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2021-01-08 聚鎂Art0X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

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繁體字(楷書)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錘鍊,歷代書法家的書寫創作,已經日臻完美,現代書家從小就是臨摹繁體「法帖」成長起來的,就像學拳練功一樣,所有套路都是古人練過的,學起來熟悉應手,寫起來不費腦筋。

所以究其根本書法寫繁體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繁體字結構比較對稱,而且留白比較少,寫出來比較好看,但凡寫過點書法的來看,筆畫少的幾個字寫好並不容易,並且毫無美感可言。

二、繁體字更加有韻味有內涵,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簡體字確實沒有繁體字寫出來更有味道。不少書家認為:書法作品創作離不開繁體字,因為繁體字能夠完整地體現出文字的演變過程,簡體字其實不僅僅是簡化了筆畫而已,就連文字內的內涵也被逐漸削弱。

三、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覺藝術,漢字始終是書法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書法脫離漢字,只有線條而沒有筆畫結構,肯定構不成書法,只會變成抽象畫。

國家推行簡體字肯定有他的道理,但學書法的,決不能寫簡體字。 繁體字是老祖宗幾千年一筆一划創出來的,少一筆就少了他的神韻,靈氣。

內容選自「聚鎂Art0X」社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聚鎂好課 · 深入藝術視界

聚鎂Art0X在線教育品牌

精中選精,知藝術所以然

相關焦點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在臨帖和初學的階段,還是以繁體字為主,因為學書法學的是古人的墨跡,以繁體字來掌握書法的各種創作技巧,諸如筆法結字等的訓練,在書法有了一定的成就,或者是進入打了創作的環節,那麼用簡體字去創作也不是不可以的,書法及時是一門藝術,終究還是需要人去欣賞的,如果連內容都認識不全,僅僅去欣賞一幅作品的章法和墨法的美,卻不能享受到內容的美,那麼這樣的作品可以說一種藝術的缺失。
  • 毛筆寫簡體字,書友表示不能稱為書法
    說起書法,現在很多人略懂。這就是一個拿毛筆來玩墨水的遊戲。很多大師把墨水玩得非常到位。書法不外乎就是:筆墨紙硯加漢字。幾千年了,前面幾種工具沒有太多變化。變化最快的就是漢字。很多人好奇,毛筆字一定要用繁體字寫嗎?簡體字寫書法真的不行,還是說不好看。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書法問集」68、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
    原問題:為什麼練書法要寫繁體字?就是因為繁體字有前人的字抄襲或者模仿嗎?都不與時俱進呢?我是一人。繁體字也是漢字,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提問者說:書法繁體字是因為前人寫的字,抄襲或者模仿,不與時俱進。我們先說說,不要對繁體字有偏見。書法和練習繁體,傳承也是發展書法練習方面,繁體字確實有天然的優勢。廣泛使用簡體字,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 學習毛筆書法為什麼要用繁體字?
    學習毛筆書法最好要用繁體字,這是被普遍認可的,以前參加書法考試,試卷上面會有要求,要求考生要繁簡體統一,要麼全部用簡體,要麼全部用繁體,但真要是答卷全部用簡體,總分肯定要下來。既然練習了毛筆書法了,就不差這幾百個繁體字了。寫毛筆書法作品,用繁體字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
  • 用簡體字寫書法就是不尊古?看看啟功先生的書法就全明白了!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書寫原則和審美價值早已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就在1935年,中國開始推行使用簡體字,政府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文書也明確規定了在一定的場合必須要書寫簡體字,其中更是指出如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學習區域都要書寫簡體字。
  • 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 書法可以寫簡體字嗎?
    本文的三個解決思路,便是針對目前書法創作中的繁簡字之爭而提出的。 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書法創作必然要遇到簡化字問題。如何應對簡化字問題,目前學界尚未達成共識。書法界普遍承認的是「書法只能寫繁體字」。至於什麼是繁體字,為什麼只能寫繁體字等等問題皆未有深入的討論。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覺藝術,漢字始終是書法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書法脫離漢字,只有線條而沒有筆畫結構,肯定構不成書法,只會變成抽象畫。要展現書法各種各樣的藝術美,必須達到兩個基本條件。
  • 景堂漫談: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書法創作中簡體字與繁體字的運用
    在參觀書法展覽時,經常會聽到有些人提及作品中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混用的問題。當前國展中對書法作品中文字的運用是不能繁簡混用,也就是說一幅作品要麼簡體,要麼繁體,只能選其一。我們現在通用的文字是簡體規範字,為什麼書法家多數會選擇使用繁體字呢?
  • 寫書法,這些繁體字和簡體字的雷不要踩到
    學書法,簡體字和繁體字的糾纏必定會遇到。不少名家就踩到了簡繁轉變的雷區。這裡我們就不舉例了。我們在這裡只是強調,你寫繁體書法作品,一定不要簡單地在電腦上簡繁轉化順手抄來。有時候,電腦的轉化會簡單粗暴。莫讓藝術成笑話。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臺灣香港的論壇發帖,用簡體字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和你交流。這是因為我們現行的這套簡體中文其實並不全是簡化字,很多字是沒有變化的。我們平時閱讀繁體字的文章,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所以即使有幾個不認識的繁體字,通過上下文的意思也能輕鬆的理解閱讀。
  • 為什麼中國要捨棄繁體字?它難道不比簡體字來的好看嗎?
    關於使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很多人都覺得繁體字才是精華,不僅形象,也更為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而另一個陣營的人,則是支持使用簡體字,因為簡體字簡便,不論是生活工作還是學習,簡體字都更加便利,若是改用繁體字,那大概文科科目的考試時間需要延長不少;而醫生大概才是最痛苦的一個群體...但是這些都是大家的推測。那麼為什麼當初中國要捨棄繁體字?它難道不比簡體字來的好看嗎?其實這主要是和當初的國家大環境有關係。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簡繁之爭,自簡體字出現以來就開始爭論。啟功先生的觀點我個人非常同意。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簡體字的「這」,和繁體字的「這」,有區別嗎?
    有朋友問:簡體字的「這」,和繁體字的「這」,有區別嗎?這兩個字在意義上沒有區別,就是將走之底上面的「言」字簡化成為「文」字。都是作指示代詞用,和「那」字相對。有很多熱愛繁體字的朋友,總是說繁體字更美、更有意義。簡體字破壞了中華民族傳統漢字的美感,特別是建國後的簡化,簡直就是對漢字的侮辱。這些朋友一直在呼喚繁體字回歸,認為繁體字才真正代表中國文化。其實這相當不靠譜。文字是什麼?是語言的載體。
  • 為什麼我國要捨棄繁體字?它難道不比簡體字有內涵?原因有三點
    為什麼我國要捨棄繁體字?它難道不比簡體字有內涵?原因有三點人們對於究竟是推崇繁體字的使用,還是推崇簡體字的使用這個話題總是爭論不休,有人認為繁體字體現了中華文字的精神,看起來不僅形象生動,還承載著之前人們的智慧,還有一些人認為應該提倡使用簡體字,因為簡體字比繁體字的學習要更加便利,看起來也更加的大方,並且繁體字的書寫也十分的耗費時間,如果推崇繁體字的話,那麼平常書寫用的時間會大大的增長。其實關於這方面醫生應該是最痛苦的人。
  • 書法創作寫簡化字可以嗎?
    引言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簡化字的時代,書寫習慣早已革新,書法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書寫性,筆墨當隨時代,簡化字也是脫胎於古漢字,國家早已大力推行簡化字,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書法到底能不能寫簡化字?書法寫簡化字就是沒文化嗎?書法寫簡化字不符合規矩嗎?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魯迅大力提倡簡化字,白話文,可是他流傳下來的手稿和書法作品還多是繁體字和文言,他特別的用文言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見文言文的魅力和影響是巨大的。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寫書者不把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血液,是無法在字的方寸之間表達出文化的節奏和韻律變化的。
  • 李鐸評:丁嘉耕的書法捃碑納帖,取博用宏,出唐入晉,絢麗多姿
    曾在法、德等歐洲8國進行書法交流。第三屆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評:丁嘉耕的書法「捃碑納帖,取博用宏。氣勢恢宏,老辣蒼勁。出唐入晉,絢麗多姿。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市書協主席林岫評:「取法臻乎上,馳毫雅且新」。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沒了自己沒了美觀,於是呢就終止的那批漢字,實行了我們現在所用到的簡化字吶,在臺灣呢由於在大陸時期呢,他們就有簡化漢字的計劃,於是到了臺灣之後呢,由於國共的對立,他們終止了這個計劃,因為他們認為啊,他們的繁體字更能代表中國文化,於是呢產生了這種文化的競爭,直到現在在臺灣依然用著繁體字,那麼香港和澳門為什麼也用繁體字呢,因為啊,新中國在成立之初,實行的這種簡化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