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敬老 | 苟述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

2021-01-09 澎湃新聞

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孝老愛親的良好氛圍,10月22日,由巴中婦聯、巴中民政微信公眾號開展的「重陽敬老 孝滿巴中」故事徵集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積極參與,10月27日起「巴中婦聯」開設【感恩敬老】專欄,每周二推出全市敬老愛親先進典型,聽一聽她們的敬老愛老助老故事,向「最美」致敬。今天,我們走進斬斷夢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苟述芳。

苟述芳,女,漢族,生於1966年7月12日,現住四川省巴中市經開區時新街道辦事處灰山社區一組村民。

苟述芳老公於20年前去世,

二十多年來苟述芳不辭辛勞照顧婆婆,

含辛茹苦地撫育兩個兒女,

從風華正茂到霜染白髮。

婆婆2018年查出患有腦溢血,

這個噩耗給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這期間她獨自一人任勞任怨的照顧婆婆,

患病期間婆婆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

堅持每天煮飯熬藥、端茶遞水,

幫忙換洗衣物,

並為婆婆梳洗、擦身子,

讓身患腦溢血婆婆隨時都保持清爽乾淨。

細緻入微,用堅持替前夫盡子女之責

20年前,美滿的家庭屢遭變故,她堅強面對;當身邊的親人病倒,她不離不棄,用信念支撐自己;在丈夫去世後真正的視婆婆為親媽。苟述芳丈夫20年前過世後她一直單身,獨自一人撫養孩子長大。在2012年認識了現任的丈夫田清華,雖然他與這家人無一點血緣關係,但他卻把苟述芳的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還囑咐苟述芳細心地照料,他來掙錢養家。2018年的一天早晨,婆婆突發腦溢血,苟述芳立刻將婆婆送進醫院,因搶救及時,得到有效救治。

在醫院住院期間都是苟述芳一人悉心照料,婆婆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苟述芳每隔半小時就檢查一次是否排便;每晚入睡前,苟述芳都會將便盆放在婆婆床下,以備老人家入廁及時。為避免病房產生異味,苟述芳睡到深夜總不會忘記起床及時衝洗。苟述芳說:「多數時間婆婆都喊不出來,喊不出來她就要敲一下,拍一下手或敲一下床欄我就知道了。」夜裡睡不好,白天依舊忙碌,穿衣、餵飯、按摩等,她每天都要重複著這些繁瑣而必不可少的步驟。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還成了婆婆的專職營養師,在照顧婆婆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讓婆婆過得儘量舒服成了她最重要的事情。

在做飯的間隙,苟述芳給婆婆準備了加餐,她知道老人年紀越大就越像小孩子,婆婆很多時候都表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她發現婆婆往往十一點和下午四點就會餓,就時不時的給婆婆買麵包、牛奶、麥片等給她加餐補充營養。最麻煩的還數冬天給婆婆換衣服,因為衣服又多又厚,一件件的脫,還得一件件穿,每次換洗前,她總會事先準備好暖寶寶,生怕婆婆凍著受涼,自己的手卻早已麻木。冬日裡,開水燒沸的速度始終趕不上水溫下降的速度,苟述芳只有硬著頭皮搓洗擰乾,生凍瘡成了她司空見慣的事兒。值得驕傲的是千辛萬苦換來婆婆從未因臥床得床褥病,從未因病抱怨哀嘆。同病房的人看了又羨慕又心疼,都不住的誇讚,真是難得一見的好媳婦,而她卻笑著說:「婆婆也是媽,人都有會老會生病的一天,照顧好病人是晚輩應盡之責啊!」

在回家靜養期間,苟述芳一直精心照顧著婆婆,被褥衣服定時拆洗,始終保持乾淨、清爽,每天起床後就幫婆婆穿衣、洗漱、梳頭、整理衣服,婆婆的歲數大了,她經常晚上陪睡在婆婆的身旁,老人起夜苟述芳就攙扶著婆婆,防止婆婆摔倒;家中條件差,夏天溫度高,對婆婆的身體有影響,她就立即買空調讓婆婆生活舒適;病久了不願躺在床上的婆婆想出門透透氣,她便買回輪椅,天氣晴好,她會推婆婆出去曬曬太陽;苟述芳為了不讓婆婆覺得寂寞,經常跟老人聊家常、講笑話、講故事,這樣的習慣維持了一年多。

她常常教育子女多回家看看生病的婆婆,讓他們多孝敬老人多陪陪老人說說話,增強老人記憶力。經過她和家人們的悉心照料婆婆的手終於能動彈了,還能言語。看到婆婆像小孩子般的笑容,一家人特別的欣慰。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到她推著輪椅,載著收拾得乾乾淨淨的婆婆去醫院複查,每天早晚在小區的人行道上都總能看到有她婆媳的身影,由於有這樣好的精心護理,如今病人能站起來拄著拐杖行走,但她不離不棄,婆婆要到哪她就扶著婆婆到哪。天天如此,這讓小區的住戶都讚不絕口。

互為慰藉 共享細水長流的愛

幾度春秋,左手是愛,右手是責任,就在這麼多個365天當中,苟述芳每天就像陀螺一樣,時刻不停的為家裡操持著。這十幾年來,她一個人挑起重擔的苦與累,頂起這個家的天。她曾覺得愧對了兩個孩子,沒有給他們應有的童年,沒有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庭,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樣,給孩子買新衣服、買玩具、帶他們去遊樂園。就連孩子想看看書這麼小的心願,她也不能滿足。但好在2012年的時候遇見了現任丈夫,給這個家帶去了溫暖和陽光。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定不飛。在苟述芳身上,體現的不僅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愛情、親情,更是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十餘年,她用行動詮釋了質樸的情感;用辛勤書寫了中華美德

· END ·

原標題:《感恩敬老 | 苟述芳:好兒媳悉心照料公婆傳佳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何宏星:傳承美德 悉心照料患病養父傳佳話
    兩年後,智殘養父又患上嚴重關節炎疾病,幾乎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何宏星抽空回去照料,但往返十分不便。她蒙生了接養父進婆家照料的念頭,得到了丈夫及公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2015年初,51歲的何其堯被接進了養女的家門。  6年多來,由於病情逐步加重,何其堯只能靠人端菜送飯度日,何宏星照料無微不至,小到一日三餐,洗衣漿被,大到請醫抓藥,住院救治。
  • 悉心照料癱瘓公婆 孝心事跡感動鄉鄰
    點擊藍字2020羅連香,一名極為普通的農村婦女,作為一個兒媳,多年來她一直不辭辛勞悉心照顧著這位好媳婦的事跡一直被鄉裡鄉親交口稱讚。羅連香,高新區江邊村委江背村小組,今年58歲,嫁到江背村幾十年來,吃苦耐勞經營著家庭,兒女均己成家。羅連香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裡。長期以來,羅連香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侍奉老人,教導孩子,遵紀守法,料理家務。
  • 臨淄好兒媳張豔豔 無怨無悔照料癱瘓公婆18年
    齊魯網淄博12月24日(臨淄電視臺 王凱 石瀟)在臨淄區辛店街道車站小區,有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十八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先後癱瘓在床的公婆,用愛心踐行孝道,她就是親戚鄰居口中稱讚的好兒媳
  • 最美家庭|東郭鎮黃園村村民孫召鳳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百歲婆婆
    在平凡生活中詮釋「孝」與「愛」在東郭鎮黃園村有這樣一對婆媳,兒媳孫召鳳今年67歲,十多年前丈夫去世後,照顧婆婆侯賀蘭的擔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婆婆今年109歲,在兒媳的悉心照料下,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婆媳兩人親如母女,上演了孝老愛親、家庭和睦的佳話,鄰裡鄉親無不誇讚。
  • 豐都曾應碧:孝順兒媳悉心照顧公婆20多年無怨無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郎克志)昨(16)日,筆者從重慶市豐都縣獲悉,湛普鎮春安村二組57歲村民曾應碧,自1992年與丈夫朱成林結婚以來的20多年裡,在勤儉持家的同時,還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公婆,讓他們安享晚年。
  • 30年如一日服侍患病公婆照料智殘大哥 射陽女子尤莉莉撐起一片天
    在射陽縣興橋鎮,提起「鹽城好人」獲得者尤莉莉30年如一日辛勤服侍身患疾病的公婆、精心照料智殘的大伯子、努力培育兒子成人成才,以柔弱之肩撐起這特殊困難家庭的「一片天」,眾人便會感慨不已。  「是緣分,就得珍惜」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尤莉莉結識了大自己6歲的小夥子——姚銓。「嫁給姚銓,就是自尋苦吃!」興橋小街上的人們都好心地勸說她。
  • 【慶陽家風故事館】華池好兒媳!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家中四位老人...
    【慶陽家風故事館】華池好兒媳!然而,在華池縣悅樂鎮悅樂村廟梁子組,卻有這樣一個好兒媳:結婚22年來,勤儉持家,先後精心照料了年老體邁的婆家爺爺、奶奶和殘疾並患有癲癇的公公、婆婆四位老人,用孝心和愛心溫暖著整個家。她叫苟建芳,今年42歲。1998年,20歲的她和丈夫張治勇結了婚。一進張家門,在娘家從未面對過的困難一下子撲面而來,一家6口人中有4個老人需要她照顧。
  • 正陽:84歲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傳佳話
    9月17日,在正陽縣慎水鄉大鄒寨村,84歲的張桂芳正在悉心照料腦溢血後遺症變成「植物人」的兒媳。不言一聲苦和累,這樣的動作,張桂芳已經堅持5年,這個「草根好人」的故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張桂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靠種地把5個兒女拉扯成人。辛苦一生,本該頤養天年,可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老伴去世,2015年兒媳曹春香突發腦溢血成為「植物人」。
  • 潯陽區甘棠街道:尊老敬老傳美德 感恩重陽話家風(組圖)
    10月25日,甘棠街道紀檢監察工委聯合城南、六角石、廬峰、城市花園、南湖、小南門、新公園、嶽師門、黃土坡、南司、考棚社區在甘棠街道廬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舉辦「尊老敬老傳美德 感恩重陽話家風」活動。  活動開始後,首先由甘棠街道紀工委書記王娜致辭,對轄區內的老人表示關心與祝福,她表示,國是千萬家,小家庭裡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大家庭向上的根基。
  • 沛縣好嫂子韓雪梅:悉心照料癱瘓小叔子,她的義舉感動鄉裡!
    圖文:張建設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我們驅車再次來到沛縣張寨鎮的蔣集村,先前我們曾來這個村莊進行採訪,因當時得到的新聞線索只是短短的一句話,說是有一位女性悉心照料癱瘓病人,在村莊中詢問了一些鄉親和幾位村幹部都不知道。
  • 肇慶:美德代代傳 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範」的真情故事
    西江網 記者 甘婉怡 攝  她是一位細心、孝順的女兒,也是一名體貼入微的兒媳,是鄰居學習的榜樣,她的敬老事跡在學校傳為佳話。她就是鼎湖桂城中心小學語文教師馬素梅。2017年,她榮獲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範人物」稱號,這是對她以實際行動詮釋敬老愛老美德的極大認同。
  • 感恩敬老 | 李光明:做年邁多病父親的「守護神」
    感恩敬老 | 李光明:做年邁多病父親的「守護神」 2020-12-01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先進事跡)孝心詮釋敬老美德
    原標題:(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先進事跡)孝心詮釋敬老美德  年近古稀的任全來是北京市石景山區一位普通的退休職工,20多年來,任全來和再婚妻子一起悉心照顧家中6位老人,用孝心詮釋了中華兒女敬老美德。   1992年,喪偶的任全來與現任妻子劉克清再婚,剛剛組建的新家庭此時卻遇到了困難。
  • 為什麼公婆和兒媳,嶽父母和女婿不是近親屬
    不過,仍有委員認為我國經歷了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存在著大量需要兒媳或者女婿照顧公婆或者嶽父母的情況,認定共同生活的公婆和嶽父母為近親屬,有利於鼓勵人與人之間相互親善,相互扶持。但是認定為近親,真的就有利於家庭關係的維護嗎?
  • 丈夫去世後,妻子能否繼承公婆的遺產?
    丈夫去世後,妻子能否繼承公婆的遺產?特顧婚姻律師團有這樣一個案例,小麗和丈夫非常恩愛,讓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小麗的丈夫得到不治之症。從此兩人陰陽相隔,為此婆婆也臥病在床,想著照顧年幼的孩子,年老生病的婆婆。
  • 李清華:千年古梗傳佳話
    就在這遺傳千年的古梗下,傳頌著一位孝順媳婦的故事,村民們常常在村口巷尾津津樂道於她的善良、賢惠、懂事和孝順,這位好兒媳就是——李清華。  家住路西村南一組的李清華,公婆已年過七句,身患重病,大夫在外務工,家裡的事情全靠她人承擔。她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勞,節衣縮食,不辭辛苦地照顧著婆婆、公公和孩子。
  • 公婆對兒媳不好,憑什麼要求兒媳孝順公婆,真可笑!
    身為女人,作為孩子的母親,因為生了女兒受到到公婆的輕視和打擊,除了自己強大起來,好好的培養自己的孩子,其他的都免談,因為原諒可惡的人是上帝應該做的事,我們作為普通人應該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第一,兒媳婦是否孝順,要看公婆對自己的態度。
  • 喪偶兒媳再婚後,有權繼承公婆的遺產嗎
    兒媳與上面規定的這些繼承人都不同,如果被繼承人有孫子孫女的情況下,法律上還有代位繼承和轉繼承,兒媳繼承公婆的遺產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和意義!二、從傳統觀念上,似乎大家已經習以為常。關於繼承遺產這一問題,實際上我們的傳統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繼承權只屬於兒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 小兒媳坐月子,公婆帶倆孩去伺候,半月兒媳:你們走,我伺候不起
    面對條件不太好的兒子,父母總是天生心疼他。因為心疼,所以就會對另外一個兒子有所虧欠。尤其是兒媳坐月子,公婆還要幫著另外一個兒子兒媳帶孩子,這更是讓坐月子的兒媳,忍無可忍。畢竟坐月子,是女人恢復身體最好的時候。
  • 菏澤定陶:久病床前有孝媳 公婆生命創「奇蹟」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定陶區仿山鎮邵樓村的好兒媳蘇慶梅,近十年如一日接連照顧身患重病的公婆,用真心真情和一股子韌勁屢創生命的奇蹟,撐起一個人人誇讚的幸福之家,也演繹著一位普通農村婦女「久病床前有孝媳」的感人故事。近日,記者走進定陶區仿山鎮邵樓村村民孔凡愛的家裡,別看她現在能獨自行動,就在幾年前她可是經歷了各種生死考驗。