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朗讀君 · 主播 | 晏嬌
來源 | 朗讀君(ID:langdu120)
商場裡人潮湧動。
一名看起來5、6歲的小女孩在商場的洗手間玩水,把衣服袖子打溼了許多。
她的媽媽一把抓過她,由於力道過大,小女孩還踉蹌了一下,開口就是:
「你要死啦?衣服不要錢的是吧?我怎麼生出你這麼個東西......」
小女孩仿佛受到了驚嚇,眼裡暗淡無光,如提線木偶般,任由母親東拉西扯。
到底和孩子多大仇,才會在中秋佳節詛咒孩子去死呢?
為什麼這些傷人的話,母親總是容易脫口而出,特別是對著自己懷胎十月的孩子?
言語往往是最犀利的武器,這些話就像刺刀一樣,在不經意間,深深傷害了孩子的內心。
媽媽,你的刻薄裡,藏著的是你的卑微,你的失意。
媽媽,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母親嘴裡
藏著孩子的人生溫度
阿璇小時候總是被比較,從來沒被她媽媽表揚過。
每次當著親戚的面,媽媽直接說她哪哪不好。
她聽了內心特委屈,眼淚沒完沒了的掉,努力表現卻始終得不到認可,抓到犯錯就一個勁說。
阿璇主動幫忙做家務,媽媽嫌她弄得慢、不乾淨。
不做家務,又說她懶,不懂得為家裡付出、體恤父母。
阿璇的媽媽從不放棄任何舊事重提的機會,就像是壞掉的唱片機一樣,反反覆覆、喋喋不休地數落著孩子的劣行,以及孩子是如何讓她顏面盡失的。
媽媽那些刺耳又偏執的話語,在12歲的阿璇心中埋下了自卑的種子,細細算來有多少事情的起因,就來自於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孩子就像一個罐子,大人把對生活的不滿抱怨和尖酸沉重的話統統丟進這個罐子裡,終有一天,這個罐子會爆炸。
當惡毒、刻薄的話語脫口而出時,母親任何的好都煙消雲散了。
沒有一個孩子能在黑暗裡發光發熱。
一句「我是你媽,你敢和我頂嘴?」,感恩的心也變成了抱怨的心。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可現實中,有多少媽媽,生怕多誇幾句孩子就會上天,生怕少打一次就出敗家仔。
「他們從未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卻處處要求我們做一個合格的孩子。」25歲的甜甜在朋友圈裡宣洩著自己的不滿。
「養你不如養條狗,狗還知道搖尾巴。」這是甜甜母親常對她說的一句話。
甜甜始終都沒有辦法讓她改媽媽變說話的方式,這是她最困惑的問題。
甜甜試過溫柔以待,試過討好,試過撒嬌,試過兇狠,試過買東西給她媽媽。
但是要母親做到對她好好說話,貌似只有母親想要這麼做的時候才行。
甜甜很不喜歡媽媽的說話方式,但是甜甜覺得她變的越來越像她的媽媽。
媽媽偶爾的髒話,偶爾的怒吼,甜甜都在不知不覺中吸收學習並內化了。
這些東西都在甜甜的言語行為當中呈現出來,所以當甜甜在和媽媽溝通時,她們往往不能很好的心平氣和的交流。
她們經常吵架,只為那雞毛蒜皮的小事。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仿佛就是一句詛咒。
甜甜其實不喜歡的也是她自己,最難過就是孩子永遠說服不了父母。
就算父母已經習慣用面目猙獰的面孔面對孩子,孩子也永遠無法說不。
誇讚孩子對他們來說是太過寵愛孩子的表現;理直氣壯的指責批評,甚至打罵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向。
長大以後的孩子已經能夠分辨是非,離開父母也能獨立生活,可是那些深入骨髓的自卑膽怯和自我否定的習慣卻將伴隨孩子一生。
為了不讓同樣的情況再發生在孩子的下一代,孩子們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安撫自我的內心,給它勇氣,給它自信。
母親的嘴
是一個家庭的風水
愛默生有句名言:
「家庭是父親的土地,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每個小孩的內心都是柔軟和稚嫩的,母親輕飄飄的一句話,有時比一巴掌扇過去都痛。
環環32歲了,印象中,她沒有和媽媽甜蜜的逛過街,即使她婚後努力想改變她和母親僵硬的關係,後來發現,緩和了關係改變不了母親的脾氣。
結婚之前,她媽媽幾乎每天都罵環環,媽媽希望她爭氣,也自認為她懂環環。
媽媽一直都是端著她是父母的身份,認為打罵孩子是正常的,環環作為子女就是都得忍著。
環環一直被她媽媽罵是神經病,罵多了,聽久了,有時還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神經病。
缺失的關愛是一個缺口,陰暗的家庭環境是一把利刃。
當看著至親至愛之人在面前口不擇言、肆意辱罵的時候;
當敬重而又深愛的人在面前撕下偽善面具,露出猙獰面孔的時候;
當明知道一切大徹大悟後,卻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是孩子最疼的時候。
說話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好好說話,考驗著作為母親的智慧和格局。
聰明的媽媽,在生活中,從不口無遮攔讓人難堪,而是親切待人,如沐春風。
一個會說話的好女人,是男人的貴人,是孩子的領路人,是一個家的靈魂。
一個家庭的人生態度和精神風貌,會在潛移默化中代代相傳。
母親的嘴,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好好說話
是母親的畢生修行
被母親惡語相加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那種感覺恐怕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的到:害怕,緊張,憤怒交織在一起。
要是孩子忍住不與父母爭辯,那場面更加不可收拾。
「這種人,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你這樣的人,以後肯定沒人要你,嫁不出去。」
「二十幾歲的人了像個三歲小孩一樣!」
這樣的話,不知道伴隨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或許媽媽們罵完就忘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過這些話,單純的把孩子當情緒的「垃圾桶」。
孩子生氣,媽媽都會覺得是在無理取鬧。
面對媽媽的語言暴力,部分孩子將產生的痛苦情感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將它們合理化:
她曾經對我寄予了那麼高的道德期望,而我卻犯下罪過讓她如此傷心。」有時候,媽媽們換種說話方式,是不是會能教育好孩子呢?
家裡大掃除,打掃一整天的媽媽非常疲憊,然後很沒好氣的對孩子說:
「你怎麼這麼懶啊,動也不動......」
這個時候不妨這樣說:
「一家人一起大掃除,才能掃盡倒黴事,孩子,你來擦桌子吧。」孩子有不對的地方,可以指出來,上綱上線侮辱孩子真的不可取。
人世間走一遭,不能不說當了親人是種緣分。
傷人的話別說,暖心的話多說。
考慮孩子的感受,好好說話,是當媽的一種善良,也是畢生的修行。
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裡寫道: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對於父母來說,育兒也就是在育己。
有誰能播下一顆仙人掌的種子,而最後得到一束蘭花?
「曾經有那麼一雙小手,努力的想去抓住兩個大手,因為抓緊了,就是幸福,可是,他怎麼抓,也抓不到了。」
父母也是從孩子過來的,給每個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給予擁抱和溫暖。
幸福的家庭,沒有犀利的指責和充滿怒氣的打罵。
點個「在看」,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場終身修行。
今天有書君推薦給大家一個優質育兒平臺:
有書少年
用最專業、最實用、最科學的育兒文章
助您做一個三觀正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有書少年
免費讀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