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幸虧有尤莉莉這樣心地善良、孝老愛親、敢於擔當的媳婦,不然,姚家哪還有這個家哦!」在射陽縣興橋鎮,提起「鹽城好人」獲得者尤莉莉30年如一日辛勤服侍身患疾病的公婆、精心照料智殘的大伯子、努力培育兒子成人成才,以柔弱之肩撐起這特殊困難家庭的「一片天」,眾人便會感慨不已。
「是緣分,就得珍惜」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尤莉莉結識了大自己6歲的小夥子——姚銓。「嫁給姚銓,就是自尋苦吃!」興橋小街上的人們都好心地勸說她。眾所周知,姚銓不僅有個腦癱的哥哥,而且父母都因病喪失了勞動能力。
尤莉莉的母親也不願意將女兒嫁到這樣的家庭,苦口婆心地勸她找戶條件好的人家。「既然是緣分,就得珍惜。愛他就要接受他的家庭,接受他的全部!」尤莉莉明白姚銓這樣的家庭更需要人來幫助持家,來挑起重擔。21歲那年,她義無反顧地嫁給姚銓,成為他的妻子。
起初,姚家二老心情複雜,他們不相信,世上能有如此善良的孩子,不在乎家庭環境。面對公婆的擔憂,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妻子、好兒媳,做老人的好「女兒」。「爸媽你們沒有閨女,雖說我是兒媳,但請你們就把我當作自己的閨女吧。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小棉襖』!」淳樸的公婆一聽這話,激動得老淚縱橫。
「待病人,就得竭力」
當年,尤莉莉和丈夫原本在興橋供銷社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誰料好景不長,尤莉莉和丈夫雙雙下崗。「剛添了兒子、公婆長年治療、腦癱的大伯請醫抓藥……一家老小衣食住行都要開支。」家裡的情況尤莉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很快尤莉莉就找到了一份紡織廠擋車工的工作。她日班夜班地倒,每月都不落班,廠裡倒班休息半天,她又馬不停蹄趕回家料理家務。
「公公耳朵聾,又有肺氣腫,婆婆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大伯只要出門就摸不著家,家裡根本離不了人。」尤莉莉嫁到姚家這些年,幾乎未在外留宿。丈夫姚銓記得僅有的一次,是因她內侄結婚晚上回不來,她就將婆婆與大伯帶到了娘家。
十年前,公公因病離世。受到打擊,婆婆身體也每況愈下,終日臥床,照顧婆婆和大伯等生活瑣事都需要尤莉莉來料理,看著他們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模樣,她心疼極了。「盡孝道,就得用心;待病人,就得竭力。」為了確保工作、家庭兩不誤,尤莉莉將廠裡的活兒領回家在婆婆的床頭做,寸步不離。
「人家是久病床前無孝子,而我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這是尤莉莉的婆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這榮譽,就是鞭策」
尤莉莉的母親也在一天天變老,為了能夠同時照料,尤莉莉將緊靠自家的一處房子盤點下來給母親居住。這樣,照料婆婆、大伯和媽媽都不耽誤了。30年來,尤莉莉孝親的美名傳遍鄉裡。人人都說,沒有她的孝敬之心,婆婆就活不到今天;沒有她的大愛之舉,大伯早就離開人世了。對此,尤莉莉只是赧然一笑。
如今,尤莉莉的孩子也秉承著母親的美德,踐行著母親的精神。「我媽說,吃苦吃虧是福,孝老愛親乃百善之首。」學習成績優秀,大學畢業後留在省城工作的兒子,尊老愛親的思想已根深蒂固。
尤莉莉的孝老愛親之舉,不僅贏得了鄉鄰們的讚頌,也多次受到了居委會、鎮政府表彰,並獲得「最美射陽人」「鹽城好人」等稱號。「尤莉莉的事跡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興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郭開國 吳新星 記者 沈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