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遠縣青溪鎮:訂單蔬菜 助農增收
鎮遠縣青溪鎮:訂單蔬菜 助農增收 發布時間:2020-11-27 11:32:30 作者:付光斌、唐傑 來源:鎮遠網 近日,筆者來到鎮遠縣青溪鎮後山村蔬菜種植基地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運作,讓更多的村民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並參與到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中,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的路子。目前,合作社共建有18座果蔬大棚,種植面積達130餘畝。合作社成立以來,抱著「勞動群眾共同致富」的理念,以「家庭貧困者、因年齡大及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者優先使用」為原則,帶動了東呈村40餘戶農民就業。
-
秀山石耶鎮平邑村多措並舉發展蔬菜助農增收
華龍網10月9日15時訊 記者從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獲悉,石耶鎮平邑村多措並舉發展蔬菜助農增收。一是因地制宜,選準產業。平邑村緊緊圍繞打造縣城「菜籃子」的產業發展思路,引導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發展蔬菜產業。規劃種植苦瓜150畝,白菜、辣椒等應季蔬菜150畝,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
-
夾江: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助農增收「弄潮兒」
「今年,我準備把家裡5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平時在合作社裡打工,同時還能在扶貧車間裡幹零活。」 村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琳說,合作社目前主要發展中藥材澤瀉、川芎和水稻種植,共發展農戶500餘戶,種植面積達2680餘畝,每畝產值可達4500 餘元,實現土地託管1.72萬畝,中藥材全年加工能夠達到3000餘噸,年服務全縣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為周邊群眾走上高效現代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
臨澤縣蓼泉鎮千畝西蘭花走俏市場助農增收
該鎮依託灣子省級蔬菜標準園產業優勢,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進絲路綠洲有機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佔地400畝的蓼泉萬噸出口商品蔬菜產業園,2018年投資2850萬元建設一期工程,建成1.8萬噸的氣調保鮮庫,結合「三變」改革,採取「保底+分紅」的方式,集中將1000畝耕地入股到臨澤縣絲路綠洲有機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建成千畝西蘭花種植基地,所產的西蘭花遠銷港澳、深圳等沿海城市和韓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
土地流轉農民增收 福清村民住上漂亮的農家別墅
福州新聞網訊 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率先進行土地流轉,實現多方共贏,村民、村集體都嘗到了甜頭。「土地流轉不僅能讓農民增收,還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村容村貌也改善了。」南宵村村委會主任薛洪清5日告訴記者。南宵村是福清市江鏡鎮傳統的農業大村,全村10867人,耕地面積3500多畝。
-
讓農民不再只能圍著土地轉 看龍泉劍池街道如何助農增收?
今年年初,雷少偉以每年每畝300元的價格流轉承包劍池街道茶坦村、宏山村及河村村的500多畝農田,種植水稻。40歲的雷少偉是土生土長的茶坦人,從事農業生產多年,他合作社生產的大米曾榮獲「麗水好大米」稱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農業達人。
-
長子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興一批產業 富一方百姓——長子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初秋時節,萬物豐碩。在長子縣廣袤的田野裡,隨處可見農民收穫的身影。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點亮百姓脫貧的道路,一個個扶貧基地奏出農戶增收的樂章,一座座蔬菜大棚託起群眾致富的夢想……美麗鄉村新畫卷在長子縣徐徐鋪開。光伏照亮「脫貧路」走進長子縣南陳鄉南陳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屋頂上,一排排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
河南尉氏:菊花綻放助增收
今年6月份,石潭村經過多方考察,由村兩委班子牽頭,成立同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黨建 合作社 貧困戶(農戶)」的模式,流轉300畝土地發展特色種植。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石銅寶介紹,茶用菊花每畝收入可達6000餘元,種植風險小、經濟效益高,具有很好的帶貧作用。貧困戶可以跟種,有勞動能力的還能到合作社務工。
-
慶城白瓜子助農增收致富
原標題:慶城 白瓜子助農增收致富 記者 李雲 「這19100元是我賣白瓜子掙的錢,今年總算沒白忙活。」
-
輝南縣金川鎮多舉措助貧困戶增收
輝南縣金川鎮多舉措助貧困戶增收 作者:孫文財 編輯:孔笑妍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20-12-02 10:18
-
東興鎮:菊花浸染秋色 農旅互動助農增收
榮縣東興鎮老君壩村因地制宜實施農業結構調整,近兩年發展的1000畝菊花產業,就成為助農增收的特色產業。並且在菊花盛開的季節,紛至沓來的遊客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旅遊收入。老君壩村1000畝菊花從10月中旬開始次第盛開,黃白相間的菊花浸染著秋色,每天到老君壩村欣賞菊花的遊客達1000多人次。種植基地特意安排的品菊花茶、採菊花表演、吃菊花燉雞等活動,成為榮縣鄉村遊的網紅。「走到老君壩一看,漫山遍野「黃金甲」一片非常美,拍點美照發朋友圈」。攝影愛好者彭曉華說。
-
「命根子」變成「活資產」——西藏白朗縣土地流轉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我們家40畝土地籤了15年的流轉合同,一次性拿到90多萬元,花了60多萬元買了一輛貨車,一臺裝載機,一臺壓路機,一輛私家車,光出租這些車輛設備一個月就能掙兩萬多元。」頓珠說。曾經被頓珠視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變成了脫貧致富的「活資產」。
-
曲周大河道鄉流轉土地1.06萬畝盤活經濟
曲周大河道鄉流轉土地1.06萬畝盤活經濟2014-06-30 17:35:38來源:邯鄲晚報 目前,曲周縣大河道鄉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充分釋放土地能量,激活農業經濟。該鄉共流轉土地1.06萬畝,佔全鄉耕地面積的30%,年增收5000多萬元。 近年來,大河道鄉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同時把土地流轉納入農村「兩委」的職責和工作範圍。此外,藉助縣校合作和北農大教授常年駐老營村的優勢,組織市、縣農業專家組成技術服務團隊,通過舉行討論、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等形式,為規模化種植和機械化操作提供技術保障。
-
80後幼師返鄉做農民 「拜師學藝」 探路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
張月 攝中新網長治7月24日電 題:80後幼師返鄉做農民 「拜師學藝」 探路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作者 李庭耀三年前,1988年出生的郭亞靜還是一名幼兒教師。如今,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東王家堡村的菌菇大棚裡,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她捲起褲腿和村民們一起勞作的身影。
-
從「酸柑子」到「甜橙子」 流轉土地種柑橘 結出脫貧致富果
從「酸柑子」到「甜橙子」 流轉土地種柑橘 結出脫貧致富果 7月3日,南充市高坪區溪頭鄉金華村細雨濛濛。
-
遷安市樓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
商立超 攝遷安市樓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商立超 攝長城網唐山1月20日(商立超 張文華郭雙敏)遷安市大崔莊鎮樓子山村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已經3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水稻的品種老化,導致大米產量低、口感不佳,一直滯銷。
-
「千年藥鄉」甘肅隴南育「鐵桿莊稼」助農出「窮圈」
「千年藥鄉」甘肅隴南育「鐵桿莊稼」助農出「窮圈」 發布時間:2019-08-26 00:1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閆姣)「近年來,我們致力於把隴南建成全國優質藥源基地
-
黔江杉嶺鄉:流轉一百餘畝土地 種植無公害蔬菜
據悉,杉嶺鄉大白山無公害蔬菜基地位於林峰社區1組,由當地一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建,共流轉土地面積120畝,主要用於種植白菜、海椒、茄子、番茄、豇豆、花菜、白蘿蔔、青菜頭等四季時令蔬菜。 據業主李志文介紹,該基地採取股份制合作經營,前三年不需要支付流轉土地費用,土地流轉農戶以土地入股,進入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
栽下「搖錢樹」,養上「下蛋雞」,廣西南寧興建扶貧產業園助農致富
栽下「搖錢樹」,養上「下蛋雞」,廣西南寧興建扶貧產業園助農致富 2020-12-09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