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2020-12-04 一人筆記

原問題:

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就是因為繁體字有前人的字抄襲或者模仿嗎?都不與時俱進呢?

我是一人。繁體字也是漢字,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

漢字繁體簡體,是一個爭論幾十年的事情。

提問者說:書法繁體字是因為前人寫的字,抄襲或者模仿,不與時俱進。

我們先說說,不要對繁體字有偏見。

書法和練習繁體,傳承也是發展

書法練習方面,繁體字確實有天然的優勢。

廣泛使用簡體字,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字帖,能夠被成為書法的字帖,絕大部分保守一點,都是使用繁體字。

這是一種書寫習慣,比如我們近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

啟功先生於1912年,2005去世。他是近代最著名的書法家,風評最好的書法家,爭議最少的書法家。

這幅字,落款1997年。當時全國各地已經推廣簡體有一段時間。大部分人也開始使用簡體,注意啟功1912年出生,1997年。85歲了。

「字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個為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寫法。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為就有好幾種寫法

這幾種為的寫法,練過書法的人,覺得是簡化的為難寫還是繁體的為難寫?

啟功的字有時候就沒有完全使用繁體。但是這只是習慣。啟功的啟,也不是我們現在正常的規範漢字「啟」。

不要刻意貶低繁體,也不要刻意神化繁體。

太過於拘泥,繁體字好,繁體字不好。簡體字好,簡體字不好。會把自己陷入無謂的爭論中。

啟功先生的字,雖然不能和歷史中的大書法家相比,但是在我們當代也是獨具一格。他的思路更是值得我們現在所有書法家學習的。

書法是寫字,但是是想要把字寫得好看。能不能把字寫好,才是重要的。

繁體和簡體,無謂的爭論

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書寫,用的是簡體。

然而簡體的問題,不是說最近才有的,古來有之。

不要說,簡體不好,簡化掉中華文化,失了傳統。更有一些人甚至稱簡體是殘體。

這些爭論真的沒有必要。

真的不要再爭論,簡體繁體。這個問題是曠日持久,沒有結果的問題。

齊白石只有一個,共同人努力經營的齊白石只有一個。所以他的畫就值錢。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的,可以關注我

相關焦點

  • 範曾書法:簡化字與繁體字混用,是毛病嗎?一直不好意思問
    範曾書法:簡化字與繁體字混用,是毛病嗎?一直不好意思問。範曾書法好不好?應該有公認,確實不太好。按說練書法練了數十年,修成諸書皆成的水平不算難。但是他的書法,偏偏就不達諸書皆成的水準,拿著毛筆寫觀感成奇怪的呆板楷書,要不稍帶行書意,書法就這兩下子,怪不得有人說他書法寫得也就是小學水平。此謂氣話,卻也有一分道理:書法天天練,不見長進和拓展,還時不時地誤入偏道,不成主流。為什麼說範曾的楷書書法和行楷書法有時誤入偏道,不成主流呢?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孫曉雲對書法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小時候主要寫繁體字
    在當下書壇,孫曉雲的書法造詣無疑是非常突出的。這位書法家從名不見經傳,一步一步走上書法頂端水準,除了刻苦的書法修煉之外,還在於她對書法藝術有獨特的理解方式。孫曉雲不僅是一位用毛筆寫書法的書法家,還是一位認真思考過書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法理論家,她的書法理論集,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從理論層面讀透書法提供了平臺和思路。孫曉雲對書法的理解有許多獨特的觀點。比如她曾經說書法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用筆去寫,還要用心去寫。這種書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似乎很少人能夠達到。
  • 「書法問集」76、小孩子學書法是從基本筆畫學起嗎?
    如果要學書法,我們現在一般以楷書為主。因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楷書行書為主。如果你非要說,學書法,不學楷書。那可以不往下面看。這個問題,很像幫孩子報名參加書法培訓班的父母問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更希望看到孩子快速成長,一旦父母感覺慢了,就很容易焦慮。
  • 學習毛筆書法為什麼要用繁體字?
    學習毛筆書法最好要用繁體字,這是被普遍認可的,以前參加書法考試,試卷上面會有要求,要求考生要繁簡體統一,要麼全部用簡體,要麼全部用繁體,但真要是答卷全部用簡體,總分肯定要下來。既然練習了毛筆書法了,就不差這幾百個繁體字了。寫毛筆書法作品,用繁體字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魯迅大力提倡簡化字,白話文,可是他流傳下來的手稿和書法作品還多是繁體字和文言,他特別的用文言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見文言文的魅力和影響是巨大的。這話雖然不免誇張,但是古代秀才是通篇背誦經史子集的,有些還能倒背如流,《論語》、《詩經》的章章節節字數多少都能說出來,這樣的漢學功底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 「書法問集」145、王羲之的字帖,以禿筆劣紙殘墨去寫會怎樣?
    比如陳國昭先生,上圖是他臨寫《蘭亭集序》的視頻截圖。他的書寫用具,筆墨紙都並不貴。我個人覺得陳國昭先生,是現在臨寫《蘭亭集序》非常好的一位書家。不要找藉口,臨不好寫不出來,不要怪筆墨紙。提問者更多的是調侃,學書法態度不那麼認真。更多的想知道,如果用比較粗糙的用具大概寫出來是什麼樣的。如上圖所示,有人寫出來的《蘭亭集序》是這樣的。
  • 「書法問集」99、有哪些適合練書法時聽的古典音樂推薦?
    練書法不是為了裝高雅,聽古典音樂也不是為了裝高貴。書法方面我花了一些時間學習研究,音樂花的時間相對少很多。雖然古典音樂花的時間不多,研究不深。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書法和古典音樂非常難結合。書法和古典音樂,都是值得專注的事情。如果硬要說有什麼音樂可以在練字時候聽,有。但我要先說說,古典音樂和書法不太能同時做的原因。書法和古典音樂都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 「書法問集」57、怎樣練好歐體楷書?
    提問者的原題怎樣練好歐體楷書堅持練習了兩個多月了,請大家多多指點?希望多學點方法和理論,在今後的聯繫當中少走彎路!我是一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很多寫毛筆字,評論書法的人,他們是不願意寫唐楷的,因為唐楷對基礎筆畫的要求就非常嚴格,花的時間少,心不夠靜的人,基礎筆畫都過不了關。基礎筆畫都過不了關,那麼你用筆的能力不會太強。繼續說問題為什麼說歐體楷書比較容易學習呢?
  • 「韓」姓寫出來真好看!書法名家寫「韓」字!
    韓氏圖騰「韓」姓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當代,韓姓人口近884萬,為中國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0.68%。河南為韓姓第一大省,約佔韓姓總人口的14%。在中國的分布,在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蘇、遼寧、安徽、山西、黑龍江、陝西,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韓姓人口。
  • 《書法問集》717、練了兩年歐體,又寫了兩年趙體之後該怎麼辦?
    原來題目比較長:想在楷書的路子上走下去,練了兩年歐體,又寫了兩年趙體,怎麼辦?提問者還有一個備註:想在楷書的路子上走下去,練了兩年歐體,又寫了兩年趙體,下一步該怎麼走,老師們多給我提提意見!我是一人。提問還是要把自己的字放上來。【楷書的路子,練歐體和趙體都是不錯的。下一步可以練練王羲之和趙孟的行書。】楷書是現在使用最多的書體,我們大部分印刷品使用的是楷書。
  • 《書法問集》596、為什麼有人說田英章的書法不能學?
    為什麼有人說誰誰的書法不能學,這個問法套用所有人。【願意花少量時間只是想把字寫好看一點,學習田英章的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真的花大量的時間學習書法,自然不會只學田英章的字。說田英章的字不能學的,原因往往不是在田英章的字好不好。】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於天津,書法研究生。
  • 為什麼現在寫書法的人不寫簡化字,還寫繁體字?
    二:書法書寫繁體字的必要性 1:中國書法系統的形成,都是圍繞在繁體字基礎上展開的文字的形成就伴隨著書法的誕生,書法成熟時期完成的系統性,都是繁體字作為唯一文字系統,因此流傳下來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體字書寫而成,我們的學習傳承,都是按照繁體的法帖來展開,這樣才能學習到書法的真正內涵。
  • 「書法問集」4、都說二田把歐楷寫成了美術字,你怎麼看?
    我是一人,書法問集,搜集網上書法問題,每日一答。內容很長,有一些比較深的書法知識。二田把歐楷寫成了美術字,是不喜歡研究書法的人,羨慕嫉妒二田的人一種極度不情願又無可奈何的稱讚,這是稱讚,為什麼說稱讚,往下看。
  • 《書法問集》305、田英章為什麼一輩子只寫歐體?
    【歐體寫一輩子不一定能寫好,但可以肯定田英章也寫過其他人的字。】田英章影響力確實大,總是有人會單獨提到他。不過這個問題顯然只問了一半。題目「田英章為什麼一輩子只寫歐體」,只說了一半,喜歡他的人和不喜歡他的,都會加上一句。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在臨帖和初學的階段,還是以繁體字為主,因為學書法學的是古人的墨跡,以繁體字來掌握書法的各種創作技巧,諸如筆法結字等的訓練,在書法有了一定的成就,或者是進入打了創作的環節,那麼用簡體字去創作也不是不可以的,書法及時是一門藝術,終究還是需要人去欣賞的,如果連內容都認識不全,僅僅去欣賞一幅作品的章法和墨法的美,卻不能享受到內容的美,那麼這樣的作品可以說一種藝術的缺失。
  • 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 走字底「辶」怎麼寫?這3個方法讓書法入木三分
    走字底「辶」是由古漢語中「辵」字演變而來,意思是走走停停,常與行程、運動等詞彙有關。根據現代漢語字典統計,帶有走字底「辶」偏旁部首的漢字多達218個,由此可見走字底「辶」在漢字書寫中是較為常見的。但是很多初學者認為要真正寫好走字底並不容易,有時候一幅作品常常會因為走字底而成為敗筆,那麼走字底「辶」究竟該怎麼寫?今天,我們就從這3個方法入手,來談談如何寫好走字底,如何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