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2020-12-14 豬友巴巴

生活在農村,總能聽村裡老人講一些俗語,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多是先人經驗的總結!俗語不同於諺語或一些詩詞,用詞多不講究,一般都是用近乎白話的生活用語,摻雜著一些當地的方言,因而趣味性已經經驗性很強,這也是俗語能在農村傳承的原因之一,對於以下的二則俗語,我們看看它們是什麼意思!

一、半路夫妻,永藏一手

在農村關係夫妻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說「從小夫妻甜如蜜,半路夫妻各管各」,對於半路夫妻來說,都是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然後重組家庭,這其中肯定不像原配夫妻那樣親密無間!在農村俗話「半路夫妻,永藏一手」,意思是說,通過重組結合的婚姻,因為都經歷過一段失敗的感情,自然不會像過去那些,總會不自覺的防著彼此,有些是一些家庭的瑣事,有些是關於金錢以及孩子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說,半路夫妻留一手的含義!

二、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

在農村,借東西是平凡的事,誰家都會出現這一現象,比如說農具,油鹽醬醋等,這都是鄰裡互助的一種表現!但是在農村也有一些老農是不願借的,俗話說「寧可借人一鬥米你,不願借人半擔柴」!

在農村,過去農村做飯多用柴火土灶,比如說一些玉米秸稈,樹枝,花生殼等,尤其是在秋後,老農多收集一些柴火準備越冬,在農村,對於柴火來說,只要願意,就能儲存很多!但是,對於一些慵懶的人來說,老農是不願意伸手援助的!而對於大米來說,誰家都會遇到臨時揭不開鍋的時候,這時老農多會援助一些,但是救急不救窮!而在農村「柴」與「財」同音,很多農民也因此不願借人柴的!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以上的俗語,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前人總結的一些生產、生活經驗,一般用詞簡單,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時代的特徵。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堪稱金句,但一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麼,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道理嗎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一個人情社會,在農村人們都很注重人情往來,過去的年代,農民都以務農為主,當時農業工具的落後導致生產力的低下,很多時候都需要靠人力來完成,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人們互幫互助,也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助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勤勞的先民,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有一些富有智慧的農村俗語老話
  • 老人說「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為啥柴不外借,啥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說「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為啥柴不外借,啥意思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都是老人的生活經驗,雖然用詞簡單,但也有著大道理。
  • 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農家祖輩的經典語句!
    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  俗語本身就是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通過生活積累的經驗而創造出來的,它們貼近生活,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雖以民間口語的方式表達,卻是極具真理與生活道理,正所謂「話糙理不糙」,說的便是俗語!這句俗語同樣是生活真理的一部分,祖輩們智慧的結晶,小於倒是覺得它不僅述實而且還有「教人」之意!  「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
  • 農村諺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蘊藏著什麼寓意?
    農村是生活的發源地,而城市則是階級的產物。在長時間的生活實踐中,老輩農民將一些很多出世的智慧,通過俗語的方式表達出來。雖然是有時候看起來很簡單的幾個字,但其中的寓意卻能給人以醍醐灌頂的感覺。農村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一句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這句話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生活寓意呢?今天就讓大豐資訊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在農村,日常生活中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更多的是農具。小編記得小時候家中有獨輪車,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工具,實際上當時一個村子中並沒有多少。獨輪車的車架子是由木頭加工而成的,所以造價並不高,唯獨車輪是比較「貴重」的。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 有什麼寓意?
    中華民族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總是留下了許多先人積累下來的一系列智慧,即是其中的一些俗語更是被人們傳頌到現在。事實上大多數俗語對我們都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正如一句農村俗語所說的:「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古人留下的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
  • 為何「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其中的道理你懂得嗎?
    歡迎大家收看第134期迷乎傳奇,在某些農村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老話,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於是問題也就來了,一鬥米的價值是遠高於半擔柴,那麼為什麼人們寧願借出價值高一些的米,也不願意借出半擔柴呢?這其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考量呢?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什麼意思?有啥講究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老祖宗憑藉親身經歷總結了很多人生哲理的俗語,很多一直被流傳至今,可能有些俗語沒啥科學依據,但它經歷那麼久遠的時間還能被流傳下來,足以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就好比說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提及農村俗語,往往給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老輩人的教導,不管是說的做人的道理還是觀天象,這些俗語都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教育,俗語不像古詩詞那麼華麗,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意味深長,古時候很多人接觸不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但很多人也渴望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而老輩人就會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教導後人去認識萬物
  • 農村人常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的魅力也在於能讓人們從三兩句的話語中領悟出許多人生哲理,和學習到一些書本上不能學習到的知識,總的來說俗語具有,言短意賅且通俗易懂,富含哲理且朗朗上口。以下這兩句老話不知道農村的小夥伴聽說過嗎?你認為這些老話有道理嗎?
  • 關於農村紅白喜事,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
    老一輩的農村人雖然說上過學的不多,很多人甚至都不識字,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並且將這些生活經驗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話語,這些話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村俗語。現如今,在農村當中流傳的俗語非常的多,其所包含的範圍也是非常廣泛的,其中有不少都是關於紅白喜事的,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這句話是啥意思?由於「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這句俗語說的是農村的紅白喜事,所以理解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就是說寧願把自己的房間借給別人擺放花圈一類白事會用到的東西,也不願意把房間借給要結婚的人使用。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我國的歷史底蘊深厚,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也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磨礪,流傳到了現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驗總結而來的,可謂是人們經驗的濃縮。俗語的種類也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歲月流逝的,還有描寫人情世故的等等。「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祖宗們為什麼會說這句俗語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在農村很多老人碰到陰雨天氣無法下地幹活的時候或者在喝灑的時候,經常會聚在一起把對俗語當成一種樂趣。而這些俗語聽起來很,可是理卻一點也不含糊。往往很多的俗語會讓人受益一生,而小編也很喜歡聽老人家說這些俗語,總感覺這些俗語裡有一種很強大的魄力。話不多說,今天小編也跟大家說幾句農村俗語,看看大家聽過這些俗語沒有?知道這些俗語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
  • 人們常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其中「雙」指的誰?
    來源在古代農村,人們非常講究風水學說,對農村發生的一些事情,往往最為講究。比如我們結婚生子,喪葬文化,都有一定的說法。其中,「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就是一種說法,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寧願把屋子借出去用來出喪,也不把屋子借出去,用來結婚。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你知道這句話的特定含義嗎?
    咱們農村老人一代代傳下來的俗語很多,其含義也是很深奧的,只是我們知道的太少了。這些俗語很有意思,而且他們說的都是有道理的,我從小到大經常聽村裡的人嘮叨這3個不借的俗語,我們來看看是哪3個不借。第1:不可借屋成雙」;第2:不借柴和鞋」。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有何講究?不妨看看
    從小到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很多俗語,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更為盛行,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有許多講究,有一些俗語是具有科學依據的,比如一些和農忙有關係的,基本上都是對耕地有幫助的,但是也有一些是人們自己內心的講究而形成的,"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便是如此。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有什麼由來?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有什麼由來?相信大家從小到大都聽說過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部分都是由農村流傳過來的,他們其實大部分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也確實影響了人們對於一些事的態度。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農村風俗很多,農村的規規矩矩也是很多的。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很有意思的,箇中的原因,也是值得品味的,而此說法是否是真理,卻有待商榷。現在,我就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隱藏含義乃至其延伸的方方面面簡單談談吧!第一,字面意思很明顯,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的意思是:(農村的屋子的主人)寧願把屋子借給別人作為辦喪事的場所,也不願意借給別人作為結婚的地方。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借衣不借鞋,借米不借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借?
    農村流傳的諺語總是有獨到的意味,需要仔細琢磨才能理解淺顯文字下蘊涵的魅力,有些是老祖宗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有些是風土人情的傳統習俗,有些是封建迷信的風水思想、有些是是非善惡的告誡。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諺語的介紹和解釋,讓大家了解一下諺語中所反映的農村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