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口增長:挑戰與機遇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非洲國家獨立後,人口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自1960年至今,年均人口增長率始終在2.3-3%之間浮動。非洲大陸成為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

目前非洲人口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長,遠高於亞洲的1%。據非洲人口和衛生研究中心估計,這種增長速度還將保持一段時間,如在今後5-10年時間裡,安哥拉的人口年均增長率為2.65%,貝寧為2.89%,布吉納法索為3.09%,尼日為3.73%,坦尚尼亞為2.91%。

據聯合國在2011年預測,世界人口在當年10月底突破70億,至2050年,將達90億;其中非洲大陸2011年的人口為10億,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翻一番,達20億;不難發現,今後近40年間全球人口增長中,有一半來自非洲。

1950年非洲青年人佔全球青年人總數的9%,一個世紀後的205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29%,達到3.49億人。

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婦女,全球範圍達到62%,而非洲僅佔28%。與此相關的是,每個婦女生育子女數,全球的平均水平為2.6個,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3個。

人口高速增長給非洲帶來了什麼

眾所周知,由於歷史的原因,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因此,高速增長的非洲人口,對於非洲大陸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嚴峻挑戰:

第一,生態環境退化 。非洲人口高速增長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隨著人口的大量增加,對於各類生活和生產資料的需求大幅上升,為此,非洲居民不得不加大了對大自然的索取。其常見手段是:縮短土地的休耕期、毀林開荒和過度放牧等。由於這些行為超越了大自然能夠承受的限度,結果產生了很多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表現在土地退化、森林減少和沙漠化擴大等。

非洲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是輪墾制,即農民在一塊土地上種植數年(2-4年),一旦土壤的肥力下降,就實行休耕,待其肥力恢復。人口高速增長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巨大壓力,迫使農民縮短休耕期。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科研人員在非洲調研後指出:「隨著人口壓力增加,(土地)休耕期越來越短,土壤肥力還未得到恢復便要再次種植。這使土壤有機成份減少,土壤儲水能力降低。總之土壤結構遭到破壞,板結情況更加普遍。」

為了擴大農耕面積,毀林開荒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今,非洲森林正以每年500萬公頃的規模消失。據報導,20世紀初,非洲熱帶雨林資源還極其豐富,是僅次於拉丁美洲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區,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而現在已不到10%。毀林嚴重破壞了非洲大陸的生態平衡。

1950年非洲放牧牲畜2.95億頭,1983年已經增加到5.18億頭。聯合國糧農組織研究後認為,非洲畜群已經超過草原載畜能力的50-100%。過度放牧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土壤的破壞和牧場的退化。

土壤侵蝕引起沙漠化。據非洲社會黨國際主席、塞內加爾前總統桑戈爾指出,在非洲,沙漠每年擴展570萬公頃。以茅利塔尼亞為例,20世紀60年代,這個國家沙漠和半沙漠面積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到今天,沙漠和半沙漠已經佔了國土面積的98%。有人甚至懷疑若干年後這個國家是否還能否存在。

第二,人口素質難以迅速提高。人口高速增長阻礙了非洲人口素質的迅速提高。以人口的健康素質為例,大量新增人口加劇了糧食供應危機。由於人均糧食供應量的下降,導致人均每日攝入卡路裡的減少,據20世紀80年代的統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僅為2010卡路裡,而歐洲達3177卡路裡。每日食物攝入的不足,引起普遍的營養不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營養不良的人口佔總人口的33%,而世界平均水平僅18%。有關報告指出:2005年在非洲8.5億人口中,就有3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有2億人受到食品嚴重短缺的威脅,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死於饑饉。坦尚尼亞前總統尼雷爾曾指出:「那些見過正在勘測鐵路的中國人或者修建通向尚比亞公路的美國人的人。他們會發現,同中國人和美國人比起幹活來,我們的人很快就累了。其原因不是我們懶惰,而是沒有得到足夠的肉、蛋、魚或者其他蛋白質食物來供給他們身體的需要。」

人口的文化素質也受到人口高速增長的壓迫。非洲教育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人口的大量增加,使教育不堪重負,出現了校舍、教學設施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等現象。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0周年報告指出:雖然許多非洲國家已經獨立約30年了,但是能夠普及初等教育的國家卻很少。在中等教育方面的情況則更糟:許多非洲國家只有4-5%的適齡兒童有機會接受中等教育。在多數非洲國家,有關年齡組僅有不到1%的人有機會接受某一種形式的高等教育,而工業化國家則有25-75%的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據2000年的統計,就在校教育年限而言,發達國家為10年,世界平均水平為6.5年,而非洲國家則遠低於這個水平。比如蘇丹為2.1年,加納為3.9年,馬裡僅0.9年。人口中文盲的比例居高不下。2000年,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全球文盲佔成年人口的比例為20.3%,而非洲則為39%。

第三, 糧食問題日益顯現。非洲國家的農業生產比較落後,許多國家在獨立後又不重視農業生產,因此使非洲糧食的生產長期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人口的高速增長,加劇糧食供應的危機,使非洲糧食自給的能力日益萎縮,而對於糧食的進口和援助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一些昔日非洲的「糧倉」,如肯亞和辛巴威,都已經從糧食的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有資料顯示,非洲50多個國家中,有40多個國家糧食不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40多個國家中,有近30個國家人均食品供應量低於最低需要量。據統計,目前全球因飢餓而死亡的人口中,非洲佔了大約四分之三。為了解決糧食供應,非洲國家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糧食,1974-1990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糧食進口增長了185%,糧食援助增長了295%;1995年,糧食進口佔地區糧食需求總量的17%。目前,非洲大陸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糧食需要進口,三分之一的人口完全依賴糧食援助。更有甚者,一旦遭遇自然災害,糧食問題更加突出。如2011年的非洲之角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乾旱,受災人口多達1240萬,五歲以下兒童的營養不良率達到26.8%。香港的一家媒體對於非洲的糧食形勢做了這樣的評價:「擁有數億人口的非洲,正在一場史罕其匹的大饑饉之中做著絕望的掙扎,如果不及時採取未雨綢繆的措施,就會產生非常悲慘的後果。」

第四,畸形的城市化。非洲國家獨立後,城市化的速度雷同人口增長速度,十分快猛。據聯合國統計,僅1960-1990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十萬人以上城市數由46個增至224個,其中50萬人以上大城市由7個增加到44個。非洲經濟發展新聞中心預測,到2020年,非洲將會出現145個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將有6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根據聯合國的預測,非洲的城市人口將從2011年的4.14億增加至2050年的12億。非洲城市人口的增長,在相當長時間內居世界首位,尤其是1990-2000年,非洲城市人口增幅高達75%,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3.75倍,發展中國家的2.78倍。

一般而言,城市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的產物,也是現代化的標誌。但非洲城市化並非如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膨脹背景下大量農村人口盲目湧入城市的結果。由於城市並沒有做好準備,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城市病」,比如,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據2005年非洲官方數據顯示,非洲城市的失業率一直為10%。其中,南部非洲失業率最高,達到31.6%,而東非為11%,中部非洲為9.4%,北非為10.4%,西非最低,為6.7%。在失業大軍中,年輕人佔有較大比例。這個問題曾經作為因素之一,引起了近年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的政局動蕩。又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只有48% 的城市家庭享有自來水;城市道路建設滯後,交通事故在非洲被稱為「第三大殺手」;城市住房緊張,致使貧民窟不斷增加。在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城市,貧民窟人口約佔城市人口的72%。在奈洛比、蒙巴薩和納庫魯等肯亞城市中,貧民窟裡過度擁擠,安全條件和衛生狀況也非常糟糕。平均5-6人居住一間3-6平方米的狹小房間裡。這種棚戶住區十分擁擠,其居住密度平均達到每公頃250戶。在貧民窟,犯罪團夥活動猖獗,治安狀況令人擔憂。上述種種畸形城市化所伴生的難題,已經成為困擾非洲國家的一個難題,並受到聯合國及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

第五,經濟發展放慢。人口高速增長,對於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口每增長1%,人口投資就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3%。所謂人口投資包括新增人口在醫療保健、教育、衛生、文化、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等方面的支出。如此,人口增長越快,社會的投入就越多。對於非洲國家而言,經濟原本落後,人口高速增長,迫使非洲國家不得不從本來就十分短缺的資金中抽出一部分作為人口投資。於是,用於社會擴大再生產的資金相應減少,經濟發展受到影響。非洲國家領導人對此頗有感觸,賴索托首相指出:人口的高速增長,「同時必須有與人口數量相適應的生活必需品。對於這一點,我們已經認識到它的艱難程度。遺憾的是,一些基本的經濟資源,如土地、就業機會和社會服務,都跟不上人口日益增長提出的要求」。

非洲人口高速增長,客觀上也給非洲提供了潛在的發展良機

第一,豐富的人力資源。首先,人口高速增長,給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在非洲的十億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很低,根據2011年的統計,非洲國家老年人比例絕大多數在7%以下,超過10%的僅三國。青年人成為人口主體,目前非洲人口平均年齡為20歲,相比亞洲和歐洲,這一數字分別為30歲和40歲。非洲人口年輕化的趨勢還將繼續,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到2040年,15-24歲的年輕人人數每十年將以15-20%的速度增加。顯而易見,非洲國家充足的人力資源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其次,進入新世紀,非洲經濟呈現加快發展趨勢。英國《經濟學家》最近發表題為《非洲崛起》的文章指出,在過去十年裡,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十個國家中,有六個是非洲國家。在過去十年中的八年裡,非洲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亞,其中包括日本。有資料表明,21世紀頭十年,非洲經濟年均增速5.7%。2011年,儘管世界經濟形勢不佳,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GDP增長率達到5.2%,遠高於歐美地區。據預測,今後五年全球增長最快的十個經濟體將有七個是非洲國家。非洲已成為繼亞洲、拉美之後的第三個全球「增長極」。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使非洲豐富的人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這意味著非洲有可能在未來利用「人口紅利」,獲得較長時間的發展機遇。

第二,消費市場的擴展。人口高速增長,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長,客觀上使非洲的消費人群同步擴展,消費市場迅速擴大。據麥肯錫季刊調研預測,到2015年,非洲的人均GDP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5%,這將推動消費者支出增長超過35%。非洲的人口增長率為2%,再加上持續進行的城市化,估計到2015年,非洲市場將出現 2.21億基本需求型消費者。其結果是,消費者數量超過1000萬且每年的國民總收入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數量,將從現在的22個增加到30個。消費市場的發展潛力使外國資本看到非洲內需孕育的巨大商機,近年來,外國資本不斷加大對非洲製造業和零售、通信等服務業的投資力度,就是很好的說明。

第三,城市建設提供了投資和發展的機會。快速的城市化衍生了許多城市病,構成了對於非洲發展的挑戰。但是,解決這些城市病,需要加大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促進發展的機遇。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蒂拜朱卡指出:城市化問題既是非洲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同時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事實也確實如此。2012年召開的第18屆非洲聯盟首腦會議上,通過了《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宣言》。該宣言要求非洲國家增加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興建更多的水力發電站、煉油廠及輸油管道等能源項目,連接更多的鐵路網以發展現代化鐵路,並進一步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有預測表明,從現在起到2015年,非洲每年需要2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及維護。因此,基礎設施建設將有效帶動非洲國家的投資和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結 語

非洲人口高速增長,既使非洲國家面臨許多挑戰,也給非洲國家帶來了一些發展的機遇。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目前的挑戰大於機遇。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機遇,應對挑戰,是非洲國家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非洲國家已認識到過快的人口增長產生的負面影響,並且已開始制定相應政策,以期達到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相信非洲國家只要堅持上述政策,逐漸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構成和諧的關係,那麼,非洲國家的發展將會大大提速。

(作者系浙江師範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參考文獻:

[1] African Popula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

African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http://www.aphrc.org.

[2] 舒運國.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當代世界》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權娟、楊媚)

相關焦點

  • 財經觀察:非洲大陸自貿區成立 機遇與挑戰並存
    新華社奈洛比7月8日電財經觀察:非洲大陸自貿區成立 機遇與挑戰並存新華社記者丁蕾 王小鵬第12屆非洲聯盟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特別峰會7日正式宣布非洲大陸自貿區成立。分析人士認為,非洲大陸自貿區可促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發展,激發非洲大陸經濟潛力,同時,其未來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截至目前,非盟55個成員中,除厄利垂亞外,54個成員已籤署非洲大陸自貿區協議。如果非盟55個成員最終全部籤署協議,從成員數量上看,非洲大陸自貿區將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有望形成一個覆蓋12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合計2.5萬億美元的大市場。
  • 人口過快增長將給非洲帶來挑戰 吃飯問題佔首
    人口過快增長將給非洲帶來挑戰 吃飯問題佔首   原標題:人口快速增長將給非洲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近些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和戰亂的減少,非洲人口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 綜述:印尼人口增長面臨的挑戰與中國的機遇
    中新社雅加達7月5日電 (記者 顧時宏)根據聯合國報告,2028年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2050年巴基斯坦將超越印尼和美國,成為第3人口大國,印尼仍為世界前5大人口國家。  印尼是人口增加較快的國家之一。2013年印尼人口約2.48億,到2020年,將增加到約2.6億人。
  • 2億多年輕人口是非洲未來發展的機遇所在
    本報記者 李志偉攝核心閱讀非洲是一片充滿活力的「年輕」大陸。15至24歲的非洲青年人口佔總人口的20%,數量高達2億之多,年輕的人口結構是非洲未來發展的機遇所在。然而非洲各國青年人平均失業率高達60%,這給非洲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 蓋茨基金會:非洲人口或增至40億,人口增長趨勢會拖累減貧成效
    人口的快速增長是非洲減貧道路上的一大障礙。根據聯合國的預測,預計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翻番。這意味著即便非洲貧困人口比例減半,其數量仍將保持不變。「非洲人口增長比較快,我們也將採取人口的規劃。」報告稱,人口增長趨勢會拖累全球在減貧方面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進展。雖然過去20年裡有10億人脫離貧困,但全球最貧困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人口的快速增長有可能威脅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近20年來不斷減少的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數量不但將停止下降,反而可能反彈。全球大部分新出生人口將集中在貧困國家。
  • 非洲人口增長面臨困境:人口紅利不是「成功保證」
    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導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7月11日刊載題為《非洲的人口困境》文章稱,聯合國估計,非洲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比例將從今天的14%增加到2050年的22%。非洲發現人口紅利既是問題也是機遇。最大的挑戰是創造就業機會。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為了給年輕人創造機會,每年需要增加2000萬個工作崗位。
  • 2050年非洲人口將增至25.7億 非洲期盼釋放人口紅利
    記者 李志偉攝   法國國家人口統計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非洲將成為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到2050年,非洲人口預計將翻倍,由目前的12.5億增至25.7億,將佔全球的1/4。分析認為,非洲人口激增「將給世界帶來巨大變化」。一方面,非洲人口激增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充足的勞動力、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非洲大陸人口紅利的釋放,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 非洲人口增長過快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新華網奈洛比11月19日電(記者廉海東)非洲各主要媒體19日紛紛援引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剛發表的《2009年世界人口報告》報導說,非洲人口增長迅速,在過去27年間,非洲人口數量增長了1倍,目前已達到10億,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困擾著非洲國家。
  • 非洲期盼釋放人口紅利(國際視點)
    一方面,非洲人口激增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充足的勞動力、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非洲大陸人口紅利的釋放,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非洲人口全球佔比持續上升  這份報告預計,非洲人口在全球人口的比重將持續上升。到2050年,奈及利亞、剛果(金)、衣索比亞、埃及、坦尚尼亞等5個非洲國家的人口都將超過1億。目前,全世界每6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非洲人。
  • 傳音控股:非洲人口保持較快增長 市場需求增長廣闊
    【TechWeb】5月19日,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舉行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會上傳音控股董事長、總經理 竺兆江表示,非洲手機市場人口紅利仍在,市場需求增長廣闊。他表示,非洲非洲手機市場具有三方面特點;第一、非洲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年輕的人口結構,並且保持著較快的人口增長速度。非洲有50多個國家組成,據IMF數據,截止2018年底,非洲總人口13億,佔據世界總人口的17%,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
  • 機遇與挑戰並存 專家探討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機遇與挑戰並存 專家探討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54億;「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邁入中度老齡化;2035年前後將突破4億,2050年前後將達到4.87億,屆時約佔總人口的1/3。
  • 非洲人口增長太猛了,現在的人口是1983年的2.6倍
    非洲人真能生孩子。1983年,非洲人口5億1400萬。佔世界人口的11%,現在呢。非洲已經13.52億人口。這還不到40年時間,非洲人口已經是1983年的2.6倍。1983年,衣索比亞人口3278萬(這還包括當時沒有獨立的厄利垂亞),現在呢,衣索比亞人口1.06億(不包括厄利垂亞)。
  • 蓋茨:人口增長向非洲轉移 如何避免多數人類將生而貧困
    2018年《目標守衛者》報告援引聯合國數據稱,全球每年的新增人口數量將基本維持在8300萬,不過增長將逐漸集中至少數國家,以非洲地區為主。目前非洲人口正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50年將會在現有的11億人基礎上翻番。到21世紀末將新增的40億人口中,會有大約30億來自非洲。  與此同時,非洲仍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2019年07月03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非洲鼓勵人口增長政策或拖經濟發展後腿
    坦尚尼亞正在推動非洲大陸的嬰兒潮。19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1.8億人口,佔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2億——是歐洲人口的三倍。如果聯合國的預測是正確的,到21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將有40億人口(見圖1)。
  • 人口過剩與非洲發展
    歷史上,世界大多數人口的增長其實是相當緩慢地的,伴隨著各種新發現帶來的食物增長,我們從此擁有了更長的壽命,僅在過去的百年中,世界人口就翻了四倍,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地球便會因過度擁擠而迎來未日,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地球便會因過度擁擠而迎來末日,但其實人口增長的高峰是在20世紀60年代,此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
  • 非洲人口紅利將至,經濟要起飛了,海外投資紛至沓來
    5月22日報導法媒稱,非洲起飛是幻想還是現實,這個問題讓非洲樂觀主義者和非洲悲觀主義者僵持不下。區內差異顯著法國《費加羅報》5月18日文章,受教育程度更高、有消費和創業能力的中產階級興起,對創新充滿渴望,外資湧入。
  • 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中國一馬當先,非洲潛力巨大
    摘要: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進程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全球城市人口仍然在持續增長。在本世紀前十六年中,中印兩國城市人口增加最快,造就了眾多大城市。而未來,非洲或許將是擁有超級大城市最多的洲。就國內一線城市看,在本世紀前十六年中,上海人口增加了1050萬,目前2450萬人,年均增長3.5%;北京人口增長1100萬,年增長率4.6%;深圳人口增長420萬,年增長率3.1%;廣州人口增長580萬,年增長率為3.6%。
  • 越南房地產開發的機遇與挑戰
    01機遇 | 越南政府打算在越南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投資者的一大機遇來自政府。越南在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15位,在東南亞排名第3位,始終顯示出其城市的住房需求,尤其是像峴港,河內或胡志明市這樣的大城市。 此外,越南的城市化進程也在高速進行。 根據越南政府的說法,隨著越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這導致越南每月必須建造約1億平方米的新住房,以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 世界多數國家生育率下降 中國人口增長緩慢 非洲人口基數或將崛起
    長時間以來,人口問題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人口膨脹與人口萎縮都會對社會環境造成一定的問題,人口只有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內,社會環境才可以一直穩定的發展。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一點點深入,人們的科學技術水平在進步,社會生產力在不斷增加,人口也在飛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