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在詩中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相伴之愛;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兩小無猜之愛。古人對於愛情的追求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不僅局限於詩和文學方面,在節日中也有古人對於愛情追求的影子。那在古代古人所過的節日到底哪一天是情人節呢?想到這裡,大家可能大多都會想起七夕節。
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面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節大約起始於西漢,在宋代的時候才開始興盛起來。那在七夕這一天,傳說是是紡織女神的誕辰。古代女子平時大多都是待在閨房當中,很多時間都是不能在外行走。但是情人節這一天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她們可以走出家中。
所以這一天對於古代女孩們來講是非常歡喜的。在七夕這一天,她們可以向上天祈求智慧和精巧的技藝,那當然有的時候也免不了上天賜予幸福美滿的姻緣。原先七夕是有很多習俗,但在歷史的發展中,有一些也慢慢的被遺忘了,只有一部分習俗被保留了下來。後面又有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愛情,鵲橋相會的故事。
所以在後來又經過慢慢的發展,就形成了現在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就成為現在的情人節。那在古代到底哪一天是情人節呢?其實,這有兩個說法。其中一個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何呢?那其實元宵節在古代還有一個名稱就是上元節,也叫燈節。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會出來上街去觀賞花燈。
當時每個朝代元宵節的習俗都會有一些不同,但是最後元宵節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並延傳至今。那一般在古代元宵節都會有燈會,賞花燈,吃湯圓這些傳統的民俗活動。男女都會上街走動賞花燈,結伴一起遊玩。這樣未婚男女之間就多了很多交流的機會,辛棄疾也在《青玉案元夕》中就寫過: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果一人在元宵佳節街頭夜行,賞燈遊玩之際,遇見自己一見傾心之人,這該是有多好。自然在古代也有很多人在元宵佳節中,就會尋找自己心中所喜歡的那個人。那在古代還有一個說法,這個節日就是上巳節。在上巳節,人們都會聚集在水邊,舉行活動和儀式以消除不祥。
所以在起先可能對於愛情的意思不是很多,但隨著後來人們觀念的轉變,很多人對山水田園的嚮往和對自由自然的崇尚,後來對於消除不詳這一層意思就慢慢的變淡了。倒是結伴遊玩,春天踏青之意愈發濃厚。在以後的節日舉行主要的活動之一就有男女相互表達愛慕之意,後來可能也就發展為古代情人節。元宵節看燈,三月初三出去踏青,這些都是男女結伴認識,一起遊行的好機會。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