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在廣東汕頭舉行

2020-12-14 中國僑網

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在廣東汕頭舉行

  中新網汕頭12月11日電(記者 李怡青)「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下稱「峰會」)11日在廣東汕頭開幕。

  來自海內外的知名僑領、僑界企業家、創新創業人士、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和雙創聯盟代表等近300人參加此次峰會。

  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在講話中表示,作為著名的僑鄉,汕頭市應充分利用汕頭華僑文化經濟合作試驗區的「僑」字特色優勢,營造切實有利的投資環境和人文環境。希望大家藉此次峰會的契機,深入交流分享、促進合作洽談,推動更多高水平產業和項目在廣東、在汕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圖為汕頭僑批文物館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 林大森 攝

  廣東省委常委黃寧生表示,希望各位華商朋友加強與各級僑聯組織溝通聯繫,熱情參與廣東建設、共享發展機遇、共謀合作共贏,為廣東走在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增添新光彩。

  活動期間,中國僑商聯合會與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籤訂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汕頭華僑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汕頭僑批文物館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將成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展示窗口。還舉行南粵僑創會成立揭牌暨僑界創新創業成果展啟動儀式等。

  「創業中華」是中國僑聯傾力打造的一項重要品牌活動。汕頭是中國著名僑鄉,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是唯一一個以「華僑」和「文化」為核心概念的國家級發展戰略平臺。(完)

相關焦點

  • 「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在廣東汕頭舉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舉辦來汕頭,潮汕籍僑胞再「趕潮」(僑界關注)本報記者 高 喬文/圖十二月月十日,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嘉賓在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考察。
  • 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架起汕頭與...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由中國僑聯、廣東省僑聯、汕頭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10日至12日在廣東汕頭舉辦。
  • 萬立駿出席「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
    12月11日,由中國僑聯、廣東省僑聯、汕頭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僑聯經濟科技部、中國僑商聯合會、汕頭市僑聯、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承辦的「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在汕頭開幕。
  • 來汕頭,潮汕籍僑胞再「趕潮」
    十二月月十日,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嘉賓在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考察。12月11日,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下文簡稱「創業中華峰會」)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辦。
  • 汕頭華僑試驗區:主打僑牌 擴大對外開放
    2014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在汕頭經濟特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強調要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資源優勢,把試驗區建設作為汕頭經濟特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重大舉措。  此外,華僑試驗區還與中國華融公司合作設立了華融華僑公司,打造聯繫海內外華僑華人的華僑資本管理中心;啟動運營「廣東華僑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當前已有註冊會員91家,實現融資25.7億元。  成立迄今近四年的華僑試驗區,近期還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之一、成為全國首批五個中歐區域政策合作試點地區之一。
  • 汕頭華僑試驗區多元探索凝僑心聚僑力護僑益
    與此同時,全國首個具有華僑特色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華僑板」、廣東華僑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規模達200億元的華僑產業母基金等平臺落地運營,讓華僑試驗區成為中國最大「僑夢苑」和新僑創新創業基地。  這一系列亮眼成績的背後,正是華僑試驗區不斷做好「僑」文章的生動寫照。
  • 看好家鄉前景 潮汕籍僑胞展望投資興業新機遇
    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廣東中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少華如是描述他眼中汕頭的發展前景。「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近日在廣東汕頭舉行。多位與會的潮汕籍僑胞表示,對汕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冀進一步搶抓家鄉發展新機遇。「從老市區到海灣新區,幾十年來,汕頭在城市風貌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
  • 汕頭華僑試驗區這6年|引人才:創新制度打造人才「歸谷」
    近年來,這個坐落於東海岸新城,面積約5800平方米的7層大廈,作為華僑試驗區創新創業重點平臺,發揮了「聚才」「聚項目」的作用:來自北京的國家級孵化器啟迪創業孵化器和北歐創新中心是第一批進駐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的企業;國家級孵化器清華大學「啟迪之星」的入駐,成為吸引高端雙創人才的「吸鐵石」,現已成功引進孵化20多家初創企業;廣東工業大學在汕創新研發平臺「汕頭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
  • 重回華僑精神家園 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林少麗 趙麗蓉 記者羅勉報導 12月10日晚上,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副主席李卓彬、廣東省委常委黃寧生等領導以及蒞汕參加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的僑商代表前往參觀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感受百載商埠和經濟特區深厚歷史和文化魅力
  • 用好僑資僑力 汕頭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教授張應龍在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上就曾建言,「十四五」時期要做好僑文化的開發利用,藉助僑文化來激發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從而打通中國與海外僑胞的文化聯繫,促進華僑華人與中國關係的可持續發展。
  • 暨大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華僑試驗區有全球「大格局」
    這句話描述的是海外潮汕籍華僑群體的龐大。從汕頭經濟特區創辦之初,海外僑胞便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家鄉的建設中,以僑智僑資有力推動了汕頭經濟特區的成長。  華僑在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歷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怎樣抓住機遇推動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如何用好用活僑資僑力,推動汕頭深度融入「雙區」建設?南方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汕頭人、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應龍。
  • 汕頭:百載商埠新40年 傾力打造華僑人才「歸谷」
    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於楊) 作為粵東的一顆明珠,汕頭既是「百載商埠」,也是著名僑鄉。據統計,有500多萬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源自汕頭,這與汕頭本地常住人口幾近相當。與海外僑胞同心共力,建設經濟,是建立經濟特區以來,汕頭發展的一出重頭戲。
  •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榮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
    在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開幕式後,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為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牌匾,這是繼潮陽區耀明書院之後我市第二個「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 汕頭開埠160年 以僑為橋連接世界
    對於當年被迫到海外謀生創業的華僑來說,把賺到的錢寄回家裡,改善家人生活、促進家鄉發展是最樸素的目的,所以寄僑批就成了這些華僑心中的信仰與寄託。「批」在潮汕話中指「信」,而僑批則是一種書信與匯票的混合體。  這些被視為僑鄉經濟和情感輸血管的僑批,主要分布在廣東潮汕、江門和客家地區以及福建一些地區,數量在19萬件左右,其中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有近12萬件。
  • 1.5萬餘華僑華人蘇州創業為江蘇地級市首位
    蘇州市海外交流協會第三屆六次常務理事會暨蘇州市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大會召開。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周向群,副市長徐明,市政協副主席謝鳴出席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由市海外交流協會會長顧伯銘和市僑商會會長沈晨冰所作的2014年度工作報告,增補了部分副會長和常務理事,並向部分僑界慈善家頒發了《華僑捐贈證書》。目前,蘇州市移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有5萬多人,蘇州本地有歸僑、僑眷7萬多人,來蘇投資的僑港資企業累計近1萬家。
  • 汕頭打好金「僑」牌(新時代·新僑鄉)
    搭建平臺聚僑力走在廣東省汕頭市的市區和鄉間,隨處可見以海外華僑華人名字命名的學校和醫院,這是潮汕鄉親在故土留下的印記。在當地人心中,改革開放初期,汕頭最漂亮的建築就是潮汕籍華僑華人捐助的。「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汕頭市委、市政府努力搭建平臺,希望從接受僑捐逐步發展為吸引華僑華人來汕頭投資,共享汕頭改革開放的成果,實現合作共贏。」汕頭市外事僑務局局長陳鵬告訴本報記者。國家也十分看重汕頭在僑界的地位。2014年,國務院批准成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 【砥礪奮進新徵程】汕頭:乘勢而上開新局 起而行之顯擔當
    近年來,伴隨著「人才新政」30條、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高端人才專場招聘會、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專區、博士和博士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招賢納士措施政策陸續落地,一個又一個基礎設施、產業及民生工程相繼建成,汕頭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能級正在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