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孝老愛親的良好氛圍,10月22日,由巴中婦聯、巴中民政微信公眾號開展的「重陽敬老 孝滿巴中」故事徵集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積極參與,10月27日起「巴中婦聯」開設【感恩敬老】專欄,每周二推出全市敬老愛親先進典型,聽一聽她們的敬老愛老助老故事,向「最美」致敬。今天,我們走進斬斷夢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苟述芳。
苟述芳,女,漢族,生於1966年7月12日,現住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時新街道辦事處灰山社區一組村民。
苟述芳老公於20年前去世,
二十多年來苟述芳不辭辛勞照顧婆婆,
含辛茹苦地撫育兩個兒女,
從風華正茂到霜染白髮。
婆婆2018年查出患有腦溢血,
這個噩耗給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這期間她獨自一人任勞任怨的照顧婆婆,
患病期間婆婆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
堅持每天煮飯熬藥、端茶遞水,
幫忙換洗衣物,
並為婆婆梳洗、擦身子,
讓身患腦溢血婆婆隨時都保持清爽乾淨。
細緻入微,用堅持替前夫盡子女之責
20年前,美滿的家庭屢遭變故,她堅強面對;當身邊的親人病倒,她不離不棄,用信念支撐自己;在丈夫去世後真正的視婆婆為親媽。苟述芳丈夫20年前過世後她一直單身,獨自一人撫養孩子長大。在2012年認識了現任的丈夫田清華,雖然他與這家人無一點血緣關係,但他卻把苟述芳的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還囑咐苟述芳細心地照料,他來掙錢養家。2018年的一天早晨,婆婆突發腦溢血,苟述芳立刻將婆婆送進醫院,因搶救及時,得到有效救治。
在醫院住院期間都是苟述芳一人悉心照料,婆婆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苟述芳每隔半小時就檢查一次是否排便;每晚入睡前,苟述芳都會將便盆放在婆婆床下,以備老人家入廁及時。為避免病房產生異味,苟述芳睡到深夜總不會忘記起床及時衝洗。苟述芳說:「多數時間婆婆都喊不出來,喊不出來她就要敲一下,拍一下手或敲一下床欄我就知道了。」夜裡睡不好,白天依舊忙碌,穿衣、餵飯、按摩等,她每天都要重複著這些繁瑣而必不可少的步驟。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還成了婆婆的專職營養師,在照顧婆婆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讓婆婆過得儘量舒服成了她最重要的事情。
在做飯的間隙,苟述芳給婆婆準備了加餐,她知道老人年紀越大就越像小孩子,婆婆很多時候都表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她發現婆婆往往十一點和下午四點就會餓,就時不時的給婆婆買麵包、牛奶、麥片等給她加餐補充營養。最麻煩的還數冬天給婆婆換衣服,因為衣服又多又厚,一件件的脫,還得一件件穿,每次換洗前,她總會事先準備好暖寶寶,生怕婆婆凍著受涼,自己的手卻早已麻木。冬日裡,開水燒沸的速度始終趕不上水溫下降的速度,苟述芳只有硬著頭皮搓洗擰乾,生凍瘡成了她司空見慣的事兒。值得驕傲的是千辛萬苦換來婆婆從未因臥床得床褥病,從未因病抱怨哀嘆。同病房的人看了又羨慕又心疼,都不住的誇讚,真是難得一見的好媳婦,而她卻笑著說:「婆婆也是媽,人都有會老會生病的一天,照顧好病人是晚輩應盡之責啊!」
在回家靜養期間,苟述芳一直精心照顧著婆婆,被褥衣服定時拆洗,始終保持乾淨、清爽,每天起床後就幫婆婆穿衣、洗漱、梳頭、整理衣服,婆婆的歲數大了,她經常晚上陪睡在婆婆的身旁,老人起夜苟述芳就攙扶著婆婆,防止婆婆摔倒;家中條件差,夏天溫度高,對婆婆的身體有影響,她就立即買空調讓婆婆生活舒適;病久了不願躺在床上的婆婆想出門透透氣,她便買回輪椅,天氣晴好,她會推婆婆出去曬曬太陽;苟述芳為了不讓婆婆覺得寂寞,經常跟老人聊家常、講笑話、講故事,這樣的習慣維持了一年多。
她常常教育子女多回家看看生病的婆婆,讓他們多孝敬老人多陪陪老人說說話,增強老人記憶力。經過她和家人們的悉心照料婆婆的手終於能動彈了,還能言語。看到婆婆像小孩子般的笑容,一家人特別的欣慰。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她推著輪椅,載著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婆婆去醫院複查,每天早晚在小區的人行道上都總能看到有她婆媳的身影,由於有這樣好的精心護理,如今病人能站起來拄著拐杖行走,但她不離不棄,婆婆要到哪她就扶著婆婆到哪。天天如此,這讓小區的住戶都讚不絕口。
互為慰藉 共享細水長流的愛
幾度春秋,左手是愛,右手是責任,就在這麼多個365天當中,苟述芳每天就像陀螺一樣,時刻不停的為家裡操持著。這十幾年來,她一個人挑起重擔的苦與累,頂起這個家的天。她曾覺得愧對了兩個孩子,沒有給他們應有的童年,沒有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庭,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樣,給孩子買新衣服、買玩具、帶他們去遊樂園。就連孩子想看看書這麼小的心願,她也不能滿足。但好在2012年的時候遇見了現任丈夫,給這個家帶去了溫暖和陽光。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定不飛。在苟述芳身上,體現的不僅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愛情、親情,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十餘年,她用行動詮釋了質樸的情感;用辛勤書寫了中華美德
· END ·
原標題:《感恩敬老 | 苟述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