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軋神仙」活動開場 感受吳地民俗文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蘇州「軋神仙」活動開場 感受吳地民俗文化

「八仙巡遊」活動,吸引不少市民遊客駐足觀看。 王莉莉 攝

  中新網蘇州5月4日電(王莉莉)4日,蘇州一年一度的 「軋神仙」活動熱鬧開場,民族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展示,中醫藥文化展示,傳統的「八仙巡遊」,讓市民與遊客趕赴一場吳地民俗文化的盛宴。

  「軋神仙」一詞為蘇州方言, 「軋」(ga)在蘇州方言裡為人多擁擠的意思。蘇州的「軋神仙」民俗活動源於對道教神靈呂洞賓的崇拜和祭祀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傳說農曆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呂洞賓的生日,這一天,呂洞賓要化身下凡,來點化世人,因而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因此大家都要到神仙廟去進香,在人堆裡擠來擠去,希望「軋」到神仙,沾上點仙氣,交上好運。

  每年的軋神仙活動,以神仙廟為核心的蘇州閶門地區,就形成了一個盛大的廟會。

  今天在山塘街,南浩街地區,印有「軋神仙——蘇州人的狂歡節」,「神仙廟會」等字樣的彩旗,將這街巷裝飾的分外有氣氛。人群熙熙攘攘,甚是熱鬧。

  「神仙來啦,神仙到啦。」在「八仙巡遊」活動上,不少市民遊客駐足觀看,與「神仙」握手、合影。

  不少蘇州人表示,自己年年都會來軋神仙,逛逛店鋪,買買東西,人軋人,很鬧猛。

  在傳統民間手工藝展示攤位前,不少蘇州民間藝人表示,每年的「軋神仙」活動,是唱響吳文化的一個平臺,是一場吳地民俗文化的盛宴。「我們這些山塘藝人也想借『軋神仙』這個大廟會,展示我們民間藝人的傳統技藝。」一位蘇州民間藝人如是說。

  作為一年一度具有蘇州地域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 ,「軋神仙」是幾千年吳文化的活態傳承,已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的「軋神仙」活動將持續三天,將以傳統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為亮點,使其成為展示吳地特色文化的平臺。(完)

相關焦點

  • 你軋我軋,蘇州民俗盛宴「軋神仙」來哉
    「軋神仙」活動擁有八百多年歷史,是影響深遠、群眾廣泛參與的蘇州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被譽為「姑蘇三寶」之一且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稱為「蘇州人自己的節日」。
  • 蘇州民俗「軋神仙」:邂逅一場八百年的民俗文化盛宴
    「軋神仙」是具有濃厚地域文化色彩的吳地民俗,是姑蘇文化展示的一張特色名片,充分彰顯了古城區歷史悠久、民俗繁榮的文化首位度。近年來,「軋神仙」活動策劃注重「還節於民」「回歸本真」,將活動中極富傳統特色和生命力的項目予以保留和發展,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讓民俗精粹煥發時代活力。
  • 蘇州7日「軋神仙」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5月4日,蘇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以「聚民俗活力,揚吳地文化」為主題的「軋神仙」活動將於本月7日拉開序幕,持續三天。通過民俗、非遺、商貿等豐富活動,讓蘇州百姓感受民俗文化。  「軋神仙」起源於南宋。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生日那天會化身乞丐、小販等,混在人群之中濟世度人。
  • 蘇州「軋神仙」來哉!6大系列活動展示大運河文化魅力
    「軋神仙」是一項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蘇州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姑蘇運河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蘇州人自己的節日」。今天(5月10日),記者從蘇州姑蘇區召開的2019年「軋神仙」活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軋神仙」將於5月17日亮相,活動持續至5月19日,3天的活動將圍繞「繡金閶麗景圖,品運河文化美,頌祖國盛世情」這一主題,通過開展6大系列活動展示大運河文化魅力,把「軋神仙」活動打造成為大運河蘇州古城段的經典符號、現代版「姑蘇繁華圖」的流動篇章、長三角江南文化圈的民俗品牌。
  • 四月十四軋神仙 蘇州神仙廟花費兩百多萬換新裝
    每年農曆四月十四,盛大的蘇州地方傳統民俗「軋神仙」就是以神仙廟為中心,以廟內祈福法會儀式為重頭戲展開的,數以萬計的老百姓聚在石路,你「軋」我、我「軋」你,盼望「軋」到好運,祈禱這一年裡家人和朋友幸福平安。今年是石路街道承辦「軋神仙」民俗活動的第3個年頭,而由政府牽頭舉辦「軋神仙」活動已經有15年。今年,神仙廟更是翻新了神像,殿內陳設和裝飾也更加考究。
  • 蘇州人的狂歡節,「軋神仙」來哉!
    四月十四「軋神仙」,這一在吳地延續了八百多年的民俗活動,蘇州人自己的「狂歡節」,又要來啦!本月27日,一年一度的「軋神仙」活動又將繽紛亮相,活動為期5天至31日,期間圍繞「軋到仙氣,軋出財氣,軋來福氣」這一主題,精彩紛呈的6大系列活動將讓市民再次體驗「狂歡」的快樂。
  • 今年「軋神仙」,請你線上「軋鬧猛」
    石路步行街上,多個金閶文化地標造型的「軋神仙」霓虹燈被點亮 金閶街道供圖擁有800多年歷史的「軋神仙」,是具有蘇州地域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年都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前去「軋鬧猛」。4月29日,記者從蘇州市姑蘇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今年「軋神仙」活動將於5月6日至5月8日亮相,結合疫情精準防控常態化要求,通過開展七大「雲」主題線上活動,推動「軋神仙」民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功夫,為民俗節慶日賦予新內涵、注入新活力。
  • 蘇州人的「軋神仙」來哉!
    「四月十四軋神仙,一軋軋了八百年,你軋我,我軋你,我們都來軋神仙。」每年農曆四月十四,這首「軋神仙」歌就會如期唱起。5月7日,這個蘇州最富盛名的民俗節日「軋神仙」正式開始了。
  • 蘇州舉行伍子胥祭祀大典 感受吳地端午傳統文化
    蘇州舉行伍子胥祭祀大典感受吳地端午傳統文化 (1/5) "← →"翻頁
  • 南浩街神仙廟萬人祈福 三天63萬人「軋神仙」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胡毓菁)昨天是農曆四月十四,一年一度的祈福法會在南浩街神仙廟舉行。作為姑蘇區2017年「軋神仙」民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祈福法會吸引了一萬多市民參與。  據悉,南浩街神仙廟佔地500餘平方米,每年農曆四月十四,盛大的蘇州地方傳統民俗「軋神仙」就以神仙廟為中心,以廟內祈福法會儀式為重頭戲而展開。  記者從閶門歷史文化片區管理辦公室獲悉,截至昨天下午五點,為期三天的姑蘇區2017年「軋神仙」活動共吸引63萬人前來「軋鬧猛」。石路商圈中的主要商家在「軋神仙」活動期間,實現銷售總額達1728萬元。
  • 圖:蘇州軋神仙廟會開軋
    5月10日,被列入蘇州首批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軋神仙廟會開軋,廟會將持續三天,當天通過向市民徵集的八仙卡通形象也悉數亮相。
  • 軋神仙哉!蘇州人的狂歡節!
    今年軋神仙的活動也會與往年一樣在閶門、山塘街附近的南浩街舉行,活動將持續到這個周末。軋神仙的精髓就在於這個「軋」字,這個字在蘇州人的日常生活裡經常出現,暗中觀察、揣摩叫做軋苗頭,大姑娘小夥子談戀愛叫做軋朋友,一窩蜂湊熱鬧呢叫做軋鬧猛。到軋神仙這一天,可就是你軋我我軋你,大家一起出門軋鬧猛。
  • 蘇州讓文化IP成經濟發展「新爆點」
    一年一度的「軋神仙」文化民俗活動剛剛落下帷幕,七大「雲」主題活動吸引了120多萬人次在線上「軋鬧猛」。今年,這個「蘇州人自己的狂歡節」與眾不同,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變」。  文化IP變成創意設計  文創賽助推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  農曆四月十四「軋神仙」,是蘇州人一年一度的民間狂歡節,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稱得上是蘇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如何擦亮這塊金字招牌,讓文化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姑蘇區金閶街道作為承辦活動的「主角」,始終堅持在文化傳承的同時,不斷創新突破,打造文化IP。
  • 吳地端午文化習俗與眾不同 蘇州公祭伍子胥
    吳地端午文化習俗與眾不同 蘇州公祭伍子胥     6月22日,端午節傳統祭祀儀式(祭祀伍子胥)在蘇州盤門景區內的伍相祠舉行。
  • 蘇州端午節將舉辦第十屆吳地端午民俗文化節
    端午又稱天中節、浴蘭節、粽子節、女兒節等,2009年,蘇州端午習俗作為中國端午節的四處重要傳承地之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吳地端午民俗文化節以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民間文化活動,從不同側面體現吳地端午的獨特個性,並充分展示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體現吳地人民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2014年端午節期間,姑蘇區將舉辦第十屆吳地端午民俗文化節,期間會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饗民眾。
  • 26家晚報齊聚蘇州,觸摸古城文脈,體驗吳地民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王建偉 「最是江南美好蘇州」,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正在舉行,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陸續展開。近日,來自上海、濟南、合肥、寧波、南京、揚州等城市的26家重點晚報的媒體嘉賓代表齊聚蘇州,參加「相約『江南小劇場』品讀『姑蘇八點半』——2020長三角重點城市晚報·融媒體社長總編江南文化藝術節採風活動」。 此次採風活動中,媒體嘉賓們親身參與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的相關活動,共同領略詩意江南的獨特魅力,共享精緻江南的美好生活。
  • 2020年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預約開始
    一年一度的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將開啟,在吳文化裡,蘇州的端午節,是紀念吳國重要人物伍子胥。既然是紀念伍子胥,所以地點就會在與他密切相關的胥門、盤門一帶舉辦民俗文化節,這樣主題活動更契合文化的追根溯源。活動相關信息:時間:2020/年6/月25日(五月初五)地點:盤門景區、伍相祠一、伍氏宗親祭祀伍子胥是吳國締造者,是功臣,建造了「闔閭大城」,也是蘇州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紀念他,端午民俗文化活動,他當然是主角。
  • 100位吳中實驗小學小學生蘇州工匠園參加「冬至」文化體驗活動
    」即將來臨之際,蘇州工匠園舉辦「冬至」文化體驗活動,100位來自吳中實驗小學的小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形式有文化講座、蘇作體驗、孝心傳遞、九九消寒。著名吳文化專家、蘇州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正亭老師為孩子們講述蘇州冬至習俗,使青少年了解蘇州傳統民俗文化,感受蘇州地方民俗風情和傳統孝道文化,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和道德觀念。
  • 江蘇常熟「看楊梅、燒蒔香、軋財神」民俗吸引眾多遊客
    江蘇常熟「看楊梅、燒蒔香、軋財神」民俗吸引眾多遊客 2016-06-15 20:48:216月15日,由常熟市旅遊局、虞山尚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辦的2016第13屆江蘇常熟森林旅遊生態觀光節暨第18屆虞山寶巖楊梅節在虞山寶巖灣隆重開幕,吸引了來自蘇州、無錫、南京等地區近萬名遊客。  「看楊梅,燒蒔香」自宋代起傳承到今天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如今這一民間習俗已成為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當地民間傳統舞蹈表演。
  • 海寧千年民俗「軋太平」!
    【什麼是「軋太平」?】盛於海寧皇崗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方圓十裡的鄉民齊集太平廣福寺趕廟會,稱「皇崗軋太平」,廟會延續至今。上世紀80年代後,商品經濟發展,娛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所以「軋太平」也被人稱為「軋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