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示範區扶貧工作側記:72個「扶貧大棚」讓困難群眾安心樂業

2020-12-10 汴梁城下圓和

(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肖文興到困難戶家中走訪)

在河南省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約5萬平方米的72個高效農業大棚成為困難群眾的安心樂業之所。

開封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依託「致富帶頭人+黨建扶貧合作社+困難戶」模式,緊扣「產業發展、合作社帶動、困難戶受益」這一主線,在水稻鄉楊橋、雙河鋪、沙門、臨河和杏花營農場馬砦等5個已脫貧社區,成立了5個黨建扶貧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20畝,使用企業捐建資金470萬元,建成約5萬平方米高效農業大棚72個。

合作社充分發揮帶動引導作用,廣泛動員致富帶頭人積極參與到產業大棚帶貧機制中,通過困難戶自種、提供勞務用工、合作社代種三種方式,引導困難戶深度參與經營管理的能力,激發困難群眾內生動力,增加困難戶產業收入。

目前,「扶貧大棚」帶動86名有意願的困難群眾務工,增加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5萬元以上,實現困難群眾受益全覆蓋。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根據產業大棚對人員種植技術和管理能力的要求,該區及時組織困難群眾進行大棚栽植技術培訓,提高困難群眾生產技能。該區引導3名致富帶頭人與已脫貧社區的5個黨建扶貧合作社籤訂帶貧協議,增強困難群眾收入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該區商務局、工商聯等單位還通過商超對接、機關食堂採買、社區自發採摘購買、構建產銷信息平臺等形式開展消費扶貧,累計銷售產業扶貧基地生產農產品100餘萬元。

為便於困難群眾到產業大棚務工,該區邀請大棚種植專家,採取課堂教學和大棚種植實操相結合的方式,提供土壤消毒、鋪地膜、栽苗、病蟲害防治等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20多次,幫助30多名困難群眾在產業大棚順利就業。

為積極推進勞務協作,該區在5個已脫貧社區建立微信群,設立就業平臺,發布企業用工信息和困難群眾個人信息,共介紹99名困難群眾到企業務工,協議3年,帶動困難群眾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實現困難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示範區人社局根據困難居民身體、家庭狀況,圍繞生態環保、治安巡邏,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帶動困難群眾15人就業,協議3年,人均年增收15368元。

對於弱勞動力人員,各鄉(場、辦事處)通過調查分析其家庭狀況、年度收入等指標,開發政府購買服務型就業崗位安置103人就業,協議3年,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實現全區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困難勞動力「應就業盡就業」。

作者: 周斌

相關焦點

  • 讓困難群眾安心樂業
    (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肖文興到困難戶家中走訪)開封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緊扣「產業發展、合作社帶動、困難戶受益」這一主線,依託「致富帶頭人+黨建扶貧合作社+困難戶」模式,在水稻鄉楊橋、雙河鋪、沙門、臨河和杏花營農場馬砦等5
  • 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攻堅路上創新一串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龔硯慶 通訊員 夏端勇)「政府幫咱建大棚,咱更得加油幹!」12月15日,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水稻鄉楊橋社區扶貧基地裡,種植戶一提起有關大棚的事,個個搶著說話。  扶貧不能只靠幫,幫要幫到點子上。
  • 鄉鎮扶貧|屈子祠鎮:精準扶貧實打實,困難群眾奔小康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屈子祠鎮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通過產業幫扶、就業指導等,多渠道開創扶貧方式,力求扶貧工作輸血與造血並舉,打好扶貧攻堅戰。和劉波一樣,不少貧困群眾的脫貧腳步越邁越有力,脫貧道路越走越寬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繡花」功夫精準推動產業扶貧——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脫貧攻堅側記
    用「繡花」功夫精準推動產業扶貧——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脫貧攻堅側記來到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莫力哈達嘎查的一處空地,一排排光伏太陽能板此起披伏地排列在坡地上,頗為壯觀。「這是旗裡實施的光伏扶貧村級電站項目,有機結合清潔能源和扶貧產業,能夠幫助貧困嘎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 開封示範區: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永恆  幾天來,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馬寨社區居民牛巧葉、牛金葉、李春葉等10餘人,分別在該社區的產業扶貧基地栽草莓、西紅柿苗、管理火龍果……在家門口打工,他們每月拿到工資2400元,已經成為家庭脫貧的重要途徑之一。
  • 「志」「智」雙扶拔窮根——新華社駐新河縣扶貧工作隊幫扶側記
    新河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新華社駐新河縣扶貧工作隊入駐至今,始終堅持「志」「智」雙扶,聚合內外資源,為新河縣精準脫貧、精確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紮根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  「與群眾打成一片,聽幫扶對象說家常話。」
  • 小安扶貧記:安心扎進小山溝,讓老百姓致富更安心
    小安扶貧安文俊,今年44歲,是中核蘭鈾綜合辦的一名員工,大家都習慣稱他為小安。2001年剛參加工作時,小安就想:這下子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了。怎麼也沒想到,扶貧工作找上門,他又一頭扎進山大溝深的貧困村。
  • 關於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助推扶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發揮職能優勢 實現精準對接——關於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助推扶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 鍾建東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重慶市質監局推動全市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20多年來,始終圍繞中央和重慶市委、市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集中力量開展扶貧攻堅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把農業標準化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堅持政府大力推動、市場正確引導、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實施的農業標準化工作方針,將貧困地區的種植養殖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提高貧困縣、貧困村發展特色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幫助農民走出傳統農業低收益的困境,增加農民收入
  • 舒心出門,安心樂業!習水縣以黨建引領助推就業扶貧工作
    今年,在疫情防控影響下,為讓外出民工順利返崗就業,習水縣堅持黨建引領勞建,在縣級層面,創新設立習水縣外出務工就業服務黨工委,在外出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深圳、昆明、溫州等10個地市分別成立外出務工就業服務黨支部、工作站,組建商會、黨群服務中心、維權救助中心、禁毒服務中心、培訓就業服務中心、招商服務中心的「一會五中心」機構,從全縣選派11名工作經驗豐富、綜合協調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到各站擔任黨組織書記
  • 群眾點單、支部下單、合作社配送——山東定陶扶貧大棚產銷兩旺
    白菜王莊村共建有122個高標準扶貧大棚。近些天,扶貧大棚裡的茄子、西紅柿、黃瓜等大量上市,但受疫情影響,銷路成了問題。「長勢很好,但銷售沒有往年快,價格也比往年偏低。」白菜王莊村黨支部書記柴紅星說。馬集鎮扶貧辦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主動對接,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 志丹縣扶貧也要量身定做
    志丹縣扶貧也要量身定做 發布時間:2015-09-18 16:16:43 來源: 志丹縣政府網站
  • 祁陽縣教育局駐村扶貧工作側記
    昔日貧窮落後的絲塘村,正在悄然蛻變——扶貧工作隊帶來了希望「要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細更實,再核查、再梳理、再完善,通過入組進戶、送溫情關懷、送政策技術等方式,鞏固提升結對聯繫村的脫貧成果,堅決打好教育扶貧這場硬仗。」
  • 拔窮根奔小康——平涼市華亭縣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側記
    原標題:拔窮根奔小康——華亭縣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側記通訊員辛亞偉  華亭縣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一號工程」,按照「七個一批」清單式管理模式,逐村逐戶逐人實施脫貧措施,用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功夫,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戰。
  •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聚力教育精準扶貧 助推樂業精準脫貧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為打贏義務教育保障戰役,促進教育公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神,統籌推進,有序開展,取得了良好實效。
  • 新華社點讚山東:群眾點單、支部下單,菏澤定陶扶貧大棚產銷兩旺
    近段時間,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馬集鎮白菜王莊村的街頭頗為冷清,可不遠處的蔬菜種植大棚裡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脫貧戶王廣民正忙著採摘茄子:「今年我種了兩棚茄子,長勢很好,十天摘一回,一畝地一回能摘1500多斤。」白菜王莊村共建有122個高標準扶貧大棚。
  • 鎮平縣扶貧辦到楊營鎮沙家村、林寨村扶貧車間指導工作
    8月7日下午,鎮平縣扶貧辦主任黃玉一行來到楊營鎮沙家村、林寨村扶貧車間,對車間的生產經營、帶貧狀況進行檢查指導。在沙家村耀中箱包扶貧車間,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在車間務工的貧困群眾正聚精會神地用縫紉機製作各種箱包產品,整個生產場面井然有序。
  • 扶貧產業園讓群眾致富有抓手
    園區採用「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市場」的產業扶貧帶動模式,統一負責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連續三年為貧困戶分紅10餘萬元。示範園全年開展生產,帶動貧困群眾和周邊群眾就業增收。
  • 沽河街道中趙格莊自然村扶貧大棚成村民致富「聚寶盆」
    在一個西紅柿大棚裡,沙瓤的西紅柿,紅得誘人,正在收摘西紅柿的郝紹君喜滋滋地說,「我租賃了兩個大棚,後面棚的黃瓜已經收完了,賣了接近2萬塊錢。西紅柿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以前這一整片都是村民自家的土地,每年都是種植小麥、花生等傳統農作物,每畝地除去良種、化肥、機械耕種收割費等,所剩無幾。」
  • 貧困村村民72個紅手印挽留扶貧好幹部
    兩年前,55歲的正處級民警杜凡和46歲的「模擬畫像專家」付旭東主動請纓來到這塊紅土地扶貧攻堅。轉眼600多個日日夜夜過去,山村巨變,按慣例更換扶貧幹部的時間也快到了。沒想到,村民們連夜寫好「聯名請願書」,72個紅手印按滿3頁紙。
  • 發揮群眾創造偉力 書寫中原出彩篇章——河南省人社扶貧工作紀實
    「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我們努力把更多企業引進來,為更多貧困群眾創造就業機會,以就業助脫貧,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頂山市人社局副局長徐忠洲說。怎樣才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實現足不出戶,就地脫貧致富?河南人社系統在就地就近就業扶貧上做足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