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碰到了老家的一個打算回老家縣城置業的朋友。這名朋友在深圳打工5年,手頭差不多存了有20萬現金。今年過完年之後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早早地前往深圳打工,而是在老家縣城跑了很多樓盤和售樓處。可是,面對老家均價6000多元的房價,門可羅雀的售樓處,他卻不敢下手了。
作為一名從農村出來的90後,這名朋友在深圳打工5年存下20萬,收入水平並不算太高。放在以前樓市火爆的時候,手頭有個20萬,可能加槓桿也會買房。但到了現在連縣城房價都已翻倍的時候,觀念就和以前不一樣了。那麼,要不要回縣城買房呢?筆者認為首先要認清以下3點。
第一,首先要考慮清楚自己買房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自住,以後打算回到家鄉發展,那麼回到縣城買上一套地理位置合適的房子還是可以的。特別是作為一名農村出來的90後,如果還沒有結婚的話,在縣城買上一套房子在婚戀市場上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但如果自身選擇打算在大城市裡打拼,在縣城買房只是用來投資,那麼就要考慮清楚了。因為縣城的局限性,大多內陸縣城的房子並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變現也很難。特別是現在,在房價趨穩的大背景下,在縣城買房的回報並不理想。很大可能是買了一套房,數十年價格不漲並且很難賣掉。
第二,要弄明白縣城房價上漲的邏輯是沒什麼,認清自己所在縣城房價處於什麼位置。對於一個縣城來講,房價持續上漲其實是很不科學的,絕大多數都是房地產開發商炒作的結果。特別是前兩年一些大型的房地產開發商進駐縣城,他們利用在大城市裡的那一套迅速抬高了縣城房價。而縣城的房價往往是相互攀比的,同一個地區裡,如果某個縣城的房價起來之後,往往附近縣城的房價也會朝這個縣城靠攏。如果自己所在縣城的房價比周邊縣城明顯高很多,那就要仔細考慮考慮了。
第三,要考慮買房後對於自身發展的影響。年紀輕輕背上房貸對於很多人來講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果自身家庭經濟基礎並不好,工資收入水平也不高的話,很可能因為房貸壓力的影響而選擇穩定的工作,會放棄一些風險大,但收益也會更好的機遇,比如自己創業等。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還有少數人因為房貸壓力的刺激,往往會比同齡人更加努力,反而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也正因如此,在縣城買房還是要考慮清楚,權衡好縣城房價狀況和自身情況再做決定。畢竟打工存個20萬,對於農村的大多年輕人來講並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