的作用,確實使得「8341」名傳遐邇,人們對其的議論與猜想也並非是沒有來由的。
  • 中央警衛團老兵佘興發:我在8341部隊的日子(圖)
    主要警衛區域是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等地,保衛毛澤東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它是怎麼選拔衛士的,又是怎樣工作的?聽原8341部隊老兵娓娓道來。  8341到底代表什麼?  8341部隊成立於1953年6月9日,原是中央警衛師一團,曾在1976年受命拘捕「四人幫」。
  • 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漢陽造88式步槍
    漢陽造88式步槍在軍閥混戰的時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在中國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雖然落後了中正式兩代,比日式的三八步槍也落後了一代,但是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故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
  • 中共中央警衛團的神秘內幕:我知道的8341部隊
    2007年4月14日,《上海老年報》第7版有一篇文章,註明摘自《中國有色金屬報》,題目是《知根知底"八三四一」番號的由來》。文中說:毛澤東把自己的警衛團叫「八三四一」部隊,因此,社會上有些人說他如何「神」。毛澤東是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9月9日逝世,剛好活了83歲。
  • 風靡了半個世紀的漢陽造的由來
    漢陽造步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簡稱Gew 88),由於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土耳其、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
  • 張之洞:「漢陽造」,中國近代工業的榮光
    漢陽造在中國戰爭史上,叱吒風雲60年,締造了跨越三個時代的傳奇。  說起漢陽造,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晚清名臣張之洞。  1908年,湖北兵工廠改名漢陽兵工廠。  1894年6月14日,制槍廠不慎,引發大火,將房屋及設備全部燒毀。1895年8月開始小量生產仿造德國出品1888式毛瑟步槍(毛瑟公司無關的「毛瑟槍」),又稱八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漢陽造。  這支步槍射擊精度不及三八大蓋,」7.92毫米口徑子彈的強大殺傷威力不容小覷。
  • 漢陽造——中華第一槍,譜寫了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個傳奇神話
    中國的軍事武器起步比較晚,因為清朝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軍事實力直接落後了其他國家一百多年,但是軍事裝備也不是一直止步,沒有發展的,在晚清時期,清政府就引進了德國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
  • 中華名槍漢陽造:清末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888年7月13日,張之洞致電時任清朝出使俄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四國外交大臣的洪鈞,請他代為了解造德國「連珠步槍」(即連發步槍)的機器要多少錢、多長時間能到貨。8月16日,洪鈞回電:「槍機日成50桿,裝備在外,需價130萬碼(德國馬克),約1年可成。」僅憑這麼簡單的一個回電,張之洞即於8月31日拍板,請洪鈞「槍機仍用日成50桿者,即訂定。……款即匯」。
  • 漢陽造是我國傳奇步槍,威力超越三八式步槍,為何有學者提出質疑
    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的中國軍隊早已裝備了中正式步槍,甚至還有美式M1自動步槍、湯姆遜衝鋒鎗等先進的武器,那麼為什麼還要讓一支早在1895年就開始生產,堪稱古董的漢陽造步槍大量裝備軍隊呢?在近代中國,漢陽造步槍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曾用八個字來概括它:「無軍不用,無役不與」。從1935年開始,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出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但到1945年止也只不過生產了40多萬支,與之相比,大量生產並裝備中國軍隊的漢陽造,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威懾敵軍的首選。漢陽造到1944年停產,據統計大約生產了110萬支。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而其中對中國近代史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於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步槍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雖然受制於傳統官僚思想,兩座現代工廠並沒有直接取得什麼經濟效益,但是漢陽兵工廠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步槍。
  • 寧南山: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
    公眾號一般髮長文,一兩千字的短文都發在其他平臺,不過現在也會試著偶爾在公眾號發下短文。任正非前天送別榮耀員工的講話,裡面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句:「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 資料:漢陽造步槍(老套筒)
    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卍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德國軍火商為了挽回損失,就用這種「問題步槍」冒充毛瑟槍,把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中國。1895年6月,湖北槍炮廠投產,日產步槍50枝,產品定名為漢陽造88式步槍,簡稱「漢陽造」。這種步槍為了防止炸膛,在槍管外面有一個套筒,故而俗稱「老套筒」,是最早生產的漢陽造。
  • 漢陽造生產一百多萬支,為何刺刀僅造2000!網友:一疏忽成千古恨!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
  • 毛澤東派8341部隊進駐毛家灣:林彪從此消極
    毛澤東派8341部隊進駐毛家灣:林彪從此消極 可是會議剛剛開完沒有多少天,林彪突然又消極起來了,用我的話說他做甩手掌柜了,因為他看到毛澤東已經作了對他的制約。  第一個,林彪是被毛主席任命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可是毛主席給他選了一個中央軍委秘書長——葉劍英元帥,毛澤東不讓林彪自己選秘書長,給他配了一個秘書長,具體軍隊日常工作是由葉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