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臺汗國(二十一):東察合臺汗國的黃昏!

2020-12-21 我是一隻駝鳥

1432年,歪思汗戰死,兩個兒子爭位內訌。長子羽努斯佔據汗國西部,次子也先不花二世佔據東部,雙方你爭我奪互不相讓。這樣的亂局持續了數年之久。1437年,羽努斯與也先不花二世作戰失利,無奈之下率三萬多戶屬民逃到帖木兒帝國。帖木兒的孫子兀魯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但等到他們放鬆了警惕,便以提供食物為誘餌,將羽努斯身邊所有貴族和將領騙入一座城堡中屠殺,其他屬民則分給帖木兒帝國的貴族們。羽努斯失去了屬民,不敢反抗,只得聽從安排,去經學院上學,學習伊斯蘭經典。

羽努斯逃亡後,也先不花二世正式成為東察合臺汗國之汗。成為可汗後,他首要的任務便是收復失地,將歪思汗當年丟掉的喀什噶爾奪回來。但也先不花二世比父親聰明得多,他不願意和帖木兒帝國發生全面戰爭。如果那樣的話會耗費太多兵馬錢糧,僅為奪取一座城市是不值得的。於是,他派朵豁剌惕家族的賽亦德·阿里用蠶食的方法攻略喀什噶爾。賽亦德·阿里先是攻佔喀什噶爾周邊村鎮,封鎖商路,搶割莊稼,但就是不組織大規模攻城。這樣持續了三年,喀什噶爾的居民因為沒有遭到戰爭打擊,對東察合臺汗國軍沒有怨恨,倒是因為總是缺糧而對帖木兒帝國不滿,終於,他們發動起義,抓捕了帖木兒帝國的官員,歸附東察合臺汗國。

也先不花二世即位初期,獲得了所有貴族的支持,"因此汗國政務蒸蒸日上"。但是很快,也先不花二世開始寵信一位畏兀兒貴族,而對蒙古貴族們冷淡起來。蒙古諸貴族大為不滿,而這個時候,歪思汗時代汗權過度膨脹的情形早已過去,也先不花二世和羽努斯的爭位使得貴族們的力量又增強了,足以制約可汗。於是,天在朝堂上,貴族們當著也先不花二世的面,將那位畏兀兒貴族"抓住砍成幾塊"。也先不花二世面對這樣的慘劇驚懼不已,連夜逃走。

這一回,又是朵豁剌惕家族出來收拾殘局,賽亦德阿里聽到消息後派人找到也先不花二世,將他接到阿克蘇城,重新扶立為汗。其他貴族也紛紛再次向也先不花二世表示效忠,局面才安定下來。既然無法壓服貴族們,也先不花二世就必須通過對外戰爭來獲得權威。於是,他開始向帖木兒帝國發動進攻,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地盤獲取財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發洩帖木兒帝國收留自己的大哥羽努斯,並殺害大量東察合臺貴族的不滿。此時,帖木兒帝國第二任皇帝沙哈魯,第三任皇帝兀魯伯都己死去,由帖木兒的孫子卜撒因執政。帝國早已不是帖木兒時期的強國了,面對也先不花二世的進攻,雖然也能組織抵抗,但已無力將之徹底擊退。

苦思良策而不得的卜撒因突然想到了自己手中的一張牌:一直在帖木兒帝國作食客的羽努斯。如果將羽努斯送回國去與也先不花二世爭位,自己的壓力不是馬上可以消除了嗎?於是,卜撒因將羽努斯叫來,對他說道:"現在,我為你脫下貧窮的布衣,加上君王的錦袍,送你回故土,但你要遵守以下幾個條件:將來你不能像你的祖先那樣說'帖木兒及其家族世代都是我們的臣屬。'雖然以前確是如此,而現在一切都有了變化,我已經應天承運為帕的沙(國王),因此,如果你願意臣服於我,就必須自稱臣僕,而不能以平輩自居。但是,你對我寫信時,無須用汗對帖木兒家族著米爾咱的格式,只需以平輩通函的形式即可,這些條件對你的子孫也同樣適用,這樣要求是過分和無理的。

雖然帖木兒帝國曾經無比強大,東察合臺汗國還是他的附庸,但雙方家族的尊卑還是一直保持的,帖木兒家族也以能娶到察合臺家族的女兒為榮。現在卜撒因要求羽努斯以臣僕的地位向自己效忠,可算得乾坤顛倒了。雖然心中有一百個不服氣,但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羽努斯希望逃脫牢籠,只能滿口答應。在獲得了充足的給養後,羽努斯出發進入東察合臺汗國,一些在也先不花二世身邊不得志的貴族紛紛投效於他,很快聚集起數萬大軍。

羽努斯率領著這支軍隊包圍了喀什噶爾。自從喀什噶爾被東察合臺汗國收復後,也先不花二世將之賜給朵豁剌惕家族的賽亦德·阿里為封地。賽亦德·阿里見羽努斯來勢洶洶,連忙向也先不花二世求援,也先不花二世聞訊,率六萬大軍馳援,與賽亦德·阿里合兵一處,將羽努斯擊敗。羽努斯初戰不利,只得回到帖木兒帝國,向卜撒因請求給自己一塊地方作為反攻的基地。卜撒因於是將費爾幹納安集延城附近一塊名叫哲得幹的地方賜給羽努斯。羽努斯從此在這裡紮下根來,招兵買馬,隨時準備東徵。

也先不花二世雖然擊退了羽努斯,但他經過那次逃亡後復位,其統治中心已經到了向陽地的阿克蘇,而對蒙古斯坦地區則漸漸失去了掌控力。同時,另外兩股勢力的崛起也讓局勢更為混亂。曾經雄踞北亞與東歐的金帳汗國崩潰後,其屬國藍帳汗國的後裔開始南遷。藍帳汗國的統治者是朮赤第五子昔班的後裔,昔班的六世孫阿布海爾汗這時候率領部族從北方進入到中亞,建立了一個疆域包括西伯利亞和錫爾河以北的遊牧國家,他們以金帳汗國最強盛時期的可汗烏茲別克汗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國名,被稱為烏茲別克汗國。而不久,其部族中又有一部分出走,因為他們自稱"哈薩克",意為流浪者和獨立者,因此這些出走者建立的汗國被稱為"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汗國進入到蒙古斯坦地區,也先不花二世劃出一部分地區讓他們居住,兩家十分友好。可是,事情很快便發生了變化。

北元朝廷的太師也先殺死北元皇帝脫脫不花之後,於1453年自立為"大元天聖可汗"。之後派自己的長子斡失帖木兒西徵,西徵大軍勢如破竹,滅亡了烏茲別克汗國。阿布海爾汗死於非命,其大量部屬投奔了哈薩克,哈薩克的人數急速膨脹,達到二十餘萬。如此,哈薩克的實力幾乎超越了東察合臺汗國,很多對也先不花二世不滿的貴族反而依附於哈薩克。

如此局面之下,也先不花二世雖然對西部邊境上的羽努斯耿耿於懷,也沒有力量再發動討伐了。1462年,也先不花二世去世,其子篤思忒·馬黑麻繼承汗位。篤思忒·馬黑麻是一個"性情古怪,行徑頗不可思議,精神從來也不正常"的人。一上臺便開始胡作非為,他想娶父親的一個妃子為妻,但這是伊斯蘭教法絕對不允許的,為了達到目的,他一連殺死了七位持反對意見的伊斯蘭教士。引起了伊斯蘭教徒的極端不滿。這還不夠,在也先不花二世在位時,支持汗室最為得力的,是朵豁刺惕家族的賽亦德·阿里,而也先不花二世去世前,賽亦德·阿里也去世了,朵豁刺惕家族被交到賽亦德阿里的兒子馬黑麻·海答兒手中。

篤思忒·馬黑麻汗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竟然無端攻打朵豁剌惕家族的封地喀什噶爾,大肆燒殺搶掠,逼著馬黑麻·海答兒投奔了羽努斯。這樣樹敵,篤思忒·馬黑麻汗原本必然會死於非命,但他還算幸運,1469年死於肋膜炎。而他死後,國內大亂,羽努斯趁機東徵,佔領了整個汗國,處死了篤思忒·馬黑麻汗的兒子怯伯,成為東察合臺汗國新一任可汗。

相關焦點

  • 東察合臺汗國對西域社會——兼論察合臺汗國的歷史變遷
    1347年,汗國東部的朵豁剌氏家族於阿克蘇將察合臺後裔禿黑魯帖木兒擁上汗位,建立東察合臺汗國,我國西域地區主要處於其統治之下,東察合臺汗國的統治對天山南北各地的政治、經濟、民族和社會結構均產生深遠影響,其發展變遷史是我國西北邊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東察合臺汗國的結局
    因此,汗國先是分為西察合臺汗國、東察合臺汗國;又分為:西察合臺的東汗國、西汗國,東察合臺的東汗國有時候,西察合臺的東汗國,東察合臺的西汗國,兩者位置相同,都在錫爾河北。1432年,大約相當於明前期,好戰的東察合臺汗歪思汗在進攻鐵木爾帝國時陣亡,他的兩個兒子裕努思和也先不哈二世,雙方進行了殘酷的戰爭,最終,弟弟也先不哈二世獲勝,成為東察合臺汗國的汗,定都亦力把裡,即今伊寧一帶。
  • 東察合臺汗國的結局
    蒙古極盛期,包括元帝國和四大汗國,其中,以察合臺汗國時間最久,延續四百六十年,須知,元帝國只有八十幾年。察合臺汗國一直延續到清時期。從地理上說,察合臺汗國分為四部分:河中、錫爾河以北、天山南北、以及哈密、吐魯番一帶。
  • 察合臺汗國
    巴魯剌思、札剌亦兒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該汗國中蒙古族的主體,其統治者是察合臺後裔。他不僅統治了成吉思汗給予的兀魯思和軍隊,而且在別失八裡(今新疆維吉爾薩爾護堡子)自己的王國中也享有至高的權力。 察合臺汗離世後,其孫子哈剌斡忽勒繼承汗位。由於察合臺和窩闊臺兩家族反對蒙哥繼承大汗位,所以蒙哥大汗把河中地區交拔都統轄。哈剌斡忽勒的統轄區只限於東部地區,而且本人尚未抵達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按照蒙哥大汗的旨令,乃哈敦(皇后)統治了察合臺汗國,長達10年之久。
  • 歐亞歷史:西察合臺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
    合札罕之子密兒咱·烏巴都刺( Mirza Abd-Allah)上臺後,繼續奉行乃父政策,廢黜拜延忽裡汗,另立帖木兒沙(Timur--shah)。合札罕家族對西察合臺汗國的霸權引發了巴魯剌思部哈只和速勒都思部迷裡·拜延的聯合進攻,密兒咱很快被推翻。
  • 東察合臺汗國對西域社會的歷史影響論析
    1347年,汗國東部的朵豁剌氏家族於阿克蘇將察合臺後裔禿黑魯帖木兒擁上汗位,建立東察合臺汗國,我國西域地區主要處於其統治之下,東察合臺汗國的統治對天山南北各地的政治、經濟、民族和社會結構均產生深遠影響,其發展變遷史是我國西北邊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察合臺汗國復興佛教,汗國一分為二,蒙古人200年內被伊斯蘭化!
    蒙古帝國在窩闊臺和貴由兩位大汗的統治時期,把中亞地區的管理權力委託當地穆斯林商人,察合臺汗國依靠當地的勢力來進行統治。察合臺汗國前期,遵守成吉思汗制定的《扎撒大典》,一視同仁對待各種宗教,沒有強制推行宗教欺壓政策。
  • 蒙古「四大汗國」——察合臺汗國的結局,還是把印度給滅了
    朮赤的,就是後來的欽察汗國;而察合臺的,就是後來的察合臺汗國。在蒙古「四大汗國」裡面,窩闊臺汗國的壽命是最短的,最長的,就是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的最初封地在天山南北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都城在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
  • 察合臺汗國(十九):黑的兒火者汗中興,臣服大明王朝的時代!
    黑的兒火者汗即位之時,東察合臺汗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西部費爾幹納地區已經被帖木兒帝國佔領,疆域只剩下蒙古斯坦和向陽地,而帖木兒的鐵騎還時不時地東進騷擾。國內城市凋敝,農田荒蕪,牧民缺牛少羊。東察合臺汗國在法統上是元朝的藩國,在血緣上也是兄弟之國,按說不該向明朝稱臣。但此時自身難保,獲得強者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而明太祖朱元璋收到東察合臺汗國的貢品,非常高興,"賜王彩幣十表裡,其使者皆有賜",並派主事寬量、御史韓敬、評事唐鉦出使,以書諭之,正式將東察合臺汗國列為自己的藩屬國。
  • 文明的傳播者 | 察合臺汗國
    蒙古人在中古代創立的王朝除了我們熟知的中國元朝,還有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和伊爾汗國,它們合稱為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與演變起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一代所建立的「金帳汗國」直接奠定了近代東歐和中北亞民族的分布格局;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系建立的「察合臺汗國」更是影響了後來的新疆、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各民族的政治與文化。
  • 東察合臺汗國衰亡原因:遊牧與定居之爭
    1348年,察合臺汗國已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杜格拉特部(又譯朵格剌惕部)擁立王室後代禿黑魯帖木兒為可汗,東察合臺汗國歪思汗在位時期,瓦剌接連來犯,東察合臺汗國的都城由別失八裡(位於今吉木薩爾縣境內)遷至亦力把裡(今伊寧市),準噶爾盆地面臨瓦剌的進攻,自此逐漸喪失了汗國重心的地位。
  • 東察合臺汗國衰亡原因:遊牧與定居之爭
    1348年,察合臺汗國已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杜格拉特部(又譯朵格剌惕部)擁立王室後代禿黑魯帖木兒為可汗,東察合臺汗國由是建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汗國曾陷入短暫的混亂期,杜格拉特部的哈馬兒丁叛亂自立。瓦剌接連來犯,東察合臺汗國的都城由別失八裡(位於今吉木薩爾縣境內)遷至亦力把裡(今伊寧市),準噶爾盆地面臨瓦剌的進攻,自此逐漸喪失了汗國重心的地位。
  • 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是怎麼回事?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那麼,明代的葉爾羌汗國和蒙元時期的察合臺汗國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繫呢?察合臺汗國的前世:察合臺汗國最開始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依其領地擴建而成,後經其子孫不斷發展形成為獨立的汗國。1321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為「蒙兀兒斯坦」,即東察合臺汗國,西部稱為「馬維蘭納兒」,即西察合臺汗國。
  • 察合臺汗國(二十):六代賢相忽歹達與「英武過人」的歪思汗!
    沙迷查幹汗繼承父親的汗位後,馬上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1405年西部的帖木兒帝國打算東徵明朝,要東察合臺汗國協助。此時的帖木兒帝國,已經是一個首都是撒馬爾罕,領土從德裡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的大帝國。其大帝帖木兒擊敗了金帳汗國、奧斯曼土耳其、德裡蘇丹、伊兒汗國等所有強國,現在打算向世界上另一個超級大國明朝宣戰。而要進攻明朝,必須要途經東察合臺汗國的領土。
  • 「蒙古四大汗國」之鐵木真的次子之國——察合臺汗國!
    但這也標誌著蒙古帝國的分裂,蒙古四大汗國自那以後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獨立的王國了,只有忽必烈的三弟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還表面上遵從大元朝的號令。鐵木真也給了朮赤和察合臺一個交代,將第一次西徵打下來的花剌子模國以北的土地賜給了朮赤,花剌子模國以南和原西遼以西的土地賜給了察合臺。察合臺便在這片土地上定居了下來,形成了察合臺汗國的雛形。鐵木真死後,蒙古諸王動蕩,察合臺帶頭向窩闊臺稱臣,才使得大蒙古國穩定了下來。
  • 察合臺汗國(七):海都趁火打劫,察合臺汗國成窩闊臺汗國附庸!
    與伊兒汗國交戰使察合臺汗國軍隊慘敗,汗王癱瘓,察合臺汗國很多貴族對前途喪失信心。木禿堅之孫阿合馬、察合臺第四子撒班之子聶古伯先後叛逃,打算投奔元朝。在如此局面之下,八剌深知自己如不能追討叛王,察合臺汗國立時就會解體。雖然癱瘓不能騎馬,八剌仍是咬著牙乘坐轎子,率軍出徵。八剌身殘志堅,確實讓人欽佩。
  • 東察合臺汗國分裂,明朝放棄了哈密,新疆開始了泛伊斯蘭化的進程!
    就這樣過了3年,喀什噶爾的軍民發動起義,抓捕了帖木兒帝國的官員,歸順東察合臺汗國。 也先不花即位初期,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汗國政務蒸蒸日上。 但是不久,也先不花就開始寵信一個畏兀爾貴族,對蒙古貴族們冷淡下來。
  • 這座中原亭閣式建築,原是成吉思汗後裔、東察合臺汗國汗王墓
    位於新疆伊寧縣麻扎鄉協合買裡村的速檀·歪思汗麻扎,又名「蘇裡唐·歪思汗麻扎」。陵園佔地上百畝,中間有一座古老的中原地區亭閣式建築,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代孫,明代西域地方政權——東察合臺汗國的汗王速檀·歪思汗就葬於此建築內。2006年,速檀歪思汗麻札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察合臺汗國的始祖——察合臺
    其受封地是河中地區、花拉子模的一部分、畏兀兒地區、喀什噶爾、巴達哈傷、巴裡黑、哥疾寧以及直到忻都(印度)邊境的所有地區。後來在此封地的基礎上,察合臺及後裔們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察合臺汗國,他因此也成了察合臺汗國的始祖。察合臺經歷了兩代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與窩闊臺汗的統治時期。
  • 【蒙古帝國君王譜】察合臺汗國(一):歷史變遷1
    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等都企圖佔據察合臺汗國,該地區成為角逐之地。忽必烈曾派供職於他的阿必夫合(察合臺曾孫)的兒子兀魯克去察合臺汗國當君主,不幸的是,兀魯克在途中被阿里布哥的軍隊殺害。阿里布哥則派拜答兒(察合臺的第六子)的兒子阿魯忽為察合臺汗國的君主,並保證軍需的供應,讓其注意防備忽必烈軍隊的侵襲。後來阿魯忽又從拔都手中奪回了河中地區,使察合臺汗國真正成為獨立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