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

2020-12-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多次研究有關問題,作出重要部署。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高校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際網路時代,網絡評論員隊伍是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新聞輿論工作的得力助手。

  網絡評論員,是指在網絡媒體上發表觀點, 特別是對有關政治和社會的時事進行評論的人。高校網絡評論員,顧名思義,就是高校中在網絡媒體上針對高校事件發表觀點的人。結合當前新媒體環境,我們不妨對高校網絡評論員這一群體進行具化:其主要人群為在校師生;發表觀點的陣地主要在論壇、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基於PC端和移動端的新聞評論;關注的網絡輿論以與所在高校有關的為主;發表的觀點以正面為主,目的是引導輿論正向發展。由此可見,網絡評論員是高校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強日常管理的一支重要隊伍。特別是在網絡輿論成為社會主要輿論場、移動網際網路某種程度上成為高校師生生活方式的今天,網絡評論員更是在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校園和諧穩定、建設清朗網絡空間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試圖以北京高校為例,探討高校在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要特徵的網絡環境下如何建立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

  規範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管理

  本課題組對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18所北京地區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67%的北京高校已經建立網絡評論員隊伍,一般由學校的宣傳部、團委、學工部、研究生處等部門主管。73%的高校已建立或初步建立了一套輿情應對流程。但調查同時也顯示,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中尚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數較少,學生參與不夠

  在網絡評論中,某一觀點發表的人數越多,就越有可能佔據上風,從而形成主要輿論。因此,一所高校的網絡評論員應該有一定的數量,才能確保在網絡發聲和輿論引導中成為「聲音大」的一方。但是,調查顯示,75%的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人數少於15人,這顯然與高校師生人數眾多、輿論熱點頻發的現狀不相匹配。

  和其他領域網絡評論員構成較為複雜不同的是,高校網絡評論員以師生為主。教工和學生兩者各有優勢:教工評論員理論水平較高,政治立場更加堅定,對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更強,能正確地把握輿論導向和評論尺度;學生評論員更了解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運用更加熟練,評論語言更網絡化也更容易讓網民接受。且學生評論員多為學生骨幹,很多是學生中的意見領袖,校園「大V」,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更強。兩者均為評論員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調查顯示,67%的高校網絡評論員主要為教職工,這有可能導致輿論引導中的「自說自話」。

  2.缺乏專業指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網絡評論員的工作要求相對較高,既要把握好政治方向、熟悉掌握國家方針政策,又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文字功底,同時還要會「網言網語」。網絡評論員的專業素質不高,輕則導致撰寫的評論「無人問津」,重則會犯導向性、原則性錯誤從而對高校形象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但實際工作中,高校網絡評論員水平參差不齊且缺少專業培訓。如何對網絡評論員隊伍加強指導、提升素質、打造「高質量網評」,成為受調查高校普遍關心的問題。

  3.管理不規範,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

  不同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的主管部門也不一樣,有的由宣傳部管理,有的由宣傳部、團委、學工部(研工部)等多個部門共同管理,有的教職工網評員由宣傳部管理、本科生網評員由團委或學工部管理、研究生網評員由研工部管理。多頭管理的格局容易造成職能交叉、主責不明的情況,有時候在突發輿情事件時,無法做到統籌安排、統一協調,從而喪失有利時機,影響網絡引導的實效。

  此外,儘管大部分高校已經建立網絡評論員隊伍,但由於沒有制度約束和崗位、資金保障,高校網絡評論員很多時候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工作積極性不高,隨意性較強,網評效果往往取決於評論員個人是否對某個話題感興趣,而不是學校的統一規劃部署。

  建立工作制度,提高評論員業務水平

  1.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網絡評論員工作制度

  年輕一代已經成為網絡一代,網絡已經成為高校育人的又一陣地。在這樣的現實下,高校應高度重視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從學校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制定規章制度,明確主管部門、崗位職責、工作要求、獎懲措施等。高校甚至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網絡評論員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擔任組長,宣傳部、學工部、信息辦等部門領導擔任副組長,其他相關部門領導擔任小組成員。通過專門的機構,可將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的各方力量匯集起來,為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可由一所高校牽頭,成立類似於高校網絡評論員協會的地區性群團組織。該組織可定期開展校際交流,為各高校網絡輿論引導提供交流經驗、相互學習的平臺,避免該項工作處於各高校「單打獨鬥」「閉門造車」的境地。

  2.統籌兼顧,著力培養學生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是信息兩級傳播的「中介」,他們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高校是一個輿論活躍的場所,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在校園輿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輿論走向,若不加以正確引導,一些學生意見領袖在校園輿情事件中發表不當觀點和言論,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高校應主動接觸學生意見領袖,把其中符合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人員吸納進網絡評論員隊伍,加強管理和服務,引導他們發揮正面作用。

  在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中,要做到統籌兼顧,既不能只發揮教工作用而忽視對學生的培養,也不能過分依賴學生意見領袖而忽視教工的核心作用。高校可設置專職網絡評論員崗位,由專職教工帶領一批兼職教工和學生開展工作。在選拔兼職教工時,要注意吸納學術名家、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生工作負責人等有影響力、有經驗的專業人才;在選拔兼職學生時,要嚴把關,遴選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的學生骨幹。

  3.加強培訓,提升評論員業務水平

  網絡評論員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網絡引導效果的好壞。高校應加強對網絡評論員的培訓,不斷增強其業務能力。在培訓內容上,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牢牢樹立輿論引導的黨性原則;進一步加強政策理論的學習,了解掌握國家和教育行業相關政策,把握輿論引導的正確方向;學習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探討網絡思政工作的有效手段;學習寫評論文章的方法和技巧,特別是新媒體時代如何運用網絡技術和網絡語言,生產叫好叫座的內容;不斷探索網絡傳播規律,熟練各類網絡平臺的使用。

  在培訓方式上,可自我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鼓勵要求網絡評論員加強日常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定期開展集體學習,以講座、座談會、交流考察等形式,邀請相關專家、教師、從業人員圍繞網上輿論引導、網絡評論寫作、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計算機技術等相關主題進行專題培訓。尤其是要加強新媒體時代網絡思政工作技巧的培訓,探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語境,有針對性地提升網絡評論員在新媒體時代的工作能力。

  4.規範考評,建立有效獎懲機制

  要想提高網絡評論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質量,就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標,獎懲分明。可以建立網絡考評系統,按月統計每名網絡評論員按要求發表的網評數量和質量,按照點擊量、是否被論壇置頂、轉發次數等設置評分權重,根據打分高低按月發放稿費。每個學期對累計得分靠前的考評員給予額外表彰和獎勵。如連續多月未完成網評任務,或者出現輿論導向錯誤、抄襲等原則性問題,則取消評論員資格。對於教職工網絡評論員,可將其工作情況適當與工資績效掛鈎;對於學生網絡評論員,可設置專門的勤工助學崗位,在工作中所獲的榮譽在獎學金評定等各類評優活動中給予加分。

  學校管理層要定期聽取網絡評論員工作情況報告,總結網絡輿論引導的經驗教訓,聽取一線網絡評論員心聲,給予網絡評論員政策層面的扶持。

  重視新興媒體平臺,構建網絡輿情系統

  高校的網絡輿情處置是一個系統工程,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是其關鍵一環。圍繞這支隊伍的建設,高校還需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為網評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態。

  1.構建全校性網絡輿情系統

  高校網絡輿情的處置一般分為輿情發生前的研判、輿情發生後的引導、輿情平息後的評估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中,網絡評論員主要在第二個階段發揮重要作用,而對網絡輿情的準確研判和事後的評估總結,則對評論員引導效果的好壞起著重要作用。

  高校應構建職能部門負責、全校師生踴躍參與的網絡輿情系統,一旦發現網上出現與社會輿論焦點相符的本校事件、與師生員工利益相關的事件、與社會常態價值期望相悖的本校事件等有可能引發輿情危機的「苗頭事件」,及時上報。職能部門第一時間進行研判,組織網絡評論員有針對性地撰寫網文,進行正面引導,將輿情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在網絡輿情危機處置結束後,應及時進行效果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網絡評論員提供可供借鑑的分析報告。

  2.重視微信等新興媒體平臺

  新媒體的內涵和外延具有時代性,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往的新媒體陸續變成傳統媒體。就目前來說,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基於移動端的社交媒體是受眾最常使用的信息接收渠道。受眾在哪裡,網絡評論員的工作陣地就在哪裡。

  新形勢下,網絡評論員的工作內容應該從最初的撰寫評論文章向適合微博微信傳播的「多媒體內容」製作轉變。在內容製作上,要學會寫140字的「微博體」,學會使用html5等技術,會製作簡單的音視頻,甚至要會設計製圖。尤其是要重視網文標題的製作;在傳播渠道上,除了論壇、博客等,要更多地利用個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在發布時間上,要研究受眾的閱讀習慣,儘量選在晚上6點-8點、10點-12點這兩個人們刷微博微信的尖峰時段。

  3.主動進行議題設置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因此,網絡評論員的工作不應僅局限於網絡輿情危機發生後的應對和處置,還應參與議程設置,通過主動發布學校的正面信息、主動撰寫正能量網文等方式,多正面發聲、少事後補救,把工夫用在平時,引導師生關注學校建設發展成就,激發師生愛校榮校之情。在進行議程設置時,應避免「假大空」,多用講故事的方式貼近師生實際。

  參考文獻:

  [1] 胡雪豔.試析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2] 趙選澤,伏曉紅,伍軍.高校輿情網絡建設模型研究[J].前沿,2013(6).

  [3]陳少平.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研究及處置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2(3).

  [本文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2015年度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支持課題(編號為BJSZ2015ZC23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毛贇美、王娟,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宣傳部】

相關焦點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五)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科研水平不高,部分教師職業歸屬感不強  辦好高校思政課,離不開一支理想信念堅定、師德高尚、理論功底紮實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特殊性對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於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大部分教師無暇顧及科學研究、科研能力較弱。
  • 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加強黨的政治領導首先在就是要事關學校辦學方向、育人標準、發展穩定等重大問題上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令行禁止、步調統一。高校書記和校長要按照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高標準,力爭成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講政治的教育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帶頭走進課堂為青年學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強調,要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做好建立健全高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黨員學習和教育、黨員聯繫群眾和服務群眾、黨員管理與監督、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黨建工作責任和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形成高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制度體系。要嚴格落實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制度的貫徹執行。要加強理論研究,為建立健全高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提供理論支持。
  • 總政:加強全軍政工網遠程編輯隊伍建設
    《意見》就貫徹落實習主席有關重要指示精神,建強用好遠程編輯隊伍,推動網絡政治工作深入開展,發展壯大網絡主流輿論,作出了部署要求。《意見》指出,全軍政工網作為軍隊網絡政治工作的主陣地,在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先進軍事文化、服務官兵學習成才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官兵信息需求的日益旺盛,網站運行維護任務的不斷加重,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遠程編輯隊伍。
  • 做一個政治堅定的優秀新聞工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向新聞宣傳戰線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而政治合格,是一個軍事新聞工作者最起碼的要求。新媒體時代優秀新聞人才的標準,首先應當是政治堅定。
  • 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
    ——提高專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廣泛爭取知名專家學者和黨政領導幹部的支持,注重發揮輔導員隊伍的聯動作用,健全完善選聘配備、培養培訓、特聘教授等制度,建設一支理想信念堅定、師德高尚、理論功底紮實、教學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形成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人才體系。
  • 人民日報有的放矢: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根本在于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當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激烈。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才能把育人與國家發展、民族未來緊密聯繫在一起,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高校基層黨組織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
  • 就《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答記者問
    《創新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推進統編教材編寫使用,構建面向教師和學生不同對象,輻射本專科生、研究生各個層次,涵蓋紙質和數位化等多種載體,體現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相統一的立體化教材體系;提高專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設一支理想信念堅定、師德高尚、理論功底紮實、教學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形成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人才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藝術,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
  • 新時代檢察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問題研究
    新形勢下檢察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嚴峻挑戰,主要表現為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導致認識出現偏差。  (一)強化學習,實現政治素養高常態。檢察機關政治工作要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第一位,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一是加強政治教育。切實用新思想武裝幹警頭腦,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活動,引導全體檢察幹警成為新思想的忠誠信仰者、堅定擁護者和積極踐行者,為檢察工作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
  • 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培研中心順利完成2020年暑期培訓工作
    (安徽師範大學)積極應對,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培訓方法,努力打造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新模式,認真落實省委教育工委制定的《2020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訓方案》,統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工作,順利完成2020年暑期各項培訓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 靖遠縣錘鍊新時代過硬組工幹部隊伍
    靖遠縣錘鍊新時代過硬組工幹部隊伍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 近年來,靖遠縣委組織部圍繞「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正」組工幹部隊伍建設目標,通過打造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正派「三張名片」,著力錘鍊新時代過硬組工幹部隊伍。
  • 堅定政治方向 做對黨忠誠的踐行者
    堅定政治方向 做對黨忠誠的踐行者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公開方式
  •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0年工作要點
    目標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健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工作體系,推動高校幹部師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工作措施:  2.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動高校建立定期理論學習制度。
  • 解放軍報評論員:努力開創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解放軍報評論員  12月3日至4日,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教育人、培養人,是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徵。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培養絕對忠誠的革命戰士,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官兵,按照學懂弄通做實要求,深入持久紮實抓好學習教育,提高灌輸質效,堅定理想信念,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時代變了,對象變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跟著變。
  • 福州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
    市屬公立高校相關部門負責人、民辦高職院校黨委書記,市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協作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協作中心以及市教育局組統處、思政處、高外處、學安處負責人等參加會議。要對照教育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全面抓好「五項行動」的落實,進而實現「三全育人」最大化。各校要儘快探索形成適合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研體系;把思政課教師隊伍配齊建強;突出加強思政課平臺載體建設;切實把政治責任扛起來。
  • 春風化雨 立德樹人——江西省部分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素描
    自2009年以來,先後為全國黨政軍部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舉辦培訓200多期,參訓學員數萬人。教育部、民政部以及20多個省教育廳和高校先後在校建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或研修基地。   豐富手段,營造紅色藝術文化育人氛圍——   創編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
  • 西南大學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三三制」建設路徑
    >  西南大學認真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配齊建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強基礎、固根本、鑄靈魂,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證。搭建創新研究平臺,獲批設立重慶市高校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諮政中心,成立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和師生思想動態數據分析室、思想動態調研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每年開展研究項目20餘個。
  • 高校統一戰線治理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理念
    高校黨委要著力強化對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引導他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突出黨委政治主體責任,定期研判統戰工作形勢,樹立統戰工作法治觀念,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展統戰對象、基層組織建設、民族宗教工作、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等方面要有黨的聲音、黨的要求、黨的政策、黨的措施,在統一戰線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構建成熟的黨的領導制度。
  • 加強高校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的方法探析
    如何加強教師思政工作,強化對高校教師思政工作的領導,推動教師思政工作協同創新,建設一支思想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教師隊伍,是落實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強化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
  • 2020年天津市高校輔導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本站訊(通訊員 馮天強)4月27至29日,按照天津市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相關工作部署,我校通過「天津市思政雲平臺」線上舉辦2020年天津市高校輔導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專題培訓班,來自全市55所高校近800名輔導員參加了本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