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雕造像:真武大帝與水火二將
在道教有關四方二十八宿的「四方神」(也稱四靈、四象)中,只有北方的「玄武」發展成具有人格神的大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武大帝。
真武原名玄武,為四象之一,後尊為四聖真君之一,又演化為玄天上帝。
玄武本為古老神話的北方之神,道教的北方七宿星君。約在隋唐時號為玄武將軍,宋代為避諱趙姓始祖神趙玄朗之玄,而改名。
清代合成金屬造像:真武大帝」
清代石雕造像:真武大帝
北宋中期就流傳有關於真武的神話:「昔有淨樂王與善勝皇后,夢吞日光,覺而有娠,懷胎十四個月,於開皇元年甲辰之歲,三月建辰初三日午時誕於王宮,生而神靈,長而勇猛,不統王位,唯務修行。輔助玉帝,誓斷天下妖魔,救護群品,日夜於王宮中發此誓願,父王不能禁制,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中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登天。玉帝聞其勇猛,敕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以斷天下妖邪。」
並有「玄元聖祖八十一次顯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變化之身,武曲顯靈之驗。」
關於此真武八十一化的藝術遺存,據網文內容:一九九八年五月八日,在北京嘉德拍賣行的春季拍賣會上,展出了該行徵集到的明代圖冊一本,據說是從蘇州某民家徵得,專家鑑定紙張屬明代,底價五十萬元。據筆者在拍賣前經眼,該圖冊無標題,共有八十二圖文,每圖各有插圖和文字冊頁一幅。圖約一尺見方,為工筆水彩畫,人物及景物描繪頗佳。圖文內容為描述玄帝真武降生及感應祥瑞故事,每圖講述一事,凡八十二事。其開首十餘圖所述故事,與《道藏》所收《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的圖文正相同,唯圖像繪製較《道藏》本更精美而已。其餘各圖故事,亦見於《道藏》所收《玄天上帝啟聖錄》。
後來被某藏家拍到,贈送給廣東博物館(具體哪家,記不清了),記得在一檔權威電視節目中,被該館當做「鎮館之寶」。
歷史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多次得到「真武祖師」的護佑,故二位帝王非常崇拜真武大帝;明成祖更是御製數以萬計的真武神像賞賜宮觀和大臣;而尤以湖北武當山真武殿的真武造像規模最大,藝術順準最高。真武大帝在明代基本上達到了國家全民崇拜的地位。
明永樂銅鑄御製真武大帝及其陪侍
「真武身長百尺,散發,金鎖甲育,足踏五色靈龜,又名螣蛇,八卦之龜,按劍立眼如電光。」這是後世塑造真武神像的標準規範,也是文物識別判斷真武神像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