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
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繁體字(楷書)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錘鍊,歷代書法家的書寫創作,已經日臻完美,現代書家從小就是臨摹繁體「法帖」成長起來的,就像學拳練功一樣,所有套路都是古人練過的,學起來熟悉應手,寫起來不費腦筋。
所以究其根本書法寫繁體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繁體字結構比較對稱,而且留白比較少,寫出來比較好看,但凡寫過點書法的來看,筆畫少的幾個字寫好並不容易,並且毫無美感可言。
二、繁體字更加有韻味有內涵,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簡體字確實沒有繁體字寫出來更有味道。不少書家認為:書法作品創作離不開繁體字,因為繁體字能夠完整地體現出文字的演變過程,簡體字其實不僅僅是簡化了筆畫而已,就連文字內的內涵也被逐漸削弱。
三、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覺藝術,漢字始終是書法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書法脫離漢字,只有線條而沒有筆畫結構,肯定構不成書法,只會變成抽象畫。
國家推行簡體字肯定有他的道理,但學書法的,決不能寫簡體字。 繁體字是老祖宗幾千年一筆一划創出來的,少一筆就少了他的神韻,靈氣。
內容選自「聚鎂Art0X」社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聚鎂好課 · 深入藝術視界
聚鎂Art0X在線教育品牌
精中選精,知藝術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