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石窟唐僧取經圖"是根據唐玄奘真實故事繪製
6月24日消息 小說《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連古代石窟壁畫裡也有反映。蘭州大學敦煌學專家的最新考證表明,榆林石窟群壁畫裡的取經圖是根據唐玄奘途經瓜州時的真實故事繪製而成。榆林石窟群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境內,由榆林窟和東千佛洞構成,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石窟,也是敦煌石窟的組成部分。在榆林窟第2窟、第3窟、第29窟及東千佛洞第2窟內,都繪製了這樣一幅壁畫:一名出家人面對洶湧的河水雙手合十,身後長著猴相的弟子牽著一匹馱經老馬,遠處有一片樹林。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下):絲綢之路上的傳說
參見前文丨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伍 除了唐僧玄奘在國內和域外的歷史真實形象,我在尋訪古代絲綢之路過程中,還意外地聽到許多富有傳奇色彩、把唐僧玄奘加以神化的民間傳說,這可以看作是與文學形象相對應的第四種形象。
-
揭密真實的玄奘:與膽小怕事的唐僧判若兩人
書中所描述的幾個典型人物—機智多變、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憨厚幽默、愛耍點小花招的豬八戒,忠厚老實、勤勤懇懇的沙和尚,不畏困苦、立志取真經、但不免又有些不明事理的唐僧,幾乎是家喻戶曉。「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 小說《西遊記》描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捉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從西天佛祖如來那裡取得真經的故事。
-
《大唐玄奘》即將上映 原來真正的唐僧是醬嬸兒的
《大唐玄奘》是由霍建起導演,黃曉明、徐崢、趙文瑄、羅晉等主演的歷史類題材電影。講述了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孤身一人前往印度求法取經的故事。該片將於2016年4月29日上映。那麼,唐玄奘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
神化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 途中如何克服語言障礙
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讓唐僧家喻戶曉;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更讓他到西天取經的故事婦孺皆知。在小說和電視劇中,唐僧因風度翩翩、斯文有禮,又心地善良、單純易騙,常遭妖魔鬼怪侵擾俘獲,或惹來殺身之災,歷盡磨難才修成正果。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是什麼樣的呢?是否有著與神話中同樣的傳奇經歷?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中國著名的佛教徒玄奘,就是這樣一位和平的使者。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徵。」作為舉世聞名的翻譯家、佛學家、思想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玄奘在文學作品、歷史文獻、民間傳說及國外影響中呈現為不同的形象。究竟哪一種形象更接近真實? 《玄奘取經回長安圖》生動描繪了玄奘取經歸來時,在長安受到的盛情歡迎。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文/遼寧省作協名譽主席 王充閭 參見前文丨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上):文學裡的唐三藏 它雖然取材於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故事,但書中所描述的那位三藏法師已經被神化變形了,取經故事情節也都是小說家通過想像加以虛構的。
-
唐僧取經圖像始於何時?
《西遊記》的故事情節濫觴於唐代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真實歷史事件通過不斷的文學改造和民間傳播,玄奘的形象日益世俗化。那麼,在歷史上,玄奘取經故事和《西遊記》故事的圖景是怎樣的呢?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又是如何來闡釋的?師徒四人的形象和故事情節經歷了怎樣的嬗變呢?大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28歲的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西行取經,過秦州、蘭州,潛入河西,經停涼州、瓜州等地,最終從玉門關出境,歷經千難萬險,兩年後到達印度。
-
中國最早的唐僧取經圖在哪裡?揭示了取經過程中的什麼秘密?
(蝸牛看西遊第2688期)文/牽著蝸牛散步《西遊記》故事源於玄奘法師取經。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有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徒弟?遇沒遇到紅孩兒、牛魔王等妖魔?敦煌的一幅壁畫,展現了早期西遊記故事中唐僧的真實面貌,這也是至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唐僧取經圖。2016年2月份,敦煌研究院近日首次披露了敦煌壁畫中現存的六幅《玄奘取經圖》,畫面象徵性地表現了玄奘西行取經17年的艱苦歷程。這些壁畫都繪製在甘肅瓜州境內西夏時代的洞窟裡,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
-
《西遊記》,玄奘取經,佛經故事向神魔小說的轉化
《西遊記》,唐玄奘取經的故事,是怎麼向神魔小說進行轉化的。關於玄奘及其取經故事,據《舊唐書·方伎傳》和其他野史筆記的記載,玄類(602-664),俗姓陳,名偉,洛州猴氏(今屬河南省堰師縣緞氏鎮〕人。他約於隋大業十一年〔615)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那聰悟不群的天資和積極探求的精神,曾為他獲得佛教「千裡駒」的讚譽。
-
還原真實的「唐僧取經」:潛逃式、沒有公費,最大阻礙來自唐朝!
每每提及」唐僧取經「這個話題,大家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可能就是經典影視劇《西遊記》中的場景:玄奘受觀音菩薩點化,受唐太宗所託,帶領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從西天取回真經。《西遊記》中的故事情節都是以歷史上著名的「玄奘取經」改編而成,很多人認為,兩者的唯一區別就是《西遊記》中增加了許多神話色彩。
-
唐僧取經到底用了多少年?真實的唐僧,居然是白天休息,晚上趕路的
三徒弟沙悟淨乃是犯了錯的捲簾大將,在流沙河旁被唐僧收下,做了唐僧的三徒弟,師徒四人在取經途中發生了很多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等。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出發,全程全部是靠步行,沒有依仗徒弟們騰雲駕霧的本領一步一個腳印的前往西天。
-
《西遊記》裡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又給今天的我們多少啟示?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把這部作品活靈活現呈現出來,裡面的故事為人們百看不厭,喜聞樂道,在街頭巷尾經常談論的話題。而可能大家不知道,《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現實中卻真有其事,唐僧真名叫玄奘,十三歲出家為僧,去取經時不是四個人一起去的,是玄奘一人前往,途中歷經多次生死磨難,而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
現在才發現,原來真實歷史中玄奘西行取經是瞞著唐太宗偷偷去的~
1994年,一部將《西遊記》重新演繹的無釐頭喜劇片出現在銀幕上,看似無釐頭的表演,卻傳達出情之所至的真摯情感,成就了大話的經典傳奇。從電視劇、電影到圖書、漫畫、遊戲,人們用各種形式演繹著經典名著。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
-
唐僧的真實身世你了解嗎?這跟他成功取經是否有關聯?
但儘管如此,從小所經歷的磨難卻讓唐僧練就了常人所沒有的堅韌心性。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後來出家為僧,進而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是當一些人研究歷史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在唐朝時期,並沒有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而唐僧玄奘本人,更不是海州地區出身。據考證的是,史實資料上記載的玄奘應該屬於河南偃師地區。那麼,為什麼在西遊記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改頭換面的「唐僧」呢?
-
唐僧取經圖像始於何時?圖籍互鑑呈現中國僧人取經之路
《西遊記》的故事情節濫觴於唐代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真實歷史事件。通過不斷的文學改造和民間傳播,玄奘的形象日益世俗化。那麼,在歷史上,玄奘取經故事和《西遊記》故事的圖景是怎樣的呢?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又是如何來闡釋的?師徒四人的形象和故事情節經歷了怎樣的嬗變呢?
-
西天取經的玄奘普度眾生,成為佛教先驅,更有「唐僧精神」的稱號
玄奘風塵僕僕到達瓜州,所乘的白馬就死了。無奈,他只好在瓜州停留了一個多月。正當玄奘打點好行裝準備出行之際,涼州捕捉玄奘的關牒送到了瓜州。還未出國,西行求法就要夭折,玄奘面臨牢獄之災。瓜州吏李昌帶著關牒來抓玄奘,鎖鏈套在玄奘脖子上,玄奘顏色不改,只是口誦佛號。
-
最早的「西遊記」圖像在哪裡——關於玄奘取經圖的區域分布
講述唐僧取經的《西遊記》故事家喻戶曉,而唐僧的原型玄奘卻早已被人們淡忘。根據玄奘取經圖像的區域分布,本文逐一介紹了七個地區。其中,延安地區是目前已知玄奘取經圖像中時代最早、分布最集中的地區。這既是一份玄奘取經圖像分布的研究報告,也是愛好者們的一份「旅行指南」。
-
【蘭州故事】唐僧取經過隴上絲綢之路上的西遊記傳說
興盛的絲綢之路,帶來了東西方交流,也留下了眾多傳說故事。你知道,唐僧曬經的曬經臺在哪裡?更有人還考證出了壓孫悟空的兩界山的具體位置。在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無數神奇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未必真實,但卻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往來於絲綢之路沿線仁人志士的懷念。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絲綢之路上的古老故事。
-
一則唐僧取經的寓言故事
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只是長安城一家磨坊裡的普通白馬。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裡工作,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玄奘看中的就是它忠實可靠。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這匹馬也成了取經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 白馬衣錦還鄉,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取經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稱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