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不僅是一項項技藝與文化,更是國家內在文化軟實力的體現,非遺的傳承與保護就是對於我們自身文化的尊重與自信。青島的非遺文化不僅是這座城的歷史文脈,更是一代代人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的最好展示。
作為青島非遺活態傳承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三十一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既掌握著各領域豐富的知識,又身負精湛技藝。為鼓勵並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傳承傳播活動,推動其成果轉化及創新性發展,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現大眾網·海報新聞大型網絡公益傳播平臺——「海報志願雲平臺」推出非遺文化傳承人系列報導。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蔡寶丹 青島報導
「龍鳳飛升,繞轉穿行,走如風過,動如江河」。或許你曾經聽過這些口訣,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它來自尹氏八卦掌。各八卦掌流派中,尹氏八卦掌以其「硬掌」特點而聞名,動作剛猛、多穿點,尚直勁,出手講究「冷脆快」,富強抖力。尹氏八卦掌手形以牛舌掌(四指併攏,拇指內扣)為主,步法以自然步為主,主要訓練特點體現在「站(站樁)、轉(走轉)、打(技擊)、換(變化)」四個方面,強調八卦步法、單式散手和組合手訓練,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套路和器械的練習。
性命雙修,這便是尹式八卦掌的精要所在。也許沒有幾個人能領悟透八卦掌口訣的奧秘所在,但是有一個人他一定運籌帷幄,他便是尹氏八卦掌的傳承人——李國華。
靜如山嶽,動如江河
李國華,男,1963年4月出生,漢族,青島人。現為青島地區尹式八卦掌第四代傳人。自幼熱愛武術,拜師龐鴻志潛心修煉尹式八卦掌,繼承和發展了尹式八卦掌的養生功能,並逐步凝鍊成為體系。致力尹式八卦掌的傳承、保護和發揚。據李國華介紹,八卦掌是從易經演變而來的,八卦掌的套路主要為八掌,八掌中又生出六十四掌,對應六十四卦,也就是變化。八卦掌在皇室內家養生傳百年,道以乾坤立,掌因八卦生,掌易交融演武道,象形取意神韻揚,內氣外功兩相生,性命雙修身心康。尹式八卦掌功法靈活多變,擰翻繞轉,動靜相宜,陰陽相濟,靜氣養身,陶冶情操,內外兼修,術道並重。尹式八卦掌總歌為:獅麟同行,猿熊顯靈,蛇鷂化精,龍鳳飛升。神氣貫頂,引氣運行,抽身換影,繞轉穿行。松沉蹬坐,仙人推磨,蹚水拔泥,走如風過。沉實快穩,掌如穿梭,靜如山嶽,動如江河。
師承八卦掌,修身養性
資料顯示,1932年青島國術館編著有《八卦掌簡編》一書傳世,為今人了解尹氏八卦掌的早期風貌,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龐鴻智是尹玉章的得意門生,尤其是在繼承了尹門真傳的基礎上把它發揚光大,在晚年通過親傳整理寫出了大量的尹式八卦掌修心強身的真功秘法和心得。李國華的師父是龐鴻智,在跟隨師傅學習八卦掌的過程中,李國華一直秉承著謙卑刻苦的精神,吃苦耐勞,踏踏實實的練好每一個基本功,為此後八卦掌的傳承奠定了殷實的基礎。
以身受教,傳藝不賣藝
李國華說:「過去傳武都是言傳身教,傳藝不賣藝,不能收費的,也是看緣分的。我現在也是。覺得是一種擔當,不能讓我學的東西斷掉,發現苗子也會單獨教。」就這樣,李國華先後教授學生200多人。成立嶗山區尹式八卦掌文化研究中心,先後入選區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保護、傳承和發揚尹式八卦掌作出重要貢獻,特別是始終堅持「傳藝不賣藝」的師承,教授學生不僅不收費,而且還要承擔一些必要的訓練成本。但是,他多年來一直默默堅持,始終不改「傳藝不賣藝」的初衷,得到武術界同仁稱讚和學生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