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年在晉江那邊打工,每年初五六就出門了,今年受疫情的影響一直去不了,現在政府免費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去就能開工,真是為我們考慮得太周全了。」3月16日,在習水縣人社局門口,來自坭壩鄉的趙小軍和40餘名農民工一起,在進行了體溫測量檢測後,收拾行李,由習水縣組織的勞務專車,統一乘車前往福建晉江市就業。據了解,今年以來,該縣已組織12多批次上萬人返崗就業。
今年,在疫情防控影響下,為讓外出民工順利返崗就業,習水縣堅持黨建引領勞建,在縣級層面,創新設立習水縣外出務工就業服務黨工委,在外出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深圳、昆明、溫州等10個地市分別成立外出務工就業服務黨支部、工作站,組建商會、黨群服務中心、維權救助中心、禁毒服務中心、培訓就業服務中心、招商服務中心的「一會五中心」機構,從全縣選派11名工作經驗豐富、綜合協調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到各站擔任黨組織書記、站長,制定就業信息諮詢、法律維權、工會服務等履職內容,縣級財政每年預算工作經費,全方位延伸服務。
「有了支部這個『娘家人』給我們撐腰,我們在外務工非常安心。」來自回龍鎮的胡正朝,是一名在外務工黨員,和許多人一樣,都是從鎮村勞保站提供的就業信息外出務工的,在上海務工就業服務黨支部的服務下,現在,胡正朝已在上海恆力集團上班,每月4500元收入,還能獲得近1000元東西部扶貧協作補助資金。他的「富有」,引得多位老鄉慕名前往普陀區就業。
胡正朝們的順利就業,來自該縣鎮鄉精準提供的就業供需信息。在習水縣的26個鄉鎮、街道村居,均設立勞動力就業服務中心或就業工作站,確定專兼職黨員幹部,黨員幹部在平時脫貧攻堅走訪幫扶,收集培訓人員就業意願。利用東西部協作機遇,推送各企業的崗位信息,並在民工較多地方,選聘了一批在當地有影響力的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當勞務經紀人。實現前方有務工服務黨支部「最先一公裡」,後有縣級就業服務窗口「最後一公裡」的服務格局。
據習水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局長袁開洪介紹,為做好防疫就業「兩不誤」,從2月中旬起,習水在精準做實相關人員動態流向、身體狀況摸排等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協調好務工人員返崗專車,把廣大務工人員在乘車過程中對外接觸可能帶來的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同時,為強化後續跟蹤扶持,由習水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縣總工會等10個縣直機關,對成立的10個工作站進行對口幫扶,建立外出務工就業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實行「一站式,點對點」直達模式,壓實幫扶責任體系,變「各自為戰」為「集團作戰」。
「下一步,我們將聚集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牽住群眾增收這個『牛鼻子』,堅持抓試點、突重點,通過搭平臺、出政策、送服務,逐步形成抓黨建促勞務協作的良好氛圍,搭建起就業扶貧的四梁八柱。」習水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穆貴玉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穎
通訊員 韋聖乾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