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論功封侯時,為何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卻屈居第62?

2020-12-15 騰訊網

張良、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他們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漢開國功臣。在世人眼中,張良運籌帷幄,蕭何坐鎮後方,韓信徵戰沙場,三人雖然擅長領域不同,但能力和功績不相上下。

不過,作為「漢初三傑」的直屬領導,漢高祖劉邦或許有不同看法。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扮演者:陳道明)

西漢建立後,蕭何先任丞相再任相國,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韓信更是先封齊王再封楚王,位列8大異姓諸侯王之一,而張良只是被封了個留侯。王、公、侯、伯、子、男,張良的侯爵比韓信的王爵整整低了兩級。

更直觀的對比來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這裡有一份劉邦欽定的「西漢開國功臣排行榜」,共收錄了145位列侯,按照功績大小,酇文終侯蕭何排名第1,淮陰侯韓信排名第21,而留侯張良排名第62。

對於這樣的排名,相信很多讀者都深表驚訝,難以接受。蕭何排名居首尚有說服力,但「兵仙」韓信戰功赫赫,怎麼可能只排到第21?更誇張的是,「一代謀聖」張良功勳卓著,怎麼可能只排到第62位呢?

對此,筆者簡要分析如下,如有不當或不足,歡迎留言批評指正,共同探討。

(《楚漢傳奇》張良劇照,扮演者:霍青)

首先,對於蕭何排名第一的原因,劉邦是給出過解釋的,既著名的「功人功狗論」。

劉邦決意把「西漢王朝開國第一功臣」的寶座給蕭何,當時,很多武將表示不服,認為蕭何不曾以身犯險,衝鋒陷陣,沒資格獲此殊榮。

就在這種情形下,劉邦打了一個不太客氣的比方,他說:「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 ,發蹤指示,功人也。」

劉邦把建功立業比作狩獵,把上陣殺敵的武將比作追殺獵物的獵狗,而把蕭何比作發現蹤跡、發號施令的獵人。獵狗縱然再勇猛,功績也無法與獵人相比,所以,唯有坐鎮後方、指點江山的蕭何才堪當「第一功臣」。

(《楚漢傳奇》蕭何劇照,扮演者:楊立新)

再者,韓信排名不高是有原因的。

楚漢戰爭進行到白熱化時,劉邦為了拉攏韓信,封其為齊王。但楚漢戰爭剛剛結束,劉邦便藉故改封韓信為楚王,同時剝奪了他的兵權。等到西漢王朝建立,韓信又因「涉嫌謀反」被貶為淮陰侯。

上文提及的「西漢功臣排行榜」,排的就是145位侯爵,而此時的韓信,縱然功高蓋主,但已經是戴罪之身,所以,把他排在第21位,並不奇怪。

(《楚漢傳奇》韓信劇照,扮演者:段奕宏)

最後,再來探討一下張良為什麼排名第62。

《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劉邦曾如是評價「漢初三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由此可知,張良的專長是出謀劃策,蕭何的專長是治國安邦,而韓信的專長則是馳騁沙場。

王朝建立,就意味著從打天下階段向治天下階段過渡。打天下階段,對於劉邦來說,擅長出謀劃策的張良和擅長治國安邦的蕭何同樣重要,但是,到了治天下階段,顯然更需要治國安邦類的人才來匡扶社稷,而謀臣的價值卻瞬間大打折扣。所以此時,張良遠的作用遠不能與蕭何相比。

自古以來,謀士雖然名聲極盛,但實際地位往往遠不及坐鎮後方的文臣,張良縱然堪稱「一代謀聖」,也難逃亙古不變的歷史規律。

(《鴻門宴》張良劇照,扮演者:張涵予)

以明朝的劉伯溫作為對比,他的歷史名望和歷史功績都堪比張良,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大將徐達封信國公,祿五千石,文臣李善長封韓國公,祿四千石,但謀士劉伯溫只封了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爵位比徐達、李善長低了兩個檔次,「工資」更是只有徐達、李善長的二十分之一。

在《明初功臣表》裡,有25位公爵和79位侯爵,身為伯爵的劉伯溫實際排名在100開外,所以,相對比於劉伯溫,張良的待遇算很好了。

更何況,張良雖然在論功封侯時排名靠後,但他的「工資」還是相當高的,最終封了「萬戶侯」,與蕭何平起平坐。可見,劉邦對張良還是相當不錯的。

相關焦點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為何蕭何位列第1?
    劉邦靠著眾人之力打敗了項羽,取得了天下,而為了表現出自己是個英明的領導,自然要論功行賞,但劉邦大封開國功臣時,卻出現了讓眾人很不解的一件事,即:漢初三傑,名氣相當,但在功臣排名上,卻相差很遠,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排名第1的是蕭何。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為何蕭何位列第1?
    漢初三傑,名氣相當,但在功臣排名上,卻相差很遠,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排名第1的是蕭何。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三人排名相差那麼大,一代謀聖張良為何只排到五十名開外,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韓信為何沒有躋身前三,而僅僅在後方負責運糧的蕭何為何又能位居功臣榜首? 我們一起來看。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為何蕭何位列第1
    ,卻相差很遠,張良排名62,韓信第21,排名第1的是蕭何。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三人排名相差那麼大,一代謀聖張良為何只排到五十名開外,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韓信為何沒有躋身前三,而僅僅在後方負責運糧的蕭何為何又能位居功臣榜首?我們一起來看。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然而讀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後,發現這個排名表有點不符合常理,人人都知道漢初三傑居功至偉,然而在排名表上,蕭何排第一,而兵仙韓信排第21位,神機妙算的張良居然排到了第62位。劉邦說:帶兵我不如韓信,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論謀略我比不上張良,有了這三個人,劉邦才得了天下。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然而讀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後,發現這個排名表有點不符合常理,人人都知道漢初三傑居功至偉,然而在排名表上,蕭何排第一,而兵仙韓信排第21位,神機妙算的張良居然排到了第62位。
  • 劉邦大封功臣,為什麼蕭何第1,韓信第21名,而張良只排第62名?
    導讀:流氓出身的劉邦能夠在秦朝末年的亂世中脫穎而出,建立了綿延400年的大漢王朝,除了他本人的自身優勢之外,離不開身邊的眾多謀臣武將,其中以蕭何、韓信、張良三人的功勞最大,因此三人也被後世史學家稱為「漢初三傑」。
  • 漢朝三傑,為何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卻屈居第62?
    漢初三傑指的是蕭何韓信張良三個人,這三人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建立漢朝的大功臣,但似乎在他們的領導劉邦心裡並不這麼認為。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蕭何排名第一,而兵神韓信居然只排到21,更讓人驚奇的是,出謀劃策屢出奇計的張良,居然只排到了62。
  • 西漢145位開國功臣排名中,蕭何第一,韓信第21,張良第62
    圖文共賞,圖與文無關 通過劉邦封侯的情況來看,說明劉邦還是個比較公平,比較念舊的人,在這些開國功臣中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7的竟然是一位女性,她是大將軍奚涓的母親底,被封為魯侯,她這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女侯爵
  • 蕭何韓信張良同為漢初三傑,為何蕭何排第1位,張良排62位
    劉邦在統一天下後,為了籠絡功臣,穩定統治,以及實現當初有福共享的諾言,一口氣封了143個列侯和8個異姓王,同時劉邦將所有列侯按功勞大小進行了一個排名,143位列侯中排名第1是蕭何,排名第2的是曹參,排名第3的是張敖,排名第4的是周勃,排名第五的是樊噲,排名第21的是韓信,排名第62的是張良。
  • 劉邦分封功臣時,韓信21名,張良62名,為何排名如此靠後呢?
    在擊敗項羽,建立西漢後,劉邦表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由此,劉邦能夠建立西漢王朝,蕭何、張良、韓信這三位功臣,無疑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 漢高祖功臣表:漢初三傑,蕭何第一,張良排62,兵仙韓信排第幾
    漢高祖功臣表:漢初三傑,蕭何第一,張良僅排62,兵仙韓信排第幾 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記錄了一張表,叫做《高祖功臣候者年表》,是當初漢高祖劉邦按功勞,為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排的名次。
  • 145個開國列侯中,張良的留侯為何排名第62?劉邦這麼封賞公平嗎
    按照劉邦的說法,自己在財政上比不上蕭何,在軍事上比不上韓信,在謀略上比不上張良,所以他們三個應該是三大功臣,所以封賞的時候,應該也要排在前三名才對。可事實上,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蕭何的確被劉邦封為萬戶侯,而且功勞排名第一。韓信則早就被封為了齊王后來改封為楚王。可是張良被封為留侯,排名卻到了62位,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吧?
  • 西漢開國功臣之中,為何韓信僅排21位,張良排在62位?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劉邦曾經直言「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因此漢初三傑可謂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最大功臣。然而,在一份西漢開國功臣列表中,後人可以清晰地看到,蕭何排在第一,韓信排在第二十一,張良更慘排在第六十二,居功至偉的張良與韓信為何排名如此之低,漢初三傑的排名又為何區別如此之大?
  • 劉邦論功行賞時候的排名?為什麼張良只排在六十二?
    王、公、侯、伯、子、男,張良的侯爵比韓信的王爵整整低了兩級。更直觀的對比來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這裡有一份劉邦欽定的「西漢開國功臣排行榜」,共收錄了145位列侯,按照功績大小,酇文終侯蕭何排名第1,淮陰侯韓信排名第21,而留侯張良排名第62。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韓信只排在第21,那第一位是誰?
    在這143位功臣裡,都被進行了排名,其中蕭何排名首位,韓信卻排在了第二十一位,張良的排名是第二十六位。在那時,有"漢初三傑"的稱號,而韓信、蕭何、張良三人都在其中,他們在幫助劉邦打天下時,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張良足智多謀為何韓信蕭何遇難 他卻冷眼旁觀
    劉邦當了幾年的皇帝,基本上都在平叛中度過,最後在平定英布叛亂時,中了致命的箭傷,回到長安不久後就駕崩了。那麼謀聖張良他沒有預想到韓信之死帶來的後果嗎?天下大亂極有可能重蹈秦二世而亡的覆轍,那麼張良為何對韓信的遭遇選擇冷眼旁觀?這恐怕要從韓信如何被殺說起。
  • 劉邦145名開國功臣排名,張良62名,陳平47名,韓信21名……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劉邦還史無前例的封了一個女性侯爵,且排位第7,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給女性封侯,說明漢高祖劉邦並不歧視女性。第145名:沛侯劉濞,漢高祖劉邦之侄;第144名:合陽侯劉仲,漢高祖劉邦二哥;第143名:羹頡侯劉信,漢高祖劉邦之侄;第141名:周呂令武侯呂澤,呂后的哥哥;第140名:射陽侯項纏,即項伯,項羽叔父;第104名:涅陽莊侯呂勝,曾參與分割項羽屍體;第103名:赤泉莊侯楊喜,曾參與分割項羽屍體;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後來曹參跟隨韓信滅魏、滅趙、滅齊,韓信跟劉邦一樣是總指揮,攻城掠地都是曹參做的,在諸將的眼中,曹參的功勞是第一。劉邦提蕭何為第一,是為了壓制曹參這些武將,一旦武將的功勞過大,劉邦也只能封王,蕭何是劉邦的元老集團的領袖人物,又沒有兵權,是最好的人選。
  • 蕭何功臣第一,張良應該功臣第幾?張良無論第幾,都只能黯然退場
    功臣裡面,排名第一的應該是韓信。蕭何僅被封侯,而韓信則被封王。再往後,也輪不到蕭何,而是彭越、英布這兩個狠角色。那麼,蕭何應該排第幾?就實際功勳而論,蕭何連前五都進不了。因為還有呂澤,這傢伙在劉邦入關之前,直接帶出了一支隊伍,還是沛豐起義的原始股東。蕭何只能與張良、曹參、樊噲、灌嬰這些人比拼第五。
  • 劉邦有多少功臣該排第一位?
    第一人,張良「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為之奈何?」這兩句話可以說算是劉邦的口頭禪啦。可見劉邦對子房有多尊重。在第一批封侯時,張良封邑三萬,地方任選。若不是張良拒受的話,張良在當時的封賞遠在曹參上上上。證明劉邦對張良絕對是寵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