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請君教我與赫魯雪夫的啥都懂

2020-10-17 古陵憨子

劉邦的請君教我與赫魯雪夫的啥都懂

劉彥強

在我國歷史上,秦末的戰亂最後演變成項劉之爭。項羽出身名門貴族,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論勇毅、論才學,論威望,論家世背景,那一樣都遠在農民家庭出身的劉邦之上,但最後卻敗給劉邦,原因何在呢?

《史記淮陰侯列傳》裡記載了劉邦與韓信的一段對話: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這一段對話,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麼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

這一段話裡有兩個重要的信息必須注意,第一個是劉邦敢於公開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是劉邦最重要的優點,他甚至在成為皇帝之後,還公開對所有的大臣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作為一個帝王,能這樣承認自己不如臣下的,這在我國歷史上是唯一的一個人。

第二個是劉邦的「將軍何以教寡人」 注意,這裡用的是「教」字,是劉邦問韓信用什麼來指教自己。其謙遜求教之誠懇,就是在今天的普通人裡都非常罕見。按照《史記》,劉邦不僅對韓信是如此,對其他所有的人才都是如此,「何以教寡人」幾乎是他見到任何一個人才的口頭禪。這是與前一個優點緊密聯繫的第二個優點。

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才使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農民子弟終究成為開創中國標誌的大漢王朝第一人。劉邦的成功當然還有其他客觀因素,但我始終認為,就主觀方面而言,這才是劉邦取勝的根本原因。

與劉邦相反,勇敢、強悍、仁厚、實力、威望、才學、能力都遠勝於劉邦的項羽,他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懂,所以什麼都由自己決定,只要臣下絕對服從,嚴格按照他的指示辦,至於臣下的建議根本聽不進去,這正是他最後敗亡的最主要的主觀因素。

與項羽相比較,冷戰時期前蘇聯最著名的領導人赫魯雪夫更有意思。在其當政期間,他對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工農業生產等等無一不予以「批示」「指導」,蘇聯的各大報紙和各級幹部也無一不對他的「批示」「指導」備加歌頌,表示堅決照辦,理解不理解都要執行,好像他這個蘇共總書記對人類的一切知識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無一不明察秋毫。

據史料記載,在赫魯雪夫下臺的前一年,1962121日,這位前蘇聯的總書記去看現代藝術作品展,大罵蘇聯抽象派畫家的作品「是誨淫作品,而不是藝術」,認為「一頭毛驢用尾巴也能比這畫得好。」

畫展的負責人,也是前蘇聯的著名畫家涅伊茲維斯特雷接受不了這樣的評價,直言相問:「你不是藝術家,也不是評論家,您有什麼根據說這樣的話?」

赫魯雪夫當即反駁說:「我當礦工那會兒是不懂,我當基層幹部時也不懂,在我逐步升遷的每一臺階上我都不懂,可我現在是部長會議主席和黨的領袖,難道我還不懂嗎?」赫魯雪夫理直氣壯的反駁把涅伊茲維斯特雷以及在場的所有畫家都鎮住了,大家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赫魯雪夫究竟懂不懂藝術我不知道,但赫魯雪夫的這一段反駁的邏輯卻讓我有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這一段邏輯分開來有三層含義:

第一,「我當礦工那會兒不懂」,就是說因為是最下層的普通民眾,所以不懂;第二,「我當基層幹部時也不懂,在我逐步升遷的每一臺階上我都不懂,」就是說基層幹部人微言輕,所以也不懂;第三,「我是部長會議主席和黨的領袖,難道我還不懂嗎」,把反問正著說,「因為我是部長會議主席和黨的領袖,所以我就啥都懂。」由此進一步推理,只要權力足夠大,那就什麼都懂。

相關焦點

  • 赫魯雪夫來中國挑釁,毛主席用三塊海參,讓赫魯雪夫直冒冷汗
    到50年代後期,赫魯雪夫開始頻頻出手,肆意幹涉中國的內政,理所當然地也遭到了中國領導人的強烈抵制。1958年夏天,自我感覺很良好的赫魯雪夫率團訪問中國。毛主席自然知道他的來意。在毛主席的眼裡,赫魯雪夫就是一個不懂政治的莽夫,對付這樣的人,再簡單不過。
  • 毛主席:一定得給赫魯雪夫頒個一噸的獎章。赫魯雪夫幹了啥?
    聊到赫魯雪夫,不少人想到的可能是他在蘇聯大會上慷慨激昂做的報告,想到他大聲斥責斯大搞特權主義,使得當時的蘇聯沒有生機。或者是不少人想到赫魯雪夫揮舞著大玉米來向人們展示他的領導能力。而當時,赫魯雪夫已經成為了蘇聯的頭號人物。那麼這次出訪中國,他自然成為了帶頭人。而在這次的出訪活動中,赫魯雪夫特地帶領了龐大的使團來參加這次慶典。在剛開始,我們還認為是蘇聯老大哥重視我們,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
  • 看赫魯雪夫說了啥
    一、我沒啥事,就來看看在錢學森夫婦歷經萬難回到祖國後。這一天,錢學森先生正在收拾自己帶回來的行李。突然門外傳來了了一聲操著濃濃川音的問候:「家裡有人嗎?錢學森先生在家嗎?」錢學森先生滿懷好奇的打開門,只見一位老者背著手緩緩地走過來,「你就是錢學森?」,「對啊,我就是錢學森,請問您是?」陳毅元帥笑答:「嗨呀,我是陳毅。
  • 劉邦為啥喜歡戚夫人,不看呂雉一眼?其實她有三個特點,男人都懂
    劉邦為啥喜歡戚夫人,不看呂雉一眼?其實她有三個特點,男人都懂劉邦好像被世人所理解為一個「流氓皇帝」,但是實際上他的功就是開創盛世,但是他的過那就是太過薄情,甚至都讓人覺得有些無情無義了。但是當了皇帝以後,他又對曾經一起共患難的開國元勳們完全不留情面,鬧得很多人都覺得這個皇帝簡直就是無情無義極了。而且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盈,他後來甚至還想給他直接廢掉,這個時候依舊也沒有任何的留戀之意。
  • 都說劉邦在平民時代就是個浪蕩子,那憑啥是劉邦做沛公
    這說明了什麼,在我看來這完全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翻版。如果這兩人碰到一起,很難說後面天下大事會有劉邦什麼事,更別說漢朝了。但歷史就是這麼巧,劉邦不僅與秦始皇相遇過,而且項羽也曾經與秦始皇相遇過。秦始皇死後不久,這兩人就開始發家了,我一直在想如果劉邦和項羽都在秦始皇跟前做事會發生什麼,但歷史不容我想像,那我就來扒一下自己知道的、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前面提到劉邦就是一個市井人物,憑啥是他當沛公呢?而且他怎麼會一下子就成為領兵打仗的大將級別的人物呢?
  • ​「嫌疑人」懂啥,我學啥!「博學型」檢察官是怎樣養成的?
    ​「嫌疑人」懂啥,我學啥!「博學型」檢察官是怎樣養成的?「嫌疑人」懂啥,我學啥!做「博學型」檢察官2019年,曹紀元開始從事經濟犯罪檢察工作,其中包含大量專業知識,很多內容他之前從未接觸過。犯罪嫌疑人不會束手就擒。他們會避重就輕,試探你到底掌握了多少證據,試探你對他們犯罪手法的了解程度。
  • 毛主席舌戰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匆匆飛來北京,降落在南苑機場。沒有紅地毯,沒有儀仗隊,也沒有擁抱。赫魯雪夫被直接接到頤年堂,談判立刻開始,中國方面參加的有毛主席、鄧小平、楊尚昆,蘇方除赫魯雪夫之外,還有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和外交部副部長費德林。赫魯雪夫繞山繞水地解釋,成立聯合艦隊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第七艦隊;蘇聯的遠程潛艇已經開始服役,需要在中國建一個長波電臺。
  • 史達林被赫魯雪夫「請」出,簡單埋葬,風光不再
    這種發展速度,崛起的氣勢,就連美國都不得不刮目相看,當時,西方政客與經濟學家,將研究蘇聯的崛起當成了自己的必修課。更何況,他遇到了赫魯雪夫。赫魯雪夫對史達林持著兩種態度,史達林生前,赫魯雪夫對史達林是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違逆。然而,一旦赫魯雪夫掌權,那麼,就徹底暴露出了自己對史達林的厭惡。
  • 赫魯雪夫與東方偉人
    在周恩來匯報了同赫魯雪夫會談的情況後,與會人員進行了議論,一致認為,赫魯雪夫對艾森豪抱有幻想,只看到美國當局表面上所謂「愛好和平」的一面,而且真的相信,沒有看到美帝國主義的本質。他說艾森豪和我們一樣「愛好和平」。赫魯雪夫這麼講,至少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有修正主義傾向。這只能由美國來教訓他。現在我們無論怎樣講,他也是不會聽的。對美國的問題,對印度的問題,他都聽不進我們的話。
  • 赫魯雪夫:蘇聯欺負波蘭從道義上還是法律上都對。毛主席:不
    ,而在被「打臉」之後,赫魯雪夫為了找回面子,竟然不顧基本的外交禮儀不請自來,甘當討人嫌的不速之客。」西倫凱維茲反唇相譏:「我提醒你,赫魯雪夫同志,這裡是波蘭領土,我們是主人,請你放客氣點!」總理的話剛一落地,待在一旁的哥穆爾卡立即補充一句:「我們比你們流的血更多,我們沒有出賣給任何人。」赫魯雪夫被懟的有些意外,明知故問地問其他人:「他是什麼人?」
  • 道理我都懂,貼在廁所是啥意思?有味道了!
    都說有女朋友很好,至少有人可以照顧,但有時候真不知道是誰照顧誰。養狗千日,用在一時呀,這個狗肉手機架確實好用。只有當我從車站走出來的那一刻,我才能體會到明星的待遇。這麼智能的車,得好幾萬吧?都快趕上我一個月工資了。
  • 劉邦苦笑,這天下只有張良懂我
    劉邦若有所思,說道:「煩請四位先生能始終如一、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四人道諾離去。其實除了叔孫通,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周昌,敢在朝堂上與劉邦極力爭辯,理由很質樸,就是認為劉邦此舉不妥,如果一定想廢掉太子,那麼對不起,我只能堅決不接受詔令。劉邦聽罷,很高興地笑了。
  • 劉邦vs陳平:我心只有你最懂
    相比於張良在劉邦手下的角色,陳平一直都被冠以「陰謀家」的招牌。那決非菲薄,陳平從投奔劉邦之前就扮演了這一角色。還在劉邦先項羽進入秦都鹹陽後,並沒有得到義帝熊心承諾的王位,實際上被後到的項羽軟禁在了鹹陽。
  • 赫魯雪夫來訪,在國宴上,毛澤東用紅辣椒給赫魯雪夫上了一課
    >那是1958年的夏天,毛澤東主席在北京設國宴規格款待來訪的以赫魯雪夫為首的蘇聯代表團,當時儘管在白天的正式會談中,就中印邊界問題,以及炮擊金門還有赫魯雪夫讓中國釋放美國特務一事方面出現了一些爭吵的情況,毛主席也毫不客氣的決絕了赫魯雪夫提出的所有要求
  • 赫魯雪夫要求與中國共建長波電臺,毛主席為何嚴詞拒絕?
    赫魯雪夫立刻否決了印度,看中了中國海南島。赫魯雪夫認為,在中國海南島建長波電臺,沒有任何問題,也不存在任何障礙,因為當時中蘇正處於蜜月期,兩黨兩國正在多方面深度合作,蘇聯的大批工程技術人員正在中國幫助搞建設,蘇聯援助中國的項目高達上千項,成千上萬的蘇聯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都在中國工作和生活。
  • 赫魯雪夫為何上臺就全面否定史達林?也不全是因為兒子
    在赫魯雪夫下臺後撰寫的回憶錄中有這麼一句話:幾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但這句話感覺赫魯雪夫是沒什麼資格去抱怨的,因為按照程序,所有人被逮捕都需要經過他籤字,然而…當時在莫斯科及周邊地區共有146名黨委書記,只剩下10人沒事。即便赫魯雪夫不情願,但他還是做了。
  • 赫魯雪夫對蘇聯的貢獻究竟有多大?為何很多俄羅斯人至今都懷念他
    除此之外他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俄國人對他的評價完全的兩極分化,按道理來說赫魯雪夫的一些舉措對於俄羅斯是沒啥好處的(比如克裡米亞),為何還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想提升經濟必須要先填飽肚子,玉米相較於其他農作物來說較好養活,因此赫魯雪夫在全國推廣種植,然而俄國高緯度溫度低,並不是所有土地都適合種玉米。一些地方因為被強行要求種植,導致顆粒無收不說,還破壞了土壤的表層,在一定程度上是破壞了生態的,也因為這樣赫魯雪夫遭到了嘲笑。
  • 張良、韓信、蕭何能力都比劉邦強,為什麼他們都對劉邦言聽計從?
    蕭何這個人,和劉邦是老鄉,兩個人嗎從小就認識。但是我們認清的一點,蕭何的起點是要比劉邦高的,劉邦是四十多歲好不容易幹上個亭長,而蕭何呢,可是縣長大人的機要秘書,兩個人是差著官階的。可是有個問題確是很奇怪,蕭何呢,啥都聽劉邦的,就是得認劉邦當大哥,還處處維護著劉邦。而劉邦呢,也感覺是理所應當,也就把蕭何當小弟。在這裡,我們就能理解蕭何豪傑為什麼對劉邦言聽計從了。因為從小就聽劉邦的。
  • 劉邦和朱元璋平民出身,為何都能娶到一個好老婆,還都能坐上皇位
    提起漢朝和明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朱元璋都是窮苦出身並且在爭奪天下時都是不被看好的一方,為何能在亂世中消滅各個對手奪取天下當上皇帝?下面就聽小編給大家講講這兩個人的傳奇故事。有了自己的隊伍還遠遠不夠,別人也有自己的隊伍啊,憑啥這倆人稀裡糊塗的就當上了皇帝了?小編認為還得有很好的謀略和計劃。
  • 劉邦的一次講話,張良聽懂活下來了,韓信沒懂命丟了
    正如他所說,蕭何、張良和韓信,都是當代人傑,而自己能取項羽而代之,大部分都是因為有他們三人相助。但若從這三人跟劉邦的關係來看,蕭何的地位最超然。早在劉邦還當亭長之時,蕭何的官位及聲明就比他大,而在反秦之火初起時,又是蕭何帶領全族投奔劉邦,推舉他為當地領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