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朱元璋平民出身,為何都能娶到一個好老婆,還都能坐上皇位

2020-12-21 百家號

提起漢朝和明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朱元璋都是窮苦出身並且在爭奪天下時都是不被看好的一方,為何能在亂世中消滅各個對手奪取天下當上皇帝?下面就聽小編給大家講講這兩個人的傳奇故事。

劉邦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鄉裡的小混混,後來混了一個泗水的亭長,那時候秦始皇要修建長城在全國各地徵集苦力,劉邦接到上面的命令徵集到了苦力就帶著他們趕去修長城,路上一直有人逃跑,後來又遇到大雨拖延了日期,劉邦一看去了也是送死就帶領著這些人就起義了,後來還先攻入了鹹陽,鴻門宴之後被封為漢王,之後和項羽經過四年的戰爭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

朱元璋呢是個放牛娃,後來快要餓死了沒辦法就去當了和尚,那時候各地起義,小時候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好哥們叫朱元璋來投靠他,朱元璋就參加了義軍,由於朱元璋能力出眾,朱元璋漸漸得到重用,還娶到了郭子興的義女當了老婆,也就是我們說的大腳馬皇后,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就成為了新首領,之後不斷地發展壯大,在滅掉陳友諒和張士誠後趕走蒙古軍最終建立大明王朝。

這兩個平民出身的人建立了兩個偉大的王朝,在現在這個開放的社會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更別說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了,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小編認為他們都有過人之處,他們雖然出身底層,這既是他們的劣勢又為他們帶來了優勢。先說劉邦,一個市井之徒雖然沒有文化但他很會和別人說話,在劉邦家鄉有個酒館劉邦去那裡喝酒店家從來不收錢,就是因為劉邦來這裡喝酒,酒店的生意就特別好。從這裡看出劉邦這個人有特別的交際能力,十分會籠絡人心,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願意為劉邦賣命的原因,項羽有這個本事嗎?

再說朱元璋,他就比較老實,但他十分的講義氣,從小和他放牛的湯和,徐達,常遇春還有那些朱元璋的義子們都是因為朱元璋講義氣才跟著他,包括郭子興重用他並將義女嫁給他也是這個原因。可以看出這兩個人沒有背景但有能吸引人才的能力,這是他們能在亂世之中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有了自己的隊伍還遠遠不夠,別人也有自己的隊伍啊,憑啥這倆人稀裡糊塗的就當上了皇帝了?小編認為還得有很好的謀略和計劃。劉邦呢是個混混,自己沒有什麼謀略也不會打仗但人家懂的用人啊,我不會打仗我用韓信,沒有謀略就聽張良的,沒能力管理後方讓蕭何管,懂的用人是劉邦最大的智慧,因為他要當的不是將軍也不是謀士更不是宰相,他要當的是皇帝,我不會沒關係,我讓懂的人去做才是最好的選擇,項羽輸就輸在了自負和小肚雞腸,看到有才能的人不是任用而是打壓怎麼會贏?朱元璋和劉邦有點不同,他是從一個小兵開始幹的,是懂得打仗的,是有謀略的,但他仍然是懂用人的,不管你是什麼出身只要肯為自己辦事就給他合適的位置,但他有自己的主見也聽的進去各種建議。總的來說他們都懂的識人用人,這是一個成功者必不可少的東西,大家都知道但能做到的很少。

除了以上的觀點,小編認為最主要是他們都娶了一個好老婆,劉邦娶了呂雉,朱元璋娶了馬秀英,這兩個人不光一心一意的支持自己丈夫的事業,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沒有的東西---地位。在封建社會,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要不劉邦也不會說自己是白帝,朱元璋也不會說自己是龍生的,要不大家都一樣,一起打的天下為啥你當皇帝呢?呂雉他父親給劉邦買了個亭長,否則劉邦也沒機會帶著別人起義,可能只是鄉裡人人都知道的一個無賴,就不會有後來的漢高祖。馬秀英的義父是郭子興,要是沒有這位大腳馬皇后,朱元璋頂多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百夫長,而不是明太祖朱元璋。

劉邦和朱元璋的傳奇人生讓小編想起了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他們生於亂世,經過了九死一生開創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禁讓人感嘆命運的神奇。

相關焦點

  • 都是平民出身,為何劉邦、朱元璋能當上皇帝?靠的是這些能力
    歷史本就是普通人造就的,像劉邦和朱元璋這種從底層走上去的平民皇帝,我們是可以從他們發家路線,尋找一些有益於自身的幫助。劉邦出道之前,混跡在街市,不勞作,算是個問題少年;朱元璋從小一直給地主家放牛,父母弟兄相繼餓死,自己也去當了遊行僧。他們為何轉變如此之快,成為了權力的集中者呢?
  • 劉邦和朱元璋能成為平民皇帝,他們身上都有這一特徵
    朱元璋這個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平民皇帝,當然,漢高祖劉邦也是一位平民皇帝,就是說這兩個人的出身都是平民,甚至是窮苦出身,朱元璋為了吃飯甚至去當和尚。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所處的年代都是屬於戰亂時期,而他們也參與到了其中,我們看劉邦和朱元璋所處的環境就能發現
  • 同樣出身貧寒的劉邦和朱元璋,為何都選擇了屠戮功臣?
    劉邦與朱元璋,這兩位開國皇帝皆出身平民,背靠後援集團奪取天下。他們如此相似,在開國後又都做出了屠戮功臣的選擇。是什麼使他們對功臣痛下殺手?可以說,豐沛集團是漢初劉邦政權結構的主體和根本依賴力量,他們的形成既是因為地域情感上的聚合因素,也是基於現實利益上的考量,這些使封侯者集團和劉漢皇家政權之間結成了一種牢固的互動關係。當然這種聯盟關係不是一開始就形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考驗和磨合過程。據李開元先生研究,劉邦從一個流寇集團首領到「天下共主」,先後經歷了群盜集團期、楚國郡縣期、漢王國期、漢帝國期四個階段。
  • 同是朱元璋的孫子,也都坐上了皇位,為何人生的結局卻相距萬裡?
    朱元璋,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貧苦農民,依靠著自身的努力,走向了人生的巔峰,開創了一個將近三百年的大帝國。他是真正的無產主義者,因為他在少年時期,窮的連埋葬其父母的墳地都沒有,但是他憑藉自身的努力,成功的打敗了通往權力巔峰的一切對手,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把自己錘鍊成了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
  • 相對比朱元璋和李淵,為何說劉邦奪天下最難?
    劉邦是大漢的開國皇帝,他的主要對手是大秦和項羽。李淵是大唐的開國皇帝,他的主要對手是大隋和王世充。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他的主要對手是元朝和陳友諒。劉邦是平民,朱元璋也是平民還當過乞丐,李淵是皇親國戚。
  • 劉邦和朱元璋為什麼誅殺功臣?除了為子孫掃除障礙,還因出身低微
    劉邦和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從底層造反、最後建立一個大帝國的開國君主,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誅殺功臣這方面,他們出奇的一致,劉邦誅殺了韓信、彭越和英布,而朱元璋也將開國功臣以各種方式消滅殆盡,那為何在開國的君主之中劉邦和朱元璋兩人都喜歡誅殺功臣,而其他的開國君主諸如唐宗、宋祖、清朝開國君主則不會採取同樣的措施呢
  • 劉邦陣營,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能成為治世能臣?
    春秋戰國也好,秦末三國也罷,雖然生靈塗炭,但卻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出世的文臣武將。而秦末時期,二世暴虐無能,致秦末群雄並起。從熟知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到楚漢相爭劉邦勝出建立西漢結束,其間亂世,出了不少豪傑。在我們的概念中,治世能臣往往出身書香門第或門閥武將世家,然而從劉邦陣容來看,為何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成為了治世能臣?
  • 廢柴青年代表張無忌,為何能坐上教主,卻不能坐上皇位?
    廢柴青年代表張無忌,為何能坐上教主,卻不能坐上皇位?如果從這部小說單看,張無忌可謂是年少成名,張無忌的絕世武功在當時,可謂是數一數二沒有敵手,而且他的出身也非常的好,父親是武當七俠之一張翠山,母親是天鷹教教主之女殷素素,自己的義父是金毛獅王,而且他與當時武功第一的張三丰有非常深的淵源,最後更是成為擁有百萬教眾的明教教主,而且明教內的光明左右使,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等眾高手,並且還有普通教眾百萬,能號令群雄抵抗元軍
  •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在臨死前都留下了一句話,但是高下立判
    中國有那麼多的封建社會,當然也會有很多的開國君主,小編覺得其中兩個人非常的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劉邦和朱元璋,我這一說大家都知道了吧?兩個人都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生逢亂世,白手起家,在腥風血雨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所以他們身上有很多的相同點,但是也有不同點。
  • 中國古代歷史上,朱元璋與劉邦,誰才是唯一的「布衣天子」?
    布衣起義成功的,就兩個人劉邦和朱元璋,其他人大部分都失敗,就是戰略眼光低。劉邦是亭長,亭長不算小官,現在考證認為秦朝的亭長跟漢朝的亭長差距還是很大的。劉邦做了亭長之後,蕭何這個縣主吏掾也「常左右之」,應該是個有實權的官吏。整個縣起義的時候,劉邦是能在這群人中說得上話的。
  • 劉邦和朱元璋,兩個草根皇帝,為何都把屠刀伸向開國元勳?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生活年代相隔1600年,卻似穿越時空的兩兄弟,都出身草根,都成了開國皇帝,坐穩江山後都不約而同地把屠刀伸向了有功之臣。朱元璋稱帝後,並沒有著急屠殺功臣,火燒慶功樓的情節只是後人杜撰而已。不過,他整肅貪官汙吏的確殺了很多人,但那些貪官都算不上開國功臣。朱元璋殺功臣從胡惟庸開始,然後是李善長、藍玉。
  • 為什麼劉邦能放走智謀張良,朱元璋卻不能放走劉伯溫?
    他們都出身草根,從平民做到了皇帝這個位置,非常不容易。他們兩個一個是沛縣的亭長,一個吃喝嫖賭的小混混,也就是後來的漢高祖劉邦。另一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和尚皇帝朱元璋。 這兩位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不拼家底的創業者,最終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漢朝和明朝政治集團的扛把子和領頭大哥。
  • 布衣出身劉邦跟朱元璋
    劉邦漢朝建立者。不過嚴格來說劉邦不算布衣吧。畢竟當著亭長呢。但也算是一個出身比較低的人。能夠成為皇帝也是很不一般的。劉邦有幾個特點。靈活多變比如去參加鴻門宴之前,項伯來告訴張良逃跑,張良把項伯引薦給劉邦,劉邦立刻就跟項伯定親了。駕馭群臣比如劉邦在問韓信我們統帥多少兵,韓信說十萬,劉邦問你能統帥多少兵,韓信回多多益善。但是劉邦可以駕馭群臣。
  • 平民出身的劉邦,少時無所事事,卻得眾女傾心?
    相信拉著大馬路邊上有點文化修養的人問一個問題:我國平民出身的天子有誰?大部分人首先想起的絕大部分是劉邦和朱元璋。兩人都是百姓出身,沒有一點貴族關係。但是在歷代鬱郁不得志的文人中,出現得最多就是劉邦。這是為何呢?
  • 為什麼劉邦能放走張良,朱元璋卻不能放走劉伯溫?
    史書上只是說懷疑是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我們只能大致推測出劉伯溫的死跟胡惟庸有關。胡惟庸本就和劉伯溫不合,也就是說胡惟庸有理由殺劉伯溫。其次,胡惟庸毒殺劉伯溫可能是朱元璋授意的。在劉伯溫腹中積下硬物後,曾向朱元璋請示希望能回家,但朱元璋沒有即刻予以回應,等到劉伯溫已經起不來床了,朱元璋才下令讓其回家。雖然不能肯定,但這其中多多少少還是跟朱元璋有關係的。
  • 有味的古代歷史:劉邦坐上皇位靠的是什麼
    自古帝王和臣子只能一起經歷困難,卻無法一起享福。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這樣的,他們都是屬於卸磨殺驢的類型。在自己的朝局穩定以後,就開始殺害那些曾經和自己一起徵戰沙場的兄弟。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一位,漢高祖劉邦。由一個小小的泗水亭亭長,無名之輩,到最後的天下霸主,漢室國君,劉邦實現了一個巨大的人生逆襲。
  • 從劉邦到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出生,都伴隨著怎樣的異象?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從劉邦的人生經歷說起。劉邦,不僅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君主。從泗水亭長到九五之尊的轉變,劉邦只用了七年,這樣的速度和功績,實在令人嘆服。但是,劉邦的成功卻釋放了這樣一個信號——似乎,皇位人人可坐,江山人人可奪。你泗水亭長可以推翻大秦江山,那麼我張三李四是不是也可以推翻大漢江山,也弄個皇帝噹噹?
  • 從劉邦到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出生,都伴隨著怎樣的異象?
    於是,劉邦乾脆把農民全部放了。逃跑途中,遇大蛇擋路,劉邦趁著酒勁拔劍將大蛇從中間斬斷。不一會,有人見到一個老婦人在劉邦斬蛇的地方痛哭,問其原因,老婦人回答:「我兒子是白帝子,化身為蛇橫在此處,被赤帝子所殺,所以我很傷心。」不難理解,此處的意思就是,劉邦乃是赤帝之子。仍舊不是人。
  • 同樣是草根出身的皇帝,劉邦和朱元璋誰更勝一籌?
    一個是漢高祖劉邦,還有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草根出身。至於其他朝代的開創者來說,他們原本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勢力。所以劉邦和朱元璋一直以來也是比較勵志的成功對象。那麼就這兩個草根皇帝而言,在個人能力上他們兩個誰更勝一籌呢?接下來筆者就針對這個問題和大家簡單聊聊。
  • 劉邦朱元璋同樣為布衣天子 後世名聲為何截然不同?
    而劉邦就不同了,父親是平民百姓,自己四十多歲時還是個亭長。朱元璋就更慘了,父親是平民不說,自己為了吃口飯去當了和尚,後來乾脆成了要飯的乞丐。史學家孟森表示: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布衣出身,沒有可以憑藉的政治身世和門閥勢力,沒有謀權篡位的圖謀。「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