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很多人第一反應20年前還以為是90年代,實際上20年前已經是2000年。
都說十年一個輪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作為90後出生的我,2000年我8歲,小學二年級,有了一定的認知,對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印象也比較深刻。
在今天,大家都在感嘆100元一下子就花完了的時候,我們來扒一扒20年前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目前市面上沒有明確的標準和比例來界定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因此對比的維度也有很多個,所以我的分析和對比也只是作為一個參考,也歡迎朋友們一起參與討論。
我們可以先從工資收入來做一個對比。
我清楚地記得,2000年我父親的工資是一個月1000元左右,當時他也是作為銀行的一名基層員工。而現如今我父親的工資是一個月10000元左右,職務是中級經理。
20年的時間,工資上漲了十倍,考慮到工資還和工作年限和職級掛鈎,因此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900元左右。
其次,我們從物價水平和購買力方面來對比。
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不一,所以物價也略有差異。我就用自己當地的物價進行分析,坐標南昌,四線城市。我們這裡非常喜歡吃拌粉,可以說每天早上的早餐都要來一碗。我記得20年前一碗拌粉是0.5元,分量很多,我一般吃不完。現如今,一碗拌粉3.5元,分量也就只剛剛好吧。
20年的時間,拌粉價格上漲了7倍,如果按照這個標準,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700元。
拌粉可能有些朋友不好理解,我再用豬肉價格進行對比,通過詢問我母親,20年前的豬肉價格大概是5元一斤,而如今最近豬肉的價格最高的時候漲到了30元一斤,因此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600元。
這樣兩個物價進行對比,會發現差距其實並不大,豬肉價格也是國家管控比較嚴的,畢竟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所以米粉的價格變化更為貼切。
最後,我們還可以通過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來做一個直觀的對比。
2000年我國的GDP總量是10808億美元,而2019年我國的GDP總量是14126萬億美元,19年的時間增長了13倍。從GDP增長速度對比的話,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1300元。
還有很多朋友,比較關注房價,想從房價的角度來進行對比。不過這20年來房價上漲的速度實在是太猛了,現在我們這裡的房價普遍在13000元左右了。20年前,房價普遍在1000元左右,20年的時間上漲了13倍,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1300元。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這房價增長的比例和GDP的增長比例相似,卻遠高於一般物價和工資增長的比例。
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很多電子化產品的價格反而下降了,20年前買一個彩色電視機要上千元,可是現在一千元都可以買超薄的智能電視了。
還有手機,20年前還並不普及,買一個大哥大都是富人的象徵,當時就需要一兩萬,而現在買個最先進的觸屏智慧型手機,也不過幾千元而已。
如果我們只用一個產品或者維度來對比,結果也並不完全準確。
誰也不會想到,我們的經濟可以如此快速地發展,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自然也要承擔貨幣的貶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擴大收入,同時好好理財,通過錢生錢的方式跑贏通貨膨脹。
好啦,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就聊到這裡了,通過多維度對比,我覺得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750元左右,你覺得20年前的1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