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之後實體遭遇滑鐵盧?日本實體商家表示不服

2020-12-08 騰訊網

現在我們國內的實體店的經營,真的非常困難,過去,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實體店死亡名單令人震驚。例如,百貨公司的關門以及達芙妮等本土品牌紛紛撤櫃。在電子商務還有高額房費的壓力和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多重壓力下,實體店被推到風口浪尖。

那麼,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否正在壓垮實體店?

淘寶每年雙十一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實體店的存在還有什麼價值。事實上,歸根結底,我國大多數企業並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應該從細節入手,這不得不說是生意不好的原因之一!

對於國內實體店的業務,可以說處於轉型期,有人說中國的電子商務業務太熱,各種節日打折促銷和團購活動也一波接一波。但是日本,他們國人更喜歡去實體店感受購物的樂趣,日本的實體店正在蓬勃發展。如果有假期,就會人滿為患,生意好得不行,實體店購物的人群絡繹不絕!那麼為什麼日本商店人滿為患?日本為何能抵禦電子商務的衝擊?

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的傳統商業模式已經成熟並且臻於完美,讓日本電商們失去了一家獨大的機會。

日本商場經營得非常人性化,比如說一年會安排幾個打折季,打折季持續時間很長,通常在一個月左右。在日本東京的購物中心位置,基本上每天都有一段時間是購物時間,這種經營策略很好。商場營業時間內,如果顧客早上進入購物,購買足夠的商品,中午就可以在那裡享受一頓免費午餐,那樣就很誘人了。商場內設有專門的庫存區,服務員將負責顧客物品的專門存放,讓顧客無需分心就可以購物。你結帳後,購物中心會把貨物送到你家門口。哪怕只是一樣小東西。

日本商場經營的人性化還表現在他們極致的服務上。現在社會發展的這麼全面。生活中想要的各種商品線上線下也都能夠滿足,那麼能夠打動消費者除了商品的價格之外就是購物時的服務體驗了。就好比海底撈,海底撈性價比低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他們的生意還是一如既往的紅火,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帶給了顧客極致的服務體驗,讓顧客體會到了被尊重的感覺。

日本線下實體店的服務態度好在國際上都是出了名的,笑臉相迎,不論你購買與否總是會不厭其煩的耐心導購,以及購物離去後的90度鞠躬的體驗都是極好的。這裡沒有任何崇洋媚外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的表述。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很樂意為了這一好的用戶體驗買單的。

這大致就是日本線下實體店也照樣繁榮昌盛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美生在線發力,打造實體電商消費平臺
    美生在線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新消費體驗,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落地實體商家打造美生在線商城。美生在線發力,從消費者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消費理財全面覆蓋,連通線下實體商家打造實體電商消費平臺。 今年,實體店鋪遭遇一輪又一輪的衝擊,有很多實體店只能關門大吉,選擇另尋出路,實體經濟也出現了減退狀態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實體與電商,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生創業果蔬副食品市場中的創業人生》~生命備忘錄~果蔬同土不同命運的遭遇,電商與實體,為了果蔬而生,為了果蔬而戰,只是為了佔有市場「一席之地」生存,很好地活下去。網絡社會電商「虛擬經濟」,實體店「實體經濟」似是而非的理論,,迷亂了我們的思維,綁架了我們的心智。電商與實體,其實這兩者並無區別,包括各品牌商超,他們並不生產什麼東西,只是把別人的東西買來賣去,都屬於國民經濟「第三產業」的服務業。
  • 做實體和電商的都應該學習迪卡儂
    這才是實體和電商都應該去努力的方向。最近電商和實體的爭論很強烈。無非就是說誰的價格更高,誰的質量更差?作為新一代的消費者。實體和電商合理的賺錢是應該的。我個人是反對過度的便宜讓不賺錢。越是不賺錢虧本的買賣和生意我都不去。商家服務的態度和心態就會發生變化。你去買東西,難免沒有影響其他的行為。
  • 實體商家如何「雲」中重生?
    雲發布會、雲賣房、雲導購……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天貓商家復工已經超90%;淘寶在2月則新增了100萬商家;菜鳥2月進口商品的備貨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00%;3月以來,全國各地電商倉庫的日均發貨量比一個月前漲了3倍。直播賣貨、發力電商背後,是實體商業在疫情衝擊之下重構商業模式、與消費者建立深度互動關係的探索。
  • 電商會取代實體?一盒蛋黃酥網上賣9.9,網友:商家靠啥賺錢?
    導語:電商會取代實體?一盒蛋黃酥網上賣9.9,網友:商家靠啥賺錢? 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現代社會的信息技術也出現了質地飛躍。
  • 線上節日不適合線下實體商家?線下要打造自己的城市消費節
    在博取消費用戶關注方面,線上電商平臺也是大膽創新玩出新花樣,以每年的天貓雙11為例,核心還是打造優惠,但是每年的玩法都不一樣,給到消費用戶的感受就是一個創新節目。
  • 疫情過後,實體商家的出路是什麼 長沙陸陸網絡科技
    原本應該熱鬧非凡的春節變得格外蕭條,眾多行業進入「寒冬」,特別是餐飲、娛樂、商超等高聚集實體產業均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少收入幾乎都大幅度縮水,而這其中,對線下實體商家的影響尤為巨大。2、3個月中,客流量幾乎為零,還有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的必要開支等,使得線下經營困難重重。  疫情過後,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實體商家,該如何尋找出路呢?
  • 疫情過後,實體商家的出路是什麼?【長沙陸陸網絡科技】 ​
    原本應該熱鬧非凡的春節變得格外蕭條,眾多行業進入「寒冬」,特別是餐飲、娛樂、商超等高聚集實體產業均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少收入幾乎都大幅度縮水,而這其中,對線下實體商家的影響尤為巨大。2、3個月中,客流量幾乎為零,還有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的必要開支等,使得線下經營困難重重。疫情過後,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實體商家,該如何尋找出路呢?
  • 爆品超市:全國首個超級IP全網爆品電商,打造全網電商爆品+賦能實體...
    爆品超市:全網爆品電商新勢力   在過去的十年間,線下實體商家越來越艱難,根據宏觀數據預測,2020年實體商家更是將迎來首次負增長。 優勢二:爆品超市是目前全國首家賦能線下實體商家的線上電商平臺! 優勢三:爆品超市是目前全國首家基於保護用戶隱私為前提、不做任何分享和分銷的爆品電商平臺!
  • 電商挑戰實體商業 專家稱不僅「分羹」更應「互補」
    今年「雙11」,電商火了!最新數據顯示,「雙11」購物狂歡節,天貓加淘寶聯手實現了191億元的銷售額,幾乎相當於國內頂尖百貨連鎖全年的業績。  電商崛起,以實體店銷售為主要依託的商業地產該如何應對?業內人士指出,實體店與電商既有競爭也有互補,走差異化路線、注重體驗消費,為商業地產注入文化內涵將成為未來商業地產的發展方向。
  • 電商對實體店鋪衝擊不小,對取代實體店鋪嗎?
    一、線上電商模式已經確立,標準化產品在線下銷售比例會越來越少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線上電商平臺已經確立,消費者線上購買習慣從每年雙十一銷售額不斷創出新高就能看到結果。二、電商的價格優勢會讓實體店的消費者轉移性價比和價格低是大多數消費者選擇的重點考慮的因素。
  • 從零售業和電商發展看,中國的電商為何完爆實體?
    在電商蓬勃發展的時期,首先,我們可以觀察下中國的實體零售業發展是怎麼樣的。首先,在我國電商發展初期,傳統零售業處於一種欠發達的狀態,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連鎖零售商的覆蓋率不足。數據來自華創證券研究院張雪川,陳卓其次,在沒有零頭零售電商的情況下,零售業態的集中度也不高,在零售商城覆蓋率低下,並且沒有完整的零售業鏈條的情況下,傳統實體零售業的欠缺為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場空間
  • 寧波海曙實體商業加速轉型 老牌商圈積極實現「電商化」
    面對傳統商貿動力不足、電商衝擊加大的局面,海曙區厚積薄發,吹響實體商業轉型「衝鋒號」,在多個領域率先「破冰」,成為全市、全省實體商業轉型的新標杆。按照提升能級、彰顯特色、轉型結構、保障民生四個方面的任務要求,區商務局將把實體商貿業(批發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轉型升級工作作為提升能級的首要任務,力爭「十三五」期間使海曙商業形成以「泛天一商圈」為核心,集士港、高橋為副中心的發展格局,東西聯動、南北互促。
  • 網友熱議:電商會替代實體?6個蛋黃酥網上賣9.9,商家還能賺錢?
    導語:電商會取代實體?一盒蛋黃酥網上賣9.9,網友:商家靠啥賺錢?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現代社會的信息技術也出現了質地飛躍。一個巨大的行業在此期間萌芽且不斷壯大起來,電商行業已經佔據了百分之七十的國內市場,這讓很多實體店出現危機,由於線上銷售幾乎不需要成本,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購物,評判一個店鋪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這家店的銷量和產品。而實體店不僅需要人員更需要選好地理位置和支付房屋租賃費用,這樣看來難道電商真的即將會取代實體店了嗎?
  • 香奈集女裝主攻線下實體店 多渠道運營模式
    (香奈集女裝品牌形象店面)電商崛起,網絡消費衝擊電商的崛起,年輕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升與購物習慣的轉變,均對百貨業態造成衝擊,大批依賴傳統渠道的品牌面臨年輕消費者流失的危機。
  • 區塊鏈開啟電商新時代 摩鏈科技服務中小實體企業
    12月22日,由久零網、久零區塊鏈主辦,摩引擎聯合主辦的區塊鏈電商私董會在深圳馬哥孛羅好日子酒店成功舉辦,會議邀請了電商行業精英、區塊鏈行業大咖、項目方代表、及專家學者近60餘人,摩氪社區、摩引擎創始人趙雁英受邀出席,共同探討區塊鏈電商賦能實體新生態。
  • 阿里巴巴的貢獻不能否認,但實體企業才是根基,華為值得它們學習
    不過,這些網際網路時代下崛起的企業給線下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阿里巴巴,它在近期接連的遭遇負面新聞導致口碑崩塌。但是大家還是需要保持理智,它並非大家那樣的超神可是畢竟也是有貢獻的。
  • 萬達的「實體+」、京東的實體店,大佬們的風向你可懂?
    萬達要做「實體+網際網路」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萬達宣布進軍O2O電商領域,並在第二年成立萬匯網,主打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電商模式。然而,和很多實體走向網際網路的企業一樣,最終失敗。到了2015年,飛凡開放平臺的定位為萬達打開了真正踏入實體與網際網路接軌的大門。近期,萬達更加明確其「實體+網際網路」的定位,通過提供全套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幫助實體商業轉型。
  • 實體企業的「救命稻草」?電商平臺崩盤,貪婪騙局浮出水面
    在電商崛起之前,這個時代是屬於實體企業家的,王健林、許家印等房地產大佬登上了首富之位,無數"生意人"賺得盆滿缽滿。而到了如今,電商的蔓延早已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它走進了千家萬戶,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通過"手指"就能完成。半數的實體企業面臨倒閉,書店、超市、商鋪全都岌岌可危,馬雲也就成為了眾矢之的,大家都覺得他才是一切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