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頭、出遊、看新婦,莆田人鬧元宵那些事!

2020-12-12 莆田旅遊網

漫話元宵

文字:朱祖厚

攝影:佘琦輝

導語

元宵節裡,家家戶戶的主婦,總是那麼一絲不苟,在她們心目中,虔誠事關一家人的幸福順風。

元宵節的主題是感謝社稷之神,感謝大自然的恩賜,感謝生活,敬畏神明,正派做人,並表達對將來的良好願景。

據說元宵節開始於漢朝,可謂歷史悠久。最早知道有元宵節慶,是在小時候看莆仙戲《薛剛鬧花燈》時,並且知道了元宵節和燈有關係。戲臺小世界,終究體會不出元宵熱鬧的盛況。

靈川東汾五帝廟鬧元宵(佘琦輝/攝影)

七十年代中期,讀到閩西武平縣氣象局編寫的一本書,裡面提到天氣諺語:雲蔽中秋月,雨打上元燈。據說自然界存在天氣韻律,148天後天氣會重複。有更通俗的說法: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雨打燈。後來又讀到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於是知道了元宵又稱為元夕上元節

看新婦

北高后積村「看新娘」(然意典藏/攝像)

村裡解放前有鬧元宵,自從我出生,元宵節就廢掉了。但是正月十六尾暝元宵看新婦是保留節目。村裡有一句諺語:看新婦,看新不看舊,看舊主主(主,莆田話讀「祖」,戶戶的意思)。正月十六晚飯後,凡是這一年娶了新媳婦的人家,開大門點大燈,準備糖果和紅棗紅糖薑母茶招待看新婦的人們。新媳婦盛裝坐在眠床頭,把嫁妝箱櫃打開展示,任憑村人觀賞,評頭論足。看新婦有助於快速提高新媳婦在村裡的知名度。品貌漂亮,妝奩豐厚的新媳婦自然風光無限。背後議論,則猶如在各自的朋友圈留言。

涵江國歡新坡鬧元宵(佘琦輝/攝影)

解放後看新婦是由村婦聯組織的。我是1976(丙辰)年結婚的,到1977(丁巳)年元宵看新婦時,我大女兒馬上就要出生了。古人認為孕婦身心易受邪氣侵害,所以晚上不可以開門。隊裡的婦聯小組長通知凡是孕婦免於裝新婦給人們觀賞。那時家窮,我們的結婚洞房是一間土屋,土格牆上搭上竹竿為梁,釘上竹片為椽,再鋪上蘆葦,蘆葦之上鋪上一層和著稻草的黏土,黏土之上是屋瓦。雖說冬暖夏涼,畢竟是土屋。我想像著如果有看新婦,村裡人會怎樣在他們朋友圈留言。一個鐵定的事實是,妻子由少女跳過新婦這個環節直接變成舊婦了。其後村裡尾暝元宵看新婦因為某種緣故不再成為習俗了。

做福首

涵江白沙澳柄元宵(佘琦輝/攝影)

大約是1984年,村裡幾位老人開始籌備恢復鬧元宵活動。解放前元宵做頭是按結婚先後順序輪流的。村中部朱姓稱為中境,正月初十做元宵。村西是林姓,元宵在十一日。我們是村東朱姓,稱為上境,元宵在初八這一天。每年有八位男子輪流元宵「做頭」,文雅一點,稱作「福首」。因為解放後幾十年沒有鬧元宵,如果從解放前還沒有做頭的人開始輪流,那會有太多的男子到八九十歲都輪不到。考慮到做頭不單單是經濟上的負擔,還要連續三天三夜執事疲勞,老人們經濟上和體力上都無法勝任,村裡董事會就決定1980年前結婚的男子,每人繳納多少錢,集體做頭。這樣我父親和我們兄弟都在交錢做頭之列。所以我對元宵做頭沒有親歷,只知道個大概。

涵江城隍廟(佘琦輝/攝影)

正月初七晚上,宮廟董事會就在宮廟裡組織上境做頭的人開會,安排活動程序,通知注意事項。初七晚上八家做頭的還要在社公廟裡給筵桌擺好祭品,規模相當大,有好多的男男女女在幫忙。做頭人家的家裡也要擺好筵桌祭品,並組織安排家人和親族參與執事及其換班事宜。初八日一整天祭祀,社公出遊,一直到初九凌晨回社裡。初九白天做頭人家大辦酒席,宴請親朋好友。我父親說,解放前元宵酒宴稱作春酒,要連續辦三天。那時家家都窮,春酒只是確保客人能夠吃飽而已,因此,芋頭、燜豆腐、炒米粉是必有的三道菜。現在的元宵酒宴一年比一年高檔。沒有做頭的人家除了有親族做頭要去幫忙執事之外,還要在家裡大門內擺放供桌,社公出遊經過前要祭祀,經過時要迎接社公,稱為接駕。

妻子一向是非常重視元宵節祭祀的。這十幾二十年我們是在城裡居住。元宵節前一兩天她的心裡一直在盤算計劃著。初七那天她就把祭祀要用的一應祭品準備好,並且總是記得打電話到老家,拜託我弟婦幫著備辦祭祀用的大香、貢銀、元宵糕和給做頭人家賀喜用的金簪紅布等。其實每年我弟婦都是早就幫我妻子採購預訂好了。節日之前之中,無論家道殷實與否,主婦們個個紅光滿面,神情喜悅,總是盡最大的虔誠和努力,為上天,為社稷之神,也為家人呈獻一個最完美的元宵節。

黃石江東梅妃故裡(佘琦輝/攝影)

初八早晨,妻子早早就催促一家人動身回老家,提兜裡裝滿各種各樣的祭祀食品。到家時,我弟婦已經幫著把門前磚埕打掃乾淨了,凡是認為稍有不潔之處都用綠色樹枝遮蓋。妻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鑲著白邊的紅旗套上旗杆,掛在樓上窗戶外,這就有了節日慶祝的氣氛了。然後是掃地,洗滌祭祀用的桌子杯盤,其次是給花瓶換水,換上新剪來的天竺月季花。再給祭祀用的公雞嘴巴銜上一束月季花蕾綠葉。然後是擺好供桌,系上桌裙。

涵江城隍廟(佘琦輝/攝影)

供桌上由前而後、由左而右按順序擺放:花瓶;香爐;紅燭一對;橘子果盒;果盒左邊是三個茶杯,各放進茶葉,加進清水;右邊是一瓶酒,三個酒杯;六個小碗的齋菜一字兒擺開,分別裝著炸花生仁,炸紫菜,寸棗,瓜子,糖果,山楂片;面飯:裝在一個杯子裡的一截線面和另外一個杯子裡的乾飯,一左一右;最後面是象徵十全十美的十盤祭禮。齋菜和面飯分別貼上小紙花,十盤祭禮貼上大紙花。紙花上剪著財丁駿發,順風順水,人壽年豐,物阜民康等祈福之語。雖然不知道孔夫子「祭神如神在」的教導,家家戶戶的主婦,總是那麼一絲不苟,在她們心目中,虔誠事關一家人的幸福順風。

呼神詞

涵江城隍廟(佘琦輝/攝影)

父親健在時,總是由父親給我兄弟幾家呼神。父親上過私塾,塾師是他的祖父,我的曾祖父。所以他的呼神詞有固定的格式和用詞。他七十幾歲時曾經給我們每家用紅紙寫一張呼神詞,可惜我們年年依賴他呼神都習慣了,不以為意,沒有珍藏,好像他會活到三百歲似的。到他九十歲去世時,那張紅紙早就下落不明了。呼神詞大概是:

今旦是農曆XX(如:戊戌)年正月初八元宵節,弟子某某人攜闔家大小,備辦清茶美酒、果盒六齋、面飯花生、元宵米糕、豬肉雞公、綠豆紅團、秫米紅團、起酵紅團、線面紅棗等等十盤,敬奉玉皇大帝、上天諸神、永安社尊主明王、后土夫人、齊天大聖、大聖齊天、五路元帥,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一家大小平安健康,大人工作順利,孩子學業優秀,伏祈尚饗!

尊主明王就是社公,后土夫人俗稱社媽,據說是社公的妹妹,他們是共工的兒子女兒,分別為社稷之神。對神祇名字的正式稱呼都是四個字,連呼神詞也大都是四字一句,我懷疑是《詩經》每句四字的習慣遺留。《詩經》裡有三十多首是祭祀神祇的詩。後悔父親健在時沒有問清楚,怎麼會有齊天大聖和大聖齊天,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怎麼會供在社廟裡。呼神完畢,父親最先,一家大小依次跪拜唱喏。然後是等待。

出遊

涵江國歡新坡鬧元宵(佘琦輝/攝影)

下午兩點左右,銃聲大作。在大旗、頭燈和彩旗的引領下,車鼓隊,腰鼓隊,十音八樂隊過後,頭人們各自捧著頭爐,家屬陪護著,親族放鞭炮,按順序慢慢行進,其後是社公社媽的轎子,各四個人抬著。

涵江白沙澳柄元宵(佘琦輝/攝影)

經過每一家門口,早就準備好放置在地上的幾米長的鞭炮響起,一家接一家,鞭炮聲連綿不斷,震耳欲聾,濃煙四起,遊行隊伍如行進在濃霧仙境之中,有時連臉都看不清楚。社公社媽駐蹕做頭人家時,鑼鼓喧天,銃炮齊鳴,更是熱鬧非凡。

涵江白沙澳柄元宵(佘琦輝/攝影)

每一家主婦或是主婦的女兒手拿一大把點著的香,在每一位頭人經過時,忙不迭地與頭人香爐裡的香互換,互相道賀祝福。還準備好了疊成三角形狀並用紅髻線穿好的十元或二十元或五十元的錢,待到社公社媽的轎子經過時,又忙不跌地給社公社媽上香和「掛脰」,「脰」是脖子的意思。

蓋尾前連鬧元宵(佘琦輝/攝影)

「掛脰」其實就相當於送紅包或題緣金。實際上,社公社媽神像在轎子裡,「掛脰」錢只能掛到轎子的角柱上。這個時候我一邊和經過的頭人們點頭致意,一邊自己還得燃放鞭炮,然後在早已準備好的早稻草上燒貢銀,真是手忙腳亂。貢銀一大一小,大的燒給玉帝和上天諸神,小的燒給社公社媽。

涵江國歡新坡鬧元宵(佘琦輝/攝影)

社公出遊的隊伍過後,父親「拜神」,拜神詞與呼神詞大體一樣,我猜想結尾應該是拜謝神祇享用祭品並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祈求。父親是個認真的人,他認為做人要「有譜」,他的拜神詞一定也是有譜的,可惜我當年沒有認真去聽他怎麼拜神。收拾好供桌上的供品之後,我們一家就告別兄弟姐妹和親族們回城裡了。晚餐照例是一家歡聚,出好幾道大菜,大吃大喝,為正在開始的新一年生活和奮鬥積攢足夠能量和飽滿精神。但是據我所知,黃石地區各村元宵節好像都沒有遊燈和吃元宵丸的習俗。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元宵節日的熱鬧氣氛。

涵江城隍廟(佘琦輝/攝影)

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都有慶祝開年和慶祝豐收的節日,並借這些節日團圓歡聚,享受美食,期待美好未來。

涵江城隍廟(佘琦輝/攝影)

元宵節的主題是感謝社稷之神,感謝大自然的恩賜,感謝生活,敬畏神明,正派做人,並表達對將來的良好願景。

蓋尾前連鬧元宵(佘琦輝/攝影)

從這點意義上說,不必煙花,無須鞭炮,然而再虔誠都不過分。

作者簡介

文字:朱祖厚,莆田四中英語教師,2010年退休。近一兩年開始學習寫作,所寫文章皆平鋪直敘,但內容真實可信,態度認真。

攝影:佘琦輝,網名大米,騎行在路上,攝影在路上,分享快樂在路上…

推薦閱讀

莆田2018年元宵指南,中國式狂歡節正式開啟!這不是戰狼,不是速度與激情,這是莆田人鬧元宵!這不是婺源,也不是烏鎮,這是元宵節裡的莆田城!

元宵節快樂!

責任編輯 | 子笛

莆田旅遊網

ID:ptlywcomcn

在這裡,遇見最美莆田!

相關焦點

  • 莆田南日島抬神衝海鬧元宵
    莆田南日島上正在進行抬神衝海鬧元宵活動。 王東明 攝中新網莆田2月22日電 (鄭江洛)正月十八,午飯後,福建莆田南日島浮葉村裡各個角落的宮、社、廟開始起乩請神,以彩旗、鑼鼓、鞭炮開道,信眾們來到供奉「金、邱二神」的主宮安樂社集合。
  • 探秘福建莆田南日島「衝海鬧元宵」 正月十八海上狂歡
    探秘福建莆田南日島「衝海鬧元宵」 正月十八海上狂歡  【解說】畫面中的年輕人,抬著供奉神靈的轎子在海中顛簸搏擊,據說濺起的水花越大越好,意味著今年出海平安,打的魚也越多。這是記者2月22日,農曆正月十八,在福建莆田南日島見到的一幕。當天,一年一度的「衝海鬧元宵」習俗在南日島浮葉村震撼上演。
  • 莆田仙遊楓亭鬧元宵:省級非遺皂隸舞激情上演
    出遊隊伍東南網莆田2月23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 王龍風)元宵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傳統佳節。正月初六開始,鬧元宵在莆田各地接連上演。正月初八(2月23日),莆田仙遊縣楓亭鎮麟山村舉行出遊活動,遊行隊伍一路浩浩蕩蕩,所過村莊,皆設香案迎接,觀者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密不透風。出遊中,皂隸舞是一大看點。
  • 莆田幾個重大傳統節日值得一看
    我們一年中除了法定節假日外,在福建莆田還有一些農曆的節假日,有的比較平凡,有的就比較隆重。首先我們那些固定的節假日不說,就單單祭拜土地公農曆每個月初二/十六都要向土地公進供品,燒香祭祀。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鬧元宵的習俗。竹枝詞中有描述莆田鬧元宵的盛況,其中《元宵》雲:"節到元宵興倍生,普天人共樂昇平。有樓紫陌繁華盛,燈火輝煌不夜城。"《觀燈》雲:"更深月色正當頭,歌舞聲中燈滿樓。欲住欲行歸去晚,春宵都是醉人遊。"元宵節期間,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被稱為民間的"狂歡節"。莆田元宵節,是全國持續時間最長的元宵節。
  • 中國持續最長的元宵城市:今年取消鬧元宵,街上冷清鮮少有人走動
    我對此十分不解,我猜估計是榕樹有保護平安的象徵,又或是鬧元宵時菩薩進門,作為分辨有無信仰的一個標誌。我記事起,總是會站在榕樹下,羨慕地看著拆榕樹枝的人們。爬在榕樹上的同齡小夥伴,總是會得意地對我說,我家明天鬧元宵,你家沒有。
  • 北埭文興宮開啟湄洲島己亥年鬧元宵序幕
    莆田網訊 農曆正月初八,湄洲鎮北埭文興宮到湄洲媽祖祖廟請香,開啟了湄洲島熱熱鬧鬧的元宵序幕。  當日,北埭村裡人恭抬著分靈媽祖像,一路敲鑼打鼓,步行至祖廟寢殿舉行請香儀式。請香隊伍裡的乩童則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沿途吸引了眾多島民圍觀。
  • 媽祖故裡 歡樂春節「莆田元宵 一月歡騰」
    莆田春節「五日歲」風俗,已有450餘年的歷史。過完「五日歲」後,從正月初六開始,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民俗活動延續一個月,「十裡不同風,一村一習俗」,莆田獨有的「元宵習俗」展示了莆田人民敬天祈福、樂觀向上,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莆田的春節一年兩度,莆田的元宵一月歡騰。
  • 莆田人做的元宵貢品,一般人還做不了
    莆田人做的元宵貢品,一般人還做不了!文:聞道 圖:天涯孤芳ab「除了那些狂歡的儀式之外,莆田人的元宵貢品也是不得不說,惟妙惟肖,精緻的不得了,在忙碌的場景裡,你會體會到人們表達對神明的祈願,表達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都鐫刻著他們積極、向善的奮鬥足跡。
  • 我把莆田做成66張手機壁紙!美!哭!了!
    挑選手機壁紙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卡通、明星、風景、小清新要我說,別那麼麻煩咱莆田亮眼的地方那麼多隨便哪一張做壁紙都不遜色那些網上的塗塗畫畫她有著我們眼裡習以為常的美每一處都值得做成手機壁紙看,就在我手上>莆田的每個季節都有美麗的模樣綠色的山、蜿蜒的水環抱著這座城市放進手機真得很養眼看久了也不會很累荔林水鄉綬溪公園圳湖映碧木蘭陂
  • 回望莆田2019,迎接2020!
    莆田人鬧元宵,人神狂歡的節日! 佘琦輝/攝影 我不在鬧元宵,就在去鬧元宵的路上…… 張杰山/攝影 莆田鬧元宵:最獨特的地方傳統風俗! 三月
  • 霍建華拍過最後悔的戲,居然是和關之琳合拍的電影《做頭》?
    《做頭》這部電影,不知道小夥伴有沒有看過,是由霍建華和關之琳出演的。當時的霍建華還沒有那麼有名,算是初出茅廬的新人,而搭檔的剛好是香港著名的大美女關之琳,還有以演技著稱的吳鎮宇。霍建華曾經在一個採訪節目裡坦誠,比較後悔拍《做頭》這部電影,因為當時作為新人的霍建華在2005年前後,連軸轉拍了很多電視劇,譬如《海豚灣戀人》、《西街少年》、《千金百分百》……當時拍電影《做頭》的時候,剛好在拍王晶導演的《天下第一》。這部電視劇可謂巨星雲集,有當時紅透半邊天的李亞鵬,還有黃聖依、高圓圓、張衛健等。
  • 這種古樸而神秘的莆田舞蹈,你見過嗎?太震撼了!
    八閩之腹的莆田,楓亭鎮,流傳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舞蹈,這種特色傳統的表演藝術透出的力量,讓人感到非常震撼----「皂隸舞」。他們動作整齊粗獷,舞姿原始奇特,陣容嚴肅威武。圖 ▏longyehin近日,莆田開啟了熱鬧非凡的元宵的盛況,各地鬧元宵的方式更是多式多樣,各具特色,而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數
  • 不知莆田事,勿論莆田人
    但最能代表福建人的卻不是說這句話的福州人,也不是唱這首歌的閩南人,而是夾在兩者之間的莆田人。對於這個說法,估計本省人不服氣,因為莆田一直被當成胡建人的異類,有時還是嘲笑調侃的對象,甚至連自家的仙遊人也經常特意申明「我是大仙遊的,不是莆田人」。但事實卻是,你並不待見的莆田人,從精神層面、道路設定、成就和前景上,都更有資格代表大胡建。
  • 從利百加看如何選一個新婦
    這一章聖經是論到亞伯拉罕差遣他的老僕人,為他的兒子娶一個妻子的事。書中述說僕人怎樣做成這件大事;更詳細的記載一個青年的女子利百加是怎樣的有資格,得以被選作以撒的妻子。這件事是預表一件更大的事,就是神藉著聖靈為他的兒子基督揀選一個新婦的事。在這章書裡我們可以得著極多寶貴的訓誨,使我們知道如何可以預備自己,作基督所悅納的新婦。
  • 美人遲暮 《做頭》關之琳最後一部影片
    當一個最美好年華已不再的女人愛上比自己年青的異性,只會讓人感慨生命的無奈。關之琳一向有大美女之稱,從年青時得此稱號到人到中老年,大美女的稱號從未改變。一個美好年華已不再的女人愛上比自己年青的異性,只會讓人感慨生命的無奈。她小心翼翼欲說還休,結果卻註定是個無言的結局。《做頭》中的關大美女,五官依舊精緻到無可挑剔,皮膚也沒有一絲絲皺紋,身材依舊玲瓏有致。但是,我們還是無奈地發現,關之琳真的老了,眼神裡有落寞有滄桑。
  • 莆田上半年特色傳統節日盤點,這些獨有習俗身為莆田人都得知道!
    莆田不僅有全國獨有的節日習俗;而且在漢民族共同的節日中,也有跟其它地方的習俗不同的地方,充滿獨一無二的莆仙氣息,飽含莆田的特色傳統節日!春節莆田人把春節稱之為「做歲」。莆田春節特色從正月初一早上開始,人人都吃一碗線面作為早飯。線面上放滿煮熟的配料,如豬肉、香菇、紫菜、推雞蛋、油炸豆腐、黃花菜、花生米等。
  • 《做頭》情慾戲大膽 暫不限制未成年人(圖)
    昨天上午,由關之琳、霍建華、吳鎮宇主演的電影《做頭》(意為剪髮),在北京舉行小範圍試映會。該片原定本月11日上映,但發行方為爭奪三八節檔期,將該片提前到7日上映。發行方免費為3.8萬人做頭  《做頭》發行方川江影視聯盟負責人安欣女士說,《做頭》是去年上影集團拍攝的一部女性題材電影,去年9月通過電影局審查,是專為今年三八節準備的,原定3月11日上映。進口大片《國家寶藏》上映時間提前為18日,為給《做頭》更多後續空間,也為迎合三八節檔期,所以緊急決定檔期提前到3月7日。這樣,三八節前將有《漫長的婚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3部新片上映。
  • 一邊鬧元宵 一邊看非遺 龍獅麒麟舞起來
    活動:深圳市第四屆「歡樂鬧元宵」坐標:深圳中心書城北區交通信息:地鐵龍華線、龍崗線少年宮站;公交10路、25路、54路、108路、111路、215路、228路中心書城北站。據悉,上川醒獅、平湖紙龍、坂田舞麒麟以及木偶工藝、剪紙、年畫、捏麵人、社火臉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將在活動中展示;同時提供猜燈謎活動,現場市民還可品嘗湯圓、艾果、桃酥、雲片糕等傳統美食。市民期待:周先生在聽說歡樂鬧元宵活動後,興致非常高:「我小時候在北方老家,年年能看到剪紙、年畫和捏麵人這些民俗表演,現在在深圳也有這些活動,很難得,那麼好玩,一定要來。」
  • 媽祖信俗選粹——媽祖出遊
    媽祖出遊媽祖出遊的習俗盛行於媽祖的故鄉福建莆田和周邊、沿海一帶。而更多的人是在媽祖巡遊路線上駐足等候,夾道歡迎,除了拜媽祖之外,也 在欣賞出遊隊伍中的彩車、妝閣和俥鼓表演,每隔一段路,常常還有儀衛的「跳棕轎」表演。出遊媽祖一般要到黃昏才回宮,宮中自有接駕的儀式和另一番熱鬧。媽祖出遊的寓意是,通過繞境來掃蕩妖氛,在新的一年中庇護合境黎民平安昌盛。當然,在所有的媽祖出遊活動中,最隆重最有特色的要數湄洲祖廟的媽祖金身出遊了。
  • 二月二,想起了亞丁灣護航官兵的「做頭」風波
    根據唐穎小說《紅顏》改變的《做頭》,講述的是主演愛妮與理髮師阿華由做頭引起的情感糾葛故事。明星理髮店的阿華,不僅英俊瀟灑,而且做頭技術嫻熟,動作優雅。有人願意花十倍的價格找他做頭;有的不是來做頭,只是來看他;有的說:「在國外,很多理髮師都給我做過頭,我都不滿意。只有你阿華,才了解我的心思。」而愛妮改變髮型後,回家與丈夫的對話更是經典:「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