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傳統外貿企業如何構建下一個「黃金10年」?

2020-12-07 雨果網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與外國人做好跨境生意?跨境電商貿易上升期如何做好跨境電商?跨境新藍海又有哪些?

2019-12-24 14:5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以及近來的中美貿易戰,降速了中國傳統進出口外貿的發展,而新興業態跨境電商卻逆勢增長,成為了外貿大軍中的「黑馬」,年增速達到25%,這也成為了傳統外貿企業破局蛻變,再續輝煌的最佳渠道。但在轉型升級路上,福建省海西匯跨境電商聯盟會長陳志鐵表示,傳統外貿企業面對轉型問題前,企業更多的是需要建立網際網路思維,理解全球化的概念,關注企業自身問題及行業痛點,並作出更好的選擇。

思考一:基於市場需求視角思考「由外而內」道路是否行得通?

中國是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擴大和提振內需也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陳志鐵告訴雨果網,今年以來或將是外貿結構真正步入調整期的「風水嶺」,外貿生存空間愈加狹小,而轉戰內貿則成為了許多外貿企業常見的轉型思路。

雖然實施的企業不在少數,但成功者卻寥寥無幾。陳志鐵分析稱:「外貿企業冒然進入一個新市場,往往容易忽略了兩大核心要素,一是能否滿足該市場的需求,二是能否具備競爭優勢。」

據透露,國內與國外的需求在非標化產品上存在顯著差異。以服裝品類為例,外貿圈子更是流傳著「生產出來的衣服自己都不願意穿」的段子。又如曾經火極一時的指尖猴子,該產品在歐美市場大熱,但在國內市場卻並未掀起波瀾。這些非標化的產品若沒有品牌,甚至還會陷入群雄混戰的局面。

在陳志鐵看來,國內的蛋糕看似體量龐大,但蛋糕的增長速度和每年增加的分食者已經明顯不成比例。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外貿企業能切下多大的一塊市場份額,在轉型之前或許有必要先衡量一下。「國內市場雖看似『誘人』,實則競爭也異常激烈,完全扔掉『國外的門檻』仍需要三思而後行。」他如此說道。

思考二:轉型跨境電商,自建團隊還是代運營?

工廠轉型跨境電商究竟是自建團隊還是尋求團隊合作代運營呢?陳志鐵對此表示:「產品研發和管控供應鏈是工廠的強項。但從銷售到生產研發的長鏈條來看,倘若事事都由工廠自身處理,則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並且整體效率較低。因此,分析自身優勢,分階段轉型則尤為關鍵。」

他進一步指出,工廠如果欠缺合適的外貿經理或電商經理,不知如何設定目標、架構團隊,甚至沒有承擔責任的人,這時候僅依賴招聘外貿業務員,往往難以轉型成功。「不少工廠對跨境電商的理解僅限於『打廣告就有流量』,但其實,這種思維已不再適用於目前的外貿市場。」

據介紹,如今的廣告投放途徑都大同小異,差別在於不同的團隊對細節的理解是否深入。部分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會將自己的產品授權給一些代運營公司。雖然支付給代運營公司的費用比起搭建跨境電商團隊要划算得多,但良莠不齊的代運營公司,並不能給公司帶來穩定直接的利益保障。

「因此,傳統外貿企業在搭建跨境電商團隊前,做好企業整體規劃和產品運營架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運營團隊從開始就沒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和運營規劃,其必將一事無成。」他說道。

思考三:轉型線上or線下?

傳統外貿轉型是轉線上還是線下也是不少出口企業老闆糾結之處。陳志鐵分析稱,不論是線上亦或是線下,企業最終目的無非就是獲取流量,進而拿下客戶。

線上流量思維:線上獲取流量的主要陣地就是首頁,賣家唯有提高排名才是獲客的關鍵。而針對備貨問題,線上備貨思路重在以銷定產,小單快翻。

具體來看,線上備貨重心是研究產品款式,而後賣家再根據款式開始小批量投放,視銷售情況逐步進行階段式小規模翻單。

線下流量思維:線下獲取流量方式在於多開店面。由於每個店面覆蓋客戶數量有限,因此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流量,則需要更多店鋪的疊加。而線下備貨的思路,即提前做好備貨預測,根據預測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各店鋪貨。

「雖然線上渠道能夠有效解決庫存問題,但就目前來看,外貿企業實則更傾向於線下的備貨及流量模式。」陳志鐵認為,而今轉型已成為傳統外貿企業必然的發展趨勢,線上線下相結合才是新的發展方向。比如,線上電商平臺開設線下實體店鋪,除了能夠滿足線下商品銷售的功能以外,其真正目的還在於向線上導流。

思考四:選擇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還是獨立站?

談及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和獨立站的差異性,陳志鐵認為:「第三方平臺和獨立站最大的區別在於,平臺上本身有足夠多的流量,可以為賣家提供快速出單快速成長的機會,很大程度上,流量就意味著生意,獨立站缺少流量,自然也就缺少生意。」

據透露,獨立戰是2018年提出的新命題,就現階段來看,真正能夠藉助於獨立站渠道將企業做大做強的佔比其實並不高。「可以預見的是,賣家一旦在獨立站成長起來,量會很大且還會形成一種『包圍式』較為私密的流量。」

相比較第三方平臺門檻較低,陳志鐵並不建議新手賣家和小賣家在創業初期就開始嘗試獨立站。一方面,賣家自建運營維護團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成本高,效果短時間內難以顯現;另一方面,建站初期可信度低,推廣的難度較大,流量較少,對賣家思維運轉是較大的考驗。

不過,獨立站也有其優勢所在。賣家減少了佣金負擔,能夠在自己的平臺上任意展示商品,空間容量不受限制。與此同時,獨立站無論是框架、風格內容亦或是系統數據,皆由賣家自己掌控,甚至還可能結合自身和用戶的特點,貼合用戶消費習慣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期。

「無論如何,未來體量較大的跨境賣家勢必會添加獨立站的板塊,而中小賣家的話,則需要先借用平臺的力量做大體量,將人才沉澱下去再來做獨立站。相信接下來出口電商市場,一定是平臺與獨立站並存的趨勢發展,跨境電商發展必將回歸產品本身,重視供應鏈,加速物流的配送,讓支付變得高效安全,帶動整個鏈條往健康、良性的趨勢推進。」他說。

(文/雨果網 陳林)

2020年傳統外貿企業「涅槃重生」有哪些捷徑可走?而在最新中美經貿磋商背景下,企業轉型升級又有何看點?【查閱此處報名】1月11日,2020年跨境電商全球趨勢發布暨跨境電商雨果獎頒獎盛典將在廈門隆重舉行。屆時電商平臺、賣家、服務商等跨境電商行業的見證者,都將蒞臨出現,與參會者一起暢聊外貿轉型沉浮這十年。  

相關焦點

  • 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開始,對於中美兩個貿易度非常高的國家來說都不是好消息。你給我加稅,我也不會讓你好過。神仙打仗,殃及池魚,中美兩國的企業感覺壓力山大。所以,企業想生存,搶佔國內市場,就需要自身加緊修煉內功,讓科技賦能,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多管齊下。這樣才有希望渡過貿易戰帶來的貿易寒冬期。
  • 以史為鑑,中國當如何應對可能的中美貿易戰
    川普自勝選以來,在對華貿易政策方面頻繁打出「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等常規性貿易救濟牌,同時,利用本國貿易法對華發起「337調查」、「301」調查和「201」調查等非常規性貿易救濟調查,中美貿易戰的陰雲一直未散。從目前態勢來看,中美貿易戰未必會以全面、激進的形式爆發。
  • 中美貿易戰中的「香港支點」
    而中國作為一個年出口2.5萬億美元的貿易大國,當國內消費難有起色的情況下,該如何來處理當下的危機就是大難題。在這場貿易戰中,一個中國城市越來越關鍵,那就是香港。香港對於大陸的戰略意義是全方位的,作為一個世界級的金融之都、一個世界公認的自由經濟體,一個世界認可的單獨貿易區。
  • 外貿企業也接國內訂單?從義烏到東莞細看外貿「晴雨表」
    在這兩座靠外貿出口發展起來的城市,《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了數家為美國大型連鎖超市和消費品牌代工的工廠,感受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製造」面對的壓力和機遇。同樣,接受記者採訪的美國民眾和業內人士也表示,美國挑起貿易戰對普通美國百姓的傷害也很大,而美中兩國約定日期磋商本身就是在釋放積極信號。
  • 何力:逆全球化下中美貿易戰與國際經濟法的走向
    經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博弈時代已經開始,國際經濟迎來了轉折時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如何對應?二、 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法經濟制度和規則固然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但如果沒有法律制度的配套就難以獲得穩定性。法律制度主要是指的國內法制度,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跨國乃至國際的問題,只是依靠國內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中美貿易嚴重失衡是川普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
    自從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莫名其妙的打響了,網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中美貿易戰起因版本,那麼形成中美貿易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我們通過數據來說明 1、中美貿易嚴重失衡是川普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美方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赤字1000億美元,進一步開放市場。
  • 俠客島:30多年前的中美貿易戰,給我們什麼啟示
    粗粗算來,從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到中國應戰,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盤旋在國人心頭已有半年多。對中國來說,接下來無疑也將有一場比較艱苦的鬥爭。但必須明確的是,這輪中美經貿摩擦並非首次。從歷史上看,近代以來中國的對外經貿爭端中,美國從未缺席。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場貿易戰、甚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場貿易戰,還是小平同志主政時期打的。
  • 中美貿易戰追問:對雙方影響多大?未來走勢如何?
    僅農業、黃金、國產替代等貿易戰受益股逆勢拉升,工業網際網路、計算機應用、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股指期貨方面,4月4日股指期貨三大合約小幅高開,隨後震蕩上行,尾盤受貿易摩擦信息影響,股指期貨全線跳水。截至下午收盤,IH1804報2698.0點,漲0.13%;IC1804報5976.0點,跌0.54%;IF1804報3841.6點,跌0.19%。
  • 面對中美貿易戰,日本提出「中美之外經濟圈」,可行嗎?
    疫情暴發後,日本政府擔心疫情導致供應鏈被切斷,也表達過希望企業回遷的想法,可日本在口罩、汽車零部件等關鍵物資生產方面深度依賴中國,貿然推動企業回遷勢必擾亂日本經濟,還會影響疫情防控,日本政府也因此擱置了推動企業回遷的構想。日本不願在中美貿易戰中選邊站,但又擔心美國報復,因而不得不做出配合美國的姿態。
  • 汪滔如何帶領大疆在中美貿易戰中全身而退?
    汪滔如何帶領大疆在中美貿易戰中全身而退? 永州新聞網 | 2020-11-24 10:49:42 自2018年起,中美貿易戰一波接著一波,被美國盯上的許多中國企業,至今都還難以全身而退。
  • 《人民日報》十評中美貿易戰
    去年中美貨物貿易額已達5837億美元,是1979年兩國建交時的233倍。讓全世界看重的龐大中國市場,日益成為美國企業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業務增長點和利潤中心。美中關係委員會近期報告顯示,對華出口為美國創造了100萬個就業崗位。
  • 陳繼勇:中美貿易戰的背景、原因、本質及中國對策
    7月6日, 美國正式對第一批清單上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作為反擊, 中國也於同日採取同等規模和力度的徵稅措施, 並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正式實施的徵稅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 追加起訴。至此, 中美貿易摩擦正式升級為貿易戰。
  • 中美貿易戰:美國在貿易戰中受到了哪些影響
    在幾十年前的一場真人秀上,一個叫做唐納德川普的房地產商人在訪談中抱怨了中國和日本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比美國本土的企業強很多,他呼籲美國政府要加強對國外企業的限制。誰知再2016年的11月9日,這個男人當上了美國總統。而他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對中國徵收大量的關稅。
  • 堅決反對貿易戰升級 中國商務部:中美經貿團隊一直保持有效溝通...
    高峰同時指出,希望美國注重企業利益,儘快取消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打壓和制裁措施。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非常歡迎中方想要達成一個貿易協定,以及冷靜處理分歧的態度的問題,高峰表示,中方已經表明態度,我們堅決反對貿易戰升級,願意以冷靜的態度通過磋商與合作解決問題。
  • 中美貿易戰「揮劍」紡織產業,中國服裝企業出海得備「兩把大刀」
    紡織服裝是中國出口的重要品類之一,眾所周知,成本上升已經給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戴上了沉重的枷鎖,而在中美貿易戰的波及之下,中國紡織服裝將面臨怎樣嚴峻的局面?又該如何突出重圍? 中美貿易戰再升級,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四面楚歌 雨果網了解到,此次新一輪的中美貿易關稅措施不會立即生效,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聲明指出,加徵關稅可能會在8月30日公眾諮詢結束後生效;另據美國OTEXA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總額為387.4億美元,其中,出口服裝270.3億美元,出口紡織及製成品117.1億美元,一旦該政策生效勢必將會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賣家造成不小的影響
  • 鍾飛騰:超越霸權之爭:中美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邏輯
    在看待中美貿易戰時, 其他國家並沒有按照現實主義的邏輯, 根據與美國關係的親疏遠近重新安排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因而, 以政治盟友劃線的傳統做法已不能用來分析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其他國家的選擇。就未來發展趨勢而言, 川普目前的政策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但將對全球經濟治理以及地區經濟關係產生複雜影響。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分析和發現當前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相關報導提供參考借鑑。
  • 如果說鴉片戰爭是悲劇,那麼中美貿易戰很可能「喜劇」收場——重讀...
    2018年4月19日,「智享新時代」論壇(第一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研究院舉行。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研究院與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上觀學習」欄目聯合主辦。論壇第一期聚焦「中美貿易戰」這一最新最熱話題,圍繞中美貿易戰中國為什麼一定會贏,美國在怕什麼以及中國該怎麼辦等觀點作出深度解讀和前瞻判斷。
  • 中美貿易戰成為A股大跌導火索,但根本原因是什麼?
    然而,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開啟,卻打破了這一互利共贏的格局。然而,在中美貿易戰開啟之際,受衝擊影響的,已不僅僅是中美兩個大國,而對於全球市場的衝擊影響也是不可小覷。一方面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擴大,並創出近年來的新高水平;另一方面則是美國開展轟轟烈烈的稅改行動,而大規模的減稅政策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土的財政赤字。
  • 亨達外匯:中美貿易戰延伸至貨幣戰市場避險情緒急升
    美國財長姆欽周一突然發表聲明,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為1994年欲來首次。分析師指美國總統川普上周突然宣布自9月1日起向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加徵10%關稅,而人民幣匯價亦於昨一跌穿七算心理關口,引來美國反擊,顯示中美衝突已經由貿易戰延伸至貨幣戰,令市場恐慌情緒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