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音入蜀—評彈走進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2021-01-20 南禪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於2017年6月10日至18日在成都隆重舉行

 

本屆非遺節以「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遵循「走進生活、活態活力」的理念

以「世界風、中國節、中國戲、中國藝」為主線

舉辦國際非遺系列大展、國際會議和國際論壇、非遺競技、中國傳統表演藝術進社區等一系列活動




「世界風」

 

旨在體現非遺節的國際性,著力讓非遺節成為國際社會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的風向標,成為展示人類文化多樣性,總結、交流、互鑑保護傳承成果和經驗的平臺

 

「中華節」

 

分別呈現中華民族豐富的節慶文化、表演藝術和傳統技藝

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屆非遺節分「春夏秋冬」四大板塊,圖文並茂地介紹、展示、宣傳二十四節氣

 

「中華戲」


從全國各地邀請20個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折子戲、曲藝4個類別的非遺項目,在非遺節交流展演

 

「中華藝」


金銀器製作、漆藝、竹藤編等8個類別的新生代傳承人,開展競技交流活動,同時舉辦非遺傳承新生代競技成果交流展。

 

 

本屆非遺節堅持公益性,擴大參與面,突出社會效益

數百萬成都市民參與各項活動,感受非遺魅力,激發文化自覺

讓非遺節真正成為「文化的盛會,民眾的節日」

 

相關焦點

  •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 2015-09-11 15:51:40   中新網成都9月11日電 (賀劭清))11日,由文化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川省人民政府等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開幕。
  • [視頻]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視頻]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今天上午在四川省成都市,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即將拉開帷幕;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特別會議也將在這裡舉行;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舉辦的第一個國際性節慶活動,現在開幕式的巡遊活動馬上就要在成都的天府廣場舉行。下面我們請就在現場的本臺記者石巖為我們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  記者 石巖:主持人你好!
  • 傳統手工藝者的堅守與期盼——走進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記者 李娜 攝 一曲渾厚清脆、悠揚婉轉的《布依山寨好風光》,在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成都非遺節)的中國民族樂器展演現場,吸引眾多遊客及市民駐足。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如此盛大的非遺展會,儘管傳承是艱難的,但使命光榮。」
  • 「匠人匠心」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邀你一起賞傳統工藝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比賽「匠人匠心」雲競技活動在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組委會指導下,由快手平臺承辦,旨在激發傳統工藝創新活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11月1日成都開幕 7日重慶閉幕
    中國網10月28日訊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2020年11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11月7日在重慶市閉幕。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渝閉幕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1月8日電(記者周文衝)11月7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閉幕式在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廣場舉行。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11月在四川成都開幕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劉佳)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2020年11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11月7日在重慶市閉幕。
  • 深圳福田「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走進日本倉敷
    央廣網深圳10月17日消息(記者鄭柱子)應日本岡山縣倉敷市邀請,深圳福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團日前赴日本參加「第27屆倉敷國際交流廣場節」大型慶典活動,並赴深圳友好城市——大阪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活動。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10月啟幕 四川推出這些「非遺之旅」
    新聞通氣會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28日訊(記者 李丹 攝影報導)28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省宣傳展示活動新聞通氣會。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將於10月17日至22日在成都舉行。
  • 第七屆成都非遺節今日開幕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將於今日正式開幕。本屆非遺節以「傳承多彩文化 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將舉辦非遺節開幕式暨演出、非遺國際論壇、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活動、分會場以及配套活動四大板塊的活動。
  • 第六屆中國白馬之鄉文化節在西烏珠穆沁開幕
    7月20日,首屆內蒙古國際馬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第六屆中國白馬之鄉文化節暨中國馬業協會攝影家分會走進西烏珠穆沁攝影創作活動隆重開幕。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柳軍、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中國馬業協會攝影家分會名譽會長楊元惺、中國馬業協會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內蒙古旅遊攝影家協會主席額博,中國馬業協會攝影家分會副會長、內蒙古旅遊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阿拉騰寶音,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納貢畢力格博士等,錫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長吳潮科、行署副盟長、公安局局長張子軍、盟政協副主席張志軍及內蒙古日報社、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錫林郭勒盟日報社、錫林郭勒盟廣播電視臺等媒體人員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代化城市的金字名片
    城市發展中要繼承和發揚那些優秀的、有特色的歷史文化。本文以蘇州評彈、蘇繡,麗江的納西民歌、東巴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說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現代化城市的名片。  本文重點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工藝也是現代化城市的名片。
  • 安靖蜀繡文化創意公園亮相2019成都國際非遺節
    10月17日,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開幕。蜀繡作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是中華工藝美術的璀璨明珠,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8日,本次非遺節蜀繡分會場將在著名蜀繡之鄉——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安靖街道拉開帷幕,安靖蜀繡文化創意公園也將同時開園亮相,千年雅韻在新時代大放異彩。繡閣探春 跨界創造新風尚「君可見刺繡一針有人為你疼,君可見夏雨秋風有人為你等」,蜀繡這位川蜀大地女子等待千年,今生在安靖與你相遇。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粟周榕說,經過努力,當前我州形成了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體系。2013年以來,我州積極開展民間藝人專業技術職稱申報認定工作,民間藝人系列通過職稱評審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526人,其中高級172人、中級254人、初級100人。目前全州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42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師大師20名。
  • 聚焦第六屆中國詩歌節 國內最高規格詩歌藝術盛會11月1日在蓉開幕
    記者昨日獲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2020年11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11月7日在重慶市閉幕。第六屆中國詩歌節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進入常態化防控的情況下,首次在線下開展的國家級文化活動。巴蜀地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富,具有悠久的詩歌文化傳統,享有「自古詩人皆入蜀」的美譽,一大批詩歌巨匠都在巴蜀大地留下了不朽的名篇。當前,四川省、重慶市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在成都邛崍南寶山鎮,人們慶祝2020年羌歷新年
    府羌寨 魅力羌年邛崍市舉行2020年南寶山羌歷新年慶祝活動為進一步發揮好邛崍市羌族文化資源優勢,提高人民群眾非遺保護、傳承意識,2020年11月21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邛崍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共邛崍市委宣傳部、邛崍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邛崍市南寶山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
  • 第六屆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於永順舉行
    第六屆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永順召開。   紅網永順10月2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烊 通訊員 孟春絨)這裡,見證了世界獨有的中國土司制度的興衰存亡;這裡,擁有著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司遺產;這裡,是位於湘西永順的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   今日,第六屆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永順召開,來自全國13個省、市、地區和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共13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薪火相傳 文化流芳——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巨大精神財富,而對其最好的傳承莫過於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合理、有效的生產性保護,為其提供生存土壤,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加發揚光大。自2008年開始,我縣陸續有一批傳統項目入選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傳統技藝、傳統文化、傳統音樂等,這些傳統文化與人民生活和感情緊密結合,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深入,我縣也逐漸形成了以單檔布袋戲、蒼南夾纈、漁鼓、點色剪紙、夾薴漆器等項目為代表的蒼南非遺品牌,在省內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700多年的大吳村泥塑
    現在, 大吳泥塑的傳承人有很多名師如:吳光讓,生於1948年,號光合,大吳泥塑第23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泥塑(大吳泥塑)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民間文化技藝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得者。
  • 除了蜀錦和蜀繡,成都還有啥工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3000餘年的商周時期,是中國最早的漆藝發源地之一。令人驚訝的是漆皮上還鑲嵌了不少玉片,雖歷經3000多年的歲月消磨仍溫潤依然,顯示了古蜀先民高超的工藝技巧。成都出產漆器品種有盒、奩、盤、耳杯、扁壺、案、捲筒等,漆器上有用色漆精細描繪的禽、獸、神仙等圖案。《史記》中如實描繪了當時漆器生產的盛況:「木器髹者千枚」、「漆千鬥」。揚雄《蜀都賦》中亦稱:「雕鏤器,百伎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