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丨劉晨光
又一家城商行面臨股權變賣困境。
近段時間以來,遼陽銀行合計高達8000萬股股權正在司法拍賣平臺進行變賣,但始終無人問津。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太原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於今年8月1日至10月9日對遼陽銀行平均分拆成10份合計高達8000萬股股權進行公開變賣,按最新變賣每份1312萬元的價格計算,這筆股權合計起拍金額超1.3億元。
實際上,本輪拍賣已經是遼陽銀行相關股權第三次在司法拍賣平臺上進行處置。今年5月19日,該筆股權進行第一次股權拍賣,當時每份股權評估價2333.56萬元,起拍價1640萬元。
一個月後,遼陽銀行股權被第二次進行拍賣,雖然第二次拍賣已經將起拍價下調至1313萬元,但依然無人問津。
8月1日起,遼陽銀行該筆股權進入變賣階段。截至9月28日,界面新聞記者發現,每份股權拍賣項目圍觀人數都在7000人以上,但是截至目前未有一人報名,距離結束時間也僅一天有餘,能否成交不容樂觀。
無獨有偶,根據阿里司法拍賣網消息,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東兆長泰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大連銀行1億股股份進行公開拍賣,這1億股份被分割為5份進行拍賣,每份2000萬股,也始終無人問津,當前相關股份已經進入流拍階段,即將進入第二輪拍賣。
北京市康達(廣州)律師事務所李華權律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按照《關於人民法院網絡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網絡司法拍賣競價期間無人出價,本次拍賣流拍。流拍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在同一網絡司法拍賣平臺再次拍賣。再次拍賣起拍價降價幅度不得超過前次起拍價的百分之二十。再次拍賣流拍,可以依法在同一網絡司法拍賣平臺變賣。
李華權介紹,應拍賣的財產兩次流拍後方可以進行變賣。變賣的財產無人應買的,法院可將該財產交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執行債權人抵債,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執行債權人拒絕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債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查封、扣押,並將該財產退還被執行人。「也就是說,如果變賣不成,則意味著該財產本次執行無法變現,只能退還被執行人。」他強調。
界面新聞記者以「銀行股權」為關鍵詞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搜索發現,開年至今共有1599筆銀行股權被拍賣,處於變賣階段的有124件,所涉及金額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大多無人問津,即便是變賣成功也僅有一兩個報名。經統計發現,相比於去年同期,變賣數量大幅減少,去年同期相關數據為3277,進入變賣的有462件。
從搜索的情況來看,被拍賣的銀行股權大多數為中小銀行,其中城商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村鎮銀行居多,搜索的情況也不乏已經上市的股權標的,如江陰銀行。
然而,也並不是每家銀行股權都那麼「難賣」,如江陰銀行今年1月初的一次60萬股股權拍賣,就有16個人報名,一日時間就順利拍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接受界面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股權拍賣近幾年一直比較多。拍賣情況的好壞,與銀行分化有較大相關,每家銀行的發展模式和未來潛力都不一樣,好的銀行比較受青睞,股權就相對容易拍賣成功。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銀行股權轉讓拍賣不成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銀行股體量大,哪怕百分之一的股份可能就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在經濟下行周期下,企業經營的狀況不是很理想,而且購買銀行股需要實繳,即一次性拿出,有的企業並不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
此外,董希淼認為,企業光有錢買銀行股還不夠,還需要符合一定的股東資質,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第三方面,在董希淼看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銀行經營壓力大,資產質量反彈壓力加大,有一部分企業認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未來發展不確定性強,也影響參與銀行股權拍賣的積極性。
具體到遼陽銀行,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的整體情況並不是十分樂觀,三項資本充足率已逼近監管「紅線」。根據中國貨幣網公布的該行半年報,遼陽銀行合併口徑下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49%、8.67%和8.67%。監管標準上,遼陽銀行合併口徑下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49%、8.67%和8.67%。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遼陽銀行實現淨利潤7838.84萬元,而去年同期遼陽銀行淨利潤為6.90億元,同比大幅下滑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